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文瑄
Syu, wun-syuan
論文名稱: 學校體育設施規劃與使用之研究─以桃園縣立高級中學為例
The Research of Sport Facilities Planning and Utility in Schools – An Example of Taoyuan County Senior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 張川鈴
Chang, Chuan-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3
中文關鍵詞: 體育課體育班三級銜接
英文關鍵詞: PE class, athletic class, a policy of a connection of PE training program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junior high schools, senior high school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86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立高中學校體育設施使用現況,並探討其在體育課教學及體育班訓練時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的策略,進而提出具體建議。本研究以桃園縣立高級中學共7所,自創校階段即於該校服務之體育教師或體育行政人員7位為研究對象。透過文件整理、文獻探討及深度訪談三種方式蒐集資料並進行交叉分析,同時以專家效度與內容效度建構本研究之效度,另以三角交叉檢定來增加本研究之信度,最後統整研究調查結果與發現,比對過去研究文獻加以整理分析討論,獲得結論如下:
    一、各校以球類場地、田徑場及體育館設置最為普遍,各校運動場地之設置與規劃,因應教學使用考量,設計採多元化樣貌。由於各校代表隊種類更替轉變或該場地使用率過低,學校運動場地規劃種類會隨之改建。
    二、為充實體育課程的內容,設施的使用具複合性、多元化特色,於有限場地內採取多樣化教學種類。為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行政處室間利用協調排課數量的上限,以避免場地衝突,雨天教學型態取決於該校單節排課數量及雨備場地總數而定。
    三、校園的規劃並未考量學校實際使用需求,導致教學場地不足及場地設計不良等主要問題。因此除善用現有場地、行政間相互協調場地分配外,亦積極增加可作為教學使用的空間。
    四、由於縣府令示及家長期望就近入學之因素,各校專長種類大多高於法令標準。部分學校體育設施仍不足負擔體育班運動種類使用,故學校以外訓借用場地方式,解決訓練場地問題。校內場地面臨使用衝突時,以體育班訓練為優先,體育課為其次。
    五、縣政府實施三級銜接政策,僅以銜接運動種類或避免招生人數不足為主要考量,導致體育班出現訓練場地不足及招收專長種類過多問題。故以選手回歸國中母校訓練,來改善場地及師資皆付之闕如的問題。另可針對學校場地使用狀況,適度調整訓練內容,並以採購替代性設備器材與借用它校場地,具體解決場地不足窘境。
    基於上述結論,建議將體育科設備標準列入教育局及學校的評鑑項目,以督促各校改善。在新設校或是新增設施時,應考量多用途、大容量、高樓層、適應天候等原則;各校可設立校園規劃小組,以整合各單位的需求做整體規劃。協調體育班三級銜接時,應將場地條件納入考量因素。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sport facilities in Taoyuan County senior high schools as well as probe into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the use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raining programs for students in athletic class. Practic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s well. There are seven Taoyuan County senior high schools. Interviewees are seven members who have served as PE teachers or section chief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school was founded. Data are collected through analysis of documents,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pth interviews. Cross analysis is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data. Professionals and experts are invit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design so as to construct validity. After interviews, scripts are double checked by interviewees. Triple cross analysis is used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earch. 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ing:
    1.Ball-game areas, athletic fields, and gyms are commonly built in these seven school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areas to PE teaching, the designs and the planning of the sports areas in these schools are various and multi-functions. The planning and the types of sports areas change with time if the frequency of using the areas is low or if school teams turn into playing another sporting event.
    2.In order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PE cla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facilities are compound designs and diversification. Various PE classes are taught in limited areas. To make teaching activities go on without difficulties of using the space of sports areas, the maximum number of PE classes at the same time is set so as to avoid overusing the same sports areas. However, how PE teaching is conducted in a rainy day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PE classe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number of indoor sports areas.
    3.In terms of the planning of the campus, the demand of sports areas in school isn’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a result, a lack of PE teaching areas and the poor design of sports areas are two main problems. Making good use of sports areas, negotiating with section chiefs of the school to allocate sports areas properly for PE classes, and taking an active role in creating more space for PE teaching are three way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4.Due to a command issued by Taoyuan County Government and parents’ expectation on sending children to Community-based schools, the number of the sporting events within athletic class is above the standard of the regulation. Sports facilities in some schools are not enough for students of athletic class to use for training different sporting events. Renting or borrowing sports areas outside schools becomes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When sports areas are over-occupied, the priority use is for athletic classes and then for PE classes.
    5.When Taoyuan County Government puts a policy of a connection of PE training program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junior high schools, to senior high schools into practice, the government only takes how to combine or connect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to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what to do to avoid a lack of students enrolling in the programs into consideration. Due to this reason, students from athletic classes don’t have enough sports areas for training. Moreover, a problem of a lack of instructors arises because a school recruits students major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sporting ev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thletes have to join the training programs in thei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fact, there are other practical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s well. How schools utilize sports areas can be an indicator to adjust the design of training programs. Purchasing alternative equipment or devices and borrowing or renting sports areas from other schools can be a way out.
    In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of sports facilities should be a list on Bureau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or school evaluation so as to urge school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When new schools or new equipment are under construction, whether they have multi-functions, enough capacity, high floors and different uses under various weather needs consideration. A team of school planning can be founded in each school. The team can collect opinions from sections and offices and derive a well-organized plan for the school. When a policy of a connection of PE training program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junior high schools, to senior high schools is negotiated, situations of sports area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factors.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謝誌…………….……………………………………….…..………………………………..vii 目次………………………………………………………………….…………...……….......ix 表次…………………………………………………………………………………..……...xiii 圖次…………………………………………………………………................……….….....x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7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學校體育設施的意義與功能 9 第二節 學校體育設施規劃之原則及其設備標準 14 第三節 學校體育課程之定義與相關研究 20 第四節 本章總結 28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7 第五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38 第六節 實施程序 39 第七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4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桃園縣立高中學校體育設施規劃現況 41 第二節 桃園縣立高中學校體育設施於體育課使用現況 63 第三節 桃園縣立高中學校體育設施於體育課使用時面臨之問題與解決策略 79 第四節 桃園縣立高中學校體育設施於體育班訓練現況 86 第五節 桃園縣立高中學校體育設施於體育班訓練時面臨之問題與解決策略 9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5 附錄 125 附錄一: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設備標準(節錄) 125 附錄二:相關照片 128 附錄三:學校體育設施規劃與使用之研究訪談大綱 142 附錄四:訪談編碼 143 附錄五:桃園縣三級銜接會議紀錄(2011年3月7日) 174 附錄六:桃園縣三級銜接會議紀錄(2011年3月25日) 176 附錄七:桃園縣三級銜接會議紀錄(2012年1月18日) 178 附錄八:桃園縣三級銜接會議紀錄(2012年1月20日) 180

    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1)。人物專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康主任秘書世平。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簡訊,16。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1)。專訪臺北市螢橋國中張勳誠校長。體育學會簡訊,13,1-2。
    文化部(2009)。氣候類型。2013年3月26日,取自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469
    方美玉(2005)。斗六運動公園休閒設施需求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第七版)。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2009)。教育研究法(第十三版)。臺北市:五南。
    王建畯、邱奕文(2010)。學校運動空間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9,193-205。
    王春展(1997)。專家與生手間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及其在教學上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5(2)。80-92。
    王春輝(2004)。臺北市高級商業學校學生運動需求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1,123-135。
    王凱立(2000)。民間機構經營學校運動設施之可行性研究─以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學校游泳池設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田文政(1991)。運動場地規劃與管理。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田文政(1993)。大專院校運動場地使用規劃之研究。體育學報,16,115-132。
    田應薇(2008)。新設學校規劃設計與使用評估之研究─以桃園縣立同德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吳英仲(2012)。體育班研究現況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萬福(1982)。體育課與體育教師。國民教育,24(5),3-5。
    呂慧中(2008)。公園休閒設施使用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縣運動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宗鴻(2003)。全國大專校院運動場館現況調查與學生使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奕邦(2009)。高雄市桌球俱樂部現況調查與場地設施使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昱睿(2011)。我國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學校體育,21(1),45-55。
    官文炎(1992)。論體育場的組織、功能與運作。國民體育季刊,21(1),53-62。
    林木俊(1994)。SWOT分析在公立體育場之應用。中華體育,29,47- 54。
    林忠穎(2009)。以BOT方式建構之運動設施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水都水世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國棟(1996)。學校體育之運動設施事業。大專體育,28,29 -45。
    林貴福(1993)。國小體育實務。臺北市:心理。
    林逸青(2003)。新設校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瑜亮(2007)。我國國民體育法與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兼論各國體育法之特色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邱文靖(2010)。公立運動設施使用行為及滿意度之關係探討─以彰化縣員林鎮休閒活動參與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邱玉蟾(2003)。高中職社區化的關鍵性議題。教育研究月刊,107,36-47。
    邱光之(2009)。團隊型組織在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以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金松(1977)。體育管理學導論。臺北市:維新。
    邱金松(1992)。運動設施的概念與問題探討。建築師雜誌,18(6),45-48。
    邱金松(1976)。訂定學校運動設備器材標準之研究。1975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體育健康與休閒活動會議報告書(頁264-270)。臺北市:教育部。
    施皇仰(2011)。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洪大程(1998)。實踐大學臺北校區現有及未來運動設施規模的研究。實踐學報,29,233-252。
    洪嘉文(2003)。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嘉文、詹俊成(2005)。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中華體育季刊,19(1),63-71。
    徐久雁(2013)。屏東縣國中體育教師對體育班實施現況與運作發展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元民(1984)。學校運動場地設備之充實與管理使用。國民體育季刊,13(1),51-55。
    徐郁婷(2007)。桃園縣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與問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桃園縣民政局(2012)。桃園縣升格直轄市─目前進度及成果。2013年4月14日,取自桃園縣政府民政局網站,網址http://www.tycg.gov.tw/site/site_index.aspx?site_id=029&site_content_sn=18111
    桃園縣政府(2013)。施政報告─邁向體育大縣。2013年4月5日,取自桃園縣政府縣長專欄,網址http://www.tycg.gov.tw/web_mayor/home.jsp?id=20007&parentpath=0,3
    桃園縣政府縣長專欄(2012)。施政報告─推動多元創新的優質教育。2012年11月29日,取自桃園縣政府網站,網址http://www.tycg.gov.tw/web_mayor/home.jsp?id=20012&parentpath=0,3
    桃園縣教育局(2012)。桃園縣議會第17屆第6次定期會─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工作報告。2013年4月7日,取自桃園縣政府入口網站,網址http://www1.tycg.gov.tw/uploaddowndoc?file=policy/201210081120490.pdf&filedisplay=17-6%E6%95%99%E8%82%B2%E5%B1%80%E5%B7%A5%E4%BD%9C%E5%A0%B1%E5%91%8A.pdf&flag=doc
    桃園縣教育局體育保健科(2006)。桃園縣立中等學校體育班設置審查作業要點。2011年12月25日,取自桃園縣政府教育局體育保健科網站,網址http://www.tyc.edu.tw/spo/index.php?pid=download
    桃園縣教育局體育保健科(2012a)。桃園縣體育項目三級銜接制度研商會議(棒球、田徑、羽球、柔道、射箭、跆拳道、角力等)會議紀錄。2013年4月7日,取自桃園縣政府教育局體育保健科網站,網址http://www.tyc.edu.tw/spo/index.php?pid=news&opid=1327897669
    桃園縣教育局體育保健科(2012b)。會議紀錄。101年第二次體育三級銜接研商會議(2012年1月20日)。
    翁聿煌(2011年5月17日)。戶外課安啦!風雨球場 逐步進校園。自由時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翁志成(1992)。學校體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馬信行(1998)。教育科學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國立編譯館(1994)。我國體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臺北市:作者。
    張璟陽(2006)。臺中市大專校院體育館設施設置與經營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教育部(1992)。臺灣地區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施調查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9)。89學年度「學生體適能護照全面辦理計劃」辦法。2001年5月18日, 取自教育部體育司體適能網站http://www.fitness.org.tw
    教育部(2001)。體適能檢測安全注意事項。90年4月11日臺體字第900049463號函,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2a)。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2b)。高級中學法規選輯。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7)。各級學校資深優良教師獎勵要點。2011年12月27日,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0005&KeyWordHL=&StyleType=1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2011年11月21日,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5/19-%E3%80%8C%E9%AB%94%E8%82%B2%E7%A7%91%E3%80%8D%E8%AA%B2%E7%A8%8B%E7%B6%B1%E8%A6%81%E8%A3%9C%E5%85%85%E8%AA%AA%E6%98%8E.pdf
    教育部(2011a)。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2013年3月3日,取自普通高級中學課程體育學科中心網站,網址http://163.22.153.19/mediafile/14490016/fdownload/271/346/2012-7-17-10-8-9-346-nf1.pdf
    教育部(2011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劃。2013年4月13日,取自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訊網,網址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38
    教育部(2012)。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2013年4月5日,取自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網站,網址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41096&KeyWordHL=&StyleType=1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11)。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2012年11月29日,取自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網站,網址http://www.tpde.edu.tw/ap/affair_view.aspx?sn=19cf6073-f5f5-459a-9f9b-2168aa8f0ac1&sid=2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2009a)。普通高級中學建築及其附屬設備標準。2011年12月25日,取自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網站,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Ⅱ-980603高中設備標準_發布版_-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標準.pdf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2009b)。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設備標準。2011年12月25日,取自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網站,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17%20-980603高中設備標準_發布版_-體育科設備標準.pdf
    教育部體育司(2002)。學校體育發展中程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9)。98年度教育部學校體育統計年報。2013年4月13日,取自教育部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網址http://140.122.72.62/Census/980816A.pdf
    教育部體育司(2011)。99年度教育部學校體育統計年報。2013年3月25日,取自教育部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網址http://140.122.72.62/Census/moreCensus?id=5cfeeed9e80bd327c952235f0a9eeb104e2f681631976
    曹維掌(2009)。運動公園網球設施滿意度與願付價格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振明(1997)。大專組訓運動代表隊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淑莉(2009)。高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偉志(2010)。臺北市士林運動中心顧客滿意度、忠誠度與再購意願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陳佑欣(2010)。大學體育館機能管理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秉洋(2009)。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奕志(2012)。高雄市公立高中學生運動設施使用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建佑(2002)。南投縣國民小學921地震前後運動場地設備器材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柄楓(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組訓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詩彥(2009)。休閒運動場館設施消費者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百分百棒球打擊練習場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慧玲(2010)。大專校院體育館經營現況及使用者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逢甲大學多功能體育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
    湯志民(2000)。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二版)。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14,49-82。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三版)。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7)。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載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頁203-250)。臺北市︰五南。
    湯誌龍(2008)。以高中職社區化之基礎轉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調查研究─以高雄市為例。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9,285-305。
    黃玉英(2004)。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現況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金柱(1996)。體育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建(2009)。桃園縣國中體育班發展現況與問題探討─以仁和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意玉(2010)。雲林縣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及其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葉公鼎(2001)。學校體育運動設施之經營管理。二十一世紀體育人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研習手冊(頁57-77)。臺南市:臺南師範學院。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葉憲清(1986)。大專興趣分組體育課教學行政與研究。高雄市:復文。
    葉憲清(1989)。學校體育之教材。國民體育季刊,18(3),31-43。
    葉憲清(1999)。臺灣公立體育場之體育館之經營研究。體育學報,27,1-10。
    葉憲清(1999)。體育教材教法。臺北市:正中。
    詹俊成(2003)。臺灣地區高中體育班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尹華(1997)。臺灣地區大專院校運動場地設施開放與經營管理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尹華(1998)。臺灣地區大專院校運動場地設施開放與經營管理考量因素之研究。載於鄭志富(主編),運動管理學論文選輯(153-189),臺北市:師大書苑。
    趙瀅君(2009)。臺北市完全中學行政工作負擔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田修(1986)。我國大專院校運動場地之調查研究。國民體育季刊,15(1),78-83。
    劉田修、周宇輝(2010)。98學校新整建運動場地輔導計畫─工程評估規劃與品質管理準則。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劉碧華(1997)。影響大學生使用校內體育運動設施及器材滿意度之因素分析。臺大體育學報,1,375- 382。
    潘義祥(2006)。高中學校本位體育課程發展之探討。學校體育,16(1),45-53。
    蔡金霖(1996)。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組訓問題與解決之道。大專體育,25,142-146。
    蔡長啟(1983)。體育建築設備。臺北市:體育。
    蔡長啟(1992)。運動設施的規劃及流程簡介。國民體育季刊,21(4),4-9。
    蔡保田、李政隆、林萬義、湯志民、謝明旺(1988)。臺北市當前學校建築四大課題研究─管理、設計、造形、校園環境。市政建設專輯研究報告第192輯(頁21)。臺北市: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蔡厚男(2001)。體育運動園區規劃設置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蔡貞雄(1995)。中日韓國小體育學術研討會報告書。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蔡崇濱(1996)。正視學校運動團隊的組訓。學校體育,6(3),34-37。
    鄭志富(1997)。學校運動場地設施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6-2413-H-003-022),未出版。
    鄭良一(2002)。全球運動場館建築-涵蓋100個國家的田野調查。臺北市:加斌。
    謝文全(1997)。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韓繼成(2006)。十二年國教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4,85-97。
    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臺北市:五南。(Sharan, B. M, 2009)
    蘇錦雀(2006)。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學校體育,16(1),13-24。
    二、英文部分
    Butin, D. (2000). Multipurpose spaces. Retrieved October 3, 2003, from http://www.edfacilities.org/pubs/multipurp.pdf
    Christos, S. & Larry, G. (2000). Influence of on-site choices on recreation demand. Leisure Sciences, 22, 123-132.
    Cresswell, J. W. (2007). Qualitative inquiry & research design(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deMarrais, K. (2004).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ies: Learning through experience. In K. deMarrais & S. D. Lapan (Eds.), Foundations for research (pp. 51-68). Mahwah, NJ: Erlbaum.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2005).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atton, M. Q.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Taylor, A. P. & Vlastos, G.. (1975). School zo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children. New York, IL: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Webb, E., Campbell, D. T., Schwartz, R. D., & Sechrest, L. (2000). Unobtrusive measures: Nonreac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revise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