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婷
Chen, I-Ting
論文名稱: 二林契作農村的轉變--以葡萄、紅龍果為例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of contract farming in Erlin-- A case study of grapes and pitaya
指導教授: 張峻嘉
Chang, Chun-Chi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二林葡萄酒紅龍果地話壟斷地租
英文關鍵詞: Erlin, Wine, Pitaya, Terroir, Monopoly r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7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彰化縣二林鎮為全台農村酒莊密度最高的鄉鎮,在其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藉由與「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進行葡萄契作,累積種植技術並成為台灣種植釀酒葡萄的主要產地。在專賣制度廢除後,政府開放民間製酒並推行農村酒莊,二林因其契作歷史背景,當地農會積極推行葡萄酒產業,發展之初前景看好,甚至欲將二林打造為台灣葡萄酒鄉。然而榮景盛行不久,紅龍果作物便取代了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成為二林最主要果樹作物。故本研究借用地話(Terroir)的概念來作為分析的觀點,企圖瞭解二林契作農村為何經歷各種作物轉種而常有變遷,無法成為一個具有強烈土地依附的在地認同進而形成穩定的農村景觀。
    研究發現造成二林契作農村的改變除了來自外在政策直接影響農村地景的劇烈改變外。透過地話概念的分析,發現,二林農民無論對葡萄酒產業或紅龍果的意識主要建立在對「人的認同」及對無地性的「物認同」,而非對作物所依附的土地產生認同後進而認同由此地所生產的作物,尤其在失去契作保障利潤下,農民一旦面對高經濟作物的出現,更容易捨棄當下的作物,進而改變農村地景,不易形成穩定恆久持續的農村。

    Because of the history of contract farming of Taiwan Tobacco and Wine Monopoly Bureau, Erlin cumulates planting techniques and becomes the main producing place of planting wine grapes in Taiwan. After the monopolization system was repealed, our government opened up privatization of liquor. Because of the contract farming, local farmers' association promotes actively this wine industry. However, the good circumstances don't last long.
    Wine industry was replaced by pitaya which becomes the main fruit in Erlin. In the view of “Terroir”,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reason for Erlin couldn't maintain the landscape of rural areas with strong land dependence and the local identi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e change of Erlin’s contract farming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olicy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rural landscap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erroir , it discovers Erlin farmers’ awareness of the wine industry or the pitaya is mainly buil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ople and subject of non-place, rather than dependence on the fruiter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land that is been identity. Once the farmers lose profit guarantee on contract farming system,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abandon current fruiter to replant higher lucrative fruiter and further to change rural landscape. It's hard to stabilize the lasting rural landscap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概念 9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13 第五節 研究區範圍 16 第二章 台灣製酒業發展 18 第一節 台灣葡萄酒業發展 18 第二節 二林鎮釀酒葡萄契作發展 27 第三節 開放民間釀酒及農村酒莊政策 31 小結 32 第三章 葡萄酒地話 34 第一節 營養物地話 34 第二節空間地話 39 第三節標語地話 45 第四節意識地話 53 小結 57 第四章 紅龍果地話 59 第一節 營養物地話 59 第二節 空間地話 61 第三節 標語地話 69 第四節 意識地話 73 小結 77 第五章 結論 79 參考文獻 82 附錄一 87

    外文
    Barham, E. (2003). Translating terroir: the global challenge French AOC labeling.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 pp. 127‐138.
    B.J. Sommers (2008). The geography of wine:how landscapes, cultures, terroir, and the weather make a good drop. London: Plume
    Gade, D. W. (2004). Tradition, territory, and terroir in French viniculture: Cassis, Fance,and Appellation Contrôlée. A.A.A.G, (94), pp. 848‐867.
    petit Robert 1:dictionaire de la langue freancaise. (2010). Paris: Le Robert.
    Vaudour, E. (2002). The quality of grapes and wine in relation to geography: notion ofterroir at various scales. Journal of Wine Research, 13(2), pp. 117‐141.
    Wilson, J. E. (1998). Terroir: the role of geology, climate and culture in the making of Franch win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中文
    期刊:
    Harvey, D.著,王志弘譯(2003)。〈地租的藝術:全球化、壟斷與文化的商品化〉。《城市與設計學報》,第15&16期,頁1‐19。
    王文良(2006)。〈我國農村酒莊及酒品評鑑辦理成果情形〉。《農政與農情》,第165期。
    冉亦文(1988)。〈紅葡萄酒釀製技術之探討〉。《製酒科技專論彙編》,第10期,頁75-92。
    李承嘉(2005)。〈行動者網絡理論應用於鄉村發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發展為例‐以臺灣為例〉。《地理學報》,第39期,頁1-30。
    林月金(2005)。〈二林地區釀酒葡萄園轉作其他果品之產銷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專輯》,特刊第76號,頁161-180。
    林月金、陳清文、邱建中(1984)。〈彰化縣特殊作物或經營型態之調查研究〉。《台中區研究改良場研究彙報》,第8期,頁62。
    林建民(1971)。〈台灣葡萄運銷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24卷,第2期,頁196-231。
    邱禮弘(2009)。〈紅龍果有機栽培技術〉。《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研討會專輯》,特刊96號。頁133-139。
    邱禮弘、陳榮五(2004)。〈中部地區紅龍果冬期果產期調節之研究〉。《台中區農情月刊》,第44期,頁23-27。
    邱禮弘、陳榮五(2004)。〈利用夜間燈照調節紅龍果冬期果之產期〉。《台中區農情月刊》。
    茅秀生(1952)。〈台灣之造酒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5卷,第3期,頁111-159。
    張素玢(2000)。〈憤怒的葡萄--二林葡農抗爭事件〉。《台灣史蹟》第36期,頁251-266。
    許謙信、魏芳明、田雲生、陳彥睿(2002)。〈菊花電照省電方式之研究:省電燈泡與間歇照明〉。《台中農改場研究彙報》,第76期,頁43-53。
    陳盟松(2013)。〈紅龍果開花期間遭遇降雨時管理方法〉。《臺中區農情月刊》,第164期,頁3。
    焦庭萱(1970)。〈台灣釀酒用葡萄的產銷〉。《豐年半月刊》。第20期,頁41-42。
    楊耀祥(1999)。〈蜜紅葡萄的栽培現況及未來發展〉。《農業世界》,第185期,頁10-13。
    廖武正(1984)。〈台灣葡萄產業市場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第12期,頁291-329。
    廖春梅(1981)。《台灣葡萄產業調查報告》,頁47。南投市:台灣省農林廳。
    蔣青華、何妙齡、葉漢民(1988)。〈台灣釀酒葡萄之育種〉。《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特刊》,第24期,頁24-31。
    鄭勝華、邱雯玲(1988)。〈葡萄酒業地理---以台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第12期,頁137-172。
    薛玲、張錦秀(1995)。〈烈酒開放進口對臺灣原料葡萄生產影響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46期,第4卷,頁281-342。
    蘇堯銘(2002)。〈農村酒莊輔導作業要點簡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政與農期刊》,第124期,第10卷,頁34。

    研討會論文集
    陳世芳、林月金、戴登燦(2000),〈葡萄之產銷結構調整〉,《台灣地區重要農產品產銷研討會專集》,頁67~81。
    張峻嘉、許嘉麟(2012),Terroir意涵之探討,《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書籍:
    Hugh, J.著、程芸譯(2007),《葡萄酒的故事》,台中市︰好讀。
    Ophélie Neiman著、葉姿伶、聶汎勳、陳定鑫、張彩純、廖子萱譯(2014),《我 的葡萄酒生活提案》,台北市︰三采。
    洪麗完等(2000),《二林鎮志》,彰化:二林鎮公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美鈴(1997):《沙鹿鎮和二林鎮生態環境的比較研究》,台北:固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碧鵑(2000),《台灣紅龍果的栽培》,農業試驗所特刊144號。
    譚鴻仁(2009),《膨風茶的地理學》。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論文:
    王榮志(2000),〈鄉村產業對全球化的回應-以嘉義縣布袋鎮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吳孟真(2012),〈台灣蠶業的技術與社會研究:以「蠶業生產專業區」為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昀穎(2012),〈從農作物變遷看三芝鄉村發展〉,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信利(2003),〈屏東縣林邊鄉產業景觀轉變歷程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品貝(2008),〈地方特色產業創新系統建構與網絡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二林鎮葡萄酒產業為例〉,台中市: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林聖超(2006),〈一般稻農與契作稻農之利潤效率分析比較〉,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宗佑(2006),〈台灣農村製酒業之行銷策略-以「金玉堂企業社」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許美雲(2006),〈台灣農村酒莊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台中市: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博任(2010)〈他們如何營生?為何反抗?怎麼行動?──二林農民主體性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麟(2011),〈布列塔尼可麗餅的在地形塑與符號消費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郭曜棻(2004),〈全球化下地方文化產業壟斷邏輯‐以九份為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陳永剛(1996),〈台灣釀酒葡萄現行收購制度對葡農生產誘因影響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陳瑞彬(2003),〈火龍果產銷及栽培擴散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傅學仁(2003),〈臺灣葡萄酒消費文化分析〉,嘉義縣: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哲強(2007),〈鄉村發展地方文化產業化歷程-嘉義縣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之個案〉,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劉金花(2001),〈農村休閒酒莊設置開發及經營策略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富美(2010),〈地話(terroir)意涵之轉變:以法國勃艮第葡萄酒區為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照弄(2006),〈彰化縣二林地區葡萄產業與文化產業結合策略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錢世坤(2009),〈等級認證制度下之農產品契作交易—契約理論與交易成本觀點的分析〉,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沛鈞(2011)〈從政治生態學探討農業政策與峨眉鄉發展間的關係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新聞:
    張三舜、唐福春(1996/02/20)。〈葡萄超產沒個了 公賣局拒收〉。聯合晚報。02版。
    張家樂(1995/07/30)。〈二林葡萄農民 抗議收購比例〉。聯合報。03版。
    蔡慶輝(1990/06/22)。〈烈酒若開放 生計難維持 百名葡萄農連夜北上請願〉。聯合晚報。04版。
    陳文星(2010/08/15)。〈火龍果評鑑 二林駁斥不公平〉。聯合報。B2版。

    網路資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AA09812000027&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瀏覽日期:2014/2/19)
    陽光彰化第十期(陽光彰化編輯室,2008) http://www2.chcg.gov.tw/book/no10/08.htm(瀏覽日期:2013/4/25)
    農情報告資源網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