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麗華
論文名稱: 漢語學習者中文態認知實證研究-以動詞『吃』為例
指導教授: 曾金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1
中文關鍵詞: 時態中文態中文完成態語境單位語境組模動狀完結達成
英文關鍵詞: tense and aspect, Chinese Aspect, Chinese Perfective aspect, situational context units, situational context components, activity-state, accomplishment, achiev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2下載:7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漢語學習者中文態認知實證研究—
    以動詞「吃」為例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研究生 李麗華
    摘要
    研究中文態(Chinese Aspect),不能單從語法表層結構入手,還要從上下文語境觀察。本文從學生認知的角度介紹中文態,分析學習者中文態語境認知的情形,幫助學習者建構中文的時態認知體系。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語境構擬測驗問卷,由學習者自行構擬情境。受試者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程度,每一個程度各三十人,測驗題數共二十題,共取得1800筆學習者設計的情境。 針對學習者中文態認知建構過程中錯誤認知和模糊認知的部分,根據學者理論和本文研究假設進行分析和討論。藉由統計方法,分析出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標準定位、中文態認知差異情形、中文態語境類型。
    研究結果有四:
    (1) 學習者中文態認知的順序
    過去動作(已經)現在動作(正在)未來動作(馬上)完結狀態(動量)達成狀態(口語化)完結狀態(經驗)完結狀態(複句)達成狀態(時量)達成和完結共存的狀態(V了O了)
    (2) 學習者中文態認知偏誤問題
    「了」的時態認知、受事賓語特指性認知、語境包含關係認知、時間斷層的認知、動狀態語境認知、完結和達成狀態語境認知、兩種語法單一語境認知,和單一語法多種語境的認知。
    (3) 句尾語境單位的六個功能解說
    標示動作語境的時間參照點、標示完結狀態語境的完結時間點、隱含達成狀態情形說話者當時語氣、標示說話時點之前達成狀態、突顯動作進行和說話時間點重疊的當時動狀,以及達成動狀產生。
    (4) 中文態語境的五個教學建議
    介紹中文態時間結構的三個標示軸,時間結構認知和時間斷層修復,完結和達成語境教學,加強受事賓語限定認知,和加強動作和動狀語境的認知。

    目次 論文目錄………………………………………………………………………………..i 附錄目錄………………………………………………………………………………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論文摘要………………………………………………………………………..IX 第一章 導論 …………………………………………………………………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問題…………………………………………………………………………...2 1.3 研究目的…………………………………………………………………………...4 1.4 研究架構…………………………………………………………………………...4 1.5 研究限制…………………………………………………………………………...5 1.6 重要名詞詮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假設…………………………………………………8 2.1 時態範疇與語境認知 ……………………………………………………………..8 2.1.1「時」與「態」………………………………………………………… 8 2.1.2「語境」與「認知」……………………………………………………11 2.1.3「情境」與「語境」……………………………………………………14 2.2 事件類型…………………………………………………………………………..15 2.2.1完結和達成……………………………………………………………..16 2.2.2狀態和動作……………………………………………………………..17 2.2.3動作和狀態…………………………………………………………......18 2.3 中文態相關語詞…………………………………………………………………..21 2.3.1 經驗「過」…………………………………………………………….21 2.3.2 動詞後「了」和「著」……………………………………………….22 2.3.3.句尾「了」……………………………………………………………..23 2.4 教材中文態語境解說不足………………………………………………………..25 2.5 時態習得研究文獻………………………………………………………………..29 2.6 中文態語境理論架構……………………………………………………………..30 2.6.1中文態語境分類…………………………………………………………30 2.6.2施測題目中文態語境分類………………………………………………31 2.7 中文態認知研究假設……………………………………………………………..33 2.7.1 中文態語境觀察視角………………………………………………… 35 2.7.2 事件類型和語境單位………………………………………………… 37 2.7.3 中文態時間結構……………………………………………………… 44 2.7.4 中文態語法結構……………………………………………………… 49 2.8中文態觀點之釐清………………………………………………………………..53 2.8.1完成態與界限…………………………………………………………..53 2.8.2事件類型和觀察視角…………………………………………………..56 2.8.3賓語限定指稱…………………………………………………………..58 2.8.4近時概念和時間斷層…………………………………………………..58 第三章 研究方法……………………………………………………………60 3.1 研究架構…………………………………………………………………………..60 3.2 基本假設…………………………………………………………………………..61 3.3 主要研究變項……………………………………………………………………..62 3.4 施測題目…………………………………………………………………………..62 3.5 研究對象…………………………………………………………………………..63 3.6 研究實施過程……………………………………………………………………..64 3.7 統計分析方法……………………………………………………………………..64 3.7.1 信度與效度………………………………………………………………...64 3.7.2 獨立T檢定………………………………………………………………..65 3.7.3 單一T檢定………………………………………………………………..66 3.7.4 成對T檢定………………………………………………………………..67 3.7.5 題目相關係數……………………………………………………………..67 第四章 中文態認知量化資料處理…………………………………………69 4.1 中文態語境適切度量化資料……………………………………………………70 4.2 獨立T檢定 - 學習者程度與中文態認知差異………………………………73 4.3 單一T檢定 - 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標準………………………………………74 4.3.1 中文態認知達到標準……………………………………………………..75 4.3.2 中文態認知尚稱標準……………………………………………………..75 4.3.3 中文態認知未達標準……………………………………………………..75 4.4 各級學生中文態認知標準和差異………………………………………………..75 4.4.1 初級班中文態認知標準和差異………………………………………………...76 4.4.2 中級班中文態認知標準和差異…………………………………………..76 4.5 成對T檢定–各程度中文態認知成長空間……………………………………..77 4.6 學生中文態認知和中文態語境判斷量化統計…………………………………..77 4.7 中文態語境認知量化研究………………………………………………………..79 4.7.1學習者語境正確認知統計分析……………………………………………79 4.7.2 學習者語境模糊認知統計分析…………………………………………..80 4.7.3 學習者語境錯誤認知統計分析…………………………………………83 4.8 學習者主要語境模糊認知和主要錯誤認知綜合說明…………………………86 第五章 中文態認知實證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8 5.1 學習者語境掌握情形……………………………………………………………88 5.2初級班中文態語境認知情形……………………………………………………90 5.2.1 初級班中文態語境錯誤認知情形………………………………………90 5.2.2 初級班中文態語境模糊認知情形 ……………………………………109 5.3中級班中文態語境認知歷程研究 ……………………………………………117 5.3.1 中級班中文態語境錯誤認知情形 ……………………………………117 5.3.2 中級班中文態語境模糊認知情形 ……………………………………123 5.4 高級班中文態語境認知歷程研究 ……………………………………………124 5.4.1 高級班中文態語境錯誤認知情形 ……………………………………124 5.4.2 高級班中文態語境模糊認知情形 ……………………………………126 5.5 中文態語境異同與學生認知分析 ……………………………………………127 5.5.1「我吃了飯」和「我吃過了」………………………………………………128 5.5.2「我吃過了」和「我吃了飯了」……………………………………………130 5.5.3「我吃了飯」和我「吃了飯了」……………………………………………133 5.5.4「我吃到中國菜了」「我吃過中國菜」…………………………………… 134 5.5.5「我吃不下去了」和「我吃飽了」…………………………………………135 5.5.6「我吃飽了」和「我吃得很飽」……………………………………………138 5.5.7「我吃不下去了」和「他吃起飯來,樣子真好笑」………………………141 5.5.8「我正吃著飯呢」和「我正在吃飯」………………………………………142 5.5.9「我去吃飯了」和「我吃了飯了」…………………………………………143 5.5.10「我把飯吃了」和「我吃了飯」………………………………………… 145 5.5.11「我把飯吃了」和「飯被我吃了」……………………………………… 146 第六章 教學建議與結論 ………………………………………………………148 6.1 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歷程順序…………………………………………………149 6.1.1 學習者中文態語境認知達到標準之排序……………………………149 6.1.2 學習者中文態語境認知尚稱標準之排序……………………………152 6.1.3 學習者中文態語境認知未達標準之排序……………………………153 6.2 各程度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歷程………………………………………………154 6.2.1 初級班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歷程………………………………………154 6.2.2 中級班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歷程………………………………………155 6.2.3 高級班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歷程………………………………………156 6.3 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歷程主要問題……………………………………………157 6.3.1 句尾「了」語境功能認知問題………………………………………158 6.3.2 受事賓語限定認知問題………………………………………………159 6.3.3 語境包含關係認知問題………………………………………………160 6.3.4 時間斷層認知問題……………………………………………………161 6.3.5 狀態語境認知問題……………………………………………………162 6.3.6 完結和達成語境認知問題……………………………………………164 6.3.7 單一語法多種語境認知問題…………………………………………165 6.3.8 兩種語法單一語境認知問題…………………………………………165 6.4 教學建議………………………………………………………………………166 6.4.1 句尾語境單位的六個功能……………………………………………166 6.4.2 中文態語境的五個教學建議…………………………………………168 6.5 結語……………………………………………………………………………175 參考書目………………………………………………………………………177 附錄目錄………………………………………………………………………198 附錄一 受試者國別代號………………………………………………………182 附錄二 重要名詞詮釋…………………………………………………………183 附錄三 初級教材(視聽華語第一冊)時態相關語詞………………………….188 附錄四 中研院平衡語料庫出現「吃」動詞後的語境單位…………………193 附錄五 前測題目和施測結果…………………………………………………195 附錄六 正式測驗問卷…………………………………………………………196 附錄七 受試者語料紀錄樣本…………………………………………………200 附錄八 受試者受測時使用的文字……………………………………………203 附錄九 測驗題目信度分析……………………………………………………205 附錄十 學生程度中文態認知差異─獨立T檢定……………………………206 附錄十一 學生中文態認知標準單一樣本T檢定……………………………207 附錄十二 學生中文態認知標準情形…………………………………………208 附錄十三 初級班中文態認知標準和認知差異………………………………209 附錄十四 中級班認知標準和認知差異………………………………………211 附錄十五 各程度間中文態認知成長空間--成對T檢定顯著值……………213 附錄十六 各程度間中文態認知成長顯著和不顯著的題目…………………214 附錄十七 學生中文態語境分類正確答題數和百分比………………………217 附錄十八 各程度學習者題目五度標分布情形………………………………219 附錄十九 題目相關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220 圖目錄 圖2-1 「時態」與「語境」關係圖…………………………………………………………..13 圖2-2 達成動狀近時區間(S2-3)時間結構圖—No.1我吃飽了………………………………18 圖2-3 達成狀態過去時面(S2-1)時間結構認知圖—No.5我吃得很飽………………………18 圖2-4完結狀態非近時時點(E1-1) 和達成狀態近時時段(E2-3)時間結構— No.12我吃了飯了……………………………………………………………………..20 圖2-5 達成動狀近時時區(S2-2)時間結構圖—No.19我吃不下去了 ………………………20 圖2-6 中文完成態(Chinese Perfective Aspect …………………………………………….33 圖2-7 語境組成結構(Situational context Structure)..............................................................34 圖2-8 中文態語境類型(Chinese Aspect Situation Type)……………………………………35 圖2-9 中文態認知的三度空間時間座標—以No.1「我吃飽了」為例…………………….36 圖2-10 中文態時間內部結構…………………………………………………………………45 圖2-11 動作過程時軸相對於語境標示軸和事件發展時軸的時空位置……………………48 圖2-12 事件發展時軸相對於語境標示軸和動作時間軸的時空位置………………………48 圖2-13「了…了」達成狀態語境的時間結構圖 ……………………………………………56 圖2-14「了…了」完結狀態語境的時間結構圖 ……………………………………………57 圖4-1學習者中文態認知情形…………………………………………………………………71 圖4-2 不同程度對中文態的認知……………………………………………………………..71 圖4-3 獨立T檢定曲線圖…………………………………………………………………….73 圖5-1「我把飯吃了」學習者中文態語境認知適切度曲線圖………………………………91 圖5-2 完結狀態非近時時點(E1-1)時間結構認知圖—No.14 我把飯吃了…………………91 圖5-3 「飯被我吃了」學習者中文態語境認知適切度曲線圖……………………………..93 圖5-4 達成動狀近時時面(E2-2)時間結構認知圖—No.15 飯被我吃了……………………94 圖5-5 「我去吃飯了」學習者中文態語境認知適切度曲線圖………………......................95 圖5-6 達成動狀近時時面(S2-2)時間結構認知圖—No.4 我去吃飯了……………………..96 圖5-7 未來動狀近時時面(S1-3)時間結構認知圖—No.4 我去吃飯了……………………..96 圖5-8「我吃到中國菜了」學習者中文態語境適切度曲線圖………………………………98 圖5-9 完結狀態非近時時點(E1-1)時間結構認知圖— No.16 我吃到中國菜了………………………………………………………………99 圖5-10達成狀態近時時段(E2-3)時間結構認知圖—No.16我吃到中國菜了………………99 圖5-11達成動狀近時時面(S2-2)時間結構認知圖—No.16我吃到中國菜了………………99 圖5-12「我就要吃完了」學習者中文態語境適切度曲線圖………………………………101 圖5-13 動作未來近時時段(A3-2)時間結構認知圖—No.17我就要吃完了………………102 圖5-14「他吃起飯來,樣子真好笑」學習者中文態語境認知適切度……………………104 圖5-15 達成動狀過去時面(S2-1)時間結構認知圖—No.18 他吃起飯來, 樣子真好笑。…………………………………………………………………….105 圖5-16 達成動狀近時時區(S2-3)時間結構認知圖—No.18 他吃起飯來, 樣子真好笑。…………………………………………………………………….106 圖5-17 「我正吃著飯呢!」中文態語境認知適切度曲線圖……………………………..107 圖5-18 現在動狀進行時點(S1-2)時間結構認知圖—No.20「我正吃著飯呢!」……………………………………………………………………………….109 圖5-19 動作進行時點(A2-1)時間結構認知圖—No.20我正吃著飯呢!………………….109 圖5-20 「我吃了飯」學習者中文態語境適切度曲線圖…………………………………..110 圖5-21 完結狀態非近時時點(E1-1)時間結構認知圖—No.9我吃了飯 & No.10我吃過了………………………………………………………………...111 圖5-22 達成狀態非近時時段(E2-2)時間結構認知圖—No.9我吃了飯………………….111 圖5-23「我吃得很飽」學習者中文態語境適切度曲線圖………………………………….113 圖5-24 達成動狀非近時時面(S2-1)時間結構認知圖—No.5我吃得很飽…………………114 圖5-25「我吃不下去了」中文態語境認知適切度曲線圖……………………….................116 圖5-26 達成動狀近時時區(S2-2)時間結構圖—No.19我吃不下去了……………………..116 圖5-27 達成狀態近時時段(E2-3)時間結構認知圖—No.1我吃飽了……………………...122 圖5-28 達成狀態近時時段(E2-3)時間結構認知圖—No.10我吃過了 & No.12我吃了飯了……………………………………………………………...131 圖5-29 達成動狀近時時區(S2-3)時間結構認知圖—No.1我吃飽了………………………139 圖6-1 複句前分句「了」的功能-「我吃了飯,就回家。」…………………………..151 圖6-2 複句後分句「了」的功能-「我吃了飯,就回家了。」………………………..152 圖6-3 事件發生時間點和說話時點的距離認知 …………………………………………..162 圖6-4 動作過程時軸和語境軸的觀察視角—例句「我就要吃完了」…………………..169 圖6-5 事件發展時軸和語境標式為觀察視角—例句「我吃了一個鐘頭了」…………….170 圖6-6 事件發展時軸、語境軸和動作過程時軸三個標示軸的觀察視角 —例句「我吃不下去了」…………………………………………………………170 圖6-7 連動句的動狀語境 – 例句「他吃著飯看書」………………………………………175 表目錄 表2-1 時相文獻………………………………………………………………………………..10 表2-2 「過」文獻探討…………………………………………………………………………22 表2-3 學者句尾「了」的功能說明……………………………………………………………24 表2-4 動詞「吃」中文態語境分類……………………………………………………………31 表2-5 施測題目中文態語境分類名稱和代號………………………………………………..32 表2-6 中文態語境觀察視角…………………………………………………………………..37 表2-7 語境類型(Situation )和語境單位(Situational context units)………………………...37 表2-8 動詞後語境單位「了」的分類及功能………………………………………………..39 表2-9 時間語境組模「了….了」和句尾「了」功能……………………………………….39 表2-10 動詞後語境單位「過」的分類及功能 ……………………………………………..40 表2-11 時間語境組模「過….了」和句尾「了」功能………………………………………41 表2-12 動詞後語境單位「到」的分類及功能 ……………………………………………..41 表2-13 時間語境組模「到….了」和句尾「了」功能………………………………………42 表2-14動詞後語境單位「完」的分類及功能……………………………………………….42 表2-15 時間語境組模「完….了」和句尾「了」功能 …………………………………….42 表2-16 動詞前和動詞後語境單位及句尾「了」的功能……………………………………43 表2-17 中文態時間結構………………………………………………………………………46 表2-18 漢語「吃」的中文態語法結構………………………………………………………49 表2-19 中文態語境單位七種語序組合排列…………………………………………………50 表2-20 句尾語境單位六個功能………………………………………………………………52 表3-1 研究架構步驟 …………………………………………………………………………60 表4-1 中文態認知適切度百分比總表 ………………………………………………………70 表4-2 題目中文態語境正確數與總數百分比(總筆數1800筆)…………………………….78 表4-3 題目中文態語境模糊認知與錯誤認知總數百分比(總筆數1800筆)……………….78 表4-4 中文態語境正確認知—正確語境答題數 ……………………………………………79 表4-5 中文態語境模糊認知—語境模糊答題數和百分比 …………………………………80 表4-6 中文態語境模糊認知—語境錯誤語境分析 …………………………………………81 表4-7 中文態語境模糊認知—語境正確和主要錯誤語境對照 ……………………………82 表4-8 中文態語境錯誤認知—語境錯誤答題數和百分比 …………………………………83 表4-9 中文態語境錯誤認知—語境錯誤語境分析 ……………………………….………...84 表4-10 中文態語境錯誤認知--正確語境和學習者主要錯誤語境對照…………………….85 表4-11 學習者中文態主要語境認知模糊和主要語境認知錯誤之標準定位… …………...86 表5-1 「我吃了飯」和「我吃過了」語境對照分析………………………………………128 表5-2「我吃了飯」和「我吃過了」語境模糊認知達題分析 ……………………………128 表5-3「我吃了飯」和「我吃過了」學習者主要模糊語境選擇 …………………………129 表5-4「我吃過了」和「我吃了飯了」語境對照分析 ……………………………………130 表5-5「我吃過了」和「我吃了飯了」正確語境和學習者主要錯誤語境對照..................130 表5-6「我吃過了」和「我吃了飯了」語境模糊認知答題分析…………………………..131 表5-7「我吃了飯」和「我吃了飯了」語境對照分析……………………………………..133 表5-8 完結狀態和達成狀態語境模糊認知—「我吃了飯」和 「我吃了飯了」學習者主要模糊語境選擇………………………………………..133 表5-9「我吃到中國菜了」「我吃過中國菜」語境對照分析……………………………….134 表5-10「我吃到中國菜了」「我吃過中國菜」正確語境和學習者 主要錯誤語境對照……………………………………………………………….135 表5-11 「我吃不下去了」和「我吃飽了」語境對照分析………………………………..136 表5-12「我吃不下去了」和「我吃飽了」正確語境和學習者 主要錯誤語境對照…………………………………………………………………136 表5-13「我吃飽了」和「我吃得很飽」語境對照分析…………………………..………..138 表5-14「我吃飽了」和「我吃得很飽」正確語境和主要錯誤語境對照 …………………138 表5-15「我吃不下去了」和「他吃起飯來樣子真好笑」語境對照分析 …………………141 表5-16「我吃不下去了」和「他吃起飯來樣子真好笑」正確語境和學習者 主要錯誤語境對照 ………………………………………………………………..141 表5-17「我正吃著飯呢」和「我正在吃飯」語境對照分析 ……………………………..142 表5-18 「我正吃著飯呢」和「我正在吃飯」正確語境和主要錯誤語境對照…………..143 表5-19「我去吃飯了」和「我吃了飯了」語境對照分析 ………………………………..143 表5-20「我去吃飯了」和「我吃了飯了」正確語境和主要錯誤語境對照……………….143 表5-21 「我去吃飯了」和「我吃了飯了」語境錯誤認知達題分析 …………………….144 表5-22「我把飯吃了」和「我吃了飯」語境對照分析…………………………………….145 表5-23「我把飯吃了」和「我吃了飯」正確語境和主要錯誤語境對照………………….145 表5-24「我把飯吃了」和「飯被我吃了」語境對照分析………………………………….146 表5-25「我把飯吃了」和「飯被我吃了」正確語境和主要錯誤語境對照……………….146 表6-1句尾「語境單位」功能和教材編寫內容……………………………………………..166

    參考書目
    Andersen, R. W. & Shirai, Y. 1996. Primacy of Aspect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Pidgin/Creole Connection. In W. C. Ritchie and T. K. Bhatia (eds.).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Bardovi-Harlig, K. 2000. The Aspect Hypothesis. Language Learning. Vol. 50. Supplement 1, P. 191-275.
    Chang, Vincent W. 1986. The Particle LE in Chinese Narrative Discourse: An Intrgrative Descriptive. Gainesville FL: Univerity of Florida PhD dissertation.
    Comrie, B. 1976. Aspect.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llis, R. 1994.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siao, Yuchau E. 2003. Conceptualizations of GUO in Mandar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4.2:279-300.
    Huang, Lillian M. 1988. Aspect: A General System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Doctoral dissertation, Rice University, 1988). Taipei: Student Book Co.
    Li, Charles and S. Thompson. (1981).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 P., & Shirai, Y. 2000. The Acquisition of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Aspect. New York : Mouton de Gruyter.
    Salaberry, R., & Shirai, Y. (Eds.) 2002. The L2 Acquisition of Tense—Aspect Morphology.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Schell, Karyn. 2000. Functional Categori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Aspect in L2 Spanish: A Longitudinal Study.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00. MI: Bell & Howell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Smith, Carlota S. (2nd ed.) 1997. The Parameter of Aspect.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Tai, James H-Y. 1984. Verbs and Times in Chinese: Vendler’s Four Categories. In D. Testen, V. Mishra and J. Drogo (eds.). Papers from the Parasession on Lexical Semantics. Chicago: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289-295.
    Teng, S. H. 1973. Negation and Aspects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 15-37.
    Teng, S. H. 1998. Acquisition of le in L2 Chine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uncil of Teachers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cago, IL.
    Wen, Xiaohong. 1997. Acquisition of Chinese Aspect: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language of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LI, 117-118.
    Yang, Jun. 2003. Back to the Basic: The Basic Function of Particle 了 Le in Modern Chines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ol.38:1, pp.77-96.
    Yang, Suying. 1995. The Aspectual System of Chines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Victoria, 1995). Michigan: A Bell & Howell Company.
    王金鑫. 1998.〈動詞時間分類系統補述〉. 於《漢語學習》.第五期.總第107期. P.48-54。
    王建華. 2002. 〈關於語境的構成語分類〉. 於《語言文字應用》.2002年第3期.P.2-9。
    王建勤. 1997.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P.166-193。
    左思民.1998.〈試論“體”的本質屬性〉. 於《漢語學習》.1998年第四期.總第107期. P.7-11。
    石毓智. 2001.〈漢語的限定動詞和非限定動詞之別〉. 於《世界漢語教學》.第56期. P.23-27。
    何寶璋.1994.〈談和語語法的一些特點〉.於《華文世界》.第71期. P.50-57.
    吳福祥. 2002. 〈漢語能性補數結構”V得/不C”的語法化〉.於《中國語文》.第286期. p.29-49。
    呂淑湘主編. 1999 《現代和語八百詞》台北:商務印書館,P.351-359。
    李英哲. 2003. 〈從認知的視角看華語語會和語法教學〉. 於《第七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 P.1-11。
    李鐵根. 1998.〈連動式中”了、著、過”的單用和連用〉.於《漢語學習》.第104期。P.14-18。
    李鐵根. 1999.〈“了、著、過”呈現相對時功能的幾種用法〉.於《漢語學習》.第110期. P.15-17。
    李鐵根. 1999.〈定語位置上的“了、著、過”〉.於《世界漢語學習》.1999年第3期.總第49期. P.55-63。
    周紅. 2002. 〈漢語認知語法研究動態〉. 於《漢語學習》.2002年第6期。P.51-57。
    屈承熹. 2003.〈功能篇章與法及其對外漢語教學上的應用〉. 於《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教學處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金立鑫. 1998. 〈試論“了”的時體特徵〉. 於《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年第1期。P.105-120。
    胡壯麟. 2002. 〈語境研究的多元化〉. 於《外語教學語研究》.第34卷.第3期. P. 161-166。
    崔希亮. 2003. 〈認知語言學: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
    張佩茹. 2004. 《英漢視覺動詞的時間結構、語義延伸及語法化》. 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張慎敏、黃居仁. 1997. 〈現代漢語「起來」的方向語意及起始動貌〉. 於《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 .P. 147-157。
    張曉鈴. 1986. 〈試論“過”與“了”的關係〉. 於《語言教學與研究》.1986年.第1期。P.48-57。
    莊舒文. 2002.《時相與時態的搭配關係》. 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陳平.1988.〈論現代漢語時間系統的三元結構〉. 於《中國語文》.第六期. P.401-422。
    陳立民. 2002. 〈漢語的時態和時態成分〉. 於《語言研究》.2002年.第3期。P.14-31。
    陳忠. 2002. 〈“了”的隱現規律及其成因考察〉. 於《漢語學習》.2002年第2期。P.22-27。
    陶紅印. 2000. 〈從吃看動詞論元結構的動態特徵〉. 於《語言研究》.第40期. P.21-38。
    曾金金. 2003. 〈由平衡語料庫和中介語語料看漢語被字句表述的文化意蘊〉. 於《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Vol.14, No.2.
    黃美金. 1990 .〈’了’:漢語中一個標示「界限」的符號〉. 《第二屆華語文教學研討會》. P.247-259
    楊永龍. 2002. 〈已經”的初見時代及成詞過程〉. 於《中國語文》.第286期。
    楊德峰. 2001. 〈初級漢語教材語法點確定、編排中存在的問題〉. 於《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第2期。P.81-87。
    靳洪剛.1997. 《語言獲得理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熊文華. 1999.〈關於漢語和英語的時與體〉. 於《語言文化教學研究集刊》.第三輯。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和語學院. P.331-334。
    趙元任. 1968.《中國話語法》.香港:中文大學。
    趙立江.1997.〈留學習者“了”的習得過程考察與分析〉. 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二期. P.112-124。
    劉月華、潘文娛和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劉勳寧. 2001. 〈現代和語句尾“了”的語法意義及其解說〉. 於《對外和語研究的跨學科探索》。P.56-73。
    鄭良偉. 1997. 《台、華語的時空、疑問與否定》.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
    鄧守信. 1986.〈漢語動詞的時間結構〉.於《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P. 30-37。
    魯川、繼瑞隆、劉欽榮.2002.〈漢語句子語塊序列的認知研究和交際研究〉. 於《漢語學習》.2002年第2期. P.13-23。
    蕭國政、.郭婷婷. 2001. 〈“動詞+了+數量+了“的動態結構及“了”的意義語功能〉. 於《現代中國語研究》創刊第2期. P.50-58
    鍾紹春、劉大有. 1996. 〈時態逼近關係及時態邏輯的擴充〉.《軟件學報》. Vo.7, No.2, p.119-127。
    譚曉晨. 2002. 〈語境的動態研究〉. 於《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第6期. .P. 50-53。
    中央研究院 《平衡語料庫》.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kiwi.sh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