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翠玲 Chen, Tsui-Ling |
---|---|
論文名稱: |
運動動機與幸福感之關係-以W住宿女中跑步運動為例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tivation of Exercise and Well-being --Case of the Running Program in W Girls’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0 |
中文關鍵詞: | 女中學生 、動機 、幸福感 |
英文關鍵詞: | female high school student, motivation, well-be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7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W女中學生,以問卷調查法收集所需資料,問卷包含:跑步運動參與動機量表、幸福感量表及基本資料。採立意抽樣方式發放1300份問卷,回收1119份,回收率為86%,資料處理方法採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生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得分情形大致良好。
二、不同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時數及學業成績在運動動機達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籍、有無參加社團、運動時間、運動時數及學業成績在幸福感達顯著差異。四、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達顯著正相關。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emale students’ run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well-being. The participants were the students studying in W Girls’ High School.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a running motivation scale, a well-being scale, and thei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3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while 1,119 were received; its rate of questionnaires being received was as high as 86%. The methods of data analysis involv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t test for independent samples ,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1.On the whole, the score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run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well-being were high.
2.There was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ir running motivation, depending on their different periods of exercise, frequencies, hour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3.There was a notable discrepancy in their well-being, subject to their different grades, participation of clubs, total time of exercise, hours spent on exercise each week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4.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ction between their running motivation and well-being.
王芳、陳福國 (2005)。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4 (6),575-576。
王微茹(2007)。大學生之休閒需求、參與、滿意度及幸福感之研究-幸福感之需求滿足理論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王慧鶯、陳振明 (2011)。淺談資優生的壓力與幸福感。國小特殊教育,51,78-83。
方佩欣、張少熙、蕭玲妃 (2013)。臺北市運動中心使用者之自覺健康狀態、參與動機、休閒涉入及休閒滿意之相關研究。臺大體育學報,24,37-48。
方雅婷、卓國雄 (2010)。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之探討。2010臺灣水域運動休閒論壇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2-49。長榮大學,臺南市。
行政院主計處 (2014年8月31日) 。國民幸福指數統計。取自http://www.dgbas. gov.tw/ct.asp? xItem=36399&ctNode=5624
巫雅菁 (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惠富 (2013)。運動參與、人口統計變項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士林區居民為例。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3 (1),41-64。
李素菁 (2002)。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臺中市。
李易儒、洪維勵 (2008)。退休銀髮族運動參與及幸福感的關係-利益知覺之中介效果。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7,142-159。
李協政 (2014)。路跑活動對國人健康效益之探討。運動健康休閒學報,5,118 - 122。
李照慶 (1992)。長距離跑步的生理效應與訓練方法。中華體育,6 (4),79 - 82。
林子雯 (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正常譯 (1983)。運動生理學。臺北市:健行。
林永森 (2009) 。自行車休閒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休閒利益之中介角色。運動與休憩研究,4 (2),185-200。
林宜蔓 (2004)。游泳参與者其持續性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季燕、季力康 (2003) 。運動動機量表之編製—信度與效度分析。台灣心理學報,2,15-32。
林佳慧 (2010) 。長跑運動者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關係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1,43-68。
林信甫、莊泰源 (2003)。跑步經濟性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7 (30),53-60。
林家聖、郭雨欣 (2010)。高中生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典型相關探討。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5,63-76。
周文祥 (2006)。內在動機、知覺自由與休閒運動之研究。休閒運動期刊,5,1-7。
邱惠娟、童心怡 (2010)。教師幸福感內涵之探究。學校行政,67,168-180。
邱翔蘭 (2004)。高雄市退休老人休閒活動參與與其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珩潔 (2001)。大臺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家碧、劉兆達 (2009)。憂鬱症傾向學生之運動治療-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新生為例。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 (3),190-201。
吳家慶、謝伸裕 (2008) 。動態恢復強度對損傷肌肉之功能及跑步經濟性的影響。體育學報,41,41-14。
吳崇旗、王偉琴 (2006)。大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滿意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4,153-168。
吳龍山、黃仲凌 (2009)。臺灣區民眾運動休閒餐與涉入程度、休閒滿意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嶺東體育季休閒學刊,7,141-155。
洪家興 (2007) 。彰化縣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個人特質、休閒參與及工作滿足對幸福感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洪寶蓮、陳緋娜 (2008)。運動醫學系學生之運動行為探討。通識教育學報,14,212-228。
施建彬 (1994)。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施建彬、陸洛 (譯) (1997)。幸福心理學(原作者:Argle. M.)。臺北市:巨流。
施致平、蔡明河 (2011)。體適能政策推展現況與檢測成效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5 (4)718-729。
胡文琪 (2010)。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家欣 (2000)。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與體驗─兼論人格特質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胡凱揚、林高正、張珈瑛 (2013)。臺北市老年人之運動參與頻率、身體自尊與幸福感之研究。中原體育學報,2,121-130 。
唐乾玲、湯幸芬 (2014)。探討休閒動機與心流體驗之關係-以路跑愛好者為例。2014旅遊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0-82。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陳建瑋、季力康 (2009)。大學生不同運動階段基本心理需求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42 (1),25 -37。
陳文英 (2012) 。運動參與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性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4 (3),139-143。
陳南琦 (2004) 。健康路跑運動參與者休閒動機、涉入及消費行為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3,127 - 135。
陳美玲、戴元益、江幸蓉(2011)。從自我決定理論與社會支持探討休閒運動的參與。2011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1050-1057。
陳相榮譯 (1988)。運動生理學。臺中市::精華。
陳皆榮 (1996)。動機與休閒活動之相關性研究。臺北技術學院學報,29 (1),203-219。
陳雯萍 (2004)。1999-2004年國內以社區大學為研究主題之碩博士論文內容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鈺萍 (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碧華、林如瀚、陳錦隆 (2011) 。慢跑課程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心理堅韌性之影響。臺東大學體育學報,15,53-67。
陳韶華、廖威彰、黃艾君 (2012) 。探討運動與-腦內啡之相互作用關係。交大體育學刊,3,53-59。
陳騏龍 (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嬿竹 (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許嘉甫 (2010)。大專院校學生生活型態對幸福感之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 (3),135-151。
許麗蕙、季力康 (2009) 。以基本心理需求預測肢體障礙運動員運動參與動機及持續意圖。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8,429 - 437。
梁忠軒 (2002)。國中生之幸福感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曹勝雄 (2001)。觀光行銷學,臺北市:揚智。
陸洛 (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彙刊,8 (1),115-137。
陸洛(2005)。追求幸福─主觀幸福感的文化心理學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7 (2),99-112。
莊麗君 (2009)。男女合校大學生慢跑意圖與行為的性別差異。運動與遊憩研究,3 (3),115-131。
莊麗君、許義忠 (2010)。單性學校脈絡中女生比男生愛跑步。運動與遊憩研究,4 (3),143-160。
教育部體育署 (2013)。100學年度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署 (2013)。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張少熙 (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梁伊傑 (2005)。臺北市青年參與休閒運動傾向之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8 (2) ,109-119。
張文馨、陳思羽、季力康 (2012)。運動熱情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正向情緒的中介效果。體育學報,45 (4),301-309。
張春興 (2003)。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淑美 (2012)。臺北市立北投國民中學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清源、曾秋美 (2011)。探討自行車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運動與健康研究,1(1),14-40。
張鼎乾 (2011)。臺北市民運動中心參與動機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13,29-41。
郭進財、王秀華、林文煌 (2009)。大學院校學生運動社團的參與動機、休閒效益、生活品質與學業成就之研究。中正體育學刊,2,47-60。
程文欣、吳泰昌、王順正 (2013)。不同運動強度心跳控制跑步訓練對心肺適能影響之研究。中正體育學刊,3,61-71。
湯慧娟 (2002)。高雄巿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褔滿足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安男 (2008)。彰化縣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黃文俊 (1999)。學童體適能之探討-淺談國小學童體適能 之現況。台灣省學校體育,8(2),24-29。
黃玉湘 (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相瑋 (2012)。大學羽球代表隊運動心理堅韌性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以一般生為例。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3,91-110。
黃相瑋 (2012)。大學羽球代表隊主觀幸福感問卷編製研究。交大體育學刊,6,65。
黃資惠 (2002)。國小兒童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黃韞臻、林淑惠 (2008)。大學生幸福感之組成與比較。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12,19-31。
楊仁仁、陳健龍 (2011)。高爾夫運動參與動機量表編制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6,99-108。
楊仁仁 (2013)。高爾夫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中原體育學報,2,66-81。
楊怡寧 (2007)。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探索休閒多樣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種發 (2010)。社會支持、流暢體驗與幸福感間之探討─以2009年全國柔道錦標賽高中職選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葉雅馨 (2010)。大臺北地區國高中學生運動習慣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大家健康雜誌。取自www.jtf.org.tw/health/Show.asp?This=1339
蔡平賢、詹貴惠 (2009) 。以田徑場距離標示協助中小學學生慢跑速度控制。大專體育,105,117-120。
蔡長清、劉修祥、黃淑貞 (2001)。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183-221。
鄭敏玲、洪紹欽 (2006年12月5日) 。中市5成學生稱曾想自殺—-交友與課業問題困擾。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
鄧清如 (2005)。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1(4),703-732。
鄧清如、陳昭儀 (2010)。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1 (4) ,703-732。
劉育伶、陳益祥 (2011)。運動介入對兒童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大專體育學術專刊,100,164-168。
劉秀玲 (2005) 。跑者常見的運動傷害及處理原則。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278-286。
劉書豪 (2010)。社區大學繪畫課程學員學習型態、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劉琪、廖主民 (2013)。運動幸福感在心理技能與生理適應的中介效應。大專體育學刊,15 (3),300-308。
劉翠薇 (2005)。臺北縣某商專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衛生,34,1-32。
賴沛蓁 (2012)。護理系學生主觀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謝明華 (2003)。國小學童之父親參與、幸福感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龍昱廷、陳桂彬、郭信聰、徐國峰 (2010) 。高雄市國中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7,17-32。
簡坤鐘 (2009)。臺大校園慢跑。臺大體育,49,11-24。
簡桂斌 (2008)。青少年運動中流暢經驗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4, 259-280。
顏映馨 (1998)。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可一、張少熙 (2013) 。101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現場觀眾運動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 (3),40 - 62。
蘇淑紅、朱淑玲 (2010)。促進重度、多重障礙學生運動能力之初探—使用跑步機之成效。國小特殊教育,49,91-98。
蘇嘉祥 (2011)。歷屆亞洲運動會舉辦運動種類之變化。國民體育季刊,40 (1),28-37。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New York: Routedge.
Bearon, L. G. (1989). No great expectations: the underpinnings of life satisfaction for older woman. Gerontology, 39, 596-602.
Campbell, A., Converse, P.E., & Rodgers, W.L. (1976).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Perceptions, 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raib, M. W., Mitchell, V. A., Fields, K. F., Cooper, T. R., Hopewell, R., & Morgan, D. W.(1996).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lexibility and running economy in sub-elite male distance runners. Medicia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8(6), 737-743.
Csikszentmihalyi, M., & Wong, M. M. (1991). The situational and personal correlates cviii of happiness: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In Fritz Strack,Michael Argyle Norbert Schware (Eds.), Subject well-being. 193-212. England: Regimen Press Plc.
Daniels, J. T. (1985). A physiologist’s view of running ecom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7(3), 332-338.
Davies, C. T. M. (1980). Effects of wind assistance and resistance on the forward motion of a runner.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e, 8(4), 702-709.
Deci, E. L., & Ryan, R. M. (1980). The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al processes.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13.(pp. 39 - 80).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91). A motivation approach to self: 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In R. Dienstbier(Eds),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Perspectives on motivation.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2002). 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 Rochester, NY: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2002). Overview of 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An organismic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In E. L. Deci, E. L. & Ryan, R.M. (Eds), 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3-33)Rochester, N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 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Ebel, R. L. (1979).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Emmons, R. A. (1999) .The psychology of ultimate concern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Heady, B. & Wearing, A. (1990). Subjective well - being and coping with adversit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 327-349.
Jean, Piaget. (1951).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London: Heinemann.
Keyes, C. L. M. & Magyar-More, J. L. (2003). The measurement and utility of adult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 J. Lopez & C. R. Snyder (Ed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 handbook of models and measures (pp. 411-425).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Krahenbuhl, G. S. & Williams, T. J. (1992). Running economy: Changes with age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4(4),462-466.
Lyubomirsky, S., King, L. A. & Diener, E. (2005). The benefits of frequent positive affect Does happiness lead to suc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7, 798-807.
Mannell, R. C. & Kleiber D., A. (1997).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Martin, P. E. (1992). Effects of age and physical activity status on the speed—aerobic demand relationship of walk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3 (1), 200-206。
Maslow, A.H. (1970). Motivation &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organ, D.W. & Craib, M. (1992).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running econom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4(2), 456-461.
Oishi, S., Diener, E., Suh, E. & Lucas, R. E. (1999). Value as a moderator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7(1), 157-184.
Okun, M. (1995).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Encyclopedia of Aging, 2nd edition (pp.909-912). New York: Springer.
Pearce, P. L. (1982). Perceived changes in holiday destina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9, 145-164.
Pelletier, L. G., Fortier, M. S., Vallerand, R. J., Tuson, K. M., Briere, N. M. & Blais, M. R.(1995). Toward a new 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tivation in sports: 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 (SMS).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7, 35-53.
Pinnington, H. & Dawson, B. (1999). Energy cost and running economy of Australiam surf ironmen and trained male runners running on soft dry beach sand and grass. 5th IOC
World congress on Sports Science, Sydeny, Australia.
Ragheb, M. G. (1980). Interrelationships/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satisfaction, andleisure attitud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2), 138-149.
Reich, J. W. & Zautra, A. (1981). Life events and personal causation: some relationships with satisfaction and di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1, 1002-1012.
Ruuskanen, J. M. & Ruoppila, I. (1995).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people aged 65 to 84 years. Age and ageing, 24, 292-296.
Vallerand, R. J., Pelletier, L. G., Blais, M. R., Briere, N. M., Senecal, C. & Vallieres, E. F.(1993). On the assessment of intrinsic, extrinsic, and amotivation in education: Evidence on the concurrent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Academic Motivation Scal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3, 159-172.
Watson, D. & Tellegen, A. (1985). Toward a consensual structure of moo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 219-245.
Whiting, J. W. M. & Child, I. L. (1953). Child training and personality: a cross cultural stud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