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怡如 LIA YI JU |
---|---|
論文名稱: |
板橋林家花園營運策略之研究 A Study for Operation Strategies of |
指導教授: |
黃光男
Huang, Kuang-N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0 |
中文關鍵詞: | 板橋 、林家花園 、古蹟 、保存 、文化觀光 |
英文關鍵詞: | Banciao,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Historic building, Preserve, Cultural Touris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53 下載:15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板橋地區城市風貌的變遷及人口的社會增加迅速,缺乏累積在地長期生活的情感,位於板橋市交通中心的「林家花園」就板橋發展史見證性來說,有著在地文史起源的深刻意義,具備延續地方歷史記憶,建構環境認同,累積文化經驗的功能,以「林家花園」來塑造板橋核心文化價值,對於提升板橋人文氣息將具引導作用,之於突顯在地特色、打造板橋文化觀光形象及帶動產業發展等實際價值亦有正面意義。在迎向多元文化省思與需求的社會環境之際,因為空間機能的侷限、地理位置、娛樂型態不符合流行趨勢…等因素,板橋林家花園的營運遭遇多重瓶頸難以突破。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思考如何為板橋林家花園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深化其場所之意義
,藉由資料收集、文獻回顧及田野調查對園邸的營運管理做深入探討,並透過政府主管、專業經營者、學者、文史工作者的觀點以及當地居民在地之觀點,做多重面向的專家訪談,同時依據遊客問卷塡答,以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瞭解觀眾需求,綜合結果以SWOT分析釐清園邸本身優勢條件與發展劣勢所在,發展可行策略,具體提供園邸活化古蹟營運策略規劃之參考。
目前園邸僅是一個任務編組附屬型管理,財物人力等組織編制拮据,政府實有必要朝向爭取成為正式館場獨立運作,資源才有可能獲得改善,納入專業經營、有效提升競爭能力。園邸應該延伸「保存」的任務定位,在古蹟維護的經營前提下,發展與地方社群相關的文化景點之連結,擴大地方經營的場域,以提高古蹟保存衍生有形及無形的價值產能。這也需要縣政府與市公所跨局室的整合,解決園邸交通與行銷問題,有效的交叉運用公務機制,以生態博物館的概念來發展以板橋林家花園為核心之「古蹟文化園區
」,串連地區觀光資源,結合地方飲食、商圈及文教產業,形塑成社區文化生活共同體,如此在文化資產保存的同時,再現板橋在地的人文特色,對於地方的經營上來說會是一個較具永續性的方向。同時,建議園邸發展數位典藏,透過科技能夠克服園邸最大的硬體運用限制及空間無法擴展之問題,不但落實博物館傳遞知識的社會功能之實質效益,達成古蹟文化推廣教育的使命,更可以進一步多角化經營滿足觀眾需求,開拓園邸發展的多元風貌。
In a city like Banciao with fast-pace development and rapid increase in population,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is lack of emotion accumulation to the city. As a witness of the city’s history,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which is situated in the heart of Banciao, is significant in its existence. Not only is it able to preserve the history of Banciao, establish envoironment identification, but also incorporate cultural experience. To structure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as a core cultural value of Banciao is both realistic and positive. Such move would help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c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enhance the city’s character, promote its cultural tourism image and encourag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Yet due to restrictions of space utility,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lack of conformity to modern entertainment, the operation of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is challeng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dilemma.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possibilities of injecting new zest of life into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thus reinforces its significance as a historical site. There would be extensive analysis on the operational strategies of the site based on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reviews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Diverse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re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professional operators, scholars,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pecialists and local residents. Also, through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from tourists,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d one-way ANOVA are applied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With the use of SWOT, we would be able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thereby establish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ite.
At present,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is managed by a subsidiary unit, which is lacking in both manpower and finance.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government upgrade the site to a formal museum of independent operation. Through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both resource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ite would improve. Under the proposition of historical site management,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should maintain its positioning as “conserv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solidate its connections with the cultural scene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expand its geographical operation thus maximizing the tangible and invisible value derived from the preservation of a historical site. Therefore the county government and the city council should cooperate to resolve the traffic and marketing issues of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and develop a “Historical Site Cultural Park” with the site as the main core, thereby integrate local food, shopping district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o create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community. As such, we are able to conserve a historical site and re-establish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Banciao, which is a more consiste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should also create a digital library to fully utilize its facilit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overcome space restrictions. This would not only achieve the miss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of a museum, but also extend its multi-operations for the public thus amplify the many possibilities of the sit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黃光男(2007),博物館企業。藝術家出版社,頁5。
˙大衛.迪思,蕭翔鴻譯(2006),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Museum Exhib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藝術家出版社。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2006),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二條,文化法規暨罰
則執行作業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35。
˙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採購辦法(2006),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採購辦法第三條,文化法規暨罰則執行作業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56。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2005)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文化法規暨罰則執行作業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42。
˙古蹟管理維護辦法(2005),古蹟管理維護辦法第三條,文化法規暨罰則執行作業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50。
˙文化資產保存法(2005),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章,文化法規暨罰則執行作業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1-24。
˙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2005)。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頁5-3、10-24。
˙周宗賢、李墘朗(2005),續修台北縣志.卷二,土地志.第七篇,勝蹟。臺北縣政府,頁125。
˙周宗賢(2005),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陳國慈(2005),故事裡的故事,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李宜君撰文、廖俊彥攝影(2004)台灣的再生空間。遠足文化。
˙邱皓政1、2(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頁2-15;2頁10-2-35。
˙鄭美華(2004),文化行政與藝術管理。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355-357。
˙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張瑞濱(2003),我國社教機構知識管理策略之研究。大屯出版社,頁147、158、167。
˙雪倫‧狄肯曼,林潔盈譯(2002)如何行銷博物館-推廣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覽的概念與方法The Marketing Mix: promoting museums, galleries & exhibitions。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頁4。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南天書局有限公司,頁16-18。
˙傅朝卿翻譯、導論、導讀(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黃國光(2001),SPSS與統計原理剖析。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黃光男(2000),博物館之營運與實務-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國寧(2000),如何經營小型博物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蔡燈鍬(1999),板橋人的老相簿。台北縣立文化中心,頁20-45。
˙漢寶德(1999),古蹟的維護。藝術家出版社。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頁58-62。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南天出版社,頁103。
˙Hein, George E.(1998),Learning in the museum。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顏膺修著、許森凱攝影(1998),板橋行腳‧來去逛古蹟。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北縣大觀書社。
˙王文科著(1998),教育研究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389。
˙李乾朗(1997),古蹟入門,遠流出版事業。
˙黃光男(1997),博物館行銷策略。藝術家出版社。
˙李乾朗(1996),板橋林本源庭園,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漢寶德(1995),建築與文化近思錄。國立歷史博物館。
˙白錦門(1994),個案法之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台灣書店,頁43-44。
˙顏月珠(1993),商用統計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頁284-290。
˙林衡道(1976),板橋林本源宅之建築,收錄於吳守禮、林宗毅同編撰,呂世宜西屯阝先生研究資料:附呂世宜年譜 臺灣林本源家文物及資料 林維源略年譜 合編乾坤二冊,定靜堂叢書。
二、學術論文
˙黃仁志(2006),消費社會中的古蹟再利用-台北市的案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湖月(2006),國立博物館營運政策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41。
˙莊信輝(2005),兩岸古蹟保存政策之研究-以板橋與鼓浪嶼林家花園為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瑞瓊(2005),古蹟再利用結合休閒產業發展之研究-以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筱苹(2005),古蹟之教育資源應用於國民小學課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品孜(2003),華山過渡藝術空間作為一種文化工業的體現。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玉芳(2003),臺北市古蹟保存歷程的回顧與探討。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頁6。
˙黃淑媛(2003),傳統戲曲的展示空間之再現研究:以台灣的傳統戲曲館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4-26。
˙許美雲(2001),名人紀念館營運管理之研究─以「林語堂先生紀念館」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
˙郭功義(2000),醫院博物館化之研究。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38。
˙葉乃齊(1989), 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光復後台灣古蹟保存運動。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芬(1996),戰後台灣古蹟保存政策變遷歷程之研究(1945~1996)。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研究報告
˙黃雅亭(2007),古蹟觀光休閒化之研究-以板橋林本源園邸為例。明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畢業專題研究,頁16。
˙陳其發(2007),「枋橋城古蹟文化園區」系列之一板橋林本源園邸。台北縣古蹟文化協會。(未出版),
˙夏鑄九(2006),遊園驚夢──臺北板橋林本源重訪,收錄於秋風賞樓話林園-與大師有約研習手冊。臺北縣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園邸,頁4-18。
˙陳淑莉(2006),地方產業文化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節為例。第三屆「休閒、文化與綠色資源論壇」-思想、理論與政策研討會,農鄉文化產業系列,頁 E-2-5。
˙高淑貴(2006),古蹟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與活化創新-由日本「姬路城」之整修與開放談起。第三屆「休閒、文化與綠色資源論壇」-思想、理論與政策研討會,論壇,頁 A-5-7 。
˙吳培暉1(2006),古蹟與歷史建築再利用專題第一講再利用之概念。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上課講義,頁5。(未出版)。
˙吳培暉2(2006),古蹟與歷史建築再利用專題第三講歷史空間特性。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上課講義,頁1-18。(未出版)。
˙王逸峰(2005),文化資產與觀光之理論與概說,文化資產保存與觀光國際研討會成果報告。正修科技大學。
˙黃光男(2005),以文化產業角度看博物館的經營。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兩岸博物館經營管理面面觀座談會題綱。
˙賴瑛瑛(2005),公辦民營:博物館的新趨勢。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兩岸博物館經營管理面面觀座談會題綱。
˙林秋芳(2005),博物館衍生商品的研發與文化產業-以板橋林本源園邸為例。2005兩岸博物館經營管理與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論文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出版,頁77-87。
˙張守真、鄧文龍(2004),歷史發展與古蹟活化─以高雄市為例。正修科技大學「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課程成果。
˙林一宏(2004),1960~70年代我國的保存運動與思潮。台科大建築文化研究室,頁4-5。
˙黃海鳴計畫主持(2003),舊空間新視野推懂閒置空間再利用操作參考手冊。行政院文化政策委員會,頁100。
˙梅士杰(2003)國家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虛擬博物館營運管理之初探。數位典藏技術研發與創意加值工作坊研討會簡報,頁31。(未出版)
˙方國輝(2003),文化公益信託基本概念介紹。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公益信託法律關係、設立監督及實務運作」分區法律座談會會議手冊,頁8-10。
˙顏鴻森(2003),序,2003年博物館觀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頁Ⅲ。
˙張譽騰(2003),博物館觀眾研究文獻的回顧與分析,2003年博物館觀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頁003-010。
˙顏亮一(2003),全球化與在地歷史意象的建構:台灣古蹟保存概念之形成與轉化。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年會•靠文化ByCulture學術研討會,頁4-5。
˙漢寶德(2002),動態的保存觀,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評)091-067號。
˙漢寶德(2002),城市文化的產業化,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研)091-009號。
˙黃光男(2002),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博物館的企業化經營,2002博物館公辦民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頁9-12。
˙林會承(2002),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實測記錄,頁175。
˙夏鑄九等編(1996),文化資產、古蹟保存與社區參與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1994),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台灣書店。
四、期刊
˙林會承(2007),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 台灣漢人厝屋的歷史意義。新活水雙月刊第十三期。國家文化總會,頁15-20。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課(2007),台北縣古蹟的主要脈絡掃瞄:副靜脈→宅第、花園。北縣文化第九十二期。臺北縣政府文化局,頁27-28。
˙高傳棋(2006),枋橋古城走踏,北縣文化第九十一期。臺北縣政府文化局,頁41-50。
˙江惠貞(2006),文化優都板橋市發展願景。臺北縣城鄉發展月報第三期,板橋市公所。
˙漢寶德、夏鑄九,王茜穎整理(2006),談台灣建築之美-全民當業主 打造美感城市。商周數位學院經典論壇,哈佛公益論壇系列四:漢寶德V.S 夏鑄九。商業週刊986期。
˙潘治民、鄭雅云(2005),博物館觀眾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袖珍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季刊。國立科學博物館,頁4。
˙李翠瑩(2005),讓空間復活的產業交流-地方產業交流中心,文化視窗第七十九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1-12。
˙顏亮一(2005),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地理學報第四十二期,頁1-24。
˙張瑞濱、賀力行(2003),社教機構形象經的知識管理策略。商管科技季刊第四卷第二期,頁195。
˙辛治寧輯譯(2002)繁榮的夥伴-文化觀光與博物館。博物館簡訊第19期。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劉新圓(2001),霧峰林宅何去何從?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四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李乾朗(2001),臺北縣第二級古蹟林本源園邸簡介(折頁冊)。臺北縣政府。
˙張立伶(1999),生態博物館與地方文化發展。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第一期。
˙許功明(1996),原住民的文化產業與社區發展-從博物館功能談起。博物館學季刊10(1),頁50。
˙何佳馨(1986),漢寶德李乾朗對談:古蹟的理論與實際。建築師第十二期第六卷,頁30-38。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民 74 夏,頁29-53。
五、電子資料
˙台北縣觀光遊憩人數(2007)。台北縣資訊服務站/資訊查詢/北縣簡介/統計速報。取自:http://www.tpc.gov.tw/_file/2890/SG/21860/D40000002890000002_0.html
˙國定古蹟(2007)。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5%AE%9A%E5%8F%A4%E8%B9%9F
˙UrMap Blog 電子地圖/衛星地圖(2007)。取自:http://www.urmap.com/
˙Google 衛星地圖(2007)。取自:http://maps.google.com/
˙高鐵板橋站周邊景點(2007)。旅遊資訊/台灣高鐵。取自:http://www.thsrc.com.tw/tw/destination/attraction/attraction_list.asp
˙板橋舊有村里由來(2007)。板橋市埔墘福德宮。
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bachafdg_220/
˙傅玉雪(2007)。新板橋中看見二板橋。咱的網在地公民報導。取自:http://www.newtaiwanese.org.tw/workshop/index.php?pl=177&ct1=16
˙林本源園邸(2006)。取自:http://www.linfamily.tpc.gov.tw/
˙戶役資料庫(2006)。台北縣資訊服務站/資訊查詢/北縣簡介/人口統計。取自:http://www.tpc.gov.tw/web/SelfPageSetup?command=display&pageID=21287
˙內政統計通報(2006)。九十五年第四十八週,內政部統計處。
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2007.1.2下載
˙白潔塵等(2003)。教學評估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簡介。寧夏醫院。
取自:www.nxmc.edu.cn/jwc/pgzsjj.doc
˙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2002)。文化建設相關法規彙編/文化獎助類。
取自:http://www.cca.gov.tw/law/html/3-20.html#top
˙社會業務公益信託(2002)。內政部社會司
取自:http://sowf.moi.gov.tw/22/22.htm
˙公務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辦法(2000)。考試院。
取自:http://www.exam.gov.tw/law/lawshow.asp?174
˙週休二日文化遊(1998)。文建會。
取自:http://web.cca.gov.tw/intro/report/jj02-3-8.htm
˙銓敘業務第四節公務人員服務差勤(1997)。考試院。
取自:http://www.exam.gov.tw/important/report/book_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