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雯雯
Lin Wen-Wen
論文名稱: 田徑技術報告書-以林雯雯參加10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100公尺項目為例
Track and Field Technical Report - Using 2014 (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 ) Lin Wenwen 100m as an case study
指導教授: 蔡於儒
Tsai, Yu-J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6
中文關鍵詞: 十大換步支撐階段著地距離
英文關鍵詞: ten step change, supporting phase change, distance of reaching the ground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38下載:8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技術報告書旨在敘述林雯雯右腳距骨線性骨折及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椎間盤突出之傷害評估並配合短跑專項訓練所擬定之訓練計畫,計畫內容包括競技能力檢測,技術評估及心理分析等,以擬定相關之技術、體能與物理治療及心理因應技巧之訓練。
    技術報告書以林雯雯參加10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100公尺項目為例,將檢測、評估、訓練方法、訓練計劃及比賽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並藉由討論所得以為日後教練、選手訓練之參考依據。
    本技術報告書之結果為:(一)有關體能訓練結果顯示:最大力量、十大換步、七十公尺三者成績好壞會影響整體運動表現;(二)技術訓練結果顯示:在支撐階段中的著地瞬間足往臀後方作抓趴的動作及較小的著地距離經訓練後是有進步的,而折疊擺腿技術的踝關節保持背屈、剩餘階段的腳趾上扣、擺臂技術中的肘關節定位90゚則為較難修正,因此建議可透過多種類技術訓練進行修正;(三)心理訓練結果顯示:1.可加入傷後的心理恢復2.心理訓練與生理訓練相互整合,達到平衡點並解決問題(四)參賽結果:個人的自我設限會影響比賽結果。

    This technical report is intended to describe Lin Wen-Wen talus linear fracture on the right foot and the fifth lumbar and first sacrum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ion. The assessment and training program combined with the dash training developed by the planned training; this includes methods for athletic ability, technical evaluations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to develop relevant skills,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coping skills.
    Technical report on Lin Wen-Wen took part in 103 National Collegiate Sports track meet in 100 m sprint as example. From testing, assessment, training plans, training methods and results were discussed. Finally, from the results, some future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towards coaches, athletes and training references.
    This technical report concluded: (i) related physical training results displayed: maximum power, ten step change , and 70 meters will effects the overall of sport performance; (ii) technical training results showed: in supporting phase change, once the foot touches the ground there will be a compression from the calf, the closer the foot distance reaches the ground the better for improvement. From folding and keeping the swing leg technique, ankle has to be in dorsiflexion position and remaining phase the toes have to be buckled. Swing arm from the elbow of 90゚is difficult to amend, therefore, proposed amendments through a variety of technical training; (iii) psychological training results: 1. join a psychological recovery after injury 2. mental training and physiology training integration can help achieve and solve problems; (iv) competition results: individual goals would affect the competition outcome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viii 第壹章、個案描述………………………………………………………1 第一節、前言……………………………………………………………………1 第二節、求學、訓練過程與成績演進…………………………………………1 第三節、撰寫動機………………………………………………………………3 第貳章、學理基礎………………………………………………………4 第一節、短跑技術分析…………………………………………………………4 第二節、短跑能量系統…………………………………………………………6 第三節、運動員心理分析………………………………………………………7 第參章、訓練計畫………………………………………………………9 第一節、競技能力檢測…………………………………………………………9 第二節、訓練計畫………………………………………………………………22 第三節、訓練方法………………………………………………………………26 第四節、參賽計畫………………………………………………………………43 第肆章、結果與討論……………………………………………………48 第一節、訓練結果………………………………………………………………48 第二節、參賽結果………………………………………………………………51 第三節、檢討與建議……………………………………………………………52 第四節、本研究的優缺點………………………………………………………54 參考文獻…………………………………………………………………55 中文部分………………………………………………………………………55

    王健(2001)。運動疲勞的判定。運動生理週訊,102,2014年4月20日,
    http://www.epsport.idv.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102。

    吳萬福(1998)。體育教師與教練必備的心智訓練法。臺北市:台灣學生,9。

    吳萬福(1977)。運動比賽的心理。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56-60。

    李誠志、馮煒權、過家興、駱勤方、陳和睦(1994)。教練訓練指南。臺北市:文史哲出
    版社。47-365。

    延峰(1995)。實用運動訓練問與答。台北市:浩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56。

    李玥(2010)。對短跑運動員賽前緊張和焦慮的分析。青春歲月年,12,110。

    林青(2007)。提高我國女子短跑運動員100米跑步幅的訓練方法探析。科技經濟市場
    ,3,243。

    周佑玲(2002)。國小學童自我對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
    論文,2。

    洪惠娟(2012)。從2010廣州亞運談田徑運動員之心理技巧訓練(電子版)。建國科大社
    會人文期刊。31(1),124。

    閆長春(2013)。訓練負荷理論視角下提高短跑專項速度的方法探析。競技體育,62,
    43。

    孫為民、王國強(2008)。著地緩衝對我國男子短跑途中跑技術的影響。北京體育大學
    學報,3(31),425-427。

    陳怜君、洪聰敏(2006)。桌球選手之心理技能訓練。 國民體育季刊, 35(4), 29-
    34。

    陳淑娟(2009)。田徑技術報告書 : 以2009年香港東亞運動會陳淑娟選手二百公尺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末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樹淵(1994)。運動生物力學在短距離跑上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2(8),196-
    201。

    許月云(2001)。短跑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新途徑。山東體育學院學報,51(17),51。

    郭立亞、譚云平(1997)。對步頻和步幅合理組合與100m跑成績相關性的研究。體育科
    學,1(17),36-39。

    曾景松、黃慶旻(2009)。百米賽跑分段速度參數之相關探討。大專體育,100,142。

    黃橋賢、林衛華(2003)。探討建立短跑途中跑後蹬、擺腿、著地緩衝的合理技術模
    式。福建體育科技,6(22),33。

    張鳳儀(2003)。運動員脊柱側彎之探討。教練科學,2,270-277。

    張嘉澤(2008)。訓練學。新北市林口區,臺灣運動能力診斷協會,35-36。

    喬玉成(2001)。運動員傷後的心理康復。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16)。

    鄧樹勳、李健(2004)。運動生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縣三重市,冠學為化出版事業有
    限公司,272。

    蔡崇濱、林信甫、林政東、吳柏翰、鄭景峰、傅正思、戴堯種(譯) (2004)。肌力
    與體能訓練。新北市:藝軒圖書出版社。(Thomas R.Baechle& Rover W.Earle,
    2000),75。

    蔡於儒(2011)。競賽實務報告-以2006年杜哈亞洲運動會田徑女子4*100公尺接力項
    目為例。未出版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10-16。

    劉一民(譯)(1991)。運動員心理學。臺北市:桂冠。(Terry Orlick, 1991),2-32。

    葉憲清(2003)。運動訓練法。台北市: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簡鴻玟(1995)。黃信平跑百公尺技術之生物力學研究。體育學報,20,225-23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