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心怡 Hsin-i Huang |
---|---|
論文名稱: |
有鳥有鳥在清宮--從金昆《有鳥詩意圖冊》看寶親王的政治意圖與自我呈現 Jin Kun’s Poetic Thoughts on Birds: Political Intentions and the Self-Presentation of Prince Bao (Hongli) |
指導教授: |
王正華
Wang, Cheng-Hu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0 |
中文關鍵詞: | 有鳥詩意圖冊 、金昆 、寶親王 、梁詩正 、新型態花鳥畫 |
英文關鍵詞: | Poetic Thoughts on Birds, Jin Kun, Prince Bao, Liang Shizheng, a new type of bird-and-flower paint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8 下載:5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鳥詩意圖冊》計二十開,為左書右圖的冊頁作品,對開書法為梁詩正題寶親王詩文,詩文收錄《樂善堂全集》,題名〈有鳥二十章〉,於雍正10年(1732年)春天製作完成,而整套冊頁則由宮廷畫家金昆完成於雍正13年(1735年)。綜觀整套圖冊,金昆將二十開畫作中主要描繪的鳥,置於山水、建築、雲霧等自然背景中,為詩中不同鳥禽營造相異的活動場景,形成一幅具情境式的清宮新型態花鳥畫冊頁。本文試圖從金昆《有鳥詩意圖冊》入手,觀看寶親王製作此套冊頁欲展現的學習成果,及其利用冊頁中特殊的圖繪方式,企圖達到的政治意圖與自我呈現。
Poetic Thoughts on Birds (Youniao shiyi 有鳥詩意) is an album consisting of twenty leaves, each of which contains a poem written on the left and its illustrated image on the right. The poems were composed by Prince Bao (Bao qingwang寶親王, 1711-99), the future Qianlong emperor (r. 1736-95), in the spring of 1732, and written by one of his tutors, Liang Shizheng 梁詩正(1697-1763) who was famous for his calligraphy. Jin Kun金昆, a court painter, finished the illustrations of these poems in 1735. In this album, Jin Kun depicts the birds in natural and architectural sett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time-honored meanings of twenty species of birds in the Han culture. Jin Kun endeavored to produce diversified images and create a new type of bird-and-flower painting by emphasizing the culturally contextualized meanings of various birds. Focusing on Jin Kun’s Poetic Thoughts on Birds,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derstand how Prince Bao presented himself as a learned and high-minded scholar. Meanwhile, the political messages conveyed in the album also demonstrate that Prince Bao was conscious of the political agenda and personal predilection of his father, the reigning Yongzheng emperor (r. 1723-35).
參考書目
一、 古籍
1. 《山海經》,收於《中國道藏》,第48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2. 《相鶴經》,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44冊(台北:新文豐,1985)。
3. 《宣和畫譜》,收於于安瀾編,《畫史叢書》,第1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4. 《滿洲實錄》,台北市:台聯國風出版社,1969。
5. (周)師曠撰,《禽經》,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7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6. (漢)劉安(179-122B.C.)撰,《淮南子》,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
7. (漢)班固撰,《漢書》,香港:香港中華書局,1970。
8. (漢)許慎撰,《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7。
9. (漢)司馬遷撰,《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
10. (漢)孔安國著,《尚書孔傳》,台北:新興書局,1959。
11. (漢)鄭玄注,《周禮》,收於《四部叢刊初編》,第3冊(上海:上海書局,1989)。
12. (漢)韓嬰著,《韓詩外傳》,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13. (吳)陸璣撰《毛詩陸疏廣要》,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14. (晉)崔豹撰,《古今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
15. (晉)郭義恭撰,《廣志》,卷上,收入於《筆記小說大觀第十九編》,第1冊,(台北市:新興書局,1974)。
16. (晉)郭璞注,《爾雅注》,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17. (梁)沈約撰,《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18. (唐)元稹撰,《元氏長慶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9冊(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83-1986)。
19. (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冊(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83-1986)。
20. (唐)段成式撰,《西陽雜俎》,收於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台北:商務印書館發行,1965)。
21.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7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22. (唐)徐堅等撰,《初學記》,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23. (唐)杜甫撰,《集千家註杜工部詩集》,卷16,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6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24. (唐)歐陽詢等奉敕撰,《藝文類聚》,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7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25. (後晉)劉昫(887-946)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26. (宋)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4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27. (宋)范曄撰,《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28. (宋)陸佃(1042-1102),《埤雅》,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38冊(台北:新文豐,1985)。
29. (宋)戴侗撰,《六書故》,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30. (宋)羅願撰,《爾雅翼》,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31. (宋)姚鉉編,《唐文粹》,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32. (宋)陸遊撰,《劍南詩藁》,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33. (宋)姚鉉編,《唐文粹》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34.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35. (宋)鄧椿,《畫繼》,收於盧輔聖編,《中國書畫全書》,第2冊(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36. (元)朱公遷撰,《詩經疏義會通》,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37. (元)朱公遷,《詩經疏義》,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三集》(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
38. (明)王圻輯,《三才圖會》,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
39. (明)楊慎撰,《譚菀醍醐》,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40. (明)陳繼儒撰,《太平清話》,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五編》,第4冊(台北市:新興書局,1974)。
41. (明)黃鳳池編,吳企明、閆昭點評解,《唐詩畫譜說解》,濟南:齊魯書社,2005。
42. (明)歸有光撰,《震川集別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43. (明)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44. (明)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8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45. (清)聖祖御定,《御定全唐詩》,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2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46. (清)聖祖御定,《御定歷代題畫詩類》,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3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47. (清)世宗御製,《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00冊(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83-1986)。
48. (清)世宗御定,《御纂孝經集注》,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8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49. (清)胤祿(1695-1767)等,《世宗憲皇帝上御內閣》,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1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50. (清)張玉書等奉敕編,《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3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51. (清)高宗敕編,《石渠寶笈初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1。
52. (清)高宗敕編,《石渠寶笈續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1。
53. (清)高宗御製,《御製詩集初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02冊(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83-1986)。
54. (清)高宗,《御製詩集二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04冊(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83-1986)。
55. (清)高宗,《御製詩集五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1冊(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83-1986)。
56. (清)高宗,《樂善堂全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00冊(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83-1986)。
57. (清)高宗,《御制樂善堂全集定本》,收於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549冊(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0)。
58. (清)高宗敕編,《御選唐宋詩醇》,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48冊(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83-1986)。
59. (清)弘晝撰,《稽古齋全集》,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第21冊(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7)。
60. (清)覺羅勒德洪等奉敕修,《大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61. (清)覺羅勒德洪等奉敕修,《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
62. 《大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9。
63.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9。
64. (清)允祿奉敕編,《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收入《遼海叢書》,第5冊(瀋陽市:遼瀋書社,1985)。
65. (清)于敏中、阿桂等修,《欽定滿州源流考》,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31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66. (清)王原祈等編篡,《萬壽盛典初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5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67. (清)和珅、(清)梁國治等奉敕撰,《熱河志》,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9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68. (清)張庚(1752-1792)撰,《國朝畫徵錄續錄》,收於于安瀾編,《畫史叢書》,第五冊(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3)。
69. (清)顧嗣立編,《元詩選初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6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70.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館藏影印本,《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雍正、乾隆年條目。
71. 陸費逵總勘;高時顯、吳汝霖輯校;丁輔之監造,《四部備要》,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1。
二、 近人專著
(一) 專書
1. 上海博物館編,《千年丹青:細讀中日藏唐宋元繪畫珍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 孔六慶著,《中國畫藝術專史‧花鳥卷》,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3. 王宏剛、于國華,《滿族薩滿教》,臺北:東大出版,2002。
4.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11》,北京市:文物出版社出版,1986。
5. 中華民族故事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族故事大系‧第四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6. 史宏云,《花鳥畫和題畫詩的意象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7. 印燮友註釋,《新譯唐詩三百首》,台北:三民書局,2000。
8. 朱建新編註;胡倫清校訂,《樂府詩選》,台北:正中書局,1953。
9.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台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2005。
10. 江帆,《滿族生態與民俗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1.
12. 吳忠匡總校訂、褚德新副校訂,《滿漢名臣傳》,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13. 林麗江〈明代版畫《養正圖解》之研究〉,《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3期,頁163-224。
14.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1983。
15. 周祖謨,《爾雅校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
16. 周鎮,《鳥與史料》,台中市:台灣省立鳳凰谷鳥園,1992。
17. 神田信夫、松村潤、岡田英弘譯註,《舊滿洲檔‧天聰九年》,東京都:東洋文庫,昭和47-50年(1972-1975)。
18. 高居翰著、夏春梅等譯,《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北京:三聯書局,2009。
19. 唐邦治輯,《清皇室四譜》,台北:明文書局,1985。
20. 莊吉發,《薩滿信仰的歷史考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21. 陳階晉、賴毓芝主編,《追索浙派》,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
22. 陳葆真,《陳淳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
23. 畢梅雪、侯錦郎,《木蘭圖—與乾隆秋季大獵之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
24. 馮爾康,《雍正傳》,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9。
25. 詹鍈主編,《李太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26.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27. 鮑少游,《百鳥新詠》,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
28. 劉小萌,《滿族的社會與生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29. 劉小萌、定宜莊,《薩滿教與東北民族》,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30. 劉禹錫詩文選注組選注,《劉禹錫詩文選注》,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
31. 謝冰瑩等編譯,《四書讀本(上)》,台北市:三民書局,2001。
32. 戴逸,《乾隆帝及其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33. 聶崇正《平安春信徒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2008。
34. 聶崇正著,《宮廷藝術的光輝—清代宮廷繪畫論叢》,台北:東大圖書,1996。
35. Harold L. Kahn, Monarchy in the emperor's eyes : image and reality in the Ch‘ien-lung reign,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36. Hou-mei, Sung, Decoded Messages: The Symbolic Language of Chinese Animal Painting,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and Cincinnati, Ohio : Cincinnati Art Museum, 2009.
37. Maxwell K. Hearn, “Art Creates History: Wang Hui and The Kangxi Emperor’s Southern Inspection Tour,” in Landscapes Clear and Radiant: The Art of Wang Hui (1632-1717)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8), pp. 129-184.
38. Richard M. Barnhart, Painters of the great Ming : the Imperial Court and the Zhe School, Dallas: Dallas Museum of Art, 1993.
39. Roslyn Lee Hammers, Pictures of Tilling and Weaving : Art, Labor and Technology in Song and Yuan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40. Wu Hung, The Double Screen-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 Chicago, IL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二) 期刊論文
1. 王子林,〈《平安春信圖》中的長者是誰?〉,《紫禁城》,2009.10,頁112-116。
2. 王子林,〈長春居士號:雍正傳位弘曆〉,收於《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論文集》(台北:故宮博物院,2010),頁119-136。
3. 王亦旻,〈乾隆皇帝書法學習經歷考〉,收於《宮廷與地方—乾隆時期之視覺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11),頁73-77。
4. 王正華,〈乾隆朝蘇州城市圖像:政治權力、文化消費與地景塑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第50期(2005年12月),頁124-128。
5. 色音,〈薩滿的法服與法器〉,《北方民族》,第1期(1992),頁92。
6. 余佩瑾,〈品味與意圖:清乾隆「集瓊藻」多寶格初探〉,《故宮文物月刊》,第294期(2007年9月),頁16-27。
7. 李伯重,〈從”夫婦併作”到”男耕女織”〉,《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3期,頁99-107。
8. 李伯重,〈”男耕女織”與”織女半邊天”角色的形成〉,《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3期,頁10-22。
9. 吳文彬,〈瑞雪豐年—十二月令圖中的十二月景〉,《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2期(1988),頁133-136。
10. 吳疆,〈試論雍正帝的禪學及其相關著作〉,收錄《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會議論文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9),頁190-194。
11. 呂妙芬,〈晚明到清初《孝經》詮釋的變化〉,收於林維杰、邱黃海主編,《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中國觀點》(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頁137-191。
12. 汪麗珍,〈關於滿族的鳥文化〉,《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2期,頁62-66。
13. 李霖燦,〈清高宗的題畫詩〉,《故宮季刊》,第6卷第4期(1972),頁11-22。
14.
15. 林明賢,〈從《竹雀雙兔圖》繪畫特色論五代花鳥畫之相關問題〉,《史物論壇》,第2期(2006.07),頁7-30。
16. 林莉娜,〈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上)〉,《故宮文物月刊》,第250期(2004年1月),頁74-85。
17. 林莉娜,〈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中)〉,《故宮文物月刊》,第251期(2004年2月),頁68-85。
18. 林莉娜,〈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下)〉,《故宮文物月刊》,第252期(2004年3月),頁80-90。
19. 林莉娜,〈雍正朝之祥瑞符應〉,收於馮明珠主編,《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9),頁374-399。
20. 林俐彣,〈徐渭擬鳶圖研究〉,《議藝份子》,16期,2011,頁125-144。
21. 林麗江,〈由傷感而至風月—白居易〈琵琶行〉詩之圖文轉繹〉,《故宮學術季刊》,第20卷第3期(2003.春),頁1-50。
22.
23. 邱士華,〈博物館界的帝王、奇才,及其題跋狂—乾隆的書畫收藏大解密〉,《典藏古美術》,第208期(2010年1月),頁74-83。
24. 邱士華,〈青史難留畫業名?《胤禛行樂圖》之作者及相關問題研究〉,收錄於李天鳴主編,《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論文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頁469-499。
25. 洛華笙,〈中國花鳥畫發展小撰〉,《台灣美術》,第2期(民77.10),頁34-43。
26. 胡德生,〈傳統家具與傳統觀念〉,《故宮文物月刊》,第19卷第5期(2001),頁34-59。
27. 侯怡利,〈國之重典—乾隆四年的大閱與《大閱圖》〉,《通識研究集刊》,第12期(2007年12月),頁153-178。
28. 秦國經、高換婷,〈乾隆時期皇宮苑囿的修建〉,收於《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二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7),頁254-255。
29. 莊吉發,〈白山黑水—滿洲三仙女神話的歷史考察〉,《歷史文物》,第211期(2011.02),頁6-13。
30. 張允芸,〈圈圈點點報春信—淺談乾隆皇帝畫梅花〉,《故宮文物月刊》,第260期(2004年11月),頁48-51。
31. 張華芝,〈院藏巨幅畫冊—墨妙珠林(上)〉,《故宮文物月刊》,第316期(2009年7月),頁56-69。
32. 張華芝,〈院藏巨幅畫冊—墨妙珠林(下)〉,《故宮文物月刊》,第317期(2009年8月),頁110-121。
33. 張華芝,〈「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所轉化而來的藝術形象〉,《故宮文物月刊》,第325期(2010年4月),頁116-127。
34. 陳葆真,〈雍正與乾隆二帝漢裝行樂圖的虛實與意涵〉,《故宮學術季刊》,第27卷第3期(2010.春),頁49-101。
35. 陳韻如,〈張照畫風初探〉,《故宮文物月刊》,第293期(2007年8月),頁94-105。
36. 康嘯白,〈鹿苑長春—清乾隆琺瑯粉彩百鹿尊的複製〉,《故宮文物月刊》,第18卷第10期(2000),頁28-31。
37. 傅申,〈雍正四皇子弘曆寶親王時期的親筆與代筆梁詩正〉,收於《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論文集》(台北:故宮博物院,2010),頁461-468。
38. 馮明珠,〈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解增和千家詩註》典藏源流〉,收錄於《明解增和千家詩註》(台北:世界書局,2010),頁5-17。
39. 童文娥,〈院體花鳥畫的變格—崔白《雙喜圖》〉,《故宮文物月刊》,第281期(2006.08),頁52-58。
40. 童文娥,〈清院本《親蠶圖》的研究〉,《故宮文物月刊》,第278期(2006年5月),頁71-78。
41. 楊新,〈《胤禛圍屏美人圖》探秘〉,《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54期(2011年第2期),頁6-23。
42. 趙阿平,〈滿語中動物詞語的文化含義(下)〉,《滿語研究》,第22期(1996年01期),頁17-23。
43. 劉巧楣,〈晚明蘇州繪畫中的詩畫關係〉,《藝術學》,第6期(1991),頁33-73。
44. 鄭文惠,〈明代詩意圖之詩畫對應形式及其文化內涵〉,《臺北師院學報》,第6期(1993年6月),頁217-258。
45. 鄭文惠,〈身體、慾望與空間疆界---晚明《唐詩畫譜》女性意象版圖的文化展演〉,《政大中文學報》,第2期(2004年12月),頁53-83。
46. 賴毓芝,〈從印尼到歐洲與清宮—談院藏楊大章額摩鳥圖〉,《故宮文物月刊》,第297期(2007年12月),頁24-37。
47. 賴毓芝,〈圖像、知識與帝國:清宮的食火雞圖繪〉,《故宮學術季刊》,第29卷2期(2011年12月),頁1-77。
48. 聶崇正,〈”三朝元老”的宮廷畫家金昆〉,《紫禁城》,2012年第5期,頁102-107。
49. 羅慧琪,〈安和富壽之城:康熙皇帝版與胤禛版《耕織圖》所呈現的一段父子間的對話〉,收錄於李天鳴主編,《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論文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頁369-380。
50. Julia K. Murray, “Didactic Illustrations in Printed Books,” in Cynthia J. Brokaw and Kaiwing Chow ed., 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 and L.A., C.A.,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pp. 231-268.
51. Lin, Li-chiang, “The Cre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ncient Rulership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 A look at the Dijian tushuo (Illustrated Arguments in the Mirror of the Emperors),” in Perceptions of Antiquity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edited by Dieter Kuhn & Helga Stahl. (Heidelberg: Edition Forum, 2008), pp.321-359.
52. Peter Sturman, “Cranes above Kaifeng: the Auspicious Image at the Court of Huizong, ” Ars Orientalis 20(1990), pp. 34-42.
53. Wu Hung, “Beyond Stereotypes: The Twelve Beauties in Qing Court Art and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n Ellen Widmer and Kang-I Sun Chang, eds., Writing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306-365.
(三) 學位論文
1. 李亦梅,〈清代宮廷畫家冷枚人物畫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2. 李慧淑,〈宋院體花鳥畫之研究—從徽宗及其畫院探風格轉變之關鍵〉,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3. 呂松穎,〈清代乾隆御製詩詩意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5。
4. 余玉琦,〈乾隆宮廷白鷹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5. 林宛儒,〈望之若仙:孫隆《二十四開寫生冊》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6. 浦莉安,〈陳枚《月曼清遊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7. 陳香吟,〈明清《若蘭璇璣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10。
8. 陳韻如,〈畫亦藝也—重估宋徽宗朝的繪畫活動〉,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9. 陰澍雨,〈簡率縱意 觀物之生——陳淳花鳥畫風格研究〉,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05。
10. 張允芸,〈畫裏春秋--從乾隆的畫看乾隆〉,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1. 黃立芸,〈呂紀「四季花鳥図 四幅」(東京国立博物館)を中心とする日中花鳥画の比較研究〉,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論文,2010。
12. 黃光男,〈宋代花鳥畫風格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13. 黃麗君,〈孝治天下:入關前後滿族孝道觀念之轉化及其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14. 楊婉瑜,〈乾隆朝宮廷畫家金廷標(?-1767)歷史故實畫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5. 劉巧楣,〈晚明蘇州繪畫〉,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16. 劉盈秀,〈《雍正十二月行樂圖》硏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7. 鄭仲烜,〈清朝皇子教育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8. 蘇庭筠,〈乾隆宮廷製作之西湖圖〉,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19. Kathleen M. Ryor, ” Bright pearls hanging in the marketplace : self-expression and commodification in the painting of Xu Wei,” PH.D., New York University, 1998.
20. Lo, Hui-chi, “Political Advancement and Religious Transcendence: The Yongzheng Emperor’s Deployment of Portraiture”(Ph.D., Stanford University, 2009), pp.60-61.
21. Yen, Shou-chi, “Xu Wei’s Zahua: A study of genres,” PH.D., Yale University,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