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溫翎君 |
---|---|
論文名稱: |
溫瑞安及其武俠小說 |
指導教授: | 林保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3 |
中文關鍵詞: | 溫瑞安 、武俠小說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37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12 下載:1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俠」是影響溫瑞安的生命極大的因素,然而受到詩歌小說的影響,我們往往將文學上的俠客,視為歷史上存在過的俠,這是文學所賦予的角色魅力使然。然而文學上的俠客和歷史上出現的俠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認同俠義文學中俠者的翩翩形象後,很少會有人去釐清這些「俠客」是作者的想象或者是史家的文筆,我們受到了小說戲曲,和近代的武俠小說薰陶之後,即不自覺的將歷史和文學的想像混淆,於是,我們開始相信,這些俠客確實曾經這樣活過,文字本身的虛構性,使文學距離歷史的事實甚遠,然而,文學活潑的渲染力又比枯燥乏味的史家筆法,還受到黎民百姓青睞。文學和現實的糾葛由來已久,文學和正史上,俠客的形象更是多被所混。故而,第三章研究者以「俠」的角度出發,辨析留名史書的「俠」與文學想像中的「俠客」,文學上出現和轉變俠客的原因。在武俠小說中,對「俠客」的形象塑造,會比正史上和傳統文學上的「俠」,更富讀者和作者對公平正義的期盼,俠客不是英雄,卻可以承擔讀者和作者對於「英雄」的期盼,武俠小說作家們透過想像正義的神話、英雄精神的崇拜、歷史存在及俠義精神演變後詮釋形成為武俠小說世界的「俠」。和文學之俠與歷史之俠不同的,武俠小說中的俠客在酒、儒家思想有其獨特之處,許多小說中的主人翁,還會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民族英雄。第四節則敘述溫瑞安小說中的「俠」,溫瑞安來自馬來西亞,對中華文化抱持著崇高的使命感和嚮往,對於「俠」的敘述有別於金庸寫「俠之大者」、古龍寫「俠之風流」,溫瑞安對於「俠」有獨特的意識。在溫瑞安的小說中,有正史上出現的民族英雄岳飛,也有屬於對於自我追尋和投射創作者心理意識,英雄往往也是俠客,英雄歷經傷痛、歷練,為了實踐道德理想而捐棄身軀,選擇自我孤獨、仁義,溫瑞安透過俠的歷練與選擇,塑造出俠的不同面貌。
一、 溫瑞安作品(因溫瑞安作品多次改版,以出版系列區分)
【神州奇俠系列】
《大宗師》,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逍遙遊》,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養生主》,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人間世》,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神州奇俠》,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劍氣長江》,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兩廣豪傑》,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江山如畫》,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英雄好漢》,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闖蕩江湖》,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神州無敵》,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寂寞高手》,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天下有雪》,臺北:神州出版社,1980年
《大俠傳奇》第一部:剛極柔至盟,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大俠傳奇》第二部:公子襄,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大俠傳奇》第三部:傳奇中的大俠,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白衣方振眉系列】
《劍試天下》,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白衣方振眉》,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小雪初晴》,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四大名捕會京師】
《兇手》,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血手》,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毒手》,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玉手》,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會京師》,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年
【四大名捕系列】
《骷髏畫》,臺北:萬盛出版社,1981年
《逆水寒》,臺北:萬盛出版社,1981年
《碎夢刀》,臺北:萬盛出版社,1982年
《大陣仗》,臺北:萬盛出版社,1982年
《開謝花》,臺北:萬盛出版社,1982年
《談亭會》,臺北:萬盛出版社,1982年
【布衣神相系列】
《布衣神相》,臺北:萬盛出版社,1982年
《天威》,臺北:萬盛出版社,1983年
《刀巴記》,臺北:萬盛出版社,1983年
【七大寇系列】
《悽慘的刀口》,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
《俠少》,臺北:萬盛出版社,1983年
《殺人者唐斬》,臺北:萬盛出版社,1984
《戰將》,臺北:萬盛出版社,1987年
《闖將》,臺北:萬盛出版社,1987年
《鋒將》,臺北:萬盛出版社,1991年
【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
《溫柔的刀》,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一怒拔劍》,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驚艷一槍》,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傷心小箭》,臺北:萬盛出版社,1993年
《朝天一棍》,臺北:萬盛出版社,1995年
《群龍之首》,臺北:萬盛出版社,1997年
【四大名捕超新派】
《小相公》,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少年追命》,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愛國有罪》,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金梅瓶》,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梁癲蔡狂》,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少年鐵手》,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哥舒夜帶刀》,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水虎傳》,臺北:萬盛出版社,1992年
《縱橫》,臺北:萬盛出版社,1997年
【其他出版社出版零散之武俠小說作品】
《將軍令》,馬來西亞:天狼星出版社,1975年
《青年。中國雜誌》第二號,臺北市:神州出版社,1979年。
《風起長城遠》,臺北市:故鄉出版社,1977年
《龍哭千里》,臺北市:言心出版社,1977年
《坦蕩神州》臺南:長河出版社,1978年
《滿座衣冠似雪》,臺北市:皇冠出版社,1978年
《踏破賀蘭山缺》,臺北市:皇冠出版社,1978年
《一不做‧二不休‧三不回頭》,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一個對十個》,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一人做事八人當》,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十一萬火急》,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斬馬》,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深喉》,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乳房》,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猛藥》,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一隻討人喜歡的蒼蠅》,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一隻美艷動人的蜈蚣》,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一隻好人難做的烏龜》,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一隻十分文靜的跳蚤》,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遊俠納蘭》,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馬上上馬》,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刀叢裡的詩》,臺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
二、 古籍
春秋左秋明著、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修訂本)》,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3年
戰國莊周著,民國郭慶藩集《莊子集注》,臺北:華日書局,1982年
戰國榖梁著,民國葉國良新譯《穀梁傳》,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漢司馬遷著,民國楊家駱主編《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漢班固等撰、民國楊家駱主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漢戴聖著《十三經注疏.禮記》(叢刊宋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唐房玄齡撰、民國楊家駱主編《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唐魏徵傳、民國楊家駱主編《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唐《全唐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
後晉劉昫傳,民國楊家駱主編《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宋歐陽修傳、民國楊家駱主編《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宋曾慥《類說》,北京: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988年
元脱脱等,民國楊家駱主編《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明宋濂等,民國楊家駱主編《元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明施耐庵著、清金聖漢評《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江蘇:鳳凰出版社,2010年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臺北:世界書局,1968年
明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四部備要本,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明周詩雅《增訂劍俠傳》(依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明馮夢龍《情史.情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馮時化《酒史》(《叢書集成新編》第47冊,臺北市:新文豐,1985年
清吳見思《史記論文.刺客列傳》臺北:中華書局,1967年
清史夢蘭《止園筆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張廷玉等編《明史》民國楊家駱主編 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清陳梅湖《饒平縣志補訂》( 饒平:饒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2009年
民國趙爾巽,民國楊家駱主編《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977年
民國《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1985年
民國章炳《章氏叢書》,臺北:世界書局,1982年
三、 時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Carl Schmitt著、劉鋒譯《憲法學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Elizabeth Loftus、Katherine Ketcham著,洪蘭譯:《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臺北:遠流出版社,2010年
Sidney Hook ( 悉尼.胡克)《歷史的英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Robert C.Olub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文化出版社,1994年
王雲五《李衛公會昌一品集四》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王叔岷《史記斠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1983年
王齊《中國古代遊俠》(臺北:商務印書館,2003年初版
司馬翎《血羽檄》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67年
古龍《火併蕭十一郎》臺北:風雲時代,1998
古龍《新月傳奇》臺北:風雲時代,2008年
汪湧豪《中國遊俠史》(上海:復旦大學,2005年
卞孝萱著、 唐文權編《辛亥人物碑傳集》北京:團結出版社,1991年
朱傑勤《東南亞華僑史》 臺北:中華書局,2008年
何明洲《犯罪偵查實務》臺北: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2004年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第一章臺北:三民書局出版社,2008年十版
李宗舜 《烏托邦幻滅王國-黃昏星在神州詩社的歲月》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2年
金庸《倚天屠龍記》臺北:遠流出版,2005年
金庸《書劍恩仇錄》臺北:遠流出版,2005年
金庸《射鵰英雄傳》臺北:遠流出版,2005年
林保淳《俠與中國文化》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
林保淳、龔鵬程《二十四史俠客資料彙編》臺北:學生書局,1995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林保淳、葉洪生《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
林保淳《俠客行-傳統文化中的任俠思想》新北:暖暖書屋,2013年
周清嘯《風依然狂飆》臺北:有人出版社,2011年
張永久《鴛鴦蝴蝶派文人》臺北:威秀資訊出版社,2011年
胡文彬《中國武俠小說辭典》(山東: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
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和總會所編《馬華文學的新解讀》吉隆坡:益新印務有限公司,1992年
高玉著《中國現當代文學文本細讀與作家批評論集》臺北:威秀資訊科技,2010年
曹正文《俠客行-綜談中國武俠》臺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
陳伯海《唐詩學引論》上海: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年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陳康芬:《古龍武俠小說研究》,臺北:淡江大學,1999年
陳墨《武俠五大家品賞》(上下冊),臺北:風雲時代,2001年
許雲樵《南洋史》新加坡:新加坡世界書局 1961年
梁啟超《中國之武士道》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年
黃錦樹《馬華文學與中國性-神州:文化鄉愁與內在中國》臺北:元尊文化,998年
黃錦樹、鍾怡雯等《回首八十載,走向新世紀:九九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馬來西亞:南方學院出版社,2001年
楊福坤、朱陽明,《軍事法學詞典》臺北: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楊大和、李雅文、陳秀卿、范鈞傑、呂思姍《論佛洛伊德的「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年
滄月《動風漫影新武俠,滄海明月共潮生》,《今古傳奇武俠版》第7期,2004年
羅立群《中國武俠小說史》山東:花山文藝出版社,2008年
蘇曉芳《網路小說論》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
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譚嗣同《譚嗣同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龔鵬程《大俠-俠的精神文化史》臺北:風雲文化出版社,2007年
四、 博碩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洪如玫《臥龍生〈玉釵盟〉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所,碩士,2011年
李如〈神州劍氣升海上,武林群雄逐港臺-論港臺武俠小說流變〉(安徽大學碩士,2006年
李京飛〈溫瑞安武俠小說的文體實驗〉,重慶師範大學,碩士,200 6年
吳宜芳:《溫瑞安前期武俠小說研究1974~1983年》,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逸凡〈神諭或鬼辯:臺灣文學史書寫中的差異敘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2010年
蘇正沛〈支配與反抗-「自由中國」事件與「美麗島事件」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碩士,1996年
五、 單篇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田冬紅(2007),<墨與俠之淵源關系初探>,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雜誌,2007年第二期,頁63-66
沈松橋〈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收錄自《近代史研究所期刊 第三十三期》臺北:中央研究院,2000年)頁88~93
林鎮國〈死亡與燃燒-談遊俠的生命情調〉(收錄自《鵝湖月刊》第2卷第3期,1976年9月)頁17~19
林保淳〈從遊俠、少俠、劍俠到義俠-中國古代俠義觀念的演變〉收錄自《俠與中國文化》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頁91~130
林保淳:〈金庸小說中的「江湖世界」〉(收錄於《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二十期,2004年9月》)頁16~21
林以亮等〈金庸訪問記〉選自江堤、楊暉編《金庸:中國歷史大勢》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217~225
辛田(1997)〈俠文化初論〉,榆林高專學報,頁24-27
娥滿(2001),〈俠的變遷〉,昆明理工大學學報,頁40~43
葉洪生〈回首「神州」遠 ——追憶平反「溫案」始末〉,(收錄在《聯合文學》雜誌,1997年1月號,第147期)頁127
溫瑞安〈溫瑞安細說”江湖”往事〉(上海:新民周刊社,2012年)頁75
蔡愛國〈新新小說:俠的實驗性書寫〉(收錄自《西南大學學報》第36卷第一期,2010年1月)頁41~42
棄紀思(1998),〈俠意識觀念的淵源、發展與流變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頁 14-21。
陳啟榮〈論述特別權力關係兼論學校與學生間的法律關係〉(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2 0 期,2008年,頁7 3~ 8 6
陳墨〈漫話奇俠溫瑞安〉(收錄自《文化月刊》,1994年)頁42~44
溫任平〈天狼星詩社與馬華現代文學運動〉收錄自陳大為、鐘怡雯、胡金倫主編《赤道回聲》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黃鵬麗(2006),〈《 史記》的俠義精神及其對金庸武俠小說的影響〉,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頁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