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洪光耀 |
---|---|
論文名稱: |
八法散聖,字林俠客--徐渭書法研究 |
指導教授: | 施隆民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徐渭 、書法 、手卷、冊頁、題畫書法 、立軸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研究步驟上,第一章為緒論;本章除陳述本文研究的主旨、文獻探討、研究重點及章節安排外,另將徐渭的生平也作概略性的介紹,以利以下章節的行文。
第二章則直接切入徐渭的作品風格來作探究。陶望齡於〈徐文長傳〉中云:「渭行草書尤精奇偉傑」 。從現存的書蹟觀察,徐渭的傳世作品以行書、草書和行草書為主,楷書很少,而且卷、軸、冊頁和題畫書法的風格因表現形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其書法成就亦以行草最高。
因徐渭書法有明確紀年的作品尚屬少數,在幅式上集中於手卷、冊頁和題畫書法,為數頗多的立軸作品有明確紀年的僅有一件 ;在年代上則集中於徐渭五十三歲出獄之後的作品;在書法風格的表現上,立軸書法和手卷、冊頁、題畫書法等不同幅式的表現方式有明顯的不同,而這不同則體現在章法的安排上;大體說來立軸的創作一般都以不作字距與行距之密不透風式的密集章法為主,而手卷、冊頁與題畫書法的創作則行距較為明顯,所以本章在書蹟的討論上,即依此將之分為兩大部分,即第一節的手卷、冊頁與題畫書法和第二節的立軸書法來處理。作這樣的分類主要是為了說明的方便,當無損其間的關連與延續。
作品風格的呈現則將從運筆技巧、章法佈局和整體風格等項目上著眼分析,作這樣的區分,是為了兼顧徐渭內在的書學思想 及適應新的外在表現形式(巨輻立軸)所作的嘗試;最後再總結徐渭整體的書法風格,尋繹幅式、理論與創作的搭配手法,歸納出徐渭如何在其實踐中完成從學習到創作的轉化。
了解了徐渭的書風及特色後,接下來第三章為徐渭書藝探源,探討致使其書風產生之書學淵源與書論觀點;首先,在書法的師承上,由於徐渭在《畸譜》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文集中亦僅提及學自鍾繇、王羲之和索靖三人,所以筆者即以前一章的現存書蹟的作品分析為依據,就史籍所載和徐渭的書畫題跋三方面互相參照比較,尋找出風格影響較大者,來探討徐渭與傳統之間的承繼關係;其次,在徐渭的書論觀點上,因考慮到其書論資料的有限,參輔其它詩文、繪畫、戲曲等藝術創作觀及美學觀成為必須。詩、文、書、畫、戲曲等文學與藝術,雖表現之工具各異,但其源於主體的美感與創作觀必有一貫共通之處。所以本章將以其有限的書論資料,輔以其它文學、藝術的創作觀與美學觀,並結合時人的書論著作,試著重構書家的精神面貌、創作理念,推敲出徐渭於文藝上異於時人的審美取向。
其中「本色」、「表情」與「重己意」的概念是極被強調的,而三者皆統攝在「天成」的最高指導原則下;要達到「天成」的必備條件為對文字的掌握與對表達工具的熟悉,而這一切都建築在基本技法的鍛鍊(即對傳統的學習)上;「由工入逸」,此為徐渭的文學、藝術創作進程,自然也是書法藝術的創作進程;徐渭對書法創作特有的認知過程與品評方式也是以此為基準。所以本章在安排上,先由其書學淵源梳理出在傳統上他到底繼承了些什麼?然後再觸及其創作思想所具備的主要內容。
回顧此一時期書法美學所提出的問題,和徐渭所處當時時人對這些問題所持的觀點,然後聯繫到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及文藝思潮,其書學思想就不難看出所以產生的原因和依據了。
而欲了解書家的書學理念及其淵源,勢必對影響書家甚深的時代背景有一客觀清晰的掌握,所以在第四章的安排上,分經濟社會、思想發展和書壇概況等三項來作探討。
從宋代以來,中國社會除了農村以外,商業性城市也在發展中,至少到了明中業以後,城市社會巳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發展場域,中國文化也在這個場域開展出新局。江南的經濟特別發達,消費風氣蓬勃,藝術品亦趨商品化,因應市場的需求,吸引大量於仕途不順的文人投入生產,這些職業書畫家自然不能免於市場經濟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有負面也有正面,徐渭亦不例外;其中巨幅立軸的需要為書畫創作提供了向氣勢恢宏方向發展的可能,徐渭存世的幾幅超過三.五公尺的巨幅立軸的製作,當是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而在思想發展方面,其時,陽明心學為對抗程朱理學的思想主流,打破了「理」的絕對權威性,陽明弟子遍布天下,並發展出不同的學派。而浙中王學中,季本為徐渭之師,王畿為其表兄,浙中王學對徐渭的影響從其藝術觀中可見一般。至於文學觀的改變,例如唐順之倡導的「文本心源、直抒胸臆、貴在本色」,在思想與文藝上開風氣之先、引領風潮的主張,亦對徐渭於藝術創作觀上有深刻的影響。
在當時的書壇概況方面,當由皇室的獎掖與提倡、科舉盛行下的明代書風為開端,並以吳中書法為轉折為論述重心,來作為認識徐渭於理論與創作的傳承與創新的基礎,才能體會徐渭書學理念之所由從出及其所欲解決的課題。
第五章的結論則針對徐渭書法的評價與其在書史上的意義作一探討;在徐渭書法的評價部分,將綜合各家之論,考慮論者之時代書法風格、書性之評論背景及個人好惡,以期能得出較為客觀的評價;在徐渭書法的影響部分,本文將依前述研究,以徐渭作為一個晚明個性化書法表現的先驅者,在書史上的傳承與開拓上,所凸顯的意義,做一具體總結。
從本文的探討中,可以窺知徐渭汲古創新的奮鬥歷程及其創作思想,對徐渭的書風形成及藝術創作語彙的背後動機能有更深入的暸解後,進而對其書風面貌能有更客觀的評價;我們從徐渭的書法實踐中看到的不僅是表現風格及審美觀上的突破創新,亦看到其書法與時代脈動深切關聯的省思,並對現代書法能在精神上有所啟發。
參考書目
一、 史料
王 著編次,《宋拓淳化閣帖》,北京:中國書店影印,1988。
王 鏊,《震澤集》,《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九五,第一二
五六冊。
包世臣,《藝舟雙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朱長文,《墨池編》,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民59。
米 芾,《書史》,藝術叢書編本,台北:世界書局,1974。
米 芾,《海岳題跋》,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
李 贄,《續焚書》,台北:漢京出版事業公司,1984。
何良俊,《四友齋書論》,美術叢編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
容 庚,《叢帖目》,台北:華正書局印行,民73。
紀 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徐 渭,《徐文長三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6。
徐 渭,《徐文長逸稿》,台北:偉文圖書公司,民66。
徐 渭,《徐渭集》(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
徐 渭,《青藤書屋文集》,收入《叢書集成初編》,第六十八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徐 渭,《南詞敘錄》,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85。
唐順之,《荊川集》,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第1276
冊。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鍾伯敬增定本,台北:偉文圖書出版
公司,1976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國立中央圖
書館,1965。
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4。
黃庭堅,《山谷題跋》,《藝術叢編本》,台北:世界書局,1974。
黃宗羲,《明儒學案》,沈芝盈點校本,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
黃宗羲,《黃宗羲全集》第十冊《南雷詩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張廷玉,《明史》,點校本,台北:鼎文書局,1975。
張 瀚,《松窗夢語》,台北:新文豐,民78。
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8。
劉熙載,《藝概》,台北:開明書店校印,1981。
蕭良幹等修,張元忭等纂,《紹興府志》,明萬曆十五年刊本
,成文出版社印行,民72。
顧炎武,《日知錄》,台北:明倫,民68。
二、 專書
王 鋼,《徐渭》,台北:知書房出版社,1993。
王以坤,《書畫裝潢沿革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中國書畫裝裱》,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71。
李德仁,《徐渭》,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1993。
朱仁夫,《中國古代書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何樂之,《徐渭》,《歷代畫家評傳‧明》,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6。
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亞太圖書,民84。
林同華,《中國美學史論集》,台北:凡青圖書有限公司。
吳金娥,《唐荊川先生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75。
金開誠、王岳川主編,《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
出版社,1995。
金學智,《書法美學談》,台北:華正書局,1989。
《美感與造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7(重刊1941
年版)
神田喜一郎等著,洪惟仁中譯,《書道全集》,共十四卷,台北:
大陸書局,1989。
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7。
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徐渭》,中國巨匠美術週刊97,台北:錦鏽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1996。
徐建融,《明代書畫鑒定與藝術市場》,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祝敏申,《大學書法》,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3。
祝 嘉,《書學史》,自序於1941,上海:上海書店,1990。
馬宗霍,《書林藻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
馬國權,《孫過庭書譜譯註》,台北:明文書局,1984。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重
印,1979年新版。
梁一成編著,《徐渭的文學與藝術》,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陳方既、雷志雄著,《書法美學思想史》,河南:河南美術出版
社,1994。
陳振濂,《書法史學教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
陳振濂主編,《書法學》,台北:建宏出版社,1994。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
7.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社,1986。
張光賓,《中國書法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81。
張新建,《徐渭論稿》,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張孝裕,《徐渭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1978
嵇文甫,《左派王學》,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重刊,1934
年版。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3。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
蔡崇名,《宋四家書法析論》,台北:華正書局,1986。
蘇東天,《徐渭書畫藝術》,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莊嚴出版社,1988。
歐陽中石等著,《書法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劉 恒,《中國書法史‧清代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劉九庵,〈帖學鼎盛的明代書法〉,收入《中國美術全集‧書法
篆刻編5》,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
重刊,1956年版。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
傅 申著,葛鴻禎譯,《海外書跡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87。(原書為Traces of the Brush)
傅 申著,《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一)》,台北:國立
歷史博物館,民85。 .
葛鴻楨,〈祝允書法評傳〉,收入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49》,
北京:榮寶齋,1993。
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潘伯鷹,《中國書法簡論》,台北:華正書局,1983。
三、學位論文
杜裕明,《祝允明書學之「功」與「性」--論其法古與創新》,國
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易怡玲,《徐渭之曲學及劇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0。
范翠華,《徐渭的人格發展與其繪畫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莊伯和,《徐渭繪畫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4。
陳宜均,《明代雲間書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87。
程代勒,《狂草風格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1988。
楊永雯,《徐渭繪畫的探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
楊雅惠,《王羲之書體之析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7。
蔡營源,《徐渭之生平及其文學觀》,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72。
蘇月鴻,《徐渭繪畫的創作背景及其風格研究》,文化大學藝術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1989。
四、期刊論文
尹 旭,〈回歸與叛逆—元、明書風論要〉,《書法研究》第55
輯,頁59-67。
包遵信,〈王學的崛起與晚明社會思朝〉,《中國文化研究集刊》,
第二輯,1985:2),頁19-44。
朱 樸,〈論徐渭的美學思想〉,《藝壇》322,民84:10,頁28-32。
朱惠良,〈返璞歸真―中國書法中鍾繇傳統之發展〉,《藝術家》。
余英時,〈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
相〉,郝延平等編,《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
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1998,頁14-18。
余佩瑾,〈狂人的執著---談梵谷與徐渭的狂癲與藝術〉,《歷史月
刊》7,民77,頁94-99。
余淑瑛,〈徐渭其人及其文學藝術觀〉,《嘉義農專學報》50,民
86,頁105-125
杜裕明,〈從宋克「杜甫壯遊詩卷」探其草書源流及其影響〉,
收於《一九九○年書法論文徵選論文集》,台北:蕙風
堂,1990。
李玉梅,〈論徐渭對女性才德之表彰〉,《明史研究專刊》9,民78:
12,頁91-112。
李 松,〈徐渭生平與繪畫成就〉,《文物》總128期,文物出版
社,1961,頁30-34。
李郁周,〈懷素及其自敘帖〉,收入其著《書家書跡論文集》台
北:蕙風堂,1987,頁197-223。
李錦炎,〈徐渭和他的「擬鳶圖卷」與「漁婦圖軸」〉,《文物》
總379期,文物出版社,1987,頁86-88。
何傳馨,〈小楷模範鍾繇薦關內侯季直表〉,《故宮文物月刊》,
五卷,十期,頁56-57。
何傳馨,〈祝允明及其書法藝術〉,《故宮學術季刊》(上)(下),第九卷第四期,頁13-35;第十卷第一期,頁1-60。
林麗月,〈晚明「崇奢」思想隅論〉,《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19期,1991:6。
吳金成,〈再論明清時代的紳士層研究〉,台灣大學歷史系主辦
「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宣讀論文,1989。
邵 紅,〈明代文學批評的特色及流派〉,收入其與葉慶炳編《明
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台北:成文,1979,頁1-63。
洪丕謨,〈徐渭書論譯注〉,《中國書法》,1988:2。
侯淑娟,〈徐渭的文學批評觀〉,《中國文化月刊》150,民81,
頁108-123。
胡志平,〈論徐渭―一個在缺失的人生中崛起的書法偉人〉,《中
華書道研究》,第二期,1994,11。
徐邦達,〈談古書畫鑒別〉,《故宮博物院院刊》。
徐利明,〈試論兩大筆勢類型及其流變〉,《書法研究》,上海書
畫出版社,1990年,第二期,頁52-62。
徐利明,〈趙孟頫三論〉,中國書法家協會編《全國第四屆書學討
論會論文集》,四川:重慶出版社,1993年11月,頁157-166。
徐 泓,〈明代社會風氣的轉變—以江浙地區為例〉,收入《第
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
明清與近代史組上,頁143-158。
時學顏,〈明代評論文徵明與徐渭〉,收入《明代繪畫學術研討
會論文》,香港大學,1988。
翁志飛,〈書法用墨論〉,《書法研究》,總第八十五輯,1998年
第五期,頁49-59。
郭伯恭,〈永樂大典纂修人考〉,《史學集刊》第三期,頁275-519。
郭紹虞,〈明代的文人集團〉,收入其著《照隅室古文學論集》,
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5,頁342-434。
梁容若,〈袁宏道徐文長傳正誤〉,《文壇》123,民59,頁6-7。
黃明理,〈徐文長書、詩、文、畫自評之探究〉,收於《晚明思
朝與社會變動》,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台北:弘化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
黃 惇,〈書法神彩論研究〉,《書法研究》,總25輯。
張光賓,〈宋四家法書墨跡要覽〉,《故宮文物月刊》,第32期
1985:11,頁18-33。
馮其庸,〈徐渭的書畫藝術〉,《朵雲》1987年4月
楊臣彬,〈八法散聖,字林俠客〉,《中國書法》1988年2月。
劉夜烽,〈館閣體淺議〉,《書法研究》,第44期,1991年2月,
頁112-115。
翟奉南,〈明代的書法風格〉,《書譜》第六期,總第七十三期,
1986,頁32-33。
鄭榮明,〈明代草書簡論〉,《書法研究》第55輯,頁68-78。
鄭 為,〈含淚的譏訶,動人的墨謔〉,收入《徐渭》,浙江: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鄭 為,〈徐渭《青天歌》卷的真偽問題〉,《文物》1980:12。
鄭瑤鍚,〈談元代書法的復古〉,《故宮文物月刊》,七卷三期,
1989:6,頁112-121。
鄭廣榮,〈臺閣體與館閣體書法〉,《文物》1976年第4期,頁79-81。
劉志琴,〈商人資本與晚明社會〉,《中國史研究》1983:2。
劉志琴,〈晚明城市風尚初探〉,《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輯,
1983:6,頁190-208。
劉拓濤,〈徐渭《青天歌》草書卷〉,《書譜》總第28期,頁60-
63。
傅申著,朱琦譯,〈時代風格與大師間的相互關係〉,《書法研究》,
1992:1,頁1-20。
傅衣凌,〈論明清社會的發展與遲滯〉,《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
論文集》上,台北:谷風出版社,民76。
雷德侯,〈米芾與王獻之的關係〉,《故宮季刊》,七卷二期,1972,
頁71-84。
陳欽忠,〈書法格式「立軸」與晚明變形書風的關係〉,《中國書
道研究》第一期,民82,頁70-84。
陳茂山,〈試論明代中後期的社會風氣〉,《史學集刊》1989:4,
1989.11,頁31-40 。
陳學文,〈明代中葉民情風尚習俗及一些社會意識的變化〉,收
入《山根教授退休紀念明代史論叢》,東京:汲古書院,
1990,頁1207-1231。
陳慧星,〈徐渭與青藤書屋〉,《歷史月刊》64,民82:5,頁65-69。
陳寶良,〈晚明文化特質初探〉,《中州學刊》1990.1,頁115-118。
蕭燕翼,〈曲折進展的明代書法〉,收入楊伯達主編,《中國古代
美術》,卷十二,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頁29-45。
蕭燕翼,〈中國書法歷史演變規律的思索〉,《故宮博物院院刊》,
總53期,1991:3,頁3-13。
五、參考圖錄
《上海博物館所藏書蹟名品展圖冊》,上海博物館編,大阪,日
本書藝院,1989。
《中華文物五千年集刊‧法書編》,中華文物五千年集刊編輯委員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4。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6。
《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篇》,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北
京:文物出版社,1989。
《中國書蹟大觀》,共柒卷,北京:講談社‧文物出版社,1985。
《中國書道全集》第七卷明,東京:平凡社,1988年初版。
《中國真蹟大觀‧明五》,北京:同朋社‧文物出版社,1995。
《中國歷代藝術‧書法篆刻》,中國歷代藝術編輯委員會,台北:
台灣大英百科,1995。
《明清名家書法大成》,明清名家書法大成編輯委員會,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
《明清書道圖說》,青山杉雨編,東京:二玄社,1986。
《徐渭》,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徐渭精品畫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徐渭‧董其昌》,《文人畫粹編》,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61。
《徐渭墨跡大觀》,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書跡名品叢刊》,東京:二玄社,1964-1966。
《故宮書畫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55。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1979。
《海外遺珍‧法書》,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歐米收藏《中國法書名蹟集‧明清篇》,傅申、中田勇次郎,
東京:中央公論社,1983,共二卷。
《歷代千字文墨寶‧參》,孫寶文編,吉林美術出版社,1997。
《藝苑英掇》第五十七期,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蘭千山館書畫》,二玄社編,東京:二玄社,1978。
六、英文書目
Ryor,Kathleen M.,Bright Pearls Hanging in the
Marketplace:Self-Expression and Commodification in the Painting of Xu Wei.(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1998.
Wen Fong et.al.,Images Of The Mind.Princeton:Princeton
Vniversity Press,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