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宜玲 LEE, I-Ling |
---|---|
論文名稱: |
基隆和平島海洋文化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Oceanic Culture in Hopin Island,Keelung |
指導教授: | 張炎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9 |
中文關鍵詞: | 基隆 、社寮島 、和平島 、海洋文化 |
英文關鍵詞: | Keelung, She-Liao Island, Hopin Island, Oceanic Cultur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2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海洋是和平島生存發展的重要環境,經過動盪不安的歷史人文累積,和平島發展出獨特的海洋經濟、海洋社會與海洋精神,是以海洋島嶼為基盤所孕育出來的海洋文化。雖然島內面積只有六十六公頃,卻因海洋的關係,集古蹟、地質、漁業、工業、軍事重地於一處。究竟濱海而居、依海為生的和平島居民,在多元歷史族群、多樣產業活動和多變自然環境的相互交織下,揉合出哪些濱海生活方式以及鮮活豐富的海洋文化?
本文將以和平島的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及歷史、族群等人文發展作為背景,說明本地的漁業、造船業、休閒漁業之海洋產業發展,與受到自然環境限制或因應濱海生活、外來多元文化而衍生出來的漁村聚落面貌、漁民生活情形、休閒娛樂活動、奇特地名俗諺等,並搭配耆老的訪談、他人至此的見聞記錄,讓過往的生活方式與漁業工作情況更顯得真實、生動;接著再提升到文化最核心的部分—精神內涵,介紹漁業村落裡祈求心靈慰藉的海神信仰崇拜、島民與海互動內化後的藝文產出、以及島上海洋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希望透過研究和平島的海洋「經濟」、「社會」以及「精神」三層面,能進一步窺探和平島的海洋文化,展現「百家蟹舍小漁村,卻與紅塵隔一垣,女採石花男獵海,天然生活武陵源。」的海洋風華。
Ocean is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Hopin Island. The turbulent history and diversified culture in Hopin Island formed the unique oceanic economy, society and spirit, the oceanic culture fostered from island environment. The oceanic surroundings endow Hopin Island with historical architectures, unique geological structure, fishery, industry and military significance in a small area of merely sixty-six hectares. What seashore life and rich oceanic culture do to the ocean-dependent inhabitants in Hopin Isl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ulti-ethnical history, diversified industry and capricious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thesis will elaborate the ecological and climatic environment as well as historical, ethn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opin Island to illustrate the evolution of local ocean industries such as fishery, shipbuilding industry, and recreational fishery. It will also describe the culture of fishing villages, the life and recreation of fisherman, distinctive place names and local proverbs. The research will include interviews with local elders and travelers’ notes to present a lively picture of the life and work in the fishing village. Moreover, it will move into the core of the culture in Hopin Village, introducing the sea-god worship in fishing villages, the art works inspir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sland inhabitants and the ocean, and the oceanic culture heritage on the island. The thesis aims to pry into the oceanic culture of Hopin Island through a study on economy, society and spirituality, through which to depict a poetic picture as follows,
Hundreds of floating house in a seashore village,
Withdrawn from the world with only passage.
Women collect seaweed while men fish seawards,
A native life is like Wu-lin World.
一、史料
李國添編纂,《基隆市志 卷四,經濟志漁業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2年。
李興武編纂,《基隆市志 卷三,政治志地政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洪連成編纂,《基隆市志 卷二,住民志禮俗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洪連成編纂,《基隆市志 卷二,住民志宗教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3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陳培桂,《淡水廳誌》,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陳明德編纂,《基隆市志 卷四,經濟志工礦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黃 異編纂,《基隆市志 卷三,政治志行政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黃致誠編纂,《基隆市志 卷一,土地志地理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黃致誠編纂,《基隆市志 卷一,土地志境界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張廷玉撰,《明史(七).卷三百二十三》,台北:臺灣商務,1988年。
張燮,《東西洋考》,台北:臺灣商務,1971年。
鄭炳煥編纂,《基隆市志 卷二,住民志戶口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2年。
劉寧顏,《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漁業篇》,南投:省文獻會,1993 年。
二、專書
又吉盛清著,魏廷朝譯,《日本殖民下的台灣與沖繩》,台北:前衛,1997年。
王鑫等撰,《基隆市和平島自然景觀解說手冊》,基隆:基隆市政府,2004年。
王健旺,《台灣的土地公》,台北:遠足文化,2003年。
方雅芳等撰文、薛麗妮主編,《大船入港、快樂出帆:基隆的故事》,基隆:基市文化,2001年。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台北:武陵,1987年。
佐藤春夫著,邱若山譯,〈社寮島旅情記〉,《殖民地之旅》,台北:草根,2002年,頁349-353。
呂婷禹、楊善齡、許玉穎,《和平島風情話》,基隆:和平國小,2004年。
李正仁,《第十六期基隆文獻:基隆自然史—土地與植被》,基隆:基市文化,2007年。
余燧賓主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一)》,基隆:基市文化,1999年。
余燧賓主編,《樸實之美:基隆樸素藝術家特展》,基隆:基市文化,1999年。
邱文彥主編,《海洋文化與歷史》,台北:胡氏圖書,2003年。
邱文彥主編,《海洋產業發展》,台北:胡氏圖書,2003年。
柯淑純、林玉玲主編,《社寮文史調查手冊》,基隆:基市文化,1995年。
洪英聖,《畫說康熙臺灣輿圖》,台北:文建會出版,1999年。
洪英聖,《畫說乾隆台灣輿圖》,台北:文建會出版、聯經再版。2002年。
洪英聖,《基隆市地名探索:情歸故鄉4》,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洪連成,《基隆文獻—根》,基隆:基隆市政府,1991年。
洪連成,《找尋老雞籠—舊地名探源》,基隆:基隆市政府,1993年。
洪連成,《基隆寺廟巡禮》,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胡興華,《台灣的漁業》,台北:遠足,2003年。
胡興華,《臺灣的養殖漁業》,台北:遠足,2004年。
胡興華,《躍漁台灣》,台北:農委會漁業署,2004年。
胡興華,《拓漁台灣》,台北:農委會漁業署,2004年。
姜善鑫主編,《揭開福爾摩沙的面紗—台灣的人文地理》,台北:文建會,2001年。
徐曉望,《媽祖的子民—閩台海洋文化研究》,中國上海:學林,1999年。
翁佳音,《大臺北古地圖考釋》,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教育部,《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2007年。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海門漁帆—基隆漁業發展專輯》,基隆:基市文化,1986年。
基隆市詩學會編著,《雨港古今詩選》,基隆:基市文化,1998年。
基隆市愛鄉文化協會,《和平島海藻世界》,基隆:基隆市天后宮,2005年。
基隆市愛鄉文化協會,《和平島植物之美》,基隆:基隆市愛鄉文化協會,2005年。
基隆市文化局,《和平島文化地景整體規劃暨社寮東砲台環境學習園區推動計畫(第一部份)成果報告書》,未出版,2009年。
基隆市和平國小,《海島甜心海洋情》,基隆:和平國小,未出版,2008年。
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1981年。
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2000年。
莊萬壽,《台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台北:玉山社,2003年。
陳世一,《八斗子地方史話》,基隆: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1999年。
陳世一,《基隆市社區環境特色調查》,基隆:基市文化,2000年。
陳世一,《基隆漁業史》,基隆:基市文化,2001年。
陳世一編,《港都雞籠、文化出航:基隆港人文拼圖調查研究》,基隆:基市文化,2003年。
陳世一,《文建會認識古蹟日~基隆漁鄉‧魚香導覽手冊》,基隆:基市文化,2003年。
陳世一,《山海漫遊:基隆自然步道初探》,基隆:基市文化,2004年。
陳世一,《第十四期基隆文獻—雞籠灣傳奇》,基隆:基市文化,2005年。
陳世一,《基隆ㄟ故事~基隆故事館解說手冊》,基隆:基市文化,2009年。
陳政宏,《造船風雲88年:從台船到到中船的故事》,台北市:文建會,2005年。
陳青松著、許梅貞主編,《基隆第一:文物古蹟篇》,基隆:基市文化,2004年。
陳迪華主編,《千秋一爐香—基隆民間宗教信仰特展專輯》,基隆:基市文化,1991年。
陳國棟,《台灣的山海經驗》,台北:遠流,2005年。
陳成章計畫主持,《基隆市港區歷史建築調查》,基隆:基市文化,1999年。
許梅貞主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二)》,基隆:基市文化,2001年。
許梅貞等編輯,《「洞窺和平島之美」導覽手冊》,基隆:基市文化,2002年。
郭娟靜編撰,《基隆市公車站牌的小故事─中正區篇》,基隆:基隆市文化局,2004年。
郭子楨,《中國造船史》,基隆:台灣造船公司,1972年。
張德水,《台灣種族、地名、政治沿革》,台北:前衛,1996年。
張炎憲等採訪記錄,《基隆雨港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頁166-185。
黃素貞主編,《社寮漁唱》,基隆:基市文化,1995年。
曾子良等采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二)》,基隆:基市文化,2001年。
曾子良等采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三)》,基隆:基市文化,2005年。
曾樹銘,《船與基隆的故事初輯》,基隆:基市文化,2002年。
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台北:貓頭鷹,2001年。
楊彥杰,《荷據時代台灣史》,台北:聯經,2000年。
詹素娟、張素玢編,《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北臺灣平埔族群史》,南投:省文獻會,2001年。
廖秋娥、黃致誠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七:基隆市》,南投:省文獻會,1996年。
潘江衛等,《人文薪傳—和平島人與土地的故事》,基隆:基隆市天后宮,2002年。
潘江衛、陳世一執筆,《和平島多元族群記錄》,基隆:基市文化,2002年。
劉克襄譯著,《後山探險:十九世紀外國人在東海岸的旅行》,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頁242-246。
劉秋蘭,《基隆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普查計畫》,未出版,2007年。
盧向志,《細說漁業》,基隆:海科館籌備處,2000年。
薛琴主持,《基隆市傳統聚落類資源調查報告書》,基隆:基市文化,2000年。
戴昌鳳,《台灣的海洋》,台北:遠足文化,2003年。
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北縣:吳氏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三、期刊論文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漁民之生計〉,《臺灣文獻季刊》,第57卷,第4期,2006年,頁121-173。
王瑤琴,〈臺灣東北海岸傳奇之二:基隆和平島〉,《世界地理雜誌》,17卷1期,1990年,頁117-124。
王鑫,〈和平島地質公園〉,《大地地理雜誌》,192期,2004年,頁10。
王文政等,〈石花菜加工試驗〉,《臺灣省水產試驗所試驗報告》,第24期,1974年,頁105-114。
方力行,〈海洋性格的文化 海洋內涵的教育〉,《研考雙月刊》,24卷,6期,2000年,頁37-39。
呂青華,〈基隆社寮島における沖繩人の調査報告〉,《東方學報》,第25期,2005年,頁146-155。
村上直次郎著,許賢瑤譯,〈基隆的紅毛城址〉,《臺北文獻直字》,117期,1996年,頁127-138。
李東華,〈從海洋發展史的觀點看「海洋文化」的內涵〉,《海洋文化學刊》,創刊號,2005年,頁265-268。
李憲章,〈和平島海岸〉,《科學月刊》,34卷11期,2003年,頁a2-a3。
林水來,〈基隆和平島龍蝦底刺網漁業〉,《中國水產》,第57期,1957年,頁15-18。
林原,〈和平島的阿美族〉,《臺灣月刊》,第43期,1986年,頁20-25。
東年,〈海洋台灣與海洋文學〉,《聯合文學》,154期,1997年,頁166-168。
邱文彥,〈永續台灣、海洋國家—開創二十一世紀的海洋管理新紀元〉,《研考雙月刊》,24卷,6期,2000年,頁29-36。
莊萬壽,〈臺灣海洋文化之初探〉,《中國學術年刊》,18期,1997年,頁303-316。
莊芳華,〈遺落的珍珠—東北海岸的和平島〉,《文化視窗》,58期,2003年,頁45。
張益誠,〈夏日、釣遊、和平島〉,《當代青年》,11卷1期,1996年,頁68-69。
游淑珺,〈近代基隆地區俗語中的漢人移民與戰亂經驗〉,《臺北文獻直字》,第144期,2003年,頁147-198。
游臆霓,〈他,把大船變小了!〉,《海人》,01期,2007年,頁24。
曾子良,〈基隆俚諺之蒐集及其內容(上)—自然俚諺介紹〉,《國文天地》,17卷3期,2001年,頁19-25。
曾子良,〈基隆俚諺之蒐集及其內容(中)—人文俚諺介紹〉,《國文天地》,17卷4期,2001年,頁78-83。
曾子良,〈基隆俚諺之蒐集及其內容(下)—基隆俚諺與其他地區俚諺之關係〉,《國文天地》,17卷5期,2001年,頁58-63。
曾美惠,〈臺灣海岸地質之旅系列(4):海蝕地形的寶庫—和平島〉,《臺灣博物》,13卷1期,1994年,頁52-55。
黃聲威,〈淺探海洋文化(上)〉,《漁業推廣》,170期,2000年,頁39-49。
黃聲威,〈淺探海洋文化(下)〉,《漁業推廣》,171期,2000年,頁39-44。
黃聲威,〈認識海洋文化的特質〉,《農訓雜誌》,第18期,2001年,頁44-47。
黃麗生,〈人與海洋:文化的現象與詮釋〉,《海洋人文教學與研究通訊》,創刊號,2008年,頁10-16。
趙莒玲,〈砲火烙過的港都—雨港基隆走出悲情歷史〉,《中央月刊》,27卷,1期,1994年,頁50-59。
廖鴻基,〈海洋文學及藝術〉,《永續經營》,台北:胡氏圖書,2003年,頁117-138。
蔣道雄,〈社寮三島(基隆和平島)〉,《台灣鄉土雜誌雙月刊》,第21期,1997年,頁12-22。
蔡泰山,〈海洋文化融入產業鏈發展的可行性〉,《卓越國際媒體月刊》,268期,2006年,頁19。
潘朝陽,〈文化地理觀點中的海洋與文化〉,《海洋文化學刊》,創刊號,2005年,頁277-290。
潘江衛,〈從海洋文化出發—和平島天后宮的創意〉,《傳統藝術》,32期,2003年,頁49-51。
曉彤,〈綠地介紹—聽海賞岩和平島〉,《四季》,30期,2000年,頁50-52。
薛正良,〈航向海洋文化〉,《國家政策季刊》,5期,1990年,頁100-104。
戴寶村,〈島之國海之民─台灣的海洋歷史圖像〉,《海洋台灣雙月刊》,3期,1997年,頁28-31。
戴寶村,〈台灣海洋史的新課題〉,《國史館館刊》,復刊第36期,2004年,頁23-41。
蘇振明,〈樸拙之美.雅俗共賞—樸素藝術的深源與臺灣素人美術的省思〉,《國文天地》,6卷5期,1990年,頁19-41。
顧大凱,〈臺灣之造船工業〉,《臺灣銀行季刊》,第26卷第1期,1975年,頁91-111。
四、碩博士論文
王韶君,《台灣海洋文學的發展與文化建構》,台北: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呂月娥,《日治時期基隆港口都市形成歷程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2001年。
周育聖,《台灣神話傳說與故事中的海洋文化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柯堯文,《戰後國營造船業的公司制度與業務發展—以台船公司為例(1945-1955)》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凱雯,《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洪淑清,《日治時期基隆漁業史之研究》,基隆: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游淑珺,《基隆地區俗語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黃清旗,《基隆和平島民間信仰宮廟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劉陳衡,《發展學校特色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百大特色小學基隆市和平國小為例》,台北: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賴金文,《基隆市氣候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