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貞如
chen-ju Chen
論文名稱: 高中生應用地圖於氣候區學習之研究
The stud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pply map skills to climate
指導教授: 周學政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地圖教學法氣候學習地圖應用認知圖
英文關鍵詞: map application, cognitive map, climate study, map teaching method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5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應用地圖能力在地理現象上的學習,是架構空間認知的重要方法,然而在國內的中學教育中不受重視,相關的訓練、教材不足,相當可惜。氣候是一地自然環境重要的一部份,影響了其他人文、自然景觀,學習過程中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識,這也使得學生學習遇到困難,過去的研究不多,其概念組成和教學方法都需要深入瞭解與開發。

    認知圖(cognitive map)是透過人類腦海中心像空間的組織排列而形成,由各種生活體驗、感受及長期累積的經驗,使得認知中形成空間意像和環境特徵。本研究以高中學生為對象,長時間進行各項認知圖教學活動、高二下時進行前後測及教學實驗、高三上進行補測及個別訪談,藉由認知圖的繪製教學活動來瞭解地理現象如山脈、洋流、國家位置學習的過程,教學實驗以澳洲氣候為主題,瞭解各項地圖基本概念如緯度、投影法、方向及國家位置對於氣候學應用上的影響,架構一地氣候的因子如山脈、洋流、氣壓、行星風系風帶等於地圖上,以背景知識與空間脈絡融合的方法,討論出一地的氣候類型與特徵。

    研究結果發現,地圖基本概念中緯度及國家輪廓通常是在小尺度地區無法掌握,方向概念的能力表現在風向受科氏力後的影響,投影法的能力不足常被忽略,94年高中課程標準以把投影法的部分刪除,但空間認知與地圖轉換上的能力都與其相關,球狀的行星風系理論圖要轉換到一般常見的圓柱麥卡拖投影法,是行星風系理論應用到區域氣候上主要的障礙,不同區域範圍的地圖轉換能力薄弱使得對個別區域位置不容易掌握。氣候因子中,山脈、洋流等地理現象的位置掌握可以透過認知圖的繪製,提高學習興趣。氣壓及行星風系理的概念,因課本中的示意圖將剖面圖和平面圖放置一起,形成轉換的問題。行星風系理論中以30、60緯度線來劃分,但大部分小比例尺地圖多標示23.5與66.5兩條緯度線,形成應用及轉換上的問題,行星風系風帶受到季節移動的幅度不定,使得一地不容易依照氣候因子來確切劃分其氣候類型與特徵,依照氣候分類法劃分的資料與能力也不夠,這都使得高中生在氣候區學習上的能力受到限制。

    I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apply map skills to study earth landscapes. Climate is a ruling part to influence a region’s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But most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have difficulties in studying climate. How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 region climate and earth landscapes by spatial cognitive mapping method is the key point in this study. Through long period cognitive map teaching activities, several experiments and individual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wants to understand how map concepts like latitude、projection、orientation and nation position influence climate learning, and how climate elements like pressure、ocean current and planetary winds apply to region climate classification.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地圖的空間認知理論 4 第二節 課程標準分析 10 第三節 澳洲氣候分區 21 第三章 教學活動與施測的設計 23 第一節 學生背景與認知圖教學活動 23 第二節 前後測與教學實驗 34 第三節 補測 42 第四章 地圖基本概念對氣候學習的影響 46 第一節 緯度 46 第二節 投影法 54 第三節 方向 58 第四節 國家位置與形狀 62 第五章 氣候要素中的地圖能力探究67 第一節 山脈與洋流 67 第二節 氣壓 72 第三節 行星風系 75 第四節 氣候區 8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地理現象學習的地圖教學法 87 第二節 結論與建議 91 參考文獻 94 附錄 96

    中文部分:
    1. A.M.別爾良特著,李建新、侯存治譯(1991),地圖—地理學的第二語言
    2. Howard Gardner著,魯燕萍譯(2000),學習的紀律,台灣商務印書館。
    3. Monmonier Mark著,胡毓鋸、胡孝沁譯(1989),地圖變形及意義,中國地圖出版社。
    4. Paul R. Ehrlich著,李向慈、洪佼宜譯(2003),人性的演化,貓頭鷹出版社。
    5. 王誌鴻(1992),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空間能力之行動研究,教育部九十一年教師行動研究成果報告。
    6. 田道遷、盧義順、鄭本應編著(1990),中學地理讀圖填圖指南,中國地圖出版社。
    7. 日本兒童與社區營造研究會編,葉素惠譯(2000),兒童社區探險隊,遠流。
    8. 石慶得、蘇永生(1992),〈兒童對環境認知之地圖學研究-兒童之地圖學系列研究一〉,《地圖》3:1-42
    9. 江碧貞(2000),〈我國國小課本的地圖教材-橫向聯繫與縱向銜接之探討〉,《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8:347-379
    10. 江碧貞(1994),〈國小兒童對日常生活環境的視覺與概念-畫地圖研究之回顧〉,《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2:185-227
    11. 江碧貞(1994),〈國小鄉土教育的「範圍」問題:從兒童的畫地圖淺談國小社會科教材「我們生活的地方」〉,《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6=24 P76-94
    12. 危芷芬譯(1995),環境心理學。Francis T. Mcandrew原著,台北市,五南。
    13. 李明燕(2000),台灣地區高中地圖教育之理論探究:地形圖之教與學,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14. 李薰楓、黃朝恩譯(1997),生活化地理-美國國家地理科課程標準,教育部編印。
    15. 李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16. 高淑芳(1993),國中學生通論地理課程學習困難的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高中地理龍騰版教師手冊(2002)第一冊45頁、世界文化地理下冊194頁
    18. 高中地理課本龍騰版第一冊、世界文化地理下冊,頁233
    19. 徐淑卿(1996),〈透視地圖權力〉,《中國時報:開卷週報》11/21,39版
    20. 教育部(1994a):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捷公司發行。
    21. 教育部(1994b):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22. 教育部(1996):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23. 陳秀汾(1997),學生判釋遙測影像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國中地理課本(2001)第四冊,國立編譯館,116頁
    25. 賀忠儒(1991),〈地理教學與地圖應用—以高中本國地理教科書為例〉,《中等教育》
    26. 曾蕙蘭(1993),〈向傳統地理教育挑戰--《圖繪世界地圖集》〉,《精湛》20:32-33
    27. 廖慧意(2000),國一學生繪製地圖與地圖認知之研究,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廖慧意、賴進貴(2001),〈地圖技能能力指標之研究〉,《地圖》11:29-40。
    29. 歐陽鐘玲(1982)〈心智圖在地理教育上的應用〉,《地理教育》8:63-7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30. 歐陽鐘玲(1983)〈學童空間概念的發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9:166-204
    31. 賴進貴(1999),〈中小學生地圖認知之研究〉,《地圖》10:49-58。
    32. 賴進貴(1997),〈我國地圖教育發展之探討研究〉,《地圖》8:85-96
    33. 賴進貴(1997),〈美英兩國地理教育標準介紹與省思〉,《地理科教學研究專輯(三)》省教育廳
    34. 賴進貴(1998),〈地圖認知之研究〉,《第二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2頁。
    35. 蘇永生、石慶得(1997)〈兒童對地圖符號認知之地圖學研究-兒童地圖學系列研究之二〉,《地圖》8:1-14
    36. 闕漢中(1999),〈我們為什麼需要青少年社區地圖?〉,《北縣教育》27:35

    英文部分
    1. Bruner, J.K. & Stea, D.(1971),Studies in cognitive growth,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2. Crtling, S.J.(1978),〈The Chil’s Spatial Conception and Geographic Education〉,《Journal of Geography》,77:24-28
    3. Dent,Borden D.(1996),Cartography Thematic Map Design Dubuque,IA:Wm.C.Brown Publishers.
    4. Golledge, R.G(1992),〈Place Recognition and Wayfinding : Making sense of space Geoform〉,《Geoform》,23(2):199-214
    5. Lambert David and Balderstone David (2000),Learning to Teach Geography in the Secondary School-A Companion to School Experience,RoutledgeFalmer。
    6. Meyer, Judith ,M.W.(1973),〈Map Skills Instruction And The Child’s Developing Cognitive Abilitive Abilities〉,《Journal of Geography》72:27-35
    7. Towler, J.D&Nelson L.D.(1970),〈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s Concept of Reference Systems〉,《Journal of Geography》,69:89-93
    8. Wakabayashi,Y.(1989)”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istortions in cognitive maps,”Geofraphical Review of Japan,62A:339-35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