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殷聖媚
論文名稱: 插畫應用於兒童服飾之創作與研究
The study and creation of illustration for children’s clothes
指導教授: 周賢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童裝插畫
英文關鍵詞: Children's clothing, illustr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1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台灣「少子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但童裝市場不減反增,信譽良好的童裝品牌營業額逐年增加,可見兒童在穿著服飾上有逐年受重視的情況。但是台灣的兒童多半無法擁有選擇個人服飾的主導權,童裝的設計仍由成人世界主導,若童裝可以依據兒童的視覺偏好來設計,並適度的讓他們來參與,不但可以突顯兒童的個人特色、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並藉以提高童裝的銷售量。
    本研究在文獻探討上分為三個部份,一是兒童認知發展與偏好的研究,針對兒童在色彩、形狀以及插畫風格偏好作出整理;二是分析當今童裝及童裝設計的趨勢;三是分析插畫的特性及表現手法等。經由文獻的探討,在兒童的視覺偏好,也就是色彩、形狀以及插畫風格作出一個歸納,以期與接下來的童裝案例分析進行比較與分析。
    第三章的研究方法採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根據文獻資料調查結果,消費者購買童裝時較喜歡國內知名品牌製造商、習慣在連鎖性專賣店購買,消費金額約在1000-3000 元左右。針對消費者的習慣,本研究選擇WHY AND 1/2 為案例分析對象,挑選2009 年春夏服飾目錄中,具有插畫風格的24 件男女上衣作視覺圖像的分析,並與前一章的兒童視覺偏好作出差異分析。
    在最後創作的部份,根據兒童視覺分析與案例分析的結果,歸納出色彩、形狀及風格的操作手法,並設定二個主題,每個主題以系列方式各設計出三件T-shirt,總共六件,並利用設計出的圖像再延伸應用於海報的設計。

    The birth-rate of Taiwan is decreasing in the last few years. But the consumption market of children's clothing does not reduce. The amount of sales for superior children's clothing brand increases year by year. T he form of children’s clothes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But mostly they are unable to have individual opinion in clothes choosing. Children's clothing's design is still led by adult. If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clothing can reflect their opinion and choice, not only represent each child's individual underline d characteristic, but also enh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ent and child.
    This research contains three parts; the first one is the child cognition development of color, shape preference and the illustration style. The second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hildren's clothing and the design tendency. The third one is to analyze the illustr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xpression mea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child’s preference study, this study makes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with the chosen children's clothing case.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as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survey, the consumer purchases the domestic well -known brand manufacturer, the expense is approximately about 1000-3000 NT dollars. According to consumer's tendency, this research chooses WHY AND 1/2 for case analysis, selects 24 boys and girls’ T-shirt. And then makes the variance analys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nal part, with the child’s opinion analysis and the result of case analysis, this study sets up two topics, each designs three T-shirts with images retained by case study. Extended poster designs are made by images.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目的………………………………………………………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研究架構………………………………………………………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插畫……………………………………………………………7 1.1 插畫的定義……………………………………………………… 7 1.2 插畫的發展………………………………………………………10 1.2.1 中國插畫發展…………………………………………………10 1.2.2 西洋插畫發展…………………………………………………13 1.3 插畫的風格分類…………………………………………………15 1.4 插畫的機能與應用………………………………………………20 1.4.1 插畫的機能……………………………………………………20 1.4.2 插畫的應用……………………………………………………21 第二節 兒童的認知與偏好………………………………………… 24 2.1 兒童的定義………………………………………………………24 2.2 兒童的知覺發展…………………………………………………24 2.2.1 兒童的視覺知覺發展…………………………………………27 2.2.2 兒童的幾何形狀認知發展……………………………………30 2.2.3 兒童的審美認知發展…………………………………………36 2.3 兒童的色彩偏好…………………………………………………39 2.4 兒童的插畫風格偏好……………………………………………46 2.5 小結………………………………………………………………47 第三節 兒童服飾…………………………………………………… 49 3.1 童裝的發展………………………………………………………49 3.2 童裝的市場………………………………………………………50 3.3 童裝的設計………………………………………………………5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選擇……………………………………………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60 第三節 案例分析的採樣範圍與分類……………………………… 62 第四節 案例分析的操作模式……………………………………… 64 第五節 案例分析…………………………………………………… 65 第六節 小結………………………………………………………… 77 第肆章 創作理念與表現 第一節 創作理念…………………………………………………… 81 第二節 創作主題…………………………………………………… 84 第三節 創作過程…………………………………………………… 85 第四節 作品表現分析……………………………………………… 98 第伍章 創作結果與應用 第一節 T-shirt 創作結果…………………………………………102 第二節 海報創作應用與結果………………………………………108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5 第二節 建議…………………………………………………………118 參考文獻…………………………………………………………… 120 附錄………………………………………………………………… 129

    參考文獻
    一、外文部份
    Ahmad, P. J. (1983). The Relationship of Field-Dependence-Independence to Subject Matter And Artistic Style Preferences of Two -Dimensional Art Works., Indiana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Bamberger, F. (1992). "The effect of the physical makeup of a book upon children's selecti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tudies in Education. 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Press: 7.
    Berlyne, D. E. (1974). "Revies of The Art and Human Development." Curriculum Theory Network 4(2.3): 211-212.
    Bloch, P. H. (1995). "Seeking the ideal form:product design and co nsumer response." Journal of Marketing 1(59): 16-29.
    Babbie, E. (1997). Babbie, E.,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Berelson, B. (1971).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Bowers, J. W. (1970). Methods of Research in Comm unication. Hougton Miffinco Press.
    Clements, S. D. H., et al. (1999). "Young children’s concepts of shap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2): 192-212.
    Coren, Stanley, et al. (1999).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Elizabeth. W. (1995). "Facili ty with Plane Shapes: A Multifaceted Skill."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8(4): 365 -383.
    Fantz, R. L. (1965). "Visual perception from birth as shown by pattern selectivity. In H. E. Whipple (ED)." New issues in infant development.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118: 793-814.
    Frostig, M. (1997).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 Crofts.
    Furnham, B. G. a. A. (2000). 兒童消費者﹝Children as consumers.﹞(劉會粱,Trans.). 台北, 亞太圖書.
    Gardner, H. (1981).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works of art:A developmental portrait.D.O’ Hare, (ED.) Psychology And The Arts. New Jersey, Humanities.123-147
    Gletiman, H. (1995). 心理學(上、下).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Johnson, M. H., & Morton, J. (1991). Biology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face recognition. New York, Blackwell.
    Jhally, S. (1990). The codes of advertising: fetishism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eaning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Kerlinger, F. N. (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Krippendorff Klaus (2004). 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 Thousand Oaks, CA: Sage,.
    Kaplan, A. (1943). " Content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Signs." Philosophy of Science 10: 230-247.
    Lowenfeld, V. (195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First published 1947)
    Machotka, P. (1966). "Aesthetic criteria in childhood: Justification of preference." Child Development 37: 877-885.
    Mellinger, B. E. (1932). "Children’s interests in picture s. Teachers College Teacher College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516.
    Myatt, B., & Carter, J. (1979). "Picture preferences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 Technology: A Journal of Theory, Research , & Development, 27(1): 45-53.
    Oates, J. (1999). 兒童發展導論﹝The foundations of child development. ﹞(邱維珍, Trans.)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Parson, M. (1987). How we understand art.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iaget, J. and B. Inhelder (1967).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space. New York, W. W. Norton.
    Ramsey, I. L. (1989). "An investigation of children’’s verbal responses to selected art styl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3(1): 46-51.
    Rice, F. P. (2006). 嬰幼兒發展﹝Human development:a life-span approach.﹞(謝佳容等, Trans.)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Rudisill, M. (1952). "Children’s preferences for color versus other qualities in illustr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52: 444-451.
    Sloan, M. A. (1972). Picture Preference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nd Teachers.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ernberg, R. J. ( 2001). Psychology in search of human mind .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Stewig, J. W. (1974). "Children’s picture preference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1(4): 2-8.
    Veryzer, R. W. J. (1993). "Aesthetic response and the influence of design principles on product preference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0: 224-228.
    Wade, N. J., Swanston, et al. (2001). Visual perception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WEISSTEIN’S(n.d.), E. (2003). ".Geometry-from Math World." Retrieved May 3, 2003, from from http://mathworld.wolfram.com/Geometry.html .
    Winner, E. (1982). Invented worlds: The psychology of the arts .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pple, G. (1953). "Appraisal of the interest appeal of illustr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53: 262-269.
    Wimmer, R. D. a. D., J. R. (1991).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二、中文部份
    丁祖蔭、哈詠眉 (1983)。 幼兒顏色辨認能力發展。心理科學通訊2
    日本文化女子大學文化服裝學院 (1991)。 童裝。 台北, 實踐學院影清出版部。
    王天苗、張杏如、周雪惠、譚合令 (1990)。 學前兒童學習能力測驗第二次修訂及其相關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7: p130~p144。
    王文科 (1991)。 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 台北市, 五南。
    王文科 (1992)。 兒童的認知發展導論(4 版)。 台北, 文景出版社。
    王孟惠 (2005)。 台灣高中生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之趨勢。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王蕾雅 (2003)。 徐秀美插畫風格分析與其時代意義。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王美娥 (2006)。 國小學童對形狀與色彩組合的情緒意象調查研究。 造形藝術學系研究所。 桃園, 大葉大學。 碩士論文。
    王建壹 (2006)。 百貨通路童裝市場之消費決策行為與期望服務品質研究—以生活型態為區隔變數。 織品服裝研究所。 台北, 輔仁大學。 碩士論文。
    伊彬 (2008)。 插畫與電視廣告之實徵美學。 台北, Airiti Press Inc。
    伊彬、鄧逸平、黃永宏。 (2004)。 從中華兒童叢書(1965-1999)到信誼基金會(1979-2001)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之演變及其意義。 藝術教育研究7:23-53。
    伊彬(2000)。 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 國科會89 年度研究計畫補助結
    案報告, 執行期間為1999.8-2000.7, 計畫編號NSC89-2411-H011-001。
    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 (2006)。 from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ContentNoID=28751&MMMediaType=CaratWeekly .
    WHY AND 1/2 童心服飾網站(2010)。from
    http://www.whyandhalf.com.tw/
    何政廣 (1981)。 美術大辭典。 台北, 藝術家。
    何耀宗 (1974)。 商業設計入門。 台北, 雄獅圖書。
    余鳳高 (2005)。 插圖的文化史。 香港, 中華書局。
    吳仁芳 (1993)。 兒童色彩世界之探討。 國教月刊39(7.8): 5-16。
    吳仁芳 (1993)。 兒童繪畫造型與色彩表現特徵。 國教月刊7(1.2): 9-17。
    吳亭萱 (2001)。 插畫在平面設計作品上表現方式之研究與應用。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吳湘苹 (2001)。 幼兒學習需要導向之桌椅設計研究。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吳德邦 (1999)。 簡介范析理幾何思考理論。 進修學訊5: 47-86。
    吳德邦 (2000)。 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筆試的部分。 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師範學院。
    呂季霏 (2001)。 花蓮縣國小低年級泰雅族學生平面幾何概念之詮釋性研究。 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 花蓮,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碩士論文。
    李文貞 (2004)。 幼兒幾何形體概念發展研究。 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 台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兒童藝術文教基金會 (1993)。 幼兒造形感覺遊戲。 台北縣, 東皇文化。
    孟樊 (2003)。 無怨無尤的青春與愛─讀席慕蓉的詩。 Retrieved jun 5, 2006, from http://www.fgu.edu.tw/~literary/poetry/theoryofpoem2.htm.
    林品章 (1986)。 商業設計。 台北, 藝術圖書。
    林春暉 (1987)。 醫學保健百科全書no.12. 台北, 光復書局。
    林美珍 (1996)。 兒童認知發展。 台北, 心理出版社。
    林崇宏 (1999)。 造形設計藝術。 台北, 田園城市。
    林碧珍 (1993)。 兒童「相似性」概念發展之研究-長方形。 新竹師院學報6:333-377。
    林慧雅 (2005)。 台灣民間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與時代意義。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林磐聳、羅東釗 (1983)。 現代插畫。 台北, 藝風堂出版社。
    周寬怡 (2003)。 以內容分析法獲取推薦系統中使用者profile 之研究。 資訊管理研究所。 台南, 國立成功大學。 碩士論文。
    范曉慧 (2006)。 兒童色彩知覺之應用研究與圖畫書創作。 設計創作研究所。 台北, 銘傳大學。 碩士論文。
    孫雪 (1997)。 服裝業設計品質之研究— 以童裝為例。 織品服裝研究所。 台北,輔仁大學。 碩士論文: pp.94 -104。
    翁文笛 (2004)。 資訊安全廣告之整體趨勢變化與廣告表現探討。 傳播管理研究所。 高雄, 國立中山大學。 碩士論文。
    時尚姿態躍然紙上 (2005)。 國內時尚插畫創作者專題企劃報導。 dpi 設計流行創意雜誌: 26-45。
    高耀琮 (2002)。 兒童平面幾何概念之探討。 數理教育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碩士論文。
    徐素霞 (1996)。 插畫是綜合所有藝術表現的藝術。 台北, 天衛文化。
    張全成 (1987)。 繪畫鑑賞教學對幼稚園、國小三年級和六年級兒童審美判斷力的影響。 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 台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張春興 (1994)。 現代心理學。 台北, 東華出版。
    張英傑 (2001)。 兒童幾何形體概念之初步探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491-528。
    張英傑、鄧寶生 (1993)。 兒童幾何形體認知概念之發展(I)。 國科會計畫,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計畫編號NSC82-0111-S152-003。
    張東美 (2007)。 愛情圖像應用於插畫之創作與研究。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梁世煌 (1999)。 行業趨勢大觀。 自由時報。
    許勝雄, 彭., 吳水丕 (1999)。 人因工程。 台中, 滄海。
    許佩玫 (1992)。 兒童讀物插畫表現技法之創作研究。 美術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62-66。
    郭芳妤 (2009)。 LOHAS(樂活)生活型態為理念之插畫創作研究。 商業設計研究所。 台中,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碩士論文。
    陳信博 (2003)。 國小學童對於性別色彩認知之研究。 美術系研究所。 台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陳俊宏,楊東民 (1999)。 視覺傳達設計概論。 台北,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素琳 (2002)。 從童裝談兒童文化-以麗嬰房為例。 兒童文學學刊8:141-166。
    陳朝平 (2000)。 藝術概論。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幗眉 (1995)。 幼兒心理學。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曾昭茂 (2002)。 消費者對國際性品牌與國內製造商品牌偏好之研究-以童裝服飾為例。 管理學院研究所。 台南, 國立成功大學。 碩士論文。
    程瑞蓮 (1998)。 童裝區隔市場商店形象研究-自動互動檢視法(CHAID)之應用。 織品服裝研究所。 台北, 輔仁大學。 碩士論文。
    黃永宏 (2003)。 信誼基金會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楊孝濴(1989)。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台北, 東華書局。
    廖惠英 (2006)。 青少年對當代女性圖像插畫作品風格審美趣味之探討-以台灣與日本為例。 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台南, 崑山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趙敏雲 (2003)。 學齡前幼兒色彩認知能力之研究。 台北, 樹德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齊藤清、櫻升俊夫 (1975)。 色彩學習的系統性相關研究。 東京都立教育研究所紀要15: 1-51。
    劉秋木 (1996)。 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劉瑋婷 (2006)。 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創作者之現況調查研究。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黎明憲 (2009)。 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台灣ERP 產業。 資訊管理學系。 台北, 世新大學管理學院。 碩士論文。
    鄭淑玲 (2005)。 兒童服飾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 碩士論文。
    鄭麗玉 (1993)。 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 台北, 五南。
    鄭明進 (1980)。 充滿童趣世界的圖畫書。 雄獅美術110: 34-43。
    盧素碧 (1979)。 幼兒的發展與輔導。 台北, 文景出版社。
    賴文琳 (2004)。 時尚插畫風格類型之探討與應用(1995-2003)。 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台南, 崑山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薛建成 (2003)。 依據van Hiele 幾何思考理論―探究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幾何概念發展之研究。 數學教育學系。 台中, 台中師範學院。 碩士論文。
    顏淑美 (2006)。 國內商品插畫之個案分析-以當代插畫創作者張曉萍為例。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鐘兆惠 (2002)。 國小兒童排序能力之研究。 美勞教育研究所。 新竹市, 國立新竹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蘇建文等 (1992)。 發展心理學。 台北, 心理出版社。
    饒真強 (2005)。 海報文案編排設計與文字色彩對視覺掌握廣度的影響。 設計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