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暘斌
Lin, Yang-Pin
論文名稱: 學思達在國中國文教學之研究實踐
指導教授: 潘麗珠
Pan, Li-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學思達國中國文教學研究實踐講義設計閱讀理解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17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0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題為「學思達在國中國文教學之研究實踐」,以筆者實施學思達之經驗和課堂反思為主,兼採中西方教育理論和國文教材教法,理論與實務並重,期許研究出教學成效更高的國中學思達課堂進行方式和講義編製方法。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四:一是如何設計出適合國中國文教學的學思達講義,二是如何讓國中的學思達課堂更有效率,三是如何兼顧課程進度與活化教學,四是如何讓學生面對會考,具備優異的應考能力。

    經筆者不斷探索更佳的教學方式,並實踐於課堂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國中三年的學思達講義,教師應以金字塔原理進行宏觀、統籌之規畫,並融入建構式學習單,以教科書為素材,培養學生真正的能力。一份理想的講義,應兼容有效閱讀、自學培養、基本功訓練。
    二、課堂上應運用教育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幫助學生學習,並啟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其充滿「動力」;透過指導讀書計畫安排,提升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毅力」;經由細心引導,開發學生「潛力」。「潛力、動力、能力、毅力」四者一起進步,學思達課堂會充滿希望與效率。
    三、在國中教育現場實踐學思達時,應更重視常規,常規建立能讓課堂活動的轉換更明快、流暢,學生會更專注於正在進行的課堂活動,全力學習。
    四、學思達搭配寫作教學和閱讀策略指導,可以讓學生更有能力面對大考。

    根據本研究之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對實施學思達教學的建議:教師應不斷精進教學力,跳脫教科書和考試的桎梏,打造自己獨特的以學生為主體之教學模式。
    二、對於教師重新定位的建議:實施學思達,教師有更多時間關心、輔導學生,應自我期許不只是教授知識的經師,而是能傳道、解惑的人師。
    三、對傳統評量方式的建議:未經妥善設計的選擇題,往往偏重零碎記憶,容易讓學生思考僵化。對學生的評量宜多採用問答題形式,讓學生勇於表達自己多元的想法,測驗學生是否具備因應未來所需之素養,並藉此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開放教室的建議:教師應開放教室,讓知識得以共享,並以開放的心態接受來自各方的建議,教師們彼此也應互相學習、成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研究文獻整理 10 第二節 相關研究文獻深究 14 第三章 講義:學思達成功的關鍵 24 第一節 講義設計藍圖 24 第二節 課文深究 28 第三節 題解、作者補充 44 第四節 語文常識補充 65 第五節 設計講義的最終目的 77 第四章 課堂:學思達實踐之道 80 第一節 學思達課堂的配套措施 80 第二節 學思達與會考 108 第三節 學思達與教育心理學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6 第一節 結論 126 第二節 建議 127 參考資料130 附錄134 附件一〈絕句選〉 講義 135 附件二〈空城計〉 講義 144 附件三〈夏夜〉 講義 164 附件四〈蠍子文化〉 講義 171 附件五《青春第二課》運用於寫作教學之講義 180 附件六 給國文老師的一封信:來自學生的建議 186

    一、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中文專書
    王更生:《國文教學新論》,臺北:明文書局,1997年。
    王更生:《國文教學面面觀》,臺北:五南書局,2001年。
    王明通:《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臺北:五南書局,1989年。
    朱光潛:《談美》,臺北:五南書局,2006年。
    李家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臺北:五南書局,2010年。
    耿志堅:《國中國文教學設計:討論與創思》,臺北:五南書局,1996年。
    黃錦鋐:《國文教學法》,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黃春貴:《中學國文教學實務精講》,臺北:萬卷樓,1999年。
    張輝誠:《學思達》,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葉丙成:《為未來而教》,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潘麗珠:《閱讀的策略》,臺北:商周出版社,2008年。
    蔡宗陽:《文燈》,臺北:國語日報版社,1977年。
    鄭圓鈴:《閱讀素養一本通》,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鄭圓鈴:《有效閱讀》,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二)翻譯專書(依字母順序排列)
    (美)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著,陳筱黠、羅若蘋譯:《金字塔原理》,臺北:經濟新潮社,2007年。
    (德)克里斯迪安‧格綠寧(Christian Gruning)著,莊仲黎譯:《讀書別靠意志力》,臺北:究竟出版公司,2009年。
    (美)道格‧勒莫夫(Doug Lemov)著,江昀蓉譯:《王牌教師的教學力》,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3年。
    (美)羅伯特‧沙勒文(Robert Slavin)著,張文哲譯:《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美)布魯姆麗著(Karen Bromley)著,李欣蓉譯:《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
    (美)肯‧羅賓森(Ken Robinson)、盧‧亞若尼卡(Lou Aronica)著,謝凱蒂譯:《讓天賦自由》,臺北:天下文化,2011年。
    (英)莎拉潔妮‧布雷克摩爾(Sarah-Jayne Blakemore)、烏塔‧佛萊斯
    (Uta Frith)著,游婷雅譯:《樂學習的腦》,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7年。
    (日)佐藤學:《學習的革命》,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二、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李怡佩:《建構式提問學習單在國中國文教學之應用──以文言文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沈素妙:《即席演說融入國文範文教學對國中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孫秀娟:《利用提問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凌火元:《閱讀教學的課堂調控》,福建: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專業論文,2001年。
    陳佩瑜:《學思達翻轉教學法在國中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行動研究~以國文科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游詩薇:《國中國文教師使用學思達教學法之教師角色知覺研究》,新竹: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2015年。
    廖晉斌:《國文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增進國中生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策略運用及學業成就效果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碩士論文,2004年。
    魏伶容:《六C策略運用於國中國文閱讀教學之研究實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三、單篇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開府:〈思考、閱讀能力與分級指標〉,收錄於孫劍秋:《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09年,頁48-49。
    李家同:〈李家同談讀書:鼓勵大量閱讀〉,《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第387期,2009年7月,頁86。
    何淑貞:〈讓考試引導教學〉,《中國語文》663期,頁4-6。
    何淑貞:〈用教材教出語文能力〉,《中國語文》664期,頁4-8。
    何淑貞:〈國文課要怎樣上〉,《中國語文》665期,頁4-6。
    洪蘭:〈閱讀決定思想〉,《教師天地》第129期,2004年4月,頁4-7。
    柯華葳:〈閱讀的關鍵,在思考〉收錄於李佩芬編著:《閱讀,動起來3-閱讀力實戰關鍵,回到閱讀核心,提升思考力》,臺北:親子天下出版社,2010年,頁23。
    馬秀華:〈我的課堂我做主:語文課走出「教學教科書」的時代〉,《科教文匯》,安徽:科教文匯(中旬刊)雜誌編輯部,2011年9月。
    許方菊:〈新教育實驗,要分數也要幸福〉,《親子天下雜誌》35期,臺北:親子天下出版社, 2012年,頁176-177。
    梅松竹、朱文芳:〈我國PISA研究的成績、侷限與展望〉,《曲阜師範大學學報》,山東:曲阜師範大學,2013年1月。
    張民杰:〈中小學專家教師班級常規策略之分析比較〉,《教育學刊》31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2008年12月,頁79-119。
    張民選等:〈專業視野中的PISA〉,《教育研究》377期,上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2011年。
    黃郁倫:〈借鏡日本:十二年國教的下一步 學習共同體的革命〉,《親子天下雜誌》24期,臺北:親子天下出版社,2012年8月。
    鄭圓鈴:〈Bloom 2001年版認知歷程理論在閱讀能力評量上的運用〉,孫劍秋編:《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09年,頁75-76。
    鄭圓鈴:〈提昇國中生閱讀認知能力的教學設計〉,《閱讀評量與寫字教學》,臺北:五南書局,2011年。

    四、網路資料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http://pisa.nutn.edu.tw/link_rank_tw.htm瀏覽日期2015.09.27
    學思達網站http://flipping-chinese.wikispaces.com/%E5%AD%B8%E6%80%9D%E9%81%94%E6%95%99%E5%AD%B8瀏覽日期2015.09.27
    圓鈴老師閱讀加油站
    http://blog.jyreading.com/ 瀏覽日期2015.09.2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