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佳惠 |
---|---|
論文名稱: |
郭店儒簡四篇政教觀─以〈性自命出〉、〈六德〉為主 |
指導教授: | 陳麗桂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9 |
中文關鍵詞: | 郭店儒簡 、性自命出 、六德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35 下載:13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郭店楚簡巨大的學術價值,使它一公佈於世,就成為國際漢學界關注的焦點。郭齊勇在〈郭店儒家簡的意義與價值〉一文中,指出郭店楚簡的重要價值主要在以下兩方面:(1)它為學術界重新改寫先秦學術思想和楚國思想文化史提供了契機和資糧;(2)這些文字除了保留孔子及七十弟子的言行與思想史料,還保留了一些六經佚文,足以與傳世文獻相互發明。 另外,彭林指出,孔子雖提出「禮」為最切近人類社會的普遍之道,卻未能建立起「禮」的理論體系,郭店儒簡呈現了子思學派對「禮」的理論探索。 可見,儒簡的重要價值乃在填補孔子到孟、荀間理論體系的建立與學術流變的空白,尤其是儒家心性學說的發展與「禮」的理論探索兩方面,它從治道的研究建立起儒家禮樂教化(「心性」→「道」→「教」)的理論體系(下文將詳述之),此亦為本論文主要探索的幾個層面。
本論文的架構大抵上從「心性」→「道」→「教」,此處的「道」指的就是人道,其具體內涵為禮,內容包含禮教、樂教、修身、人倫之理等,其根本於人的心性,故論文先探索簡文的心性觀,再由此論述至根本於心性的禮教、樂教、修身與人倫之理的內涵,最後收束於執政者個人的德行與施行禮教的儒家德治思想。
郭店儒簡四篇中屢提及「人道」一詞,而「人道」的具體內涵,不論是在先秦儒學典籍中(尤其常見於《荀子》、《禮記》),抑或郭店儒簡中,都指向教化的內容。就儒家傳世文獻來看,荀子是先秦時繼承孔子外王思想(禮樂政教)的大家,其思想被載於《荀子》;《禮記》則是記載先秦儒家有關禮制與禮的精神的重要文獻。從《論語》中我們可以發現,孔子的淑世思想,就是希望能實現一個禮治的和諧社會,透過政治,施行禮樂教化,使百姓皆能興發道德良善的實踐力。由此,我們可以說,「人道」概括了政治教化的所有內容,指的是「治人之道」,那麼「禮」必定是「人道」最重要的內容,舉凡教民、使民養生送死無憾、人倫之理的治道,莫不在禮的範圍之中。
「禮」雖說是一種生活規範,但它究竟不同於「法」,原因就在於「禮」是根本於人的心性所作的,是一種發乎真情、真性,合乎普遍存在於人心之理。在郭店楚簡出土的十四篇儒簡中,若除去內容類似古代格言語錄的〈語叢〉一~四篇,〈魯穆公問子思〉記載了一段子思與魯穆公問答的軼事,內容充分展現出子思敢言直諫的形象。〈窮達以時〉列舉歷史上幾位古帝王與賢相,他們發跡的遇與時命的問題。〈唐虞之道〉內容主要在講唐虞禪讓之道。〈忠信之道〉談忠、信兩種德行。〈五行〉內容談儒家修身成德的內聖思想。除此之外,與儒家政治教化思想直接相關的篇章有:〈性自命出〉、〈六德〉、〈成之聞之〉、〈尊德義〉與〈緇衣〉。本論文主要以〈性自命出〉與〈六德〉為主要論述的主體,至於〈成之聞之〉、〈尊德義〉與〈緇衣〉幾篇,由於其簡文所呈現的思想內容本身,與傳世儒家典籍中可見的政治思想並無太大出入或特出之處,其內容思想多可從字面理解,故著墨不多,於論文中僅介紹其中的重要思想與概念。
本文主要採幾個方法處理簡文思想:(一)發生研究法。勞思光於《中國哲學史》中提到:「所謂發生研究法,即著眼於一個哲學的思想如何一點點發展變化,而依觀念的發生程序作一種敘述。」 王開府則進一步提出,發生研究法不只是一種史實的敘述而已,也不僅限於一位哲學家,發生研究法可以研究一個哲學學派,甚至某種哲學概念或思想,本身就是屬於思想史或哲學史的研究,其研究重點在於哲學概念或思想的發生及發展歷程。 由於郭店儒簡四篇,其思想上承孔子,下開孟荀,故在處理簡文思想內容時,往往必須先對孔子與簡文相關的思想概念,作一探析與理解,以作為恰當理解簡文的基礎,而不致有所偏離,逕以己意曲解。例如:論文中在處理到「心」、「性」、「情」、「禮」、「樂」、「正名」等思想概念,採取先分析孔子對這些概念的說明,再接著探討簡文在這些概念上與孔子的繼承與進一步發揮。
(二)歸納整理學者們的意見,並進行分析。前文於「前人研究成果概論」中的許多學者們的研究意見與成果加以綜合歸納,並分析之。
(三)藉由與傳世文獻相關思想的比較,和郭店楚簡與其他出土文獻的參照。邢文說:「傳世文獻常是解讀出土文獻的鑰匙。」 其次,可以使我們對儒家文獻的成書年代、史料價值進行重新審視。在傳世文獻中,尤以《禮記》的文字思想最接近儒簡,因此也是本論文重要的參照資料。另外,郭店儒簡〈性自命出〉可與上博簡〈性情論〉相互參照。
參考書目
(按時間先後順序)
一、古籍
《十三經注疏‧論語》: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十三經注疏‧孟子》: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十三經注疏‧禮記》: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十三經注疏‧儀禮》: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十三經注疏‧左傳》: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漢】司馬遷撰【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宋】裴駰集解《史記三家注》:世界書局,1993年12 月6版2刷
【漢】王充《論衡》:世界書局,1955年初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集注》:世界書局,1973年3月再版
【唐】魏徵等撰《二十五史‧隋書》:史學出版社,1974年5月1版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苗楓林主編,山東:友誼書社初版,1991年9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鵝湖出版社,1996年11月第3版
【宋】衛湜《禮記集說》:新刊通志堂經解,清乾隆50年(1785)內府刊
【清】杭世駿《續禮記集說》:明文出版社,1992年初版(據浙局刊本景印)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1版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台灣:藝文印書館,2000年5月初版7刷
【民國】戴望《管子》: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初版
【民國】陳奇猷《韓非子集釋》:漢京文化出版社,1983年5月初版
二、近人中國思想研究相關論著(含學位論文)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新亞研究所印行,1968年2月初版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1月初版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東方人文學會,1974年7月再版
徐復觀 《中國思想史論集》:學生書局,1974年8月3版
徐復觀 《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學生書局,1975年3月3版
吳 怡 《中庸誠的哲學》:東大圖書公司,1976年2月初版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學生書局,1976年5月再版
顧兆駿 《儒家倫理思想》:正中書局,1976年5月初版
劉 真 《儒家倫理思想述要》:正中書局,1976年7月2版
錢 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2月初版
王夢鷗 《禮記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5月5版
唐 華 《孔子哲學思想源流》:正中書局,1977年6月初版
高 明 《禮記概說》:黎明出版社,1978年7月初版
傅斯年 《傅斯年全集》第二冊:《性命古訓辨證》:聯經出版社,1980
年9月初版
勞思光 《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1981年2月增訂初版
徐復觀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學生書局,1982年5月初版
張蕙慧 《儒家樂教思想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谷風出版社,1987年2月再版
蔡仁厚 《儒家思想的時代意義》:文津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
牟宗三 《政道與治道(增訂新版)》:學生書局,1987年7月第3刷
徐復觀 《中國藝術精神》:學生書局,1988年1月10版
林安弘 《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文津出版社,1988年11月初版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藍燈,1989年10月初版
蔡仁厚 《儒家心性之學論要》:文津出版社,1990年7月初版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1990年8月9刷
高柏園師 《中庸形上思想》: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2月再版
周 何 《古禮今談》:國文天地發行,1992年5月初版
林安弘 《儒家孝道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曾昭旭 《充實與虛靈-中國美學初論》:漢光出版社,1993年2月
譚宇權 《中庸哲學研究》:文津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
劉松來 《禮記漫談》: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8月初版
劉正浩師 《左海鉤沉》:1997年11月初版
李學勤 《失落的文明》: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周 何 《禮學概論》:三民書局,1998年1月初版
王聰明 《中庸形上思想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博士論文,1998年
李瑞全 《儒家生命倫理學》:鵝湖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錢 穆 《先秦諸子繫年》: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6月3版
高柏園師 《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初版 2刷
柯慧蓮 《今本《禮記》中有關喪服制度的篇章與《儀禮.喪服 篇》之關係》: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林素英 《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文津出
版社,2000年10月1刷
朱淵清 《再現的文明:出土文獻與傳統學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1年1月
洪文郎 《《禮記.禮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朱維煥 《歷代聖哲所講論之心學述要》:學生書局,2001年7月初版
林素玟 《《禮記》人文美學探究》:文津出版社,2001年10月1刷
王 菡 《《禮記‧樂記》之道德形上學》: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
楊朝明 《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齊魯書社,2002年3月1刷
王夢鷗 《禮記‧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修訂版8刷
三、近人中國思想研究單篇論文
梁偉弦 〈《禮記‧昏義》之「合體同尊卑」解-辨夫婦關係有兩種古禮說〉:《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4年第3期,頁12~14
王耀貴 〈《樂記》的中和思想〉:《南開學報》,1994年第6期,頁55~59
沈順福 〈鄒衍的陰陽五行說的政治內涵〉:《中國文化月刊》第188期,頁
71~79,1995年6月
林素英 〈漢代以前的喪禮探討(13)-親族的網路:喪服制度〉:《孔孟月
刊》,第35卷第3期,1996年11月
丁四新 〈天人‧性偽‧心知-荀子哲學思想的核心線索〉:《中國哲學史》,1997年第3期,頁32~48
巴新生 〈試論先秦「德」的起源與流變〉:《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3期,頁31~41
葉 蓬 〈三綱六紀的倫理反思〉:《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頁34~43,1997年7月
葉 蓬 〈「誠」析〉:《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1期,頁27~34
周 艷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從《樂記》看樂與政的關係〉:《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頁96~99
張文修、吳貴彬〈《論語》對生命終極意義的表達方式〉:《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3期,頁27~33
任劍濤 〈給政治以倫理化解釋-孟子道德政治哲學主題分析〉:《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3期,頁34~41
任文利 〈儒家哲學中關於「教」的學說〉:《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4期,頁47~53
楊涯人 〈先秦中庸源流考〉:《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4期,頁54~59
陳 偉 〈郭店楚簡別釋〉:《江漢考古》,1998年第4期,頁67~72
秦太明 〈《樂記》音樂思想的儒家特徵〉:《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5期,頁68~69
王開府 〈思想研究法綜論-以中國哲學為例〉:《國文學報》第27期,頁168~182,1998年6月
周 何 〈恩理節權-制定喪服輕重的四大原則〉:《國文天地》,第158期,
頁26~29,1998年7月
周 何 〈服術有六〉:《國文天地》,第159期,頁26~29,1998年8月
張銀樹 〈論《樂記》所闡述之禮、樂的關係〉:《哲學與文化》,第25卷第12期,1998年12月,頁1109~1116
李學勤 〈五十年來的中國考古學與古代文明研究〉:《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4期,頁3~5
蒙培元 〈儒家論「樂」〉:《張岱年先生九十壽慶紀念論文集》,頁23~2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葛榮晉 〈「仁」範疇的歷史演變〉:《張岱年先生九十壽慶紀念論文集》,頁23~2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趙伯雄 〈先秦文獻中的「以數為紀」〉:《文獻季刊》,1999年第4期,頁25~32,1999年10月
李若暉 〈郭店楚簡「」字略考〉:《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1期,頁35~40
顏世鉉 〈郭店楚簡散論(二)〉:《江漢考古》2000年第1期,頁38~41
林素英 〈論君臣服喪所凸顯的君臣倫理-以《儀禮‧喪服》為中心〉:《中國學術年刊》,第21期,頁45~68,2000年3月
丁 鼎 〈「三年之喪」源流考論〉:《史學集刊》2001第1期,頁7~15
丁 鼎 〈試論喪服習俗的起源〉:《思想戰線》2001年第4期,頁120~124
楊丁橋、楊雅麗〈論《禮記》禮法自然的禮學思想〉:《陜西教育學院學報》,第17卷第4期,頁38~40,2001年11月
李昌銘 〈對於《樂記》的成書年代與作者的質疑〉:《南昌高專學報》,2001年第4期,頁21~25,2001年12月
李 銳 〈儒家詩樂思想初探〉:《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1期,頁20~26
劉心明 〈《禮記‧樂記》作於公孫尼之說辨誤〉:《山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報,2002年1月,頁76~79
張 涅 〈五行說由經驗性認識向先驗信念的變遷〉:《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2期,頁106~111
方述鑫 〈「三年之喪」起源新論〉:《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
第2期,頁89~90
梁 濤 〈思孟學派考述〉:《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3期,頁27~34
楊雅麗 〈論《禮記》喪祭之禮的人文意蘊〉:《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1期,頁40~44,2002年3月
丁 鼎 〈《儀禮‧喪服》與其他先秦文獻所載喪服制度之比較研究〉:《文史哲》2002年第4期,頁120~124
林 苗 〈論〈樂記〉之樂以成德之教:當代新儒學的詮釋〉:《鵝湖月刊》第27卷第11期,頁12~23,2002年5月
丁 鼎 〈《儀禮‧喪服》所體現的周代宗法制度〉:《史學集刊》2002年第4期,頁14~20,2002年10月
丁 鼎 〈試論《儀禮‧喪服》〉「舊傳」與《禮記》的關係:《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4期,頁459~461,2002年12月
陸學凱 〈《禮記‧樂記》與先秦禮樂思想〉:《北方論叢》,2003年第2期,頁128~130
楊雅麗 〈從《禮記‧樂記》看儒家的樂論-兼論墨家之非樂〉:《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5卷第2期,頁33~37,2003年6月
李 銳 〈從「六位」到「三綱」〉:《學術界雙月刊》,第101期,頁163~170,2003年7月
四、出土文獻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1刷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1月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2月
五、郭店儒簡研究專著(含學位論文)
李學勤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時報文化,1994年初版
張光裕主編 《郭店楚簡研究 第一卷 文字編》:台灣:藝文印書館,1999年1
月初版
騈宇騫、段書安《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資料篇、論著目錄篇)》:萬卷樓出
版社,1999年4月初版
李富琪 《郭店楚簡文字構形研究》:高師大國文研究所碩論,1999年
徐貴美 《考釋楚簡帛文字的問題及方法-以考訂《楚系簡帛文字編》為背
景》: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99年
羅凡晸 《郭店楚簡異體字研究》: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論,1999年
丁原植 《楚簡儒家性情說研究》:萬卷樓出版,2000年5月初版
陳嘉凌 《楚系簡帛字根研究》: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論,2000年
丁原植 《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試析》:台灣: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劉信芳 《簡帛五行解詁》:台灣:藝文印書館,2000年12月初版
涂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2月初
版
廖名春 《新出楚簡試論》:丁原植主編,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5月
初版
王 博 《簡帛思想文獻論集》: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5月初版
范麗梅 《郭店儒家佚籍研究-以心性問題為開展之主軸》:國立台灣大學
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月
李 零 《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第1
版第1刷
郭 沂 《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
刷
陳 偉 《郭店竹書別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刷
李天虹 《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刷
林素英 《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觀念:以服喪思想為討論基點》:萬卷
樓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李均明 《古代簡牘》:文物出版社發行,2003年4月
歐陽禎人 《郭店儒簡論略》:台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
劉 釗 《郭店楚簡校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1刷
六、郭店儒簡研究單篇論文
荊門市博物館〈荊門郭店一號楚墓〉:《文物》,1997年第7期,頁35~48
邢 文 〈郭店楚簡研究述評〉:《學界聚焦》,1998年第3期,頁8~13
郭 沂 〈郭店楚簡《天降大常》(《成之聞之》)篇疏証〉:《孔子研究》,1998
年第3期,頁62~68
廖名春 〈郭店楚簡儒家著作考〉:《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頁69~83
李學勤 〈郭店簡與《禮記》〉:《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4期,頁29~32
陳 寧 〈《郭店楚墓竹簡》中的儒家人性言論初探〉:《中國哲學史》,1998
年第4期,頁39~46
躍 進 〈振奮人心的考古發現-略說郭店楚墓竹簡的學術史意義〉:《文史
知識》,1998年第8期,頁35~41
程元敏 〈《禮記‧中庸、坊記、緇衣》非出於《子思子》考〉:《張以仁先
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頁1~47,學生書局,1999年1月
周鳳五 〈郭店楚簡釋字札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頁351~362,
學生書局,1999年1月
顏世鉉 〈郭店楚簡淺釋〉:《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頁379~396,
學生書局,1999年1月
杜維明 〈郭店楚簡與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1~6,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龐 樸 〈古墓新知-漫讀郭店楚簡〉:《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7~12,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李學勤 〈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
究」,頁13~17,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李學勤 〈郭店楚簡與儒家經籍〉:《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18~21,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龐 樸 〈孔孟之間-郭店楚簡中的儒家心性說〉:《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2~35,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廖名春 〈荊門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6~74,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李學勤 〈荊門郭店楚簡中的《子思子》〉:《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75~80,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姜廣輝 〈郭店楚簡與《子思子》-兼談郭店楚簡的思想史意義〉:《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81~92,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李存山 〈從郭店楚簡看早期儒道關係〉:《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
研究」,頁187~203,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周桂鈿 〈荊門竹簡《緇衣》校讀札記〉:《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04~216,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張立文 〈《窮達以時》的時與遇〉:《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17~220,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龐 樸 〈竹帛《五行》篇比較〉:《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21~227,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邢 文 〈《孟子‧萬章》與楚簡《五行》〉:《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28~242,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陳 明 〈《唐虞之道》與早期儒家的社會理念〉:《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43~262,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李存山 〈讀楚簡《忠信之道》及其他〉:《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63~277,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郭 沂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篇疏証〉:《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78~292,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陳 來 〈荊門竹簡之《性自命出》篇初探〉:《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293~314,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彭 林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補釋〉:《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15~320,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錢 遜 〈《六德》諸篇所見的儒學思想〉:《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21~326,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龐 樸 〈《語叢》臆說〉:《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27~330,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張立文 〈《郭店楚墓竹簡》的篇題〉:《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31~334,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李學勤 〈釋郭店簡祭公之顧命〉:《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35~338,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李家浩 〈讀《郭店楚墓竹簡》鎖議〉:《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39~358,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劉樂賢 〈讀郭店楚墓札記三則〉:《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59~364,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龐 樸 〈撫心曰辟〉:《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65,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王葆玹 〈論郭店楚簡各篇的撰作時代及其背景-兼論郭店及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66~390,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劉宗漢 〈有關荊門郭店一號楚墓的兩個問題-墓主人的身分與儒道兼習〉:《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91~396,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姜廣輝 〈郭店一號墓墓主是誰?〉:《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頁397~399,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向世陵 〈郭店竹簡「性」「情」說〉:《孔子研究》,1999年第1期,頁70~86
趙建偉 〈郭店竹簡《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釋〉:《中國哲學史》1999年第2期,頁34~39
郭齊勇 〈郭店儒家簡的意義與價值〉:《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頁4~6
陳 偉 〈文本復原是一項長期艱鉅的工作〉:《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頁7~9
劉澤亮 〈從郭店楚簡看先秦儒道關係的演變〉:《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頁9~10
黄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續考〉:《江漢考古》,1999年2期,頁75~77
廖名春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唐虞之道》篇與《尚書》〉:《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3期,頁33~37
陳麗桂師 〈郭店儒簡〈性自命出〉所顯現的思想傾向〉:《中國學術年刊》第20期,頁137~150,1999年3月
顏世鉉 〈郭店楚墓竹簡儒家典籍文字考釋〉:《經學研究論叢》第6輯,頁171~188,1999年3月
王葆玹 〈試論郭店楚簡的抄寫時間與莊子的撰作時間-兼論郭店與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哲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18~29
龐 樸 〈另有一種五行-漫說郭店楚簡之四〉:《尋根》,1999年第4期,頁14~15
郭齊勇 〈郭店儒家簡與孟子心性論〉:《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頁24~28
陳 偉 〈郭店楚簡《六德》諸篇零釋〉:《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頁29~33
龔建平 〈郭店簡與《禮記》二題〉:《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頁34~37
翁賀凱 〈兩漢《禮記》源流新考-從郭店簡與《禮記》談起〉:《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9年第5期,頁13~18
李學勤 〈郭店簡與《樂記》〉:《張岱年先生九十壽慶紀念論文集》,頁23~2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姜廣輝 〈論孟子思想的地位〉:《張岱年先生九十壽慶紀念論文集》,頁23~2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龐 樸 〈三重道德-漫說郭店楚簡之六〉:《尋根》,1999年第6期,頁4~5
葉 坦 〈儒家「無為」說-從郭店楚簡談開去〉:《哲學研究》,1999年第7期,頁57~61
李澤厚 〈初讀郭店竹簡印象紀要〉:《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郭店楚簡」專號,頁412~422,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99年8月
白 奚 〈郭店儒簡與戰國黃老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郭店楚簡」專號,頁440~454,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99年8月
李 零 〈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郭店楚簡」專號,頁455~542,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99年8月
陳 來 〈《性自命出》:沉睡了兩千餘年的文獻〉:《文史知識》,1999年第9期,頁41~45
周鳳五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新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3分,頁739~759,1999年9月
李學勤 〈簡帛書籍的發現及其影響〉:《文物》,1999年第10期,頁38~43
周鳳五 〈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頁42~54,古文字與古文獻編輯委員會,楚文化研究會籌備處,1999年10月
周鳳五、林素清〈郭店竹簡編序復原研究〉:《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頁55~58,
古文字與古文獻編輯委員會,楚文化研究會籌備處,1999年10月
顧史考 〈郭店楚簡儒家逸書與其對台灣儒學思孟傳統的意義〉:第二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1999年12月18~19日,頁1~27
陳 偉 〈關於郭店楚簡《六德》諸篇編連的調整〉:《江漢考古》2000年第1期,頁47~55
姜廣輝 〈郭店楚簡與道統攸系-儒學傳統重新詮釋論綱〉:《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13~40,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彭 林 〈郭店簡與《禮記》的年代〉:《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41~59,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陳 來 〈郭店竹簡儒家記說續探〉:《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60~91,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池田知久 〈郭店楚簡《五行》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92~133,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陳金生 〈郭店楚簡《緇衣》校讀札記〉:《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134~136,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周鳳五 〈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137~145,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鍾肇鵬 〈郭店楚簡略說〉:《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227~236,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陳高志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237~246,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王 博 〈關於郭店楚墓竹簡分篇與連綴的幾點想法〉:《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247~262,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姜廣輝 〈郭店楚簡與原典儒家〉:《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263~273,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姜廣輝 〈郭店楚簡與早期道家〉:《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274~280,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張立修 〈孔子的生命主題及其對《六經》的闡釋〉:《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頁281~320,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羅新慧 〈從郭店楚簡看孔、孟之間的儒學變遷〉:《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2期,頁56~63
高 正 〈郭店竹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定位-兼論屈原與郭店楚墓竹書的關連〉:《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2期,頁65~75
丁四新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孔子研究》,2000年第2期,頁124~127
劉國勝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史哲》,2000年第2期,頁124~126
李存山 〈郭店楚簡研究散論〉:《孔子研究》,2000年第3期,頁33~43
蔡仲德 〈郭店楚簡儒家樂論試探〉:《孔子研究》,2000年第3期,頁44~49
李天虹 〈郭店楚簡與傳世文獻互徵七則〉:《江漢考古》,2000年第3期,頁82~85
黄人二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3卷第2期,2000年3月,頁285~286
陳 偉 〈郭店簡書《人雖有性》校釋〉:《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4期,頁3~13
廖名春 〈郭店簡《性自命出》的編連與分合問題〉:《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4期,頁14~21
丁四新 〈論《性自命出》與思孟學派的關係〉:《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4期,頁28~35
李天虹 〈從《性自命出》談孔子與詩書禮樂〉:《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4期,頁41~43
韓 星 〈郭店楚簡儒家禮樂文化精義辨析〉:《人文雜誌》,2000年第5期,頁130~135
韓 星 〈郭店楚簡儒家天道觀述略〉:《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頁46~49,2000年5月
王美鳳 〈郭店楚簡的德治思想〉:《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頁50~52,2000年5月
興 亮 〈郭店楚簡與歷史文化座談會綜述〉:《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頁175~176,2000年5月
仁繼愈 〈郭店竹簡與楚文化〉:《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饒宗頤 〈從郭店楚簡談古代樂教〉:《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蕭父 〈郭店楚簡的價值和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16,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李學勤 〈郭店楚簡《六德》的文獻學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杜維明 〈郭店楚簡的人文精神〉:《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24,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裘錫圭 〈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偽棄詐」〉: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30,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龐 樸 〈天人三式-郭店所見天人關係試說〉:《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1~36,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張正明 〈郭店楚簡的幾點啟示〉:《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3~46,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周鳳五 〈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3~63,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陳 偉 〈關於郭店楚簡《六德》諸篇的編連調整〉:《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4~74,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劉 釗 〈讀郭店楚簡字詞札記〉:《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5~93,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李天虹 〈郭店楚簡文字雜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4~99,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顏世鉉 〈郭店楚簡散論(一)〉:《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0~107,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廖名春 〈郭店楚簡引《書》論《書》考〉:《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1~127,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彭 林 〈論郭店楚簡中的禮容〉:《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4~142,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陳 偉 〈《語叢》一、三中有關「禮」的幾條簡文〉:《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3~148,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龔建平 〈郭店楚簡中的儒家禮樂思想述略〉:《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9~154,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邢 文 〈郭店《緇衣》與先秦禮學〉:《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5~164,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劉信芳 〈郭店簡《緇衣》解詁〉:《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65~181,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涂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緇衣》通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182~197,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年5月
郭齊勇 〈郭店楚簡身心觀發微〉:《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8~209,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李存山 〈從簡本《五行》到帛書《五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0~248,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郭梨華 〈竹簡《五行》的五行研究〉:《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9~260,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彭邦本 〈楚簡《唐虞之道》初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61~272,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王 博 〈釋「槁木三年,不必為邦旗」-兼談《成之聞之》的作者〉:《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94~300,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陳 明 〈民本政治的新論證-對《尊德義》的一種解讀〉:《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1~309,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李維武 〈《性自命出》的哲學意蘊初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10~313,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劉昕嵐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箋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0~354,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余治平 〈哲學本體視野下的心、性、情、敬探究-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另一種解讀〉:《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55~36,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歐陽禎人 〈在摩蕩中弘揚主體-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認識論檢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62~370,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高華平 〈論述《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的道家思想〉:《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1~374,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徐少華 〈郭店楚簡《六德》篇思想源流探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5~383,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劉樂賢 〈郭店楚簡《六德》初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84~388,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羅運環 〈郭店楚簡有關君臣論述的研究-兼論《語叢四》的問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8~401,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白于藍 〈郭店楚簡拾遺〉:《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頁88~91,2000年6月
劉樂賢 〈郭店楚簡雜考〉:《古文字研究》第22輯,頁205~209,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7月
馮勝君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2輯,頁210~213,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7月
劉信芳 〈郭店楚簡《六德》解詁一則〉:《古文字研究》第22輯,頁214~218,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7月
魏宜輝、周言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古文字研究》第22輯,頁232~236,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7月
劉 釗 〈讀郭店楚簡字詞札記(三)〉:《古文字研究》第22輯,頁237~242,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7月
孔仲溫 〈郭店楚簡《緇衣》字詞補釋〉:《古文字研究》第22輯,頁243~250,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7月
李天虹 〈釋郭店楚簡《成之聞之》篇中的「肘」〉:《古文字研究》第22輯,頁262~266,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7月
顏世鉉 〈郭店楚簡散論(三)〉:《大陸雜誌》,第101卷第2期,頁26~37,2000年8月
李學勤 〈郭店楚簡《六德》的文獻學意義〉:《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6~22,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李學勤 〈試說郭店簡《成之聞之》兩章〉:《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23~27,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廖名春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校釋〉:《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28~67,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廖名春 〈郭店楚簡《六德》篇校釋〉:《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68~88,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廖名春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篇校釋〉:《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89~111,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彭 林 〈《六德》柬釋〉:《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26~133,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彭 林 〈子思作《孝經》說新論〉:《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34~141,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錢 遜 〈「使由使知」和「可道不可強」〉:《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42~146,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錢 遜 〈《性自命出》(前半部分)札記〉:《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47~150,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錢 遜 〈是誰誤解了「慎獨」〉:《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51~155,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梁 濤 〈郭店楚簡與「君子慎獨」〉:《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56~163,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劉樂賢 〈《性自命出》與《淮南子‧繆稱》論「情」〉:《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64~172,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崔永東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字義零釋〉:《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82~183,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王志平 〈《窮達以時》簡釋〉:《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92~195,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李天虹 〈《性自命出》的編聯與分篇〉:《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196~199,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李天虹 〈從《性自命出》談孔子的詩書禮樂〉:《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200~203,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趙平安 〈釋郭店簡《成之聞之》中的「 」字〉:《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204~206,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王子今 〈郭店簡《六德》「 」、「 」試解〉:〈從《性自命出》談孔子的詩書禮樂〉:《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207~211,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梁立勇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篇研究》內容摘要〉:《清華簡帛研究》第1輯,頁212,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8月
郭齊勇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心術觀〉:《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5期,頁48~53,2000年9月
顧史考 〈郭店楚簡儒家逸書的排列調整芻議〉:《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6輯,頁206~218,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10月
葉國良 〈郭店儒家著作的學術譜系問題〉:《台大中文學報》,第13期,頁1~26,2000年12月
晉榮東 〈略論郭店楚簡的思想史意義及其限度〉:《人文雜誌》,2001年1期,頁128~132
白于藍 〈郭店楚簡補釋〉:《江漢考古》,2001年第2期,頁55~58
彭 林 〈再論郭店簡《六德》「為父絕君」及相關問題〉:《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2期,頁97~102
魏啟鵬 〈釋《六德》「為父絕君」-兼答彭林先生〉:《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2期,頁103~105
劉信芳 〈一份沉重的歷史文化遺產-關於楚簡帛的幾點認識和思考〉:《中國典籍》,2001年第2期,頁12~15
黃 熹 〈儒學形上系統的最初建構-《五行》所展示的儒學形而上體系〉:《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頁35~44
李維武 〈《六德》的哲學意蘊初探〉:《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頁64~67
李天虹 〈《性自命出》與傳世先秦文獻「情」字解詁〉:《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頁55~63
樂勝奎 〈郭店儒簡樂論及其主旨〉:《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頁68~73
歐陽禎人 〈郭店儒簡的宗教詮釋〉:《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頁78~83
陳 偉 〈郭店簡書《尊德義》校釋〉:《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頁108~120
馮國超 〈郭店楚墓竹簡研究述評(上)〉:《哲學研究》,2001年第3期,頁74~78
丁為祥 〈從《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論的形成理路〉:《孔子研究》,2001年第3期,頁28~37
歐陽禎人 〈論《性自命出》對儒家人學思想的轉進〉:《孔子研究》,2001年第3期,頁58~65
馮國超 〈郭店楚墓竹簡研究述評(下)〉:《哲學研究》,2001年第4期,頁58~64
金春峰 〈論郭店簡《六德》、《忠信之道》、《成之聞之》之思想特徵與成書時代〉:《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頁7-1~7-18,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2001年4月21~22日
丁原植 〈郭店儒簡《性自命出》篇的性情說〉:《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頁8-1~7-21,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2001年4月21~22日
吳良寳 〈讀郭店楚簡札記(三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5期,頁8~9
邢 文 〈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物》,2001年第5期,頁94~96
廖名春 〈郭店簡《成之聞之》篇校釋札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5期,頁1~7
韓 星 〈郭店楚簡儒家禮樂文化精義辨析〉:《人文雜誌》,2001年第5期,頁130~135
徐少華 〈郭店楚簡《六德》篇及相關問題分析〉:《江漢論壇》,2001年第6期,頁51~53
顏世鉉 〈郭店楚簡〈六德〉箋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2分,頁443~501,2001年6月
劉 丰 〈從郭店楚簡看先秦儒家的「仁內義外」說〉:《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2期,頁18~22,2001年6月
李學勤 〈關於「東宮之師」的討論〉:《簡帛研究》,頁44~45,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劉彬徽 〈關於郭店楚簡年代及相關問題的討論〉:《簡帛研究》,頁47~54,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劉 桓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簡帛研究》,頁60~68,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崔永東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之》與《老子》札記〉:《簡帛研究》,頁69~74,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何琳儀 〈郭店竹簡選釋〉:《簡帛研究》,頁159~167,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王 輝 〈郭店楚簡釋讀五則〉:《簡帛研究》,頁168~173,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徐在國 〈郭店楚簡文字三考〉:《簡帛研究》,頁177~185,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張桂光 〈《郭店楚墓竹簡》釋注續商榷〉:《簡帛研究》,頁186~191,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白於藍 〈郭店楚墓竹簡考釋(四篇)〉:《簡帛研究》,頁192~198,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湯餘惠、吳良寶〈郭店楚墓文字拾零(四篇)〉:《簡帛研究》,頁199~202,李學勤、謝桂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孔立德 〈郭店楚簡所見子思的修身思想〉:《管子學刊》,2002年第1期,頁55~64
許抗生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思想的比較研究〉:《孔子研究》,
2002年第1期,頁4~13
徐在國、黃德寬〈《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性情論》釋文補正〉: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第2期,頁1~6,2002年3月
李學勤 〈論楚簡《緇衣》首句〉:《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20~22,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李學勤 〈釋《性情論》簡「逸蕩」〉:《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23~25,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廖名春 〈從帛書與楚簡論「晚書」的真偽〉:《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38~47,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廖名春 〈郭店簡《性自命出》的編連和分合問題〉:《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48~58,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廖名春 〈郭店簡《六德》的補綴編連和命名問題〉:《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59~67,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廖名春 〈郭店簡《成之聞之》的編聯與命名問題〉:《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68~81,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廖名春 〈上海簡《性自命出》篇探源〉:《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82~88,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廖名春 〈上海博物館藏《孔子閒居》、《緇衣》楚簡管窺〉:《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103~112,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彭 林 〈始者近情,終者近義-子思學派對禮的理論詮釋〉:《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155~165,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彭 林 〈再論郭店簡《六德》「為父絕君」及相關問題〉:《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166~174,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李 銳 〈儒家詩樂思想初探〉:《清華簡帛研究》第2輯,頁220~228,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陳麗桂師 〈《性情論》說「道」〉:《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頁140~151,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陳福濱 〈出土文獻在台灣研究之概況〉:《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12,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潘小慧 〈上博簡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中「情」意義與價值〉:《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3~156,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梁 濤 〈《性情論》與孟子「天下之言性」章〉:《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7~162,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李天虹 〈《性情論》文字雜考(四則)〉:《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3~165,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劉樂賢 〈讀郭店簡儒家文獻札記〉:《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6~169,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徐寶貴 〈郭店簡研究三則〉:《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2~186,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顧史考 〈從楚國竹簡論戰國「民道」思想〉:《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7~200,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陳偉武 〈新出楚系竹簡中的專用字綜議〉:《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15~221,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彭 林 〈論有為與無為-從郭店簡看儒道異同〉:《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2~234,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淺野裕一 〈郭店楚簡《緇衣》篇的思想史意義〉:《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1~261,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廖名春編,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廖名春 〈郭店簡《性自命出》的編連與分和問題〉:《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4期,頁14~21
丁四新 〈論《性自命出》與思孟學派的關係〉:《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4期,頁28~35
梁 濤 〈郭店簡與《大學》〉:《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頁61~74,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郭 沂 〈《中庸》、《子思》、《子思子》-子思書源流考〉:《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頁75~84,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梁 濤 〈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頁85~114,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鄧建鵬 〈楚地心性學與郭店儒家簡及子思之學南傳探析(節選)〉:《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頁123~128,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彭 林 〈論子思學派對禮的理論詮釋〉:《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頁129~146,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龐 樸 〈「仁」字臆斷-從出土文獻看仁字古文和仁愛思想〉:《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頁163~168,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陶 磊 〈郭店儒簡與告子學說〉:《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頁169~176,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林素英 〈郭店簡「為父絕君」在服制中的文化意義〉:《中國學術年刊》第23期,頁61~83,2002年6月
陳麗桂師 〈〈性情論〉說「性」、「情」〉:發表於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與台灣楚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之「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7月,亦載於《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2003年12月
李 零 〈郭店楚簡中的「敏」字和「文」字〉:《古文字研究》第24輯,頁389~391,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7月
彭裕商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古文字研究》第24輯,頁392~394,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7月
陳 偉 〈郭店簡《六德》校讀〉:《古文字研究》第24輯,頁395~399,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7月
李天虹 〈釋「 」、「 」〉:《古文字研究》第24輯,頁400~403,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7月
孟蓬生 〈郭店楚簡字詞考釋〉:《古文字研究》第24輯,頁404~408,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7月
陳斯鵬 〈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4輯,頁409~412,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7月
李學勤 〈新發現簡帛佚籍對學術史的影響〉:《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輯,頁1~9,北京:生活‧讀書‧心知三聯書店出版,2002年8月
沈 培 〈讀郭店楚簡札記四則〉:《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1輯,頁1~16,巴蜀書社出版,2002年11月
孟蓬生 〈郭店楚簡字詞考釋(續)〉:《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1輯,頁24~34,巴蜀書社出版,2002年11月
劉信芳 〈簡帛《五行》認識論術語試解四則〉:《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1輯,頁35~45,巴蜀書社出版,2002年11月第1版
蔣 莉 〈小議郭店楚簡中的標點符號〉:《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1輯,頁458~474,巴蜀書社出版,2002年11月
饒宗頤 〈由刑、德二柄談「」字-經典異文探討一例〉:《上海博物館集刊》,第9期,頁171~175,2002年12月
裘錫圭 〈讀《郭店楚簡竹簡》札記三則〉:《上海博物館集刊》,第9期,頁177~185,2002年12月
濮茅左 〈《性情論》中的教習思想及其相關問題〉:《上海博物館集刊》,第
9期,頁195~201,2002年12月
郭齊勇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五行》發微〉:《楚地出土簡帛思想研究(一)》,頁1~21,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郭齊勇 〈再論「五行」與「聖智」〉:《楚地出土簡帛思想研究(一)》,頁22~34,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陳 偉 〈郭店簡書《大常》校釋〉:《楚地出土簡帛思想研究(一)》,頁35~57,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陳 偉 〈郭店簡書《賞刑》校釋〉:《楚地出土簡帛思想研究(一)》,頁58~76,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陳 偉 〈郭店簡書《德義》校釋〉:《楚地出土簡帛思想研究(一)》,頁77~90,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王振復、陳立群〈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美學意義〉:《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第1期,頁96~100
陳麗桂師 〈由上博簡〈民之父母〉的句法形式與義理結構論《禮記‧孔子閒居》與《孔子家語‧論禮》之誤〉:第一屆應用出土資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2003年4月23日
七、簡帛研究網站單篇論文:http://www.jianbo.org(按筆劃順序排列)
李學勤 〈聖人與中人-談《成之聞之》中一段文字〉
李景林 〈讀上博簡《性情論》的幾點聯想〉
李 零 〈上博楚簡校讀記(之三):《性情》〉
陳 劍 〈上博簡《民之父母》「而得既塞於四海矣」句解釋〉
曹建國 〈子游與〈性自命出〉〉
梁 濤 〈關於「慎獨」的訓釋〉
彭 林 〈思孟心性說簡論〉
廖名春 〈郭店簡《六德》、《成之聞之》新札〉
龐 樸 〈喜讀五至三無-初讀《上博藏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