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鄒佳哲 Chou Chia Che |
---|---|
論文名稱: |
維梅爾光線表現技法及其影像分析研究 A STUDY OF VERMEER’S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N THE LIGHTING AND IMAGE ANALYSIS |
指導教授: |
袁金塔
Yuan, Jin-T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4 |
中文關鍵詞: | 維梅爾 、光 、影像二值化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標準差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0 下載:8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維梅爾的畫作中寂靜和十分精準的平衡感給觀者十分強烈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則激勵觀者轉移情感到他寂靜的景色與世界中,徘徊停留和不斷的深思。他的畫作以有選擇性的焦點完全投注於操持家務的女人,給人一種類似的親密感。研究維梅爾的學者斯諾(Edward A. Snow) 對於維梅爾畫中「光線」的表達和處理的手法更指出「維梅爾他的光線輕輕溜過門窗,滑落在人物的臉上,徘徊在衣服的袖子和蕾絲中,最後則留在靜物的表面閃爍著,他完美的技巧使單純的靜物不再似塵世的雜物,在光線中揭露我們的渴望、踰越及無法實現的幻影」。
對於維梅爾光線,雖然和林布蘭使用光線的手法不同,並不像林布蘭的神秘「心靈之光線」,也不是顯示新教徒神秘主義的「內在光線」,而是十分普通平凡的自然光。但是卻都是用來使心靈的神秘力量成為具體化形象的手段。
維梅爾作品中對於光線和質感表現近乎神奇的描寫手法,是說服學者確信他曾使用相機暗箱強而有力的證據 。維梅爾作品中常出現的閃爍的光點,經過檢視,這些閃爍的光點是以十分平坦的細點筆觸所構成,畫出重疊模糊的效果,而這種現象若只以單純的肉眼去觀察,是無法獲致這種效果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方法是維梅爾從原始透鏡裝置的相機暗箱中,得到不完備的影像外形。那麼,這也證明了維梅爾繪畫的天才,因為他將閃爍的光點,轉換在成畫布上用一種屬於他自已的點描畫法(pointilliste),形成一種明亮色彩使它們在畫面上閃閃發光。維梅爾的奧密不在於他使用了相機暗箱,而在於他能出神入化的運用工具,當做藝術的出發點,而不是藝術生命的終止。這些工具幫助他安排畫中的人物和房間的傢俱,以一種穩定的四邊形結構,設計出古典的寧靜和沈靜的構圖。工具的運用使的維梅爾遠走在同時代色彩科學的尖端,維梅爾了解到陰影並不只是黑色或無彩色,仍是光線和色彩所構成。他更進一步體會到,相機失焦後所造成的混亂色點,這些色點可由簡單的相機透鏡中看到這種效果,近看的話,會給人一種輕微失焦的感覺,但當我們退後一步,就像調整透鏡焦距時,色點則會連結呈現出三次元的空間造成驚人正確的假象、這些技巧正好反映出當時的科學環境的精神,而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形式和表面、顏色和光線的優美,但是我們卻能從偉大靈敏的藝術家維梅爾身上,感受到這些詩樣的成果。
從以上所述我們知道光線表達的技巧一直是維梅爾作品的重要表徵,同時他對光線的認識和描寫的新方法也超越同時代的畫家,由於維梅爾經由光線的認識,將荷蘭藝術中卓越的寫實性,推向更崇高的水準,並限制地他同時代畫家種種不同的藝術爭執(包含色彩、透視、明暗)有了一致的精神。維梅爾試著不犧牲色彩的亮度來營造空間,並且以極柔和的色彩來顯示空間,他以清楚的暗色調從空間最深處著手,然後逐漸將調子變亮,直到抓住日光的光輝為止。維梅爾時常加強畫裡小物體閃爍的亮點,使光線洋溢整個畫面,這種效果從某種距離看過去就像是真實的光線一樣。本論文的核心即在探討梅爾的光,文中論述維梅爾繪製光線的技法和光線的的功效及觀者的視覺心理的反應,在第五章小節中並透過電腦影像處理軟體MATROX INSPECTOR將維梅爾的作品作圖像分析,將所得的數據量化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法把大家對維梅爾光線的感覺「形容詞」具體化。找出其特徵並將維梅爾與同時期其他畫家光線的運用加以比較其差異。試圖找出維梅爾光線的奧妙所在,建立出一套可供取用的光線分析方法。
除上述對維梅爾光的分析外,研究一位傑出藝術家的創作,有三大核心最為重要:一、為藝術家所活躍的時代(surround). 二、為藝術家本身(artist). 三、作品的論述(work)三者交互影響,產生的互動關係。因此本論文中前四章將從這三方面來擷取立論所需將本研究分為緒論、維梅爾的時代背景與環境、維梅爾的生平,維梅爾作品分析,第五章則另闢一章單獨討探維梅爾畫作中神秘之光、及第六章結論。各章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簡介圖像處理的方式與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電腦軟體、研究範圍與限制與預期成果、文獻整理。
第二章、從文化史的觀點探討維梅爾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環境先說明荷蘭的地理位置,荷蘭的歷史發展,再探討十七世紀荷蘭的藝術思潮從而瞭解維梅爾創作背後所隱含的思想。
第三章、維梅爾的生平:本章將維梅爾一生分成三個時期,從學徒時期,加入聖路克公會及當選為聖路克公會領導人時期的生平事蹟和台夫特畫派對其影響作詳細的描述。
第四章,以維梅爾的作品為主軸加以分析並輔以生平和當時整個社會文化思潮來探討維梅爾的藝術成就及作品背後所隱含的道德意寓,首先將作品依創作時間順序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接著一張一張加以分析,以釐清維梅爾作品中的結構、形式、道德諷喻、光線和色彩的表達方式。
第五章、維梅爾畫作中神秘的光:本章節將對『光』在繪畫史上的演進及維梅爾畫作中光線的功效和維梅爾繪製光線的技法及觀者視覺心理的反應詳加分析在第三節中並透過電腦影像處理軟體MATROX INSPECTOR將所得的數據量化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法將大家對維梅爾光線感覺的形容詞具體化找出其特徵並將維梅爾與同時期其他畫家光線的運用加以比較其差異。試圖找出維梅爾光線的奧妙所在,建立出一套可供取用的光線分析方法
第六章、結論:總合前面章節的心得提出本研究的結果、透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歸納出維梅爾畫作中審美的特徵,各組特徵之間彼此相互激盪影響,交織成複雜的心理感受,塑造出一種視覺生理與心理上的張力,形成維梅爾畫作最重要的魅力的來源。
關鍵字:維梅爾,光,影像二值化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標準差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 史料‧史論.專書
Tseng Chang-Sheng譯Schneider, Norbert,《維梅爾》,台北:塔森(Taschen),1998年。
王玉玲譯,Chalumeau, Jean-Lnc,《藝術解讀》,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王俊雄、李祖智譯,Bazin, Germain,《巴洛克與洛可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王曾才,《西方文化要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2年。
幼獅翻譯,中心編譯,Durant, W.,《世界文明史》之19、20、22、23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中華民國66年。
石毅、劉珩譯,TTresidder, Jack,《象征之旅》,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1月。
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中華民國87年。
何政廣,《荷蘭黃金世紀大師維梅爾》,由藝術家出版社出版。中華民國87年。
吳錫德譯Delmas, C.,《歐洲文明》,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4月。
呂清夫譯,嘉門安雄,《西洋美術史》,台北:大陸書店,中華民國78年3月。
李元春譯,Panfsky, Erwin,《造型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李行達,《西方美術史綱》,湖南:湖南美術社,中華民國91年10月。
李美蓉譯,Chadwick, Whitney,《女性,藝術與社會》,台北:遠流出版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4年。
李惠珍、連惠幸譯,Beckett, Wendy (Sister),《繪畫的故事》,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4月。
李澤厚、汝信,《美學百科全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華民國79年12月。
林欣宜、張采欣、廖玉儀譯,KrauBe, Anna-Carola,《西洋繪畫史》, Germany: Konemann Verlagsgesellschaft mbH,2000年。
邵大箴,《西方美術欣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中華民國91年。
雨云譯,Gomrich, E. H.,《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中華民國80年10月。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中華民國50年1月。
凌嵩郎,《藝術概論》,台北:中華民國75年9月。
唐文娉譯,Janson, Horst Woldermar,《美術之旅》,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79年8月。
神林恆道、潮江宏三、島本浣,《藝術學手冊》,潘襎譯,台北:藝術家出版社,中華民國1996年10月。
高天民,《法國美術史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12月。
高階秀爾,《西洋美術史》,台北:新形象出版公司,中華民國81年4月。
張心龍,《巴洛克之旅》,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2年10月。
張心龍,《從名畫瞭解藝術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2年10月。
張建雄,《荷蘭的社會政治與經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7月。
張海平、張麗梅譯,Van Loon, Hendrik Willem,《人類的故事》,台北:米娜貝爾出版公司,2001年2月。
張純櫻,《維梅爾風俗化之研究》,台北:由銀禾文化出版。中華民國93年4月。
梁玖,《藝術概論》,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梁春生譯,Friedlander, Max J,《藝術與鑑賞》,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
梁曼嫻譯,Janin, Hunt,《Culture Shock!荷蘭》,台北:精英出版社,中華民國90年。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中華民國90年。
郭苑玲譯,Zuffi, Stefano,《林布蘭》,台北:貓頭鷹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
郭曉川,《西方美術史研究評述》,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3月。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1995年10月。
陳洛加,《外國美術史綱要》,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陳英德,《法蘭西學院派繪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8月。
傅湘雯譯,Wilson, Brian,《基督宗教的世界》,台北:貓頭鷹出版社,中華民國88年。
曾堉、葉劉天增譯,Argan, Giulio Carlo & Fagiolo, Maurizio,《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中華民國81年2月。
曾雅雲譯,Heinrich, Wolfflin,《藝術史的原則》,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9年5月。
董強譯,Cabanne, Whitney,《西洋世界藝術史:古典主義與巴洛克藝術》,台北:格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11月。
劉景輝譯,Wolff, Robert Lee, 《西洋文化史》第四、五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69年4月。
滕守堯,《藝術社會學描述》,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6年。
鄧元忠,《認識西洋現代文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中華民國80年1月。
謝里法著,《藝術的冒險—西洋美術評論集》,台北:中華民國1995年10月。
謝佳娟翻譯,《史特弗諾‧祖菲的維梅爾》,台北:中文版由木馬文化出版。中華民國91年。
謝佳娟譯,Zuffi, Stefano,《世界藝術百科2:維梅爾》,台北:木馬文化,中華民國91年。
謝東山,《藝術概論》,台南:偉華書局,中華民國89年9月。
(二) 學位論文
丁長青,<恩斯特哲學性圖像及其創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
王庭捷,<水墨畫的新意-童趣與親情>,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85。
任賢淑,<空間中表象與本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
朱紋皆,<Vermeer研究(Johannes Vermeer, 1632-75)>,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1。
邱慧玲,<「光」的空間研究------以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的西洋繪畫為例>,中原大學空間設計學系,民87。
胡朝景,<Vermeer的畫中畫與我的畫中畫系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6。
張宏彬,<觀照自然-「真實與永恆」作品及創作理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梁忠弘,<視窗與心窗的對話-窗系列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陳麗珍,<解讀居家中女性的自我與異己>,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
楊昌達,<意識擴張與精神幻化的凝聚─法蘭西斯科.哥雅.盧西安特繪畫之研究>,大葉大學形藝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
楊淳嫻,<解讀台夫特的司芬克斯—論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對當時社會的觀察>,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楊惠安,<達利幻象式創作之研析與應用>,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
廖繼英,<台灣本土畫家廖德政繪畫藝術風格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7。
劉曼如,<萬物[境]觀之虛實>,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鄭惠丰,<鴻飛掠影-繪畫中光影意象之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
(三)期刊
丘彥明,<兩個黃金時代-荷蘭與丹麥繪畫大師精品展>,《藝術家》第316期,2001年9月。
丘彥明,<輝煌的黃金時代-荷蘭國家美術館二百週年特展>,《藝術家》第302期,2000年7月。
戎逸倫,《巨匠藝術》,(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82年)。
郭懷,<藝術中的民歌手:「市民藝術」>,《炎黃藝術》第74期,1995年11月。
韓秀,<無法塵封的華麗與輝煌-再讀>,《炎黃藝術》第74期,1995年11月。
西文部份
論著、專書
Nash, John, VERMEER, London: Scala Publishers Ltd, 2001.
Schneider, Norbert, English translation: Fiona Hulse, Newcastle-under-Lyme, VERMEER, Germany: Benedikt Taschen Verlag GmbH, 2000.
Snow, Edward, A STURY OF Vermeer,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4.
Wheelock, Arthur K. (editor): Jr., Johannes Vermeer, Washington: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1996.
Wheelock, Arthur K., Jr., VERMEER (THE COMPLETE WORKS),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1997.
Wheelock, Arthur K., Jr., VERMEER,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1998.
(三)工具書
Denton, Gillian (editor),《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中華民國85年12月。
Gowing, Sir Lawrence,《大英視覺藝術百科全書》(中文版)1-10冊,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77年10月。
Honour, Hugh and Fleming, John,《世界藝術史》,吳介禎等譯,台北:木馬文化,1999年。
Marseille, Jacques and Laneyrie-Dagen, Nadeije,《世界藝術史》,王文融、馬勝利、羅芃、顧家琛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中華民國80年10月。
Mayer, Ralph, 《藝術名詞與技法辭典》,貓頭鷹翻譯小組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中華民國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