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杰龍
論文名稱: 臺灣人在廈門活動之再探討(1911-1946) ——以鴉片、走私、漢奸問題為中心
指導教授: 陳佳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0
中文關鍵詞: 臺灣籍民鴉片海關走私漢奸軍統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5下載:6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廈門早自清季開始就與臺灣關係密切,從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以來,臺灣成為了日本帝國領土一部份,從國家與國家的外部意義來說,臺灣人之於中國人的國籍差異上,成了日本帝國之於清帝國的區別。不過,臺灣人除了理所當然是為日本臣民之外,在其他國家活動時則是被稱為臺灣籍民。這主要是用來區別——在國外時,諸如本文中所指的中國——日本內地人與臺灣本島人的身份差異。 在廈門的臺灣人成為了「臺灣籍民」的身份,在廈門社會享有領事裁判權等治外法權,再加上日本帝國在福建省的勢力範圍當中著重謀略廈門,因而當時臺灣人利用從事「臺灣籍民」身份從事不法情事者不在少數。
    首先,對於鴉片問題如前所述,過去的文獻、研究時常透過臺灣籍民開設的煙館數量來強調臺灣人對於廈門社會的毒害。這類利用統計數字的研究,看似遂之成理,但是其背後仍然隱藏著更深一層的事實。當時臺灣人出借籍民牌給中國人作為保護以賺取租金,在廈門是司空見慣之事。那麼,若避免直觀的來看待這表面的數字,便不難理解這些高比率當中,實非都是由臺灣人獨佔煙館生意。而且,利用統計數字的高比率,以及臺灣人組織專營的特定活動,這樣的論述是相當容易說服讀者的,乃至於形成一個社會圖像,總的來說廈門社會的鴉片問題是由臺灣人所造成的結果,但筆者認為其實不然,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倒果為因的說法。至於,要找出廈門社會鴉片問題的原因,則不能不從時代的結構中去找尋。
    對於海關走私問題的來說,是否由於日本侵略之野心,中國便政府可以隨之擺弄而無招架之力。且由於走私事態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而這樣的事態越是越演越烈,豈有中國海關方面置之不聞之理。那麼要追問的是,何以中國海關遲遲未能遏止並改善海關走私的風潮?
    民國時期的中國海關自1912年起就被交付外國銀行團的保管,而海關行政、稅率、收支等則由外國列強共同處理,雖然在1928年國民政府開始與外國列強協商取回關稅自主的權利。但是,在實際的海關行政管理上,各國列強仍然不願有所讓步。是此,筆者認為討論廈門海關的外籍稅務司對於臺灣人海關走私問題的肆應,才是真正發現事態惡化的原因。
    最後,對於漢奸問題展開,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仍然有幾點未明之處:一、國民政府中央與地方在討論是否對於臺灣人處以漢奸罪名時,兩方意見的攻防主張為何,最後以何依據作為最後的裁定。二、臺灣人遭到漢奸起訴罪名最多的地區是為廈門,那麼何以是為廈門?在1945年甚至1937年之前,臺灣人在廈門社會從事了什麼樣的活動,如果不是透過廈門人的眼中,而是透過廈門人以外的人,是否依然可以看見臺灣人的各種行狀。三、比較起其他省分地方遭到起訴的臺灣人,兩者之間的差異為何?又是否一如前人研究所指出的一般?四、戰後廈門地區的漢奸審理與社會觀感為何沒有達到一致?其主要原因何在?
    本文發現總結這三個問題的來說,共同所見到的是大歷史的進程,而論文的核心在於透過這三個問題的重建,向讀者說明台灣人在三個問題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歷史結構的安排。亦言之,如果當時台灣人沒有從事諸如此類的活動,也是會有其他的人代替而為。筆者認為,臺灣人不管於戰前、戰後都無力主導歷史發展的走向,充其量是歷史現場的參與者,既然如此,除了在道德層面上的批判之外,筆者認為以「物必先腐,而後蟲生」的因果關係,來看待臺灣人在歷史情境中的所作所為才是同情的理解。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從時代背景看臺灣籍民與廈門社會的鴉片問題 第一節 民國革命福建各地鴉片復種 24 第二節 福建省政府「寓禁於徵」開鴉片特稅 41 第三節 中國鴉片問題的共相與臺灣人活動 47 第四節 「必要之惡」乎——臺灣人與鴉片問題的再思考 60 第三章 臺灣籍民走私問題——以廈門海關的內部報告為主的討論 第一節 跑單幫臺灣人的走私行徑 67 第二節 廈門海關的肆應與措施 85 第三節 福建省稅務稽查處的成立與行動 100 第四節 「國中之國」——海關走私問題的癥結 112 第四章 戰後臺灣人身份問題與廈門地區的漢奸審判 第一節 戰前臺灣人在廈門社會的經營活動 116 第二節 戰後遭到漢奸檢肅的臺灣人 132 第三節 戰後廈門社會輿論與「臺籍漢奸」的發明 152 第四節 「勝利劫收」——法門大開的漢奸審判 176 第五章 結論 182 附錄 184 徵引書目 189

    檔案資料:
    廈門總領事館.池田巡查稿,《廈門便利屋業ニ就テ》,廈門:廈門總領事館,1937年6月。
    司法院解釋編輯委員會,《司法院解釋彙編》,第四冊,臺北:司法院秘書處,1989。
    鄒爾光譯,〈閩海關十年報(1902–1911)〉,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閩海關史料專輯》,第十輯,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
    鄒爾光譯,〈三都澳海關十年報(1902–1911)〉,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閩海關史料專輯》,第十輯,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
    〈廈門海關十年報告(1902–1911)〉,收入廈門市志編纂委員會、廈門海關志編纂委員會,《近代廈門社會經濟概况》,廈門:鷺江出版社,1990。
    〈廈門臺灣同鄉會懇請救援在廈臺胞〉,收入何鳳嬌主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下冊,臺北:國史館,1990。
    〈廈門臺灣同鄉會呈請轉咨廈高一分院開釋羈押臺胞〉,收入何鳳嬌主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下冊,臺北:國史館,1990。
    〈1936年10月2日,廈門稅務司致廈門市政府函,第371號〉,廈門市檔案局、廈門市檔案館編,《近代廈門涉外檔案史料》,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8月28日,福建省政府致廈門市政府密訓令〉,收入廈門市檔案局、廈門市檔案館編,《近代廈門涉外檔案史料》,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3年7月3日,廈門去函,第622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3年7月9日,廈門去函,第623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3年8月5日,廈門去函,第628號A〉,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4年4月23日,廈門去函,第667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4年5月8日,廈門去函,第668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4年6月25日,廈門去函,第673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4年9月10日,廈門去函,第686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5年2月1日,廈門去函,第700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5月7日,廈門去函,第743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8月31日,廈門去函,第749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9月12日,廈門去函,第750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9月25日,廈門去函,第751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10月14日,廈門去函,第752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11月21日,廈門去函,第755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7年3月15日,廈門去函,第760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7年7月27日,廈門去函,第770號〉,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3年7月8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3年8月19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4年5月22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4年7月6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5年2月11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9月4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6年9月15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7年3月31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1937年8月4日,上海來函〉,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危害民國治罪條例」,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26=011.2=2721。
    「修正懲治漢奸條例」,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4=01.1(2)=0001。
    「漢奸戰犯判決案」,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2=1583=3413
    「漢奸戰犯判決案」,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3=1583=3413
    「漢奸戰犯判決案」,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4=1583=3413

    研究專書:
    臺灣居留民會編,《臺灣居留民會創立三十五週年記念誌》,廈門:臺灣居留民會,1942。
    司法院秘書處,《戰時司法紀要》,臺北:臺灣新生印刷場,1970。
    于恩德,《中國禁煙法令變遷史》,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一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
    朱壽朋編,張靜廬等校點,《光緒朝東華錄》,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4。
    廈門市政法志編委會編,《廈門政法史實(晚清民國部分)》,廈門:鷺江出版社,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州海關編著,《福州海關志》,廈門:鷺江出版社,1991。
    戴一峰,《近代中國海關與中國財政》,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
    盧海鳴,《海關蛻變年代——任職海關四十二載經歷》,臺北:盧海鳴獨立出版,1993。
    中華人民共和國廈門海關編著,《廈門海關志(1684–1989)》,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國史館中華民國史法律志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史法律志,初稿》,臺北:國史館,1994。
    朱榮基編著,《近代中國海關及其檔案》,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
    林仁川、黃福才,《閩臺文化交融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廈門檔案局(館)編,《近代廈門社會掠影》,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
    梁華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據時代臺閩關係史》,臺北:稻香,2001。
    陳思啟,《中國近代海關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虞和平主編,《中國現代化歷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張侃,《互補聯動》,福州:海風出版社,2004。
    楊天松,《血脈鄉土》,福州:海風出版社,2004。
    周子峰,《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連心豪,《水客走水——近代中國沿海的走私與反走私》,上、下二冊,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何其穎,《公共租界鼓浪嶼與近代廈門的發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貢德․弗蘭克(Andre Gunder Frank)著,劉北成譯,《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ReOrient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朱其華,《中國經濟危機及其前途》,收入張研、孫燕京主編,《民國史料叢刊》,323種,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金廈漢奸處理委員會編,《閩臺漢奸罪行紀實》,收入張研、孫燕京主編,《民國史料叢刊》304種,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錢清廉,《懲治漢奸法》收入張研、孫燕京主編,《民國史料叢刊》,第304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王學新,《日本對華南進政策與臺灣黑幫籍民之研究(1895-1945)》,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畢腓力著,何丙仲譯,《廈門縱橫:一個中國首批開埠城市的史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
    黃俊凌,《抗戰時期福建崇安縣的臺灣籍民:心態史視域下的考察》,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洪卜仁主编,《廈門舊報尋蹤》,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史帝文.李維特(Steven D.Levitt)、史帝芬.杜伯納(Stephen J.Dubner)著,李芳齡譯,《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 Freakonomics),臺北:時報出版,2010。

    研究專文:
    陳詩啟,〈序〉,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前言〉,收入戴一峰主編,《廈門海關歷史檔案選編(1911–1949)》,第一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翠影,〈廈門淫業概觀〉,收入蘇警予、陳佩真、謝雲聲編,《廈門指南》,廈門:新民書社,1931,〈第十篇:附錄〉。
    蘇眇公,〈廈門報界變遷述概〉,收入蘇警予、陳佩真、謝雲聲編,《廈門指南》,廈門:新民書社,1931,〈第十篇:附錄〉。
    洪卜仁主编,〈前言〉,《廈門舊報尋蹤》,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戴國煇,〈日本的殖民地支配與臺灣籍民〉,收入氏著《臺灣結與中國結:睪丸理論與自立․共生的構圖》,臺北:遠流,1994。
    中村孝志,〈廈門之臺灣籍民與三大姓〉,收入氏著,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
    鍾淑敏,〈臺灣總督府對岸政策與鴉片問題〉,收入臺灣省文獻會主編,《臺灣文獻史料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0。
    羅久蓉,〈軍統特工組織與戰後漢奸審判〉,國史館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
    田海林、張志勇,〈禁煙新政與清王朝的覆亡〉,收入中國史學會編,《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鍾淑敏,〈日治時期臺灣人在廈門的活動及其相關問題,1895-1938〉,收入走向近代編輯小組主編,《走向近代》,臺北:東華書局,2004。
    陳永發,〈紅太陽下的罌粟花:鴉片貿易與延安模式〉,《新史學》,第1卷4期,1990年12月。
    孫修福,〈蔣介石與鴉片特稅〉,《近代史研究》,第1期,1996。
    李恩涵,〈日本在華北的販毒活動,1937-194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7期,1997年6月。
    李恩涵,〈日本在華中的販毒活動,1937-194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9期,1998年6月。
    李恩涵,〈日本在華南的販毒活動,1937-194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1期,1999年6月。
    許雪姬,〈是勤王還是叛國──「滿洲國」外交部總長謝介石的一生及其認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7期,2007年9月。
    潘光哲,〈想像「現代化」--一九三0年代中國思想界的一個解剖〉,《新史學》,第16卷1期,2005年3月。
    許雪姬,〈日治時期臺灣的通譯〉,《輔仁歷史學報》,第18輯,2006。
    林滿紅,〈清末本國鴉片之替代進口鴉片(1858-1906)──近代中國「進口替代」個案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九期,1980年。

    雜誌資料:
    張福安,〈廈門經濟概況〉,《福建文化》,第1卷第6期,1932年。
    〈陳獨秀案開審記〉,《國聞週報》,第10卷第17期,1933年。
    金龍,〈收編民軍在安溪(安溪通訊)〉,《人言週刊》,第1卷第26-50期,下冊,1934年。
    禾子,〈初到廈門〉,《人言周刊》,第1卷第1-25期,上冊,1934年。
    大生,〈廈門的暗潮〉,《人言周刊》,第1卷第26-50期,下冊,1934年。
    林武,〈最近的廈門〉,《人言周刊》,第1卷第26-50期,下冊,1934年。
    處子,〈廈門的中山路上〉,《十日談》,第42期,1934年10月30日。
    趙家欣,〈廈門漫談〉,《十日談》,第42期,1934年10月30日。
    吳承禧,〈廈門印象〉,《獨立評論》,第197號,1935年。
    馬二,〈廈門雜談〉,《人言周刊》,第2卷第31期,1935年。
    不註撰人,〈廈門通訊〉,《關聲》,第4卷第3期,1935年9月15日。
    霞,〈廈門的娼妓〉,《市政評論》,第3卷第21期,1935年11月1日。
    沈博壁,〈如是廈門〉,《關聲》,第4卷第5期,1935年11月15日。
    志堅,〈廈門印象記〉,《讀書青年》,第1卷第4期,1936年。
    李永鋒,〈廈門典業概況〉,《商學期刊》,第1卷第1期,1937年2月15日。
    喬坻,〈日走私的再度猖獗及其現狀〉,《文摘》,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1日。
    諸葛朱,〈廈門的天地人〉,《文摘》,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1日。
    漠駝,〈災難臨到了廈門〉,《文摘》,第1卷第5期,1937年5月1日。

    報紙資料:
    〈厦門の亂鬪問題 有耶無耶に解決 便利屋は尚も交涉〉,《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2月20日),版次07。
    〈便利屋對海關 亂闘問題〉,《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2月21日),版次04。
    〈在廈門的同胞要如何來救濟?〉,《臺灣民報》第七十六號,東京:臺灣民報社,1925年10月25日;臺北:東方文化書局復刻,1973。
    〈民衆團體反對禁烟處拒毒會所接函電〉,《申報》,1931年6月28日,第17版。
    〈反對禁烟處之繼起全國各地函電交馳〉,《申報》,1931年7月3日,第14版。〈閩省設立禁烟查緝處辦法現尚在請示中〉,《申報》,1931年7月5日,第13版。
    〈各地反對禁烟處之滬聞〉,《申報》,1931年7月7日,第16版。
    〈閩省禁種烟苗問題禁烟會决貫徹主張〉,《申報》,1931年11月3日,第7版。
    〈拒毒會疊接報吿福建種烟情勢嚴重〉,《申報》,1931年11月7日,第16版。
    〈拒毒會所得閩南烟訊〉,《申報》,1931年11月20日,第16版。
    〈閩人電請嚴禁閩省府鴉片公賣〉,《申報》,1932年4月15日,第6版。
    彬,〈鴉片果眞將公賣乎〉,《申報》,1932年6月25日,第3版。
    〈廈海關沒收漏稅日貨日籍臺人奪□未遂〉,《申報》,1933年6月21日,第3版。
    〈閩省開辦特稅稅欵充剿匪軍費及復興農村之用〉,《申報》,1934年3月10日,第10版。
    〈廈關查獲漏稅貨臺人强索而去力〉,《申報》,1934年10月24日,第5版。
    〈廈關查獲私貨臺人開槍抗拒思明報被搗毀〉,《申報》,1934年12月12日,第3版。
    〈厦海關與日領締結臺人□貨恊定多年困難可獲消弭恊定簽字卽生效力〉,《申報》,1935年9月6日,第12版。
    〈浪人由廈門私運毒品來滬〉,《申報》,1936年8月26日,第12版。
    〈福州臺人走私用武〉,《申報》,1936年11月11日,第3版。
    〈閩省實行禁絕烟土民間本土限期肅清私土進口嚴查究辦〉,《申報》,1936年11月13日,第8版。
    〈廈門禁烟處在日輪破獲私土價值萬餘元自熱河運來主持私運者為華南公司〉,《申報》,1937年4月16日,第9版。
    〈臺籍的漢奸〉,《江聲報》,1946年1月20日,第2版。
    迦葉,〈懲奸問題〉,《江聲報》,1946年1月23日,第4版。
    〈臺人申請返籍有八百餘人發現奸偽化名圖逸美艦定今日啟航〉,《江聲報》,1946年1月26日,第3版。
    〈臺奸化名逃臺生事〉,《江聲報》,1946年1月26日,第3版。
    〈黃達平奉派來廈慰問本市臺胞報告臺署最近政情美艦改訂今日駛臺〉,《江聲報》,1946年1月27日,第3版。
    〈臺灣參議黃達平主張臺人無漢奸罪迅速結束肅奸工作〉,《江聲報》,1946年2月20日,第3版。
    〈黃達平的特別主張〉,《江聲報》,1946年2月20日,第4版。
    好事者,〈寄望於法院〉,《江聲報》,1946年4月8日,第4版。
    〈高分院長李襄宇談奸逆問題逆產由管理局接管收益暫交銀行保管〉,《江聲報》,1946年4月10日,第3版。
    〈林雙英逃走後罪行始確定肅奸會下令通緝無著全案移高分院處理〉,《江聲報》,1946年4月23日,第3版。
    〈法院監獄囚犯漢奸佔三分二偽高等分院長林葆圻肺病嚴重將作獄中鬼〉,《江聲報》,1946年4月29日,第3版。
    〈檢處起訴之廈門漢奸高分院昨起開審洪文忠自稱臺籍企圖滅罪保外奸逆據說有種種原因〉,《江聲報》,1946年5月9日,第3版。
    〈辦漢奸廈門也特殊!〉,《江聲報》,1946年5月12日,第2版。
    〈為寬縱漢奸發出不平鳴「除奸肅貪……」傳單〉,《江聲報》,1946年5月27日,第3版。
    史笄,〈過敏集腦筋沒斷掉者注意〉,《江聲報》,1946年6月12日,第4版。
    丹焚,〈試談「肅奸」〉,《江聲報》,1946年6月16日,第4版。
    孫岑,〈肅奸記異〉,《江聲報》,1946年6月17日,第4版。
    十名廈門人,〈明人不做暗事釋奸應該公開五十三名釋外漢奸高檢處全不肯公布〉,《江聲報》,1946年6月19日,第4版。
    〈對高檢處縱奸論肅奸會的批評事實非片言可掩飾決向司法部請示〉,《江聲報》,1946年6月29日,第3版。
    〈高檢處何以字解縱臺奸返籍判決書無處遞送〉,《江聲報》,1946年7月25日,第3版。
    心寒,〈懲奸題外〉,《江聲報》,1946年8月13日,第4版。
    弈峰,〈耐人尋味張公館的巨竊案〉,《江聲報》,1946年8月22日,第4版。
    〈昨歡迎監使楊亮功席上廈民略宣怨憤語多要求徹底懲辦縱奸人員清查接受物資問題反居次要〉,《江聲報》,1946年8月23日,第3版。
    〈為難了法院縱奸易捉奸難捉不到臺奸陳卓乾沒收保證金結案〉,《江聲報》,1946年8月24日,第3版。
    昭鏡,〈司法荒唐〉,《江聲報》,1946年8月25日,第4版。
    徐雷,〈伸張正義寄望於楊監察使〉,《江聲報》,1946年8月26日,第4版。
    睦睦,〈如此廈門〉,《江聲報》,1946年8月26日,第4版。
    〈清查團招待新聞界徵詢官風民情清查工作欲有成果端賴報人協助廈民一致盼望懲奸與整飭吏治〉,《江聲報》,1946年8月29日,第3版。
    睦睦,〈如此廈門〉,《江聲報》,1946年8月29日,第4版。
    高雷,〈縱奸容易捉奸難〉,《江聲報》,1946年9月7日,第4版。
    〈恩惠漢奸終自食惡果法院追還王盛典累及兩保家著急〉,《江聲報》,1946年9月8日,第3版。
    〈戰犯釋回臺灣法院票傳無著李龍溪等住址不明〉,《江聲報》,1947年9月16日,第3版。
    睦睦,〈如此廈門〉,《江聲報》,1946年9月16日,第4版。
    史風,〈最髒的都市〉,《江聲報》,1946年9月21日,第4版。
    〈臺奸逃不出法網司令部令廈以戰犯罪處理法官縱之於前何以善其後〉,《江聲報》,1946年9月22日,第3版。
    〈關於清查、肅貪、懲奸〉,《江聲報》,1946年9月29日,第2版。
    微沫,〈廈門怪事多〉,《江聲報》,1946年9月29日,第4版。
    夢梅,〈控奸意見〉,《江聲報》,1946年10月14日,第4版。
    鄒超人,〈奸逆志士的母親〉,《江聲報》,1946年10月19日,第4版。
    丁三,〈漢奸國法鈔票〉,《江聲報》,1946年10月29日,第4版。
    傑卿,〈是誰無理?〉,《江聲報》,1946年11月4日,第4版。
    〈廈門的臺灣人〉,《江聲報》,1946年11月5日,第2版。
    傑卿,〈第二度默然?〉,《江聲報》,1946年11月20日,第4版。
    微沫,〈關於「臺奸」〉,《江聲報》,1946年12月16日,第4版。
    〈臺奸釋傳不到法院追保跟究〉,《江聲報》,1946年12月20日,第3版。
    〈臺灣事件的發展〉,《江聲報》,1947年3月20日,第2、3版。
    〈洪文忠周龍潛以戰犯移滬處理 國防部令廈照辦 〉,《江聲報》,1947年8月20日,第3版。

    文史資料:
    阮鎮秋,〈北洋軍閥張毅〉,收入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室編,《福建文史資料》,第四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楊廷英,〈記閩西民軍郭景堂〉,收入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室編,《福建文史資料》,第四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楊立、邱吉士、陳守治、張慶清、鄭儻、林邦綏,〈關於盧興邦部瑣記〉,收入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室編,《福建文史資料》,第四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鐘大鈞,〈閩北盧興邦部史料〉,收入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室編,《福建文史資料》,第四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林萱治,〈記林斯琛先生〉,收入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室編,《福建文史資料》,第六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丘廑競,〈廈門辛亥革命前後〉,收入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室編,《福建文史資料》,第六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吳梅林,〈辛亥革命上杭民軍被陷記〉,收入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室編,《福建文史資料》,第六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劉崇璸,〈閩海關瑣憶〉,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閩海關史料專輯》,第十輯,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
    吳藝五,〈我所知道的方聲濤〉,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第十二輯,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
    劉震南,〈福建省會警察局特務組概況〉,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軍統在福建》,第十八輯,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
    劉渾生,〈軍統閩南站概況〉,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軍統在福建》,第十八輯,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
    黃文標,〈宋淵源與福建護法軍〉,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人物述林》,第十九輯,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
    林知淵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政壇浮生錄》,第二十二輯,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9。
    日籍浪人史料徵集小組,〈廈門日籍浪人記述〉,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編,《廈門文史資料》,第二輯,廈門: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編輯室,1964。
    廈門市政協洋行史料徵集小組,〈廈門的洋行與買辦〉,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福建文史資料》,第五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默君,〈廈門的各角頭流氓〉,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廈門文史資料》,第八輯,廈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
    方文圖,〈日本駐廈領事館警屬地下監獄調查紀錄〉,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廈門文史資料》,第十輯,廈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
    姚自強,〈廈門市的警察(公安)機構沿革〉,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廈門文史資料》,第十一輯,廈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
    黃德昌,〈鼓浪嶼兆和慘案〉,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輯,《廈門文史資料》,第十二輯,廈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年。
    陳玉琮,〈日軍侵廈兆和慘案見聞〉,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輯,《廈門文史資料》,第十二輯,廈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年。
    李禧、余少文、朱洪謨、瀨公等口述,陳旺火整理,〈廈門辛亥革命見聞錄〉,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廈門文史資料——紀念辛亥革命八十週年》,第十八輯,廈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1。
    王振邦,〈光復廈門漳泉永記略〉,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廈門文史資料——紀念辛亥革命八十週年》,第十八輯廈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1。
    姚自強,〈略述廈門的鴉片流毒〉,收錄於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編,《廈門文史資料》,第二十輯,廈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2。
    何國濤,〈國民黨政府懲治漢奸的真相和對敵偽產業處理的見聞〉,收入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浙江文史資料》,第6輯,(杭州: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63年)。
    洪卜仁,〈「鴉片大王」葉清和〉,收錄於廈門市政協文史與學習宣傳委員會主編,《鷺江春秋--廈門文史資料選萃》,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前言〉,《文史精華》編輯部編,《近代中國煙毒寫真》,上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謝藻生,〈四川鴉片問題〉,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朱國南,〈我所見的舊社會三害——煙、賭、娼〉,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陳錦帆,〈光怪陸離之川江煙毒走私〉,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毓運,羅恒年整理,〈民初甘肅禁煙〉,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齊協民,〈舊社會販毒走私之我見〉,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苗培萌,〈海洛英的毒害〉,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陳孝偉,〈記上海禁煙的一鱗半爪〉,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張鈁,〈舊社會煙毒見聞回憶〉,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方舟,〈我參加所謂禁煙的回憶〉,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楊國志,〈我所瞭解的雅安袍哥〉、李昊,〈加入「清洪合一」的回憶〉二文,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戴文席,〈鴉片流毒在溫州〉,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書信、回憶錄資料:
    葉元章,《抗戰前海關往事瑣憶》,九龍:葉振邦獨立出版,1987。
    不註撰人,〈退(離)職人員回憶文〉,收入中華民國財政部主編,《財政部史實紀要》,第二冊,臺北:中華民國財政部,1992。
    張翼鵬,〈參與北平查捕漢奸登記逆產回憶〉,《傳記文學》,第65卷第1期(1994年7月)。
    林衡道口述,卓遵宏、林秋敏訪問,林秋敏紀錄整理,《林恆道先生訪問錄》,臺北:國史館,1996。
    林則徐,〈致文海〉,收入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八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
    許雪姬訪問,曾金蘭紀錄,〈吳左金先生訪問記錄〉,《口述歷史:日據時期台灣人赴大陸經驗專號之一》,第五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丘念臺自述,林世璋紀錄,《嶺海微飄》,臺北:海峽學術,2002。

    工具書、網路資料:
    陳玉堂編,《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行政院教育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建制,《臺灣大百科全書》,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建制,《臺灣歷史辭典》,網址:http://tkb.nmth.gov.tw/Doth/Default.aspx?2。
    〈外国人看东方(7)〉,「外眼看中国--默存分筑」(2009年5月14日)百度空間博客(網址:http://hi.baidu.com/oldcn/blog/item/74260d300f6680a05edf0e70.html,短網址:http://ppt.cc/oIOQ)。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