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房慧真
Fang hui-chen
論文名稱: 陰陽刑德研究─黃學、陰陽與黃老三者之間的交會融通
指導教授: 陳麗桂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9
中文關鍵詞: 刑德陰陽五行數術兵陰陽黃帝黃學黃老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94下載:1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出土的簡帛佚籍中,有一種講選擇時日或歲月禁忌的選擇書相當普遍,「刑德」正是以式法為主的一種古代選擇術,在戰國時候因為戰事頻繁,應用於兵陰陽中的擇日術一度非常流行。因為出土文獻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一窺早期數術原貌,包括《漢志》裡頭已經亡佚的七卷《刑德》,除了出土文獻之外,傳世文獻中其實也有相當豐富的「刑德」內容,多集中在先秦兩漢時期,如《吳越春秋》、《越絕書》、《尉繚子》、《鶡冠子》、《管子》、《呂氏春秋》、《春秋繁露》以及《淮南子》等,後世有許多選擇的通書或星占書,也多見「刑德術」的運用,因此可見,刑德為古代選擇術、擇日術的重要內容,從先秦的日書到今日的黃曆,選擇術就這麼代代相傳地流傳了下來。除了作為選擇式法的「刑德術」之外,還有另一類型的刑德也相當重要,即結合刑德的原始義〝賞罰〞與陰陽的〝陰陽刑德〞,〝陰陽刑德〞是藉一年中陰陽的消長來作為治國的依據,即春夏的時候進行封爵賞賜之事,秋冬時進行禁誅殺伐之事,如此一來,賞罰不違天時,又得以均衡相養,在先秦時期,黃老道家已將其用於治術之中,在《黃帝四經》、《管子》中尤其明顯,到了漢代,漢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亦大談陰陽刑德,並用陽尊陰卑的理論推衍出〝重德輕刑〞的結果,以試圖寬緩漢初黃老之治的道法家色彩。由此可知「刑德」是循著〝陰陽〞、〝五行〞兩脈分開發展。用於陰陽,大可至治理一國之事;用於五行,小則用於民間各式擇日,涵括範圍之廣,未有如「刑德」者也。在先秦諸子中,黃老道家與陰陽家中同樣有著豐富的「刑德」思想,刑德常托名於黃帝,《尉繚子》中記載著曾風行一時的〝黃帝刑德〞,因此本論文一方面欲探討戰國時期陰陽五行之學下的刑德思想,一方面將以「刑德」為主軸,探索黃學、黃老與陰陽家三者之間的交會融通。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黃老學的研究成果及其相關問題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戰國時期的黃帝之學...... 9 第一節 黃學之疑議與辨正...... 9 一、否定黃學之存在 ......13 二、肯定黃學之存在 ......18 三、肯定有黃帝之學,為黃老道家前身,獨立存在,非依附於道家之下 ......21 第二節 黃帝之學的流播 ......26 一、起源於楚地...... 26 二、發展於吳越...... 35 三、大盛於齊國稷下學宮 ......44 第三節 黃帝之學的學說主軸─刑德之學...... 62 一、天道圜周─陰陽刑德 ......63 二、兵學思想─刑德術...... 74 第三章 刑德與陰陽家 ......96 第一節 陰陽家的辨清源流 ......96 一、儒家化的陰陽家...... 97 二、直承黃學的陰陽家 ......101 三、數術之學的陰陽家 ......105 四、複製數術的方技之學 ......111 第二節 刑德與陰陽消長 ......119 一、一歲之刑德 ......119 二、陰陽消長下的刑與德...... 124 第三節 刑德與五行生剋 ......131 一、刑德與四方吉凶 ......132 二、刑德與五行三合局 ......135 第四章 刑德與黃老道家...... 158 第一節 從黃帝之學到黃老道家 ......158 一、「道法結合」之黃老 ......158 二、「因陰陽大順」之黃老...... 166 三、黃帝之學與黃老道家 ......176 第二節 刑德與黃老思想 ......186 一、黃帝之學之刑德相養 ......186 二、黃老道家之先德後刑 ......189 三、漢儒之重德輕刑 ......192 第五章 結論...... 197 參考書目

    壹、 古籍(按作者筆劃排序,以下依例)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明《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王明《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中村璋八﹝日﹞《五行大義校註》,東京:汲古書院,昭和59年。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李步嘉《越絕書校釋》,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朱謙之《老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安井衡《管子纂詁》,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
    祁玉章《賈子新書校釋》,台北:中國文化雜誌社,1974年。
    茆泮林輯《計然萬物錄》,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孫詒讓《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孫星衍校《黃帝金匱玉衡經》,收入《黃石公望空四字數外四種》,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年。
    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
    陳啟天《韓非子校釋》,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
    徐元誥《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張金城《鶡冠子箋疏》,收入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十九期,1974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趙曄《吳越春秋》,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嚴昌嶢《管子校釋》,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
    貳、現代研究論著
    一、 今人專著
    丁原明《黃老學論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8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王夢鷗《鄒衍遺說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王葆玹《老莊學新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
    井上聰﹝日﹞《先秦陰陽五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白奚《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艾蘭﹝美﹞、汪濤、范毓周主編《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源》,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李申《道教本論(黃老、道家即道教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李零主編《中國方術概觀》(占星卷、卜筮卷、式法卷、選擇卷、相術卷、星命卷、雜術卷、服食卷、導引行氣卷、房中卷),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年。
    李零《孫子古本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李零《李零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學勤《古文獻論叢》,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修訂本),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學勤《綴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李學勤《當代學者自選文庫─李學勤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李學勤《重寫學術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學勤、郭志坤《中國古史尋証》,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年。
    江曉原《天學真原》,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
    吳光《黃老之學通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吳九龍《銀雀山漢簡釋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余明光《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宋會群《中國術數文化史》,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林麗娥《先秦齊學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武家璧《觀象授時-楚國的天文曆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胡家聰《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胡家聰《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胡文輝《中國早期方術與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
    俞曉群《數術探秘》,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連雲港市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陳槃《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台北:國立編譯館,1991年。
    陳偉武《簡帛兵學文獻探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
    陳繼文《中國數術結構》,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
    陳維輝《中國數術學綱要》,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4年。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曆法‧曆書),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
    陳師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
    陳師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鼓應《黃帝四經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陳松長《馬王堆帛書藝術》,上海書店,1996年。
    陳松長《馬王堆帛書《刑德》研究論稿》,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台北:學生書局,1976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附錄二〈陰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孫福喜《《鶡冠子》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張覺《吳越春秋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張家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傅志亭主編《范蠡研究文集》,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年。
    葛兆光《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中國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
    葛志毅、張惟明《先秦兩漢的制度與文明》,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董楚平《吳越文化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楊立華《匿名的拼接-內丹觀念下道教長生技術的開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劉樂賢《簡帛數術文獻探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劉國忠《五行大義研究》,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中國老學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熊鐵基《秦漢新道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蕭漢明《陰陽大化與人生》,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謝松齡《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山東文藝出版社,1989年。
    饒宗頤、曾憲通《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
    饒宗頤、曾憲通《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饒宗頤、曾憲通《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饒宗頤《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顧頡剛等《古史辨》,台北:藍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二、單篇論文
    王瑤〈小說與方術〉,《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王博〈論《黃帝四經》產生的地域〉,《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王夢鷗〈陰陽五行家與星歷及占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3本3分,1971年。
    李零〈《管子》三十時節與二十四節氣-再談《玄宮》與《玄宮圖》〉,《管子學刊》(1988:2)。
    李零〈戰國秦漢方士流派考〉,《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2)。
    李零〈讀銀雀山漢簡《三十時》〉,《簡帛研究》第二輯,1996年。
    李零〈讀幾種出土發現的選擇類古書〉,《簡帛研究》第三輯,1998年。
    李零〈說黃老〉,收入《李零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零〈出土發現與古書年代的再認識〉,收入《李零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零〈從占卜方法的數字化看陰陽五行說的起源〉,收入《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補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2000年。
    李零〈參加〝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幾點感想〉,收入《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李學勤〈馬王堆帛書與《鶡冠子》〉,《江漢考古》(1983:2)。
    李學勤〈楚帛書中的古史與宇宙觀〉,收入張正明主編《楚史論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李學勤〈新發現簡帛和秦漢文化史〉,收入《李學勤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李學勤〈再論楚文化的流傳〉,收入《李學勤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李學勤〈范蠡思想與帛書《黃帝書》〉,《浙江學刊》(1990:1)。
    李學勤〈《九宮八風》及九宮式盤〉,收入《古文獻叢論》,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李學勤〈馬王堆帛書《刑德》中的軍吏〉,《簡帛研究》第二輯,1996年。
    李學勤〈太一生水的數術解釋〉,《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
    李建民〈中國早期數術通考〉,收入《法國漢學》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李建民〈考古發現與任脈學說的再認識〉,《燕京學報》新十二期,2002年。
    邢文〈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物》(2001:5)。
    江曉原〈曆書起源考〉,《中國文化》第六集,1992年。
    成家徹郎﹝日﹞撰,萇嵐譯〈中國古代的占星術和古星盤〉,《文博》(1989:6)。
    余明光〈〝黃老〞思想的起源與吳越戰爭的關係〉,《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知水〈《管子》的主流屬〝黃帝之言〞〉,《管子學刊》(1997:2)。
    林振芬〈《黃帝書》陰陽思想探討〉,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大文學院主辦「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4月。
    胡文輝〈早期方術研究的興起-評《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7年春夏季卷。
    胡文輝〈銀雀山漢簡《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簡帛研究》第三輯,1998年。
    胡平生〈阜陽雙古堆漢簡數術書簡論〉,《出土文獻研究》第四輯,1998年。
    郭沫若〈宋鈃尹文遺著考〉,《青銅時代》收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陳松長〈帛書《刑德》略說〉,《簡帛研究》第一輯,1993年。
    陳松長〈帛書《刑德》乙本釋文校讀〉,收入《湖南省博物館四十周年紀念論文集》,1996年。
    陳松長〈帛書《陰陽五行》與秦簡《日書》〉,《簡帛研究》第二輯,1996年。
    陳松長〈帛書《刑德》乙本釋文訂補〉,收入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師大歷史系主編《簡牘學研究(二)》,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陳松長〈帛書《刑德》丙篇初探〉,《簡帛研究》第三輯,1998年。
    陳松長〈試論帛書《刑德》的撰抄年代〉,發表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主辦「第一屆簡帛學術研討會」,1999年。
    陳松長〈帛書《黃帝書》中的〝刑德〞概念〉,發表於《文史》(2000:4)。
    陳松長〈帛書《刑德》甲、乙本的比較研究〉,發表於《文物》(2000:3)。
    陳師麗桂〈黃老與齊學(一)─治國〉,《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三期,2002年。
    陳鼓應〈先秦道家研究新方向-從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四經》說起〉,《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陳美東〈月令、陰陽家與天文曆法〉,《中國文化》第十二集,1995年。
    馬克‧卡林諾斯基﹝法﹞〈馬王堆《刑德》試探〉,《華學》第一輯,1995年。
    馬王堆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式法》釋文摘要〉,《文物》(2000:7)。
    黃文杰〈馬王堆帛書〈刑德〉乙本文字釋讀商榷〉,《中山大學學報》(1997:3)。
    陶磊〈馬王堆帛書《刑德》甲、乙本的初步研究〉,簡帛研究網站。
    陶磊〈馬王堆帛書《式法》初探〉,簡帛研究網站。
    唐蘭〈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考古學報》(1975:1)。
    殷滌非〈西漢汝陰侯漢墓出土的占盤和天文儀器〉,《考古》(1978:5)。
    郭梨華〈先秦老子後學之學術流派與哲學問題探究-從出土簡帛道家資料談起〉,「儒道學術國際研討會-先秦」,2002年5月25-26日。
    張培瑜〈出土簡帛書上的曆注〉,收入《出土文獻研究續集》,文物出版社,1898年。
    張維華〈釋〝黃老〞之稱〉,《文史哲》(1981:4)。
    崔永東〈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等四篇中的刑德思想研究〉,《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二輯,2002年。
    曹錦炎〈楚帛書《月令》篇考釋〉,《江漢考古》(1985:1)。
    許抗生〈略說黃老學派的產生與演變〉,《文史哲》(1979:3)。
    許抗生〈《黃老之學新論》讀後的幾點思考〉,《管子學刊》(1993:1)。
    雷敦和﹝美﹞〈關於馬王堆黃帝四經的版本和討論〉,《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輯,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雷敦和﹝美﹞〈《黃帝四經》中的〝刑德〞研究〉,《簡帛研究2001》,2001年。
    董治安〈略論范蠡及其有關文獻記載〉,《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3)。
    葛兆光〈思想的另一種形式的歷史〉,《讀書》(1992:9)。
    葛兆光〈古代中國還有多少奧秘-讀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讀書》(1995:11)。
    葛志毅〈重論陰陽五行之學的形成〉,《中華文化論壇》(2003:1)。
    葉山﹝加﹞〈對漢代馬王堆帛書性質的幾點看法〉,《馬王堆漢墓研究文集》,湖南出版社,1994年。
    葉山﹝加﹞〈論銀雀山陰陽文獻的復原及其與道家黃老學派的關係〉,《簡帛研究譯叢》第二輯,1998年。
    裘錫圭〈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後佚書與〝道法家〞─兼論《心術上》《白心》為慎到田駢學派作品〉,收入《文史叢稿─上古思想、民俗與古文字學史》,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蒙文通〈略論黃老學〉,《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劉翔〈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研究評述〉,收入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86年。
    劉瑛〈讀《左傳》的擇日曆忌〉,《文史》(2001:1)。
    劉國忠〈試論馬王堆帛書《式法》的〝徙〞篇〉,廖名春主編《清華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劉國忠〈馬王堆帛書《刑德》乙篇再探〉,收入廖名春主編《清華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劉樂賢〈五行三合局與納音說--讀饒宗頤先生《秦簡中的五行說與納音說》〉,《江漢考古》(1992:1)。
    劉樂賢〈馬王堆漢墓星占書初探〉,《華學》第一輯,1995年。
    劉樂賢〈尹灣漢墓出土數術文獻初探〉,《尹灣漢墓簡牘綜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
    劉樂賢〈從馬王堆星占文獻看《河圖帝覽嬉》〉,《華學》第五輯,2001年。
    劉玉堂、劉金華〈馬王堆帛書《式法》〝徙〞、〝式圖〞篇講疏〉,《江漢論壇》(2002:4)。
    劉昭瑞〈居延新出漢簡所見方術考釋〉,《文史》第四十三輯,1997年。
    劉笑敢〈莊子後學中的黃老派〉,《哲學研究》(1985:6)。
    熊鐵基〈論《鶡冠子》的〝道法〞思想-兼論道法、黃老與其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社版】,(2001:1)。
    魏啟鵬〈《黃帝四經》思想探源〉,《中國哲學》第四輯,1980年。
    魏啟鵬〈帛書黃帝五正考釋〉,《華學》第三輯,1998年。
    魏啟鵬〈范蠡及其天道觀〉,《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魏啟鵬〈帛書《十大經》補箋〉,《簡帛研究》第三輯,1998年。
    龍晦〈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古佚書探原〉,《考古學報》(1975:2)。
    饒宗頤〈楚帛書天象再議〉,《中國文化》第三輯,北京:三聯書局,1990年。
    饒宗頤〈馬王堆《刑德》乙本九宮圖諸神釋-兼論出土文獻中的顓頊與攝提〉,《江漢考古》(1998:1)。
    饒宗頤〈馬王堆《陰陽五行》之天一圖-漢初天一家遺考說〉,《燕京學報》新七期,1999年。
    嚴敦杰〈關於西漢初期的式盤和占盤〉,《考古》(1978:5)
    嚴敦杰〈式盤綜述〉,《考古學報》(1985:4)
    三、學位論文
    林靜茉《帛書《黃帝書》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鍾宗憲《黃帝研究-黃帝神話傳說的嬗變與有關黃帝學術源流之辨正》,新莊: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