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敏真 Hsu, Min-Chen |
---|---|
論文名稱: |
臺灣法教聖事神學建構:以土地觀與社會關係為聚焦 The construction of sacramental theology Faism in Taiwan:Focusing on the concept of land and social relations |
指導教授: |
吳永猛
Wu, Yung-Meng 賀安娟 Ann Heylen |
口試委員: |
陳清香
Chen, Ching-Siang 黃泊凱 Huang, Po-Kai 江柏煒 Chiang, Bo-Wei 潘朝陽 Pan, Chao-Yang 吳永猛 Wu, Yung-Meng 賀安娟 Ann Heylen |
口試日期: | 2023/12/18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煞 、中霤 、媒體 、玄天上帝 、五營 |
英文關鍵詞: | Sha (Evil spirit), Zhong liu, media, Xuan Tian Shang Di, Five Camps |
研究方法: | 參與觀察法 、 現象學 、 調查研究 、 個案研究法 、 紮根理論法 、 主題分析 、 比較研究 、 現象分析 、 半結構式訪談法 、 田野調查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04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4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法教的聖事建構其中的神學概念,以法教中的土地祭祀儀式探究,了解其中的個別意涵,以五營與地祇主的祭祀為主要研究對象,透過社神的祭祀與后土信仰的土神,理解出土地信仰的建構,藉此理解法教中的土地祭祀來自社神祭祀,社神祭祀與常民較有相關,社神祭祀主要分為內在與外在,內在社神就是指地祇主,外在社神則是五營,與五方、五行、五帝有關係。
本文由外而內對空間作了一番土神祭祀梳理,從臺灣法教土神信仰與祭祀,理解臺灣法教儀式的聖事詮釋,透過聖事了解其中的神學觀念,藉由西方神學觀念,建構出屬於臺灣法教的神學體系,也了解其中的土地觀與社會關係。
本文分為六章,除了第一章緒論和第六章為結論之外,從第二章開始探討法教聖事神學與儀式禮節,並且討論五營的神系,五營祭祀所運用到的咒語,五營祭祀與法師自我修行的關係,第三章則是透過村社中,玄天上帝信仰和五營之間的空間關係,在五營的祭祀中,中營往往與代表玄天上帝的黑旗連結在一起,甚至是密不可分,在中營的位置上方可以看到黑令旗,甚至也有黑令旗與中營一起祭祀的情形,透過空間詮釋法教聖事神學與地方的關係,以及玄天上帝對於法教發展的重要性,並且第四章中時空背景的轉變,探討內在社神祭祀的轉化,並且以當今網路、傳媒與時空背景的現象,探究最小社神祭祀,透過祭祀,了解臺灣社神祭祀與聖事神學之間的建構、實踐與影響,第五章則是透過法教的聖事神學了解出所代表的土地、空間觀與民俗觀的建構,了解法教儀式本質的神學建構,透過法教儀式內在的土地、空間、民俗觀,並且理解出臺灣法教的神學核心。
The theological concep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aism holy rites in Taiwan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land worship rites of Fais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dividual meanings of these rites. Taking the worship rites for the Generals of Five Camps and the Landlord God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d beliefs can thus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worship rites for Sheshen and Houtushen of the Houtu belief. In this way, we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land worship in the Faism came from the worship of Sheshen, which is more related to common people. The Sheshen worship rites a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rts, with the internal Sheshen referring to the Landlord God and the external Sheshen being the Generals of Five Camp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Five Directions, the Five Elements, and the Five Emperors.
In the paper, the worship rites for the land gods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of a human residence are all sorted. Through the beliefs and worship of the land gods in Faism in Taiwan, the holy rit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rituals of Faism in Taiwan can be understood, and the theological concepts in the rituals can be known through the holy rites. The theological system of Faism in Taiwan is constructed by referring to Western theological concepts, and the view of land and social relations in Faism are also understood.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in Chapter 1 and the conclusion in Chapter 6, Chapter 2 investigates the holy rite theology and rituals of Faism and discusses the divine lineage of the Generals of Five Camps, the incantations utilized in the worship of the Generals of Five Camp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ship of the Generals of Five Camps and the self-cultivation of a fashi (Faism cleric). Chapter 3 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liefs of Xuan Tian Shang Di and the Generals of Five Camps in the worship held by different villages. In the worship of the Generals of Five Camps, the General of Middle Camp is often linked to, or even inseparable from, the Black Order Flag, which represents Xuan Tian Shang Di. The Black Order Flag can be seen at the location of the Middle Camp, and there are even instances where the Black Order Flag is worshipped together with the Middle Camp. This chapter interpr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ly rite theology of Faism and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Xuan Tian Shang Di to the development of Faism through spatial concepts. In Chapter 4, the transition of the internal Landlord God worship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changes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exts, and the minimal Landlord God worship is also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phenomena on the Internet, the media, and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exts of the present day. Through these worship rite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influence between Taiwanese Landlord God worship and holy rite theology can be understood. Chapter 5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ew of land, view of space, and view of folklore through the holy rite theology of Faism.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ore th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Faism ritual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iews of land, space, and folklore contained in the rituals, the core theological concepts of Faism in Taiwan can also be understood.
(一) 專書:
1. 《天妃顯聖錄》,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0年。
2. 《道韻.第三輯.玄武精蘊》,中華大道出版部,1998 年。
3. Louis K. Dupré著,傅佩榮譯,《人的宗教向度》,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
4. Terry Eagleton,《文化的理念》,巨流圖書公司,2002年。
5. 王怡茹,《淡水地方社會之信仰重構與發展:以清水祖師信仰為論述中心(一九四五年以前)》,國史館,2014年。
6. 史書美,《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聯經出版公司,2013年。
7. 朱越利,〈玄武的封號和稱號〉,《道韻》,第九輯,中華大道出版部,2001 年。
8. 吳永猛,〈澎湖小法探索〉,《菊島人文之美:澎湖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
9. 吳永猛,〈澎湖村落五營信仰的採討〉,《澎湖研究第1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
10. 吳永猛,《澎湖宮廟小法的功能》,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11. 吳永猛、謝聰輝,《臺灣民間信仰儀式》,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5年。
12. 呂理政,《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0年。
13. 周慶華,《中國符號學》,臺北市:揚智文化,2000年。
14.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博揚文化,2008年。
15. 林美容,《臺灣民俗的人類學視野》,翰蘆,2014年
16. 胡新生,《中國古代巫術》,北京:人民,2010年。
17. 高連凱、楊逸樺,《真武顯聖玄天上帝傳奇》,葳森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18. 張紫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臺北市:南天書局,1995年。
19. 曹新銘,《基督教的上帝觀》,中華基督徒送書會,1957年。
20.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1996年。
21. 陳介夫著,《聖事論新編─從新天主教法典看聖事》,聞道出版社,1992年。
22. 陳光興 ,《文化研究在臺灣》,巨流圖書公司,2001年。
23. 陳器文,《玄武神話、傳說與信仰》,麗文文化,2001 年。
24. 曾喜城,《臺灣六堆客家傳統建築與風水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年。
25. 奧古斯丁(St. Augustine)著,周偉馳譯:《論三位一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6. 愛德華.薩依德著,《東方主義》(Orientalism) ,傅大為、廖炳惠、蔡源校訂林,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譯,立緒文化,1999年。
27. 董芳苑,《探討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市:常民文化出版,1996年。
28. 臺灣民俗信仰學會編,《法教與民俗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文津,2011年。
29. 劉枝萬,《台湾の道教と民間信仰》,東京:風響社,1994年。
30. 潘家駿,《聖事禮儀神學導論》,光啟出版社,2008年。
31. 鄭志明,《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市:文津,2010年。
32. 鄭志明,《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一一天地人鬼神五位一體》,文津出版社。
33. 鄭振滿、陳春聲主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34. 魯迅,《魯迅書信集上卷·致許壽裳》,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
35. 蕭登福,《后土地母信仰研究》,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5年。
36. 賴宗賢,〈台灣「北極玄天上帝」信仰〉,《道韻(三)─玄武精蘊》,1998年。
37. 簡瑛瑛,《當代文化論述:認同、差異、主體性》,立緒,1997年。
38. 顧海良,《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科學出版社,2020年。
(二) 期刊論文:
1. 方鳳玉、邱上嘉,〈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的五營形式〉,《臺灣美術》,第53期,2003年,頁4-5。
2. 毛紹周,〈臺灣家屋空間中的儀式性器物-以公媽案桌陳設為例〉,《文史台灣學報》,3期, 2011年,頁254。
3. 王文徑,〈漳浦的玄天上帝崇拜〉(上)、(下),《台灣源流》9、10,台中:台灣省各姓淵源研究學會,1998 年3 月、6 月,頁116-124、118-132。
4. 王怡茹,〈淡水清水巖祖師廟遶境儀式建構下的信仰空間〉,《北市教大社會學報》,7 期,2008年,頁201。
5. 王秋桂、王天麟,〈奠安與出煞:安龍科儀初探〉,《民俗曲藝》,第94、95期,1995年,頁141-163。
6. 布興・大立,〈故事與神學的關係〉,《玉山神學院學報》,第20期,2013年,頁3。
7. 田兆元、王恩重,〈論兩漢儒家神學與皇權的離合關係〉,《上海大學學報》,第2期,1998年,頁 13。
8. 石田憲司,〈台灣南部の真武神信仰について─特に清朝統治下の台南を中心として〉,《東方宗教》,第85 號,1995 年,頁24-40。
9. 吳永猛,〈民間信仰法教的虎爺〉,《慧炬雜誌》,第632期,2022年,頁3。
10. 吳永猛,〈澎湖小法呂山派現況的探討〉,《空大人文學報》,7期 ,1998年,頁287-310。
11. 吳永猛,〈澎湖宮廟小法的普唵祖師之探源〉,《東方宗教研究》,4期 ,1994年,頁165-182。
12. 吳季晏,〈明清政權的迭換與台灣玄天上帝信仰〉,《道教學探索》第七號,台南:道教學探索出版社,1993 年,頁246-271。
13. 吳晉安,〈蘇軾徐州詩「黃樓」空間記憶書寫〉,《問學》,23期,2019年,頁9
14. 吳尊賢著,陳日三譯,〈鄉村采風錄〉,《南瀛文獻》,第4卷上期,1956年,頁40。
15. 呂欣怡〈土地、社群、信仰:解析俗民環境論述〉,《科技醫療與社會》,第22期,2016年,頁78。
16. 呂理政,〈點校「打城全本」〉,《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990年,頁49。
17. 李亦園,〈和諧與均衡-民間信仰中的宇宙詮釋慰藉模型〉,《文星》,1987年,頁100-111。
18. 李安澤,〈梁燕城「中華神學」的理論建構與「彩虹文化」的理想〉,《儒學傳承》,頁50。
19. 李志鴻,〈后土信仰與中國民間信仰〉,《世界宗教文化》,3期,2018年,頁100。
20. 李秀娥,〈松山慈惠堂35週年 建醮除煞祈福〉,《歷史月刊 》,223期 ,2006年,頁22-26。
21. 李游坤,〈懺悔的靈性意義-以道教中元節齋醮儀式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8卷1期,2009年,頁170。
22. 李黎鶴、李遠國,〈論民間法教與閭山教的歷史演變〉, 《復旦學報》,第3 期,2023 年 頁94。
23. 李豐楙,〈「中央-四方」空間模型:五營信仰的營衛與境域觀〉,《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5期,2010年。
24. 李豐楙,〈從哪吒太子到中壇元帥:「中央-四方」思維下的護境象徵〉,《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卷2期,2009年。
25. 李豐楙,〈祭煞與安鎮:道教謝土安龍的複合儀式〉,Florian C. Reiter ed., Foundations of Daoist Ritual, Wiesbadon: Harrassowitz Verlag,,2009,頁47-70。
26. 卓克華,〈台南市北極殿創建沿革考〉,《台灣文獻》,第47 卷第4 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年,頁23-46。
27. 周舜瑾,〈澎湖法教虎文化叢談〉,《虎爺信仰研究專輯》,2017年,頁36-42。
28. 岩本通彌著,王曉葵譯,〈作為方法的記憶—民俗學研究中「記憶」概念的有效性〉,《文化遺產》,第4期,2010年,頁109。
29. 林美容,〈土地公廟 —聚落聚落的指標:以草屯鎮為例〉,《臺灣風物》,37卷1期,1987年,頁53-81。
30. 林美容,〈臺灣民間信仰的分類〉,《漢學研究通訊》,10卷1期,1991年,頁15。
31. 林庭宇,〈「勅水禁壇」的科儀思想及其儀式象徵〉,《中國學術年刊》,32_1期,2010年,頁 65 - 95。
32. 林振源,〈正邪之辨、道法之合:臺灣北部道法二門源流〉,《華人宗教研究》,4期 ,2014年,頁46。
33. 林素娟,〈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涵及文化象徵意義—以三《禮》齋戒、祭祖為核心進行探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2期,2008年,頁174。
34. 林湘義,〈台灣宗教管理研究中之宗教文化創意產業課題的發展面向〉,《輔仁社會研究》,3期,2013年,頁65。
35. 林瑋嬪,〈人類學與道教研究的對話:以「煮油」除穢儀式為例〉,《考古人類學刊》,73期 ,2010 年,頁149-168。
36. 林鍵璋,〈淨爐儀式之田調與解讀:以臺北普安堂法教團為例〉,《地理研究》,71期 ,2019年 ,頁 25 – 41。
37. 林鍵璋,〈新竹市樹林頭民間信仰「巡營遶境」儀式的空間解讀:以神聖空間中的空間記憶關係建構為視角〉,《宗教哲學》,93期 ,2020年,頁145。
38. 邵卉芳,〈記憶論:民俗學研究的重要方法〉,《雲南社會科學》,第6 期,2014年,頁83。
39. 金清海,〈台灣五營信仰文化探源〉,《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十期, 2013年。
40. 洪馨蘭,〈「社官」信仰在廣東蕉嶺與臺灣美濃的比較研究〉,《民俗曲藝》,180期,2013年,頁83–130。
41. 紀尚坤,〈巫教、宗教、禮教與先秦諸子百家之關係〉,《學理論》,2011年,頁33。
42. 胡方霖,〈《抱樸子》神學的建立—早期道教與儒學關係的個案分析〉,《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頁87。
43. 徐雨村,〈非官方標準化與廟祠同構化:臺灣及馬來西亞的土地神信仰發展的比較研究〉,《華人宗教研究》,11期 ,2018年,頁 102。
44. 徐國明,〈一種餵養記憶的方式-析論達德拉瓦.伊苞書寫中的空間隱喻與靈性傳統〉,《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4期 ,2007年,頁167。
45. 徐韜,〈基督教與道教心身觀念的科學文化功能—以《神學大全》和《抱樸子》為例〉,《基督教思想評論》,2007年,頁283
46. 馬上雲,〈法脈緜延,樂聲薪傳-記澎湖法教呂山派小法出館儀式及其音樂〉,《臺灣音樂研究》 ,10期 ,2010 年,頁133 – 152。
47. 馬上雲,〈澎湖法教普唵派儀式音樂裏的南管曲調及其運用〉,《關渡音樂學刊》,14期,2011年,頁7-26。
48. 馬上雲,〈澎湖普庵派法師之召營咒及其曲調〉,《臺灣音樂研究》,5期,2007年。
49. 區建銘,〈陳耀庭:《道教神學概論》〉,《比較經學》,5期,2015年,頁173。
50. 張成全,〈「回煞」考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9卷4期,2006年,頁446。
51. 張茂桂、林本炫,〈宗教的社會意向:一個知識社會的課題〉,《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74期,1993年,頁96-97。
52. 張淑媚,〈保羅・田立克的神律道德及其德育蘊義〉,《鵝湖學誌》, 17期 ,1996年,頁151。
53. 張超然,〈自我身分、倫理性格與社會意義象徵:道與法的根本差異與複合現象〉,《華人宗教研究》,第8期,2016年,頁33。
54. 張超然,〈開度法輪:仙公系靈寶神學與晉宋道教的轉型〉,《道教研究學報》,14期,2022年,頁185-186。
55. 張慧玉,〈試探斗六玄天上帝廟宇分布及其信仰空間〉,《華人文化研究 》, 8卷2期 ,2020年,頁222。
56. 張繼選,〈笛卡爾哲學的神學基礎〉,《宗教哲學》,第38期,2006年,頁90。
57. 梁廷毓〈論「精怪」與「魔神仔」傳聞中的生態思維與身體界限〉,《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31期 ,2020年,頁 53。
58. 莊元輔,〈論Holmes Rolston, III 對「自然價值」的觀點:建構「體驗論」模型芻議〉,《應用倫理評論》,2013年,頁266。
59. 許道齡,〈玄武之起源及其蛻變考〉,《史學集刊》,第5期,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1947 年,頁223-240。
60. 郭武,〈論道教初創時期的神學思想〉,《四川大學學報》,1993年,頁 55。
61. 陳秀蓉,〈對佛教華嚴宗「法界觀」的詮釋—以郎尼根認知理論為主〉,《新世紀宗教研究》, 10卷1期 ,2011年,頁 77。
62. 陳佳穗,〈臺灣地名之神怪傳說研究〉,《桃園創新學報》,第32期,2012年,頁493。
63. 陳殿禮、洪珮芬,《敬祖文化對廳堂空間與傢俱之影響:以金門民居為例》,設計學報,19卷1期,2014年,頁28。
64. 陳龍,〈成神論的跨文化旅行—論唐君毅對別爾嘉耶夫的闡釋〉,《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 55期 ,2021年,頁 235
65. 陳耀庭,〈論道教神學〉,《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2004年,頁38 。
66. 曾宗盛,〈去殖民的上帝─聖經詮釋的轉換與上帝觀轉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 7卷4期,2017年,頁57。
67. 辜神徹、林美容:〈女乩、義女與誦經女:女性在「公寓廟」的活動和地位〉,《民俗曲藝》168期 ,2010年,頁21 - 51。
68. 黃漢偉,〈信仰、記憶與建構:談六房媽過爐〉,《民俗曲藝》,第186期,2014 年,頁59– 101。
69. 黃應貴,〈人類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計畫成果報告〉,《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8卷4期,2007年,頁5。
70. 黃應貴,〈談象徵人類學的幾個研究〉,《人類與文化》,4期,1974年,頁18。
71. 黃懷秋,〈依里亞德的儀式理論-兼論其與基督信仰的異與同〉,《輔仁宗教研究》,21期 ,2010年 ,頁86。
72. 楊秀娟,〈《勅水禁壇》科儀的詮釋與想像─以臺南善化道壇鍾昂翰道長為主〉,《輔仁宗教研究》,第39期,2019年,頁87-134 。
73. 董芳苑,〈臺灣民間信仰之正視〉,《臺灣神學論刊》,16期,1994年。
74. 廖新田,〈論藝術品的神聖性-從社會科學出發〉,《書畫藝術學刊》,第5期,2008年,頁108。
75. 福永光司,〈何謂「道教」-「道教」一詞考和道教神學同儒、墨、佛之關〉,《宗教學研究》,1983年,頁 86。
76. 翟奎鳳,〈皇天后土:早期中國的天地信仰與祭祀〉,《哲學與文化》, 48卷12期 ,2021年,頁3。
77. 趙芃,〈讖緯神學與山東道教〉,《中華文化》,第4期,2014年,頁124。
78. 劉枝萬,〈臺灣之法教〉,《臺灣文獻》,第57卷第3期,2006年,頁2。
79. 潘朝陽,〈「中心—四方」空間形式及其宇宙論結構〉,《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23期,1995 年。
80. 蔡相煇,〈明鄭台灣之真武崇祀〉,《明史研究專刊》第三期,大立出版社,1983 年,頁171-181。
81. 鄭志明,〈民間信仰「合緣共振」與「含混多義」的思維模式〉,臺北:華梵大學第五次儒佛會通研討會,2001年。
82. 鄭志明,〈陳靖姑信仰與法派的宗教形態〉,《新世紀宗教研究》,2卷3期 ,2004 年,頁91。
83. 鄭維亮,〈從「外推方法」試論本地化氣神學〉,《神學論集》,206期 ,2021年,頁618。
84. 盧秀滿,〈中國筆記小說所記載之「避煞」習俗及「煞神」形象探討〉,《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7卷1期,2012年,頁29、頁33、頁45。
85. 盧嘉興,〈由竹篙裡仁和宮探討舊籍所記仁和裡下灣之上帝廟〉,《臺南文化》1期,台南市政府,1976 年,頁55-76。
86. 蕭振邦,〈由詮釋的角度看《莊子四講》─回應畢來德《莊子》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卷3期,2012年 ,頁146。
87. 蕭登福,〈玄天上帝神格及信仰探源〉,《宗教哲學》,6 卷第4 期,2000 年,頁109-133。
88. 蕭登福,〈后土與地母-試論土地諸神及地母信仰〉,《世界宗教學刊》,第4期, 2004年,頁15。
89. 蕭登福,〈西王母信仰源起及其在歷朝歷代中的神格發展〉,《哲學宗教》,51期,2010年,頁65-66。
90. 蕭進銘,〈淡水的法教、道法關係及年例祭天儀式-以忠義宮、保安廟及福德廟府為核心的探討〉,《華人宗教研究》,3期,2014年 ,頁145-196。
91. 蕭進銘,〈連接根源、重建秩序及對於土地的懺謝:臺灣道教「奠土」儀式的「土地觀」及其現代意涵〉,《真理大學人文學報》,5期,2007年,頁1-29。
92. 賴明茂,〈鬥六地區傳統聚落五營空間序列之調查研究〉,《建築學報》,中華民國建築協會,2000年。
93. 賴品超,〈宗教多元問題的哲學及神學進路:一個漢語神學的觀點〉,《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7期 ,2009年,頁 170。
94. 謝世維,〈地方宗教中的道法關係:以臺南和意堂為核心的考察〉,《民俗曲藝》,183期,2014年,頁139 – 189。
95. 謝遐齡 ,〈董仲舒給儒家的定位:宗教還是神學〉,《衡水學院學報》,第3期,2019年,頁2。
96. 謝聰輝,〈閩中瑜珈法教功曹神譜研究-以嵩公道德與吳公太宰為主〉,《國文學報》,65期 ,2019年,頁195 – 223。
97. 鍾沂蓁,〈從心-氣-形的關係探討王陽明「身體觀」〉,《有鳳初鳴年刊》,9期,2013年,頁645。
98. 簡榮聰,〈玄天上帝信仰發展及其人文考辨〉,《台灣文獻》,46 卷第2 期,1995 年,頁121-131。
99. 魏嘉華,〈郎尼根神學方法的傳承與創新〉,《哲學與文化》,45卷1期,2018年,頁41。
100. 關永中,〈郎尼根《神學方法》所蘊含的超驗法〉,《臺大哲學論評》,第13期,1990年,頁135。
101. 欒保群,〈雲南神馬中的煞神研究〉,《年畫研究》,2013年,頁30。
(三) 學位論文:
1. 方鳳玉,〈「五營」之空間概念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2. 方鳳玉,〈臺灣傳統聚落中的「五營」研究:以雲林地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3. 王輝,〈玄天上帝信仰研究—以閩台為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4. 王麗雯,〈日據以前臺灣真武信仰之源流與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5. 任思亮,《明清民間宗教思想研究》,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2007年,頁5。
6. 李偉帆,《排灣族文化中所蘊藏的土地神學》,長榮大學神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頁7。
7. 林雨璿,《五營兵將:臺灣民間宗教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8. 林建育,《金門傳統漢人聚落領域的空間界定:一個五營信仰的考察》,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9. 林鍵璋,〈臺灣法教儀式文化之研究–以過關、訓乩、煮油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22年。
10. 許宇承,《臺灣民間信仰中之五營兵將》,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1. 陳孟絹,〈「臺灣神」信仰之研究〉,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該論文於2014年改寫出版為《臺灣神信仰:大愛的修行》一書。
12. 陳省身,〈臺灣儀式僧瑜伽燄口施食儀式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2020年。
13. 曾光棣,〈澎湖的五營-以空間角度來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14. 楊士賢,〈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民間文學研究─以閩南釋教系統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15. 楊美靜,《小法【清壇咒】儀式音樂之研究─以板橋鎮國宮為例》,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頁206。
16. 楊琛,〈霞浦摩尼教的道教化—以《奏申牒疏科冊》為中心〉,蘭州大學博士論文,頁1。
17. 歐素敏,〈「母娘」信仰靈修模式探究:以無極玉旨玄靈道場為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頁 7。
18. 潘朝陽,〈臺灣傳統漢文化區域構成及其空間性:以貓裡區域為例的文化歷史地理詮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1994年,頁244。
19. 賴育青,〈桂東南民間道教閭山派「援佛入道」 研究-以大幡醮儀為中〉,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頁9。
20. 賴孟玲《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的「五營」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2001年。
21. 戴嘉琦,〈澎湖小法造橋過限儀式研究〉,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頁6。
(四) 電子媒體與文獻:
1. 〈春官宗伯‧大宗伯〉,《周禮注疏》卷十八,國立臺灣大學,http://cls.lib.ntu.edu.tw/ORIG/all_sourcelist.asp?book_id=286&sSource=%A1m%A9P%C2%A7%AA%60%B2%A8%A1n,(瀏覽日期:2023.6.3)
2. 〈檀弓上〉,《禮記正義》,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61994,(瀏覽日期:2023.6.3)
3. 《文學通考》三十四,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brary.pl?if=en&file=149936&page=15 (瀏覽日期:2023.5.12)
4. 《文學通考》卷八十六、郊社考十九,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89993 (瀏覽日期:2023.5.12)
5. 《玉皇玉聖宮》網頁,http://www.yuhlonggong.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8:2011-01-09-14-35-08&catid=42:2011-01-07-05-52-56(瀏覽日期:2023.6.3)
6. 《法海遺珠・卷三八・雷霆辛都督秘法》,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00248&page=143 (瀏覽日期:2023.5.12)
7. 《禮記・月令》,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04989,(瀏覽日期:2023.6.3)
8.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60周年所慶籌備委員會,《層巒疊翠一甲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同仁自選集》(電子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5年,頁16-33。
9. 文獻通考,《鄱陽馬端臨貴與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74591&page=2 (瀏覽日期:2023.5.12)
10. 永和興,https://xzdza.org.tw/https://www.wingwohhing.com/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sort=p.price&order=DESC&page=3&limit=25&product_id=1875 (瀏覽日期2022.8.20)
11. 合順神桌,「拜拜就找我」 ,https://www.88995.com.tw/index.asp(瀏覽日期2022.8.20)
12. 早安樂活,「除夕拜地基主怎麼拜?拜拜時間、供品、流程,命理專家湯鎮瑋帶你一篇看懂」,https://www.edh.tw/lohas/article/30440(瀏覽日期:2022.8.21)
13. 吳永猛,〈法教的玄天上帝信仰之探討〉,http://www.tiengod.org.tw/web/images/ckfinder/files/20140618111857,(瀏覽日期:2020.4.12)
14. 宋明,《朱子語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uzi-yulei/24/zh (瀏覽日期:2023.5.12)
15. 李玉昆,《玄天上帝信仰在泉州》,http://www.ctcwri.idv.tw/godking.htm,(瀏覽日期:2020.7.12)
16. 李孟璇,鏡週刊˙財經版,「【國農牛乳鬧雙胞3】你一定喝過,早餐店40年不敗牛奶霸主是他」,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727fin003/(瀏覽日期:2023.6.8)
17. 尚書,周書,《洪範》,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取自https://ctext.org/shang-shu/great-plan/zh?searchu=,(瀏覽日期:2023.5.12)
18. 金佛園,https://purebless.blogspot.com/2013/03/qr10-16_27.html(瀏覽日期2022.8.20)
19. 客邦,「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認識客家文化」, https://enjoy1001.pixnet.net/blog/post/314684025-%28%E6%9C%AA%E8%A8%AD%E5%AE%9A%E6%A8%99%E9%A1%8C%29,(瀏覽日期2022.8.20)
20. 春秋左傳,昭公,《昭公二十九年》,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chun-qiu-zuo-zhuan/zhao-gong-er-shi-jiu-nian/zh,(瀏覽日期:2023.5.12)
2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年,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4615(瀏覽日期2022.8.20)
22. 許越如,鏡週刊,「【臺灣大神佛之三】產業要轉型 宮廟也要轉型」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1219web004/(瀏覽日期:2019.9.3)
23. 鹿港北頭七巡府,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kftPNKUrA(瀏覽日期:2023.6.3)
24. 欽定四庫全書,《皇王大紀》卷十一,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71944,(瀏覽日期:2023.6.3)
25. 痞客邦,「福祿壽喜」,https://blog.xuite.net/haka0120/twblog/116885931(瀏覽日期2022.8.20)
26. 黑松汽水,「黑松中元節碳酸系列—史上最旺篇」, http://youtu.be/pTz_gHjvgIY(瀏覽日期:2023.6.8)
27. 新莊地藏庵,「認識眾神」, https://xzdza.org.tw/ (瀏覽日期2022.8.20)
28. 瘋先生,「2023地基主怎麼拜?拜拜節日、供品、時間和方向懶人整理」https://mrmad.com.tw/2022-how-to-worship-the-foundation(瀏覽日期:2023.8.21)
29. 維基百科,「臺灣地基主信仰」,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C%B0%E5%9F%BA%E4%B8%BB%E4%BF%A1%E4%BB%B0(瀏覽日期2022.8.20)
30. 臺灣民俗文化工作室,「臺灣民俗」,http://www.folktw.com.tw/culture_view.php?info=54(瀏覽日期:2019.9.3)
31. 潘慧中,ETtoday新聞雲,「熊熊過年拜地基主「誤踩1禁忌」摔倒掛急診:學到了!8拜拜重點公開」,https://star.ettoday.net/news/2133941(瀏覽日期:2022.8.21)
32. 儒家,《白虎通德論》卷二,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bai-hu-tong/wu-si/zh (瀏覽日期:2023.5.12)
33. 儒家,春秋繁露,《五行之義》,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取自https://ctext.org/chun-qiu-fan-lu/wu-xing-zhi-yi/zh,(瀏覽日期:2023.5.12)
34. 聯興神桌佛具,「觀音彩佛聯」,http://www.100years.com.tw/product_d.php?lang=tw&tb=1&id=3595(瀏覽日期2022.8.20)
35. 霤,「原典出處」,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E9%9C%A4(瀏覽日期:2023.5.12)
36. 羅以容,健康20,「中元節拜地基主時間?地基主怎麼拜?要準備什麼?命理專家一次解答」https://health.tvbs.com.tw/life/334321(瀏覽日期:2023.8.21)
37. 蘋果新聞網,「趙哲聖專欄:農曆七月中元節的文化傳承與消費意識出版時間」,https://www.appledaily.com.tw/forum/20170905/RUTM4ZMQC6A2ZWUQYUPCZL6SJM(瀏覽日期:20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