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觀」一詞,始見於《荀子‧君道》,意為「遊覽」,在範圍上涵蓋長時程、長距離的旅行,以及短時間、近距離的攬勝遊逛活動。遊觀盛行是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透過對於遊觀現象的分析,可以揭示當時社會的生活及其心態。明人遊觀生活的真實面貌如何?是何種原因造就了遊觀的普及?其內蘊的思想觀念、社會心態為何?遊觀為何成為明人生活相當重要的一部份,成為解決內心困惑、休憩身心的最佳方式?而在遊觀成為時代風尚的同時,從事遊觀活動所必須擔負的消費支出,士庶如何加以安排及規劃?與遊觀活動相應的消費服務為何?士人及平民百姓究竟如何看待遊觀活動的盛行?遊觀盛行所帶來的各方面影響為何?都是本文所關注的問題。
過去有關明代旅遊的研究,大多集中於討論知識階層的出遊,對於相關的旅遊消費、旅遊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也幾乎隻字未提。本文便以同時呈現士人及民眾、婦女出遊情況為重心,嘗試探討明代江南旅遊消費以及社會心態。此外,藉由鋪陳明人旅遊時相應的住宿、交通、遊具的使用情況,觀察明人出遊在物質層次上的表現,更進一步瞭解遊觀活動的文化意涵。在時人出遊的心態分析上,本文嘗試援引宋代沿用至今的「工賑」觀念,從士人對於旅遊的論斷著眼,探究士人眼中的遊人心態。
本文在章節架構上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為四章:第一章將從社會風氣與消費風尚的整體變遷著眼,為遊觀活動大盛於明代後期提供時代背景上的解釋。第二章從士人及庶民兩個面向分別討論當時遊觀大盛的情況,希望能夠在士庶並重的基礎上呈現出遊觀活動的士庶差異,從中發現不同階層從事遊觀活動的特殊意義。第三章討論物質條件與明代江南遊觀文化的關係,說明遊觀活動中的支出擔負問題,分析遊觀活動大盛在明人生活及消費上的深層意義。第四章討論明代江南地區在遊觀成為時代風尚的情況下士庶心態的轉變,探討旅遊如何變成普遍性消費及士人階層的反應,考察當時士庶不同的消費心態,以求深入呈現明代遊觀活動的時代意涵。
綜合本文研究,可以發現遊觀活動在明代幾乎成為全民運動的情況,與當時重視享樂的社會風氣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旅遊的觀感也隨著消費風尚的轉變,呈現出高度正面的評價。相應而生的商業服務也隨之增加,無論是旅遊書籍的出版、交通工具的租賃、住宿服務的提供,都增添了遊者的便捷,服務的商品化也反映遊人對於旅途享樂性、舒適性的高度重視。文人積極的面對遊觀活動及遊觀消費,給予正、負面不同的評價,為區別雅俗、展示品味做出努力,呈現引領風尚的優越感及面對庶民仿效的危機感。遊觀活動的發達確是社會經濟變遷的產物,明人正視旅遊消費,審視遊觀活動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並積極的尋求解決的方法,正是明代消費文化中雅俗交融的具體寫照。
壹、文獻史料
一、典籍政書
《明史》,台北:鼎文書局點校本,1975。
《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
《明神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
《古今圖書集成》,台北:文星出版社,1964。
明‧陳仁錫,《皇明世法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明‧章潢,《圖書編》,收入《四庫全書珍本》五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張鹵,《皇明制書》,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明‧黃六鴻,《福惠全書》,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3輯19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明‧鄧球編,《皇明泳化類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明‧鄧士龍輯,《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黃彰健,《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9。
二、地方志
《洪武蘇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弘治吳江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弘治常熟縣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8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正德姑蘇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12,上海:上海書店,1990。
《正德松江府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8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嘉靖廣平府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嘉靖太倉州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20,上海:上海書店,1990。
《嘉靖吳邑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8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嘉靖仁和縣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94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隆慶儀真縣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隆慶長洲縣志》,收入《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續編》23,上海:上海書店,1990。
《萬曆杭州府志》,收入《明代方志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萬曆新昌縣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7,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萬曆長洲縣志》收入《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11,北京:中國書店,1992。
《崇禎吳縣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9,上海:上海書店,1990。
《崇禎烏程縣志》,收入《稀見中國地方誌彙刊》16,北京:中國書店,1992。
《崇禎松江府志》,收入《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
《康熙儀真縣志》,收入《稀見中國地方誌彙刊》13,北京:中國書店,1992。
《乾隆安吉州志》,收入《稀見中國地方誌彙刊》16,北京:中國書店,1992。
《乾隆上海縣志》,收入《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1,北京:中國書店,1992。
《乾隆平湖縣志》,收入《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16,北京:中國書店,1992。
《同治湖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同治湖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沛志》,收入《稀見中國地方誌彙刊》14,北京:中國書店,1992。
明‧王永積,《錫山景物略》,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34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明‧王穉登,《吳社編》,收入《百部圖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明‧黃省曾,《吳風錄》,收入明‧王文祿編,《百陵學山》,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
清‧徐崧、張大純編纂,《百城煙水》,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清‧黃卬,《錫金識小錄》,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清‧顧祿,《清嘉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
葛寅亮編,《金陵梵剎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44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三、文集
明‧孔貞時,《在魯齋文集》,收入《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1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支大綸,《支華平先生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62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方弘靜,《素園存稿》,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明萬曆三十九年刊本。
明‧方鵬,《矯亭存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6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王世懋,《王奉常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3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王思任,《王季重集》,台北:環球出版社,1966。
明‧王穉登,《王百穀集》,收入《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175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王煒,《鴻逸堂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清初刊本。
明‧王褒,《王養靜全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明萬曆十六年序刊本。
明‧王衡,《緱山先生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9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田藝蘅,《香宇初集續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尊經閣文庫景照明嘉靖刊本。
明‧朱曰藩,《山帶閣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1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朱察卿,《朱邦憲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4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朱賡,《朱文懿公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江盈科著,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岳麓書社,1997。
明‧何景明,《何文肅公集》,台北:偉文圖書公司,1976。
明‧何瑭,《柏齋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吳鼎,《過庭私錄》,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吳寬,《家藏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吳應箕,《樓山堂集》,收入《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1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呂維祺,《明德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8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宋濂,《宋學士全集》,收入《叢書集成新編》文學類第6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明‧李流芳,《檀園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明崇禎二年謝三賓刊本。
明‧李開先,《李中麓閒居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93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52、153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李濂,《嵩渚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沈愷,《環溪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92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汪道昆,《副墨》,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19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貝瓊,《清江貝先生文集》,收入《四部叢刊‧初編》集部31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明‧周思兼,《周叔夜先生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14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收入《祁彪佳文稿》,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明‧金善,《金文靖公集》,收入《明人文集叢刊》1:3,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姜寶,《姜鳳阿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28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姚希孟,《循滄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5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29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茅坤,《白華樓續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0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孫鏊,《松菊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48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孫繼皋,《宗伯集》,收入《四庫全書珍本》第4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
明‧徐枋,《居易堂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3。
明‧徐階,《少湖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8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徐階,《世經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9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浦祊,《游明聖湖日記》,清光緒間錢瑭丁氏嘉惠堂刊本。
明‧袁中道,《珂雪齋近集》,收入《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10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袁中道,《珂雪齋前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8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明‧袁中道,《珂雪齋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8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4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袁凱,《海叟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袁袠,《衡藩重刻胥臺先生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86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馬之駿,《玅遠堂全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84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高攀龍,《高子遺書》,收入《欽定四庫全書》第129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涂伯昌,《涂子一杯水》,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62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張佳胤,《張居來先生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明萬曆二十二年序刊本。
明‧張居正,《新刻張太岳先生詩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13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張岱,《琅環文集》,長沙:岳麓書社,1985。
明‧張溥,《七錄齋別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尊經閣文庫景照明刊本。
明‧張鳳翼,《處實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7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曹學佺,《石倉全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明刊本。
明‧畢自嚴,《石隱園藏稿》,收入《欽定四庫全書》第129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許獬,《徐鍾斗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9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陳玉輝,《陳先生適適齋鑑鬚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82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陳繼儒,《晚香堂集》,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6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陸楫,《蒹葭堂稿》,國家圖書館藏嘉靖四十五年刊本。
明‧陶望齡,《陶文簡公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1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56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程文德,《程文恭公遺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9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程可中,《程仲權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9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程德良,《白蓮沜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藏經閣文庫景照明萬曆刊本。
明‧費元祿,《甲秀園集》,收入《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6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馮夢禎,《快雪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64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黃仲昭,《未軒公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
明‧黃汝亨,《寓林集》,收入《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4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楊循吉,《燈窗末藝》,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6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楊應詔,《天遊山人集》,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別集110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明‧萬衣,《萬子迂談》,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09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鄒迪光,《始青閣稿》,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10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鄒迪光,《調象菴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59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鄒迪光,《鬱儀樓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58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趙釴,《無聞堂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12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劉天民,《函山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劉鳳,《劉子威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2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蔡汝楠,《自知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97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鄧原岳,《西樓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4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穆文熙,《穆考功逍遙園集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7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戴重,《河村集》,收入《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1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明‧戴澳,《杜曲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尊經閣文庫景照明崇禎刊本。
明‧謝肇淛,《小草齋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鍾惺,《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明‧歸莊,《歸莊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明‧顧起元,《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顧鼎臣,《顧文康公文草》,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5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清‧許尚質,《釀川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58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清‧程正揆,《青溪遺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6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1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四、筆記、小說
宋‧沈括,《夢溪筆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明‧文震亨,《長物志》,收入《筆記小說大觀》20編第6冊,臺北:新興書局,1977。
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明‧王士性,《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1981。
明‧王思任,《遊喚》,收入《筆記小說大觀》14編第4冊,台北:新興書局,1988。
明‧王錡,《寓圃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4。
明‧王晫,《看花述異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5編第6冊,台北:新興書局,1974。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7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1981。
明‧何鏜選輯,《古今遊名山記》,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5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余繼登,《典故記聞》,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吳應箕,《留都見聞錄》,收入《貴池先哲遺書》19,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
明‧宋彥,《山行雜記》,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5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明‧李翊,《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1982。
明‧李豫亨,《三事溯真》,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明‧李豫亨,《推篷寤語》,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8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姚旅,《露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1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范濂,《雲間據目鈔》,收入筆記小說大觀22編第5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明‧唐錦,《龍江夢餘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2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夏基,《隱居放言》,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明‧徐三重,《野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06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徐弘祖撰、朱惠榮校注,《徐霞客遊記》,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
明‧徐樹丕,《識小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40編第3冊,台北:新興書局,1985。
明‧祝允明,《前聞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明‧笑笑生,《金瓶梅》,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
明‧袁中道,《遊居柿錄》,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明‧袁宏道,《瓶史》,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
明‧高濂,《遵生八箋》,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子部61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明‧屠隆,《娑羅館清言》,收入《筆記小說大觀》40編第3冊,台北:新興書局,1985。
明‧張岱,《西湖夢尋》,台北:金楓出版公司,1987。
明‧張岱,《陶庵夢憶》,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明‧張維樞,《澹然齋小草》,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明萬曆四十三年序刊本。
明‧張維機,《清署小草》,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明崇禎四年刊本。
明‧張應俞,《杜騙新書》,收入《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第5集,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
明‧張瀚,《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2。
明‧都穆,《遊名山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13編第5冊,臺北:新興書局,1988。
明‧陳師,《禪寄筆談》,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03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陳第,《五嶽遊草》,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8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陳繼儒,《書蕉》,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1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陸人龍,《型世言》,北京:中華書局,1993。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陸紹珩,《醉古堂劍掃》,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
明‧程春宇,《士商類要》,收入楊正泰,《明代驛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明‧費元祿,《晁采館清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18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明‧黃汝亨,《天目遊記》,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5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明‧黃汴,《水路郡縣一統圖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66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明‧黃奐,《黃玄龍小品》,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1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明‧葉子奇,《草木子》,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葉紹袁,《崇禎記聞錄》,收入文震亨編,《痛史》,台北:廣文書局,1968。
明‧葉權,《賢博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
明‧楊爾曾,《新鐫海內奇觀》,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明‧錢希言,《桐薪》,收入氏著《松樞十九山》,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本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明‧謝肇淛,《五雜俎》,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3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明‧魏文焲,《石室私抄》,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1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明‧顧元慶,《雲林遺事》,台中:義士出版社,1968。
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64。
明‧顧炎武,《日知錄》,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87。
明‧顧夢圭,《疣贅錄》,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83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
清‧艾衲居士編,《豆棚閑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臺北:世界出版社,1953。
清‧李漁,《閒情偶寄》,台北:廣文書局,1977。
清‧酌元亭主人編,《照世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清‧陸隴其,《治家格言》,收入《中國哲學思想要籍叢編》,台北:廣文書局,1975。
清‧葉夢珠,《閱世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
清‧裘君弘,《妙貫堂餘談》,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3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顧公燮,《丹午筆記》,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清‧顧祿,《看楓約》,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清‧龔煒,《巢林筆談》,北京:中華書局,1981。
葡‧曾德昭著,何高濟譯,《大中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貳、今人論著
一、中文專書
中國道教協會辭典編輯委員會,《中國道教大辭典》,台中:東久出版社,1996。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王子今,《中國古代行旅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王兆祥、劉文智,《中國古代廟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王國平、唐立行主編,《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
朱鈞侃、倪紹祥主編,《徐學概論—徐霞客及其游記研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史景遷(Jonathan D.Spence)著,孫尚揚、王麗麗譯,《利瑪竇的記憶之宮》,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1。
邵驥順《中國旅游歷史文化概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主編,《徐霞客研究文集—紀念徐霞客誕辰四百週年》,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6。
唐錫仁、楊文衡,《徐霞客及其游記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夏咸淳,《明末奇才—張岱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
徐霞客逝世350週年國際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編,《千古其人徐霞客—徐霞客逝世350週年國際紀念活動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高立成主編,《中國旅游文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
張仁善,《中國古代民間娛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
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章必功,《中國旅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
傅衣凌主編,楊國楨、陳支平著,《明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勞亦安編,《古今遊記叢鈔》,台北:中華書局,1961。
無錫教育學院徐霞客研究室、學報編輯部編,《徐霞客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
楊正泰,《明代驛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2。
鄭土有、王森淼,《中國城隍信仰》,上海:上海三聯書局,1994。
鄭祖安、蔣明宏主編,《徐霞客與山水文化》,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
鄭焱,《中國旅游發展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謝國楨,《明清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二、中文論文
戈春源,〈試論《徐霞客游記》的民俗學價值〉,《鐵道師院學報》第16卷第2期,1999.4。
方瑜,〈從休閒與自我實現的觀念看張岱的《陶庵夢憶》〉,《休閒與空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1991。
方豪,〈宋代佛教對旅遊之貢獻〉,《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台北:作者自印,1994。
方麗娜,〈徐霞客遊記之文學特色研究〉,《臺南師院學報》第26期,1993.6。
牛建強,〈明代徽州地區之社會變遷〉,《史學月刊》1995年第4期。
牛建強、汪維真,〈再論明代中後期江南地區社會風尚的變化〉,《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31卷1期,1991.3。
牛建強、汪維真,〈明代中後期江南周圍地區風尚取向的改變及其特徵〉,《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科版)》1992年第1期。
王文進,〈中國自然山水文學的三部曲—以南朝「山水詩」到「徐霞客遊記」的觀察〉,《中外文學》第26卷第6期,1997.11。
王日根,〈試論明清文化的世俗化〉,《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第1期。
王家範,〈明清江南消費風氣與消費結構描述—明清江南消費經濟探測之一〉,《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8年第2期。
王家範,〈明清江南消費風氣與消費結構描述—明清江南消費經濟探測之一〉,《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8年第2期。
王崇名,〈從「階級態度」到「個人品味」的轉換:伊利亞斯與布狄厄論西方日常生活特質之比較〉,《思與言》第33卷第4期,1995.12。
王琳,〈明代山水詩概論〉,《陰山學刊》第12卷第3期,1999.3。
王新,〈明清時期社會風尚變革舉隅〉《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第3期。
王聖寶,〈試論徐霞客的叛逆精神〉,《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
王寧,〈旅游、現代性與「好惡交織」—旅游社會學的理論探索〉,《社會學》2000年第3期。
王衛平,〈明清時期太湖地區的奢侈風氣及其評價—吳地民風嬗變研究之四〉,《學術月刊》1994年第2期。
王衛平,〈明清蘇州社會風尚的變遷—吳地民風嬗變研究之二〉,《歷史教學問題》1993年第4期。
王興亞,〈明代中後期河南社會風尚的變化〉,《中州學刊》1989年第4期。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共場域的開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王鴻泰,〈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11卷3期,2000.9。
石守謙,〈「雨餘春樹」與明代中期蘇州之送別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2,1993.6。
吉田晴紀,〈關於虎丘山圖之我見〉,收入故宮博物院編,《吳門畫派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朱小田,〈傳統廟會與鄉土江南之閑暇生活〉,《東南文化》1997年第2期。
朱惠榮,〈徐霞客與雲南〉,《雲南社會科學》1994年第6期。
衣若芬,〈旅遊、臥遊與神遊:明代文人題「瀟湘」山水畫詩的文化思考〉,「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2002。
衣若蘭,〈從「三姑六婆」看明代婦女與社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何淑宜,〈以禮化俗—晚明士紳的喪俗改革思想及其實踐〉,《新史學》11卷3期,2000.9。
余英時,〈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相〉,收入郝延平、魏秀梅主編,《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98。
吳仁安,〈明代江南社會風氣初探〉,《社會科學家》1987年第2期。
吳必虎,〈徐霞客的生命路徑(life path)及其區域景觀多樣性背景〉,《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吳美琪,〈明代士人的服飾風尚及其反應的社會心態—以江南地區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吳智和,〈明人山水休閒生活〉,《漢學研究》20卷1期,2002.6。
吳琦,〈晚明至清的社會風尚與民俗心裡機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年第6期。
巫仁恕,〈明代士大夫與轎子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8期,2002.12。
巫仁恕,〈明代平民的服飾風尚與士大夫的反應〉,《新史學》10卷3期,1999.9。
巫仁恕,〈明清城市「民變」的集體行動模式及其影響〉,《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中心—以江南為討論中心〉,「生活、知識與中國現代性國際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2002。
巫仁恕,〈節慶、信仰與抗爭—明清城隍信仰與城市群眾的集體抗議行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4期,2000.12。
巫仁恕〈明清江南東嶽神信仰與城市民變〉,「中國的城市生活:十四至二十世紀國際研討會研討會」會議論文,南投:暨南國際大學,2001.12。
李伯重,〈簡論「江南地區」的界定〉,《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1期。
李明宗,〈晚明文人的休閒生活及其反映的時代意義〉,《台灣師大體育研究》第4期,1997。
李亮偉,〈中國古代遊觀說略—古代「遊觀‧人生‧文學」論之一〉,《寧波大學學報(人社版)》14卷1期,2001.3。
李亮偉,〈遊觀文學:人生詩意化之符號系統—古代「遊觀‧人生‧文學」論之二〉,《寧波大學學報(人科版)》15卷1期,2002.3。
李俊杰,〈晚明社會變遷與士人休閒生活之探究—以江南地區為例〉,《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2期,2001。
李靜,〈戀軀惜命,何用遊山?—論袁宏道的旅遊觀〉,《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8卷3期,2001.6。
李豐楙,〈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第22卷第3期,1994.3。
李豐楙,〈嚴肅與遊戲:從蜡祭到迎王祭的「非常」觀察〉,《民族所研究集刊》第88期,2000.6。
周志文,〈張岱與《西湖夢尋》〉,《淡江學報》第27期,1989.2。
周明初,〈袁宏道—適意與避世〉,《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1期。
周振鶴,〈徐霞客與明代後期旅行家群體〉,《徐霞客研究》第1輯,1997。
周振鶴,〈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與地理學的關係〉,「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國家圖書館,2000.4。
周質平,〈袁宏道的山水癖及其遊記〉,《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林皎宏,〈晚明黃山旅游的興起〉,《史原》第19期,1993.10。
林章新,〈論袁中郎文學〉,《能仁學報》第2期,1984。
林麗月,〈晚明「崇奢」思想隅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9期,1991.6。
林麗月,〈明代禁奢令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2期,1994.6。
林麗月,〈陸楫(1515-1552)崇奢思想再探—兼論近年明清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幾個問題〉,《新史學》5卷1期,1994.3。
林麗月,〈衣裳與風教—晚明的服飾風尚與服妖議論〉,《新史學》10卷3期,1999.9。
林麗月,〈《蒹葭堂槁》與陸楫「反禁奢」思想之傳衍〉,《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台北: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01。
林麗月,〈世變與秩序:明代社會風尚相關研究評述〉,《明史研究通訊》第4期,2001.12。
林麗月,〈明代中後期的服飾文化與消費心態〉,《經濟史、都市文化與消費文化: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
孟彭興,〈明代商品經濟的繁榮與市民社會生活的嬗變〉,《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4年第2期。
邱仲麟,〈從禁例屢申看明代北京社會風氣變遷的過程〉,《淡江史學》第4期,1992。
夏太生,〈中國古代旅游文學中關於自然的審美傾向〉,《求是學刊》1998年第2期。
夏咸淳,〈論明代徐霞客現象〉,《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5年第3期。
夏咸淳,〈論洞穴美—《徐霞客游記》研究〉,《天府新論》1995年第5期。
夏咸淳,〈論張岱及其《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天府新論》2000年第2期。
夏咸淳,〈明人山水趣尚〉,《學術月刊》,1997年第4期。
徐公持,〈尋山如訪友,遠游如致身—略談徐霞客壯游及其《游記》之性質〉,《徐霞客研究》第2輯,1998。
徐泓,〈明代社會風氣的變遷—以江、浙地區為例〉,《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
徐泓,〈明代後期華北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風氣的變遷〉,《第二次中國近代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89。
徐建春,〈王士性研究三題〉,《浙江學刊》1994年第4期。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8。
常建華,〈論明代社會生活性消費風俗的變遷〉,《南開學報》1994年第4期。
張忠良,〈晚明小品文作家的思想及其生活〉,《台南家專學報》14期,1995.6。
張國儒,〈論徐霞客及其游記對保山文明史的貢獻與影響〉,《保山師專學報》第19卷第3期,2000.9。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6。
張曉虹、鄭召利,〈明清時期陝西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風尚的嬗遞〉,《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3期。
梁光軍,〈王士性的家世及其他〉,《浙江學刊》1994年第1期。
許周鶼,〈明清吳地婦女與通俗文學〉,《鐵道師院學報》第15卷第5期,1998.10。
許周鶼,〈清代吳地旅游消費與旅遊業的勃興〉,《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95年第4期。
許宗元,〈徽商與旅遊〉,《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陳建勤,〈論明清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活動及其社會意義〉,《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陳建勤,〈明清時期的旅遊消費及其支出—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消費經濟》2000年第4期。
陳建勤,〈論「游道」—明清文士旅游觀研究之一〉,《旅游學刊》2000年第4期。
陳建勤,〈明清江南地區的文人遊風〉,《旅遊科學》2000年第4期。
陳茂山,〈試論明代中後期的社會風氣〉,《史學集刊》1989年第4期。
陳國棟,〈有關陸楫「禁奢辨」之研究所涉及的學理問題—跨學門的意見〉,《新史學》5卷2期,1994.6。
陳慶江,〈近年來的徐學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1997年第3期。
陳學文,〈明代中葉民情風尚習俗及一些社會意識的變化〉,《山根幸夫教授退休紀念明代史論叢》,東京:汲古書院,1990。
陳學文,〈略論明中葉的生產觀與消費觀〉,《浙江社會科學》1994年第6期。
陳寶良,〈明代旅游文化初識〉,《東南文化》1992年第2期。
傅立萃,〈謝時臣的名勝四景圖—兼談明代中期的壯遊〉,《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4期,1997。
傅貴,〈千古奇人--徐霞客〉,《歷史月刊》第62期,1993.3。
賀付開,〈論袁宏道的審美觀及其游記藝術〉,《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2期。
鈔曉鴻,〈明清人的「奢靡」觀念及其演變—基於地方志的考察〉,《歷史研究》2002年第4期。
鈔曉鴻,〈近二十年來有關明清「奢靡」之風研究評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10期。
馮乃康,〈世俗‧趣味‧率性—袁宏道的山水遊記〉,《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年第6期。
馮歲平,〈《徐霞客游記中記述的王士性》〉,《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第4期,1998年。
馮歲平,〈論王士性的連雲棧之行〉,《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3期。
黃仁宇,〈明代史和其他因素所給我們的新認識〉,收入氏著《放寬歷史的視界》,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88。
黃強,〈徐霞客旅行考察與導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年第5期。
黃強,〈簡論徐霞客廬山地理考察的成就〉,《江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2卷第1期,1998.2。
黃敏枝,〈宋元佛教的接待庵院〉,《清華學報》27卷第2期,1997.6。
黃暉,〈幅短神遙,墨稀旨永—論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的韻外之致〉,《淮陰師專學報》1997年第4期。
黃煥山,〈關於消費問題的幾點認識〉,《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1期。
楊文衡,〈《徐霞客游記》中記載的王士性〉,《徐霞客研究》第2輯,1998.2。
鄔秋龍,〈徐霞客出游考述〉,《無錫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第1期,2000.3。
廖玉蕙,〈晚明小品中的遊記、傳記與日記〉,《中正嶺研究專刊》第4集,1986.6。
趙世瑜,〈中國傳統廟會中的狂歡精神〉,《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1期。
趙世瑜,〈明清時期中國民間寺廟文化初識〉,《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
趙世瑜,〈明清時期江南廟會與華北廟會的幾點比較〉,《史學集刊》1995年第1期。
趙世瑜,〈明清時期華北廟會研究〉,《歷史研究》1992年第5期。
趙世瑜,〈廟會與明清以來的城鄉關係〉,《清史研究》1995年第3期。
劉巧楣,〈晚明蘇州繪畫中的詩畫關係〉,《藝術學》第6期,1991.9。
劉志琴,〈晚明城市風尚初探〉,《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4.3。
劉志琴,〈晚明世風漫議〉,《社會史研究》1992年第3期。
劉志琴,〈晚明時尚與社會變革的曙光〉,《古代禮制風俗漫談》第4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
劉鳳雲,〈市廛、寺觀與勾欄在城市空間的交錯定位—兼論明清城市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
暴鴻昌,〈論晚明社會的奢靡之風〉,《明史研究》第3輯,合肥:黃山書社,1993。
滕新才,〈明朝中後期旅游熱初探〉,《北方論叢》1997年第3期。
蔣竹山,〈從打擊異端到塑造正統:清代國家與江南祠神信仰〉,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蔡麗玲,〈率性的藝術家—袁宏道《西湖雜記》新詮〉,《國文天地》第12卷第12期,1997.5。
鄭焱,〈中國旅游史中若干問題的思考〉,《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4期。
鄭焱,〈旅游的定義與中國古代旅游的起源〉,《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4期。
鄧萬春,〈明代中晚期文化消費興盛原因初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4期。
蕭之華,〈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論徐宏祖及其《徐霞客遊記》〉,《文藝月刊》246期,1989.12。
蕭璠,〈徐霞客旅遊途中所見到的環境破壞〉,《歷史月刊》第22期,1989.1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
薛永年,〈陸治錢穀與吳派後期紀遊圖〉,《橫看成嶺側成峰》,台北:東大出版公司,1996。
顧文璧,〈明代武當山的興盛和蘇州人的大規模武當進香旅行〉,《江漢考古》1989年第1期。
龔鵬程,〈超凡入聖:袁小修的山水遊記〉,《晚明思潮》,台北:里仁書局,1994。
龔鵬程,〈遊人記遊:論晚明小品遊記〉,《中華學苑》第48期,1996. 7。
三、外文論著
Bourdieu, Pierre.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 Kegan Paul Inc., 1984.
Brook, Timothy.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Berkeley & Los Ang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Johnson, David & Nathan, Andrew J. & Rawski, Evelyn S. eds.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Naquin, Susan & Yu, Chun-fang eds. 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