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玉雪
Chen, Yu-Hsueh
論文名稱: 化回憶為永恆-村史文獻之徵集、編纂與運用之探究
Recalling forever-the research on the local history's literature of collection, compilation and application
指導教授: 陳仲彥
Chen, Chung-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村史社會變遷集體記憶文獻徵集文獻編纂文獻運用
英文關鍵詞: Local history, Social Change, Collective memory,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Compilation of literatur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19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5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重點為村史文獻之徵集、編纂與運用之探究,村史乃為保存社區居民的集體記憶與社會變遷概況。此外,村史除紀錄在地經歷事蹟外,也可為發展未來之立基。也就是說,期待從以往歷史,探究未來發展可能性。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文本分析法,並以1999年迄2019年約20間出版之102本村史文本資料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架構為蒐集歷年村史成果,探詢文史徵集資料內容,探討村史編輯內涵,將文本分析的結果整理及分析,探究村史文獻徵集、編纂之方法,並說明村史之運用及貢獻方向,未來可運用於「地方文物館」、「鄉土教學」及「地方創生」等方面之貢獻及成效。
    研究結論五點如下:
    一、村史文獻徵集類別多元。
    二、地區特性攸關村史編纂章節與內涵。
    三、村史之運用及貢獻廣大深遠。
    四、村史傳承地方文化。
    五、村史攸關地方發展契機。
    最後,並對主政文化之政府機關、社區發展協會及關心文史之民眾提出建議。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llection, compi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cal history's literature. The history of the village is to preserve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social change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In addition, local history can also b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In other words, look forward to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development from past histor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study is based on textual analysis, and main texts of 102 local histor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9 and 2019. The research framework is to collect the result of local history’s documents, and then organize and analyze results of textual analysis, explore methods of collecting and compiling local history documents, and explain application and contribution of local history to the contributions of 「Local cultural museum」、「Hometown teaching」 and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There are five points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of this case are as follows:
    I.Diversified categories of local history literature collection.
    II.Chapters and connotations of local history compilation related to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II.The application and contribution of local history is vast and far-reaching.
    IV.Local history inherits local culture.
    V.Local history is an opportunity for local development.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government agencies in charge of cultur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s, and people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history and cul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9 第二章 村史文獻之意義與發展 13 第一節 社會變遷及集體記憶 13 第二節 方志學與村史之探究 18 第三節 村史之發展概況 26 第四節 小結 40 第三章 村史文獻之徵集 41 第一節 村史文獻類別分析 41 第二節 村史文獻徵集方式 66 第三節 小結 74 第四章 村史文獻之編纂 77 第一節 編纂村史之主題分析 77 第二節 編纂村史之模式分析 96 第三節 小結 105 第五章 村史文獻之運用 107 第一節 鄉土教學 107 第二節 地方創生 112 第三節 地方文物館 12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4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49 附錄 164

    一、圖書
    尹志宗(2007)。水里鄉志。南投縣:水里鄉公所。
    王水彰(2017)。金門村史12:金門呂厝村史。金門縣:文化局。
    王佩欣編著(2002) 。三峽鎮歷史文物館。臺北市:文建會。
    王欣佩編著(2001)。白河蓮花產業文物資訊館導覽手冊。臺北市:文建會。
    王欣佩編著(2001)。霧峰鄉臺灣菇類暨農村文物館導覽手冊。臺北市:文建會。
    王建成(2018)。金門村史20:東沙村史:綺麗東鄉-懷沙情深話東沙。金門縣:文化局。
    伊能嘉矩(1973)。臺灣蕃政志。臺北市:祥生出版社。
    安倍明義(2001)。臺灣地名研究。臺北市:武陵出版社。
    何志強(2018)。金門村史21:水濱之巔-浦邊。金門縣:文化局。
    余益興(2005)。大家來寫村史4─疼惜咱竹仔腳—永靖鄉竹子村村史。彰化縣:文化局。
    吳密察、楊長鎮、陳板編著(1999)。村史運動的萌芽。臺北市:文建會。
    吳新榮(1957)。臺南縣志。臺南縣:文獻委員會。
    巫仁和(2005)。大家來寫村史2─油車穴傳奇。彰化縣:文化局。
    李育琴、林高本、許瑞君、曾昭雄 (2018)。客庄聚落村史03:翠玉蕉集-佳冬鄉·昌隆。苗栗縣:客發中心。
    李昭容(2010)。日治時期彰化地區新聞事業之研究。2010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彰化村史與社會變遷史研究論文選輯,127-162。彰化縣:文化局。
    李福井(2016)。金門村史5:古寧頭 李花開。金門縣:文化局。
    周樑楷(1993)。歷史學的思維。臺北市:正中書局。
    周樑楷(2010)。認識你自己-大家來寫村史與歷史意識的自覺。2010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彰化村史與社會變遷史研究論文選輯,6-11。彰化縣:文化局。
    周樑楷編著(2005)。大家來寫村史1─總論。彰化縣:文化局。
    林志斌(2017)。金門村史 9:烈嶼之心 : 東林的那些人、那些事瓊林。金門縣:文化局。
    林志斌、洪清漳(2018)。金門村史19:烈嶼西方傳奇-佛祖、上帝公庇佑的子民。金門縣:文化局。
    林金榮(2016)。金門村史2:金城鎮民的歲月容顏-后浦往事。金門縣:文化局。
    林金榮(2017)。金城鎮民的歲月容顏-后浦往事。金門縣:文化局。
    林美容(1996)。臺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臺北市:前衛出版。
    林美容(2000)。鄉土史與村莊史。臺北市:臺原出版。
    林美容、江寶月、鄧淑慧(1998)。宜蘭縣民眾生活史。宜蘭縣:縣史館。
    林恭敬、林金源(2015)。大家來寫村史 38 秀水曾厝風華。彰化縣:文化局。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政策。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8)。創意社區學習文化的營造。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馬騰(2016)。古韻今輝-烈嶼上林鄉社史。金門縣:文化局。
    林福全、陳炳賢(2012)。大家來寫村史37-彰化和美甘仔井。彰化縣:文化局。
    邱美都(2005)。大家來寫村史5─瑚璉草根永靖心。彰化縣:文化局。
    邱美都(2006)。大家來寫村史15─濁水溪平原的員林故事-穿越南平庄。彰化縣:文化局。
    邱美都(2007)。大家來寫村史20—萬年火燒庄。彰化縣:文化局。
    邱美都(2009)。大家來寫村史32-員林三塊厝。彰化縣:文化局。
    邱美都、楊銘欽(2009)。大家來寫村史33-走讀永靖街。彰化縣:文化局。
    金沛霖(2000)。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北京市:圖書館出版社。
    柯鴻基(2005)。大家來寫村史9─北斗中圳仔。彰化縣:文化局。
    洪長源(2005)。大家來寫村史3─土人厝歷史風情。彰化縣:文化局。
    洪長源(2008)。大家來寫村史29—東螺渡口:溪州鄉舊眉村。彰化縣:文化局。
    洪長源(2018)。大家來寫村史43-竹塘九塊厝。彰化縣:文化局。
    洪勝湖(2018)。大家來寫村史45-芳苑永興村煙華。彰化縣:文化局。
    洪慶宗(2009)。大家來寫村史35-鐵道風情錄-田中中路里的故事。彰化縣:文化局。
    洪麗玫(2010)。家園、庶民記憶、在地觀點─芳苑鄉頂廍村史。2010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彰化村史與社會變遷史研究論文選輯,33-68。彰化縣:文化局。
    范明煥(2007)。新竹地區的人與地。新竹縣:文化局。
    倪美瑗(2008)。大家來寫村史28—小西行腳.街巷尋寶:彰化市小西特色街巷。彰化縣:文化局。
    高丹樺(2017)。金門村史 11:我的家鄉在烏坵。金門縣:文化局。
    徐斐培、許瑞君、曾森達、曾昭雄、楊景謀等著(2018)。客庄聚落村史04:左堆瓊珍-佳冬鄉.六根。苗栗縣:客發中心。
    康原(2005)。大家來寫村史11─野鳥與花蛤的故鄉─東螺溪出海口漢寶村。彰化縣:文化局。
    康原(2010)。常民生活史的書寫策略。2010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彰化村史與社會變遷史研究論文選輯,355-372。彰化縣:文化局。
    張宏洲、蕭成金、范少連編著(2016)。大家來寫村史39-張燈結厝情-張厝村的歲月。彰化縣:文化局。
    張琬琳(2010)。認同的力量:彰化地區村史撰述運動對於地方意識建構及文化場域生成之影響。2010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彰化村史與社會變遷史研究論文選輯,331-353。彰化縣:文化局。
    張碧霞(2006)。大家來寫村史12─濁水溪平原的員林故事-番仔崙的鹹酸甜。彰化縣:文化局。
    張碧霞(2007)。大家來寫村史16—走入員林街仔。彰化縣:文化局。
    張碧霞(2008)。大家來寫村史30—再現百果山風華(上)。彰化縣:文化局。
    張碧霞(2008)。大家來寫村史30—再現百果山風華(下)。彰化縣:文化局。
    張碧霞(2009)。大家來寫村史36-東山保。彰化縣:文化局。
    張錫池、張碧照(2005)。大家來寫村史6─二八仔風華 光化村史。彰化縣:文化局。
    曹翠峯(2008)。大家來寫村史22—犁頭厝風華懷。彰化縣:文化局。
    莊美奉(2006)。大家來寫村史14─濁水溪平原的大村故事-樹包廟傳奇。彰化縣:文化局。
    莊美奉(2008)。大家來寫村史25—蘆竹塘街。彰化縣:文化局。
    莊麗華(2018)。桃園市復興區部落耆老生命史。臺北市:國史館。
    許瑞君編著(2016)。庶民的故事:六堆耆老口述歷史。屏東縣:永續發展協會。
    許嘉勇(2007)。大家來寫村史19—許我一間厝、許我一塊埔:鹿港許厝埔十二庄。彰化縣:文化局。
    許漢源(2007)。大家來寫村史21—二水長流 裕民情懷。彰化縣:文化局。
    郭月媚(2005)。大家來寫村史7─再見泉厝。彰化縣:文化局。
    陳仕賢(2008)。大家來寫村史27—鹿港不見天街傳奇。彰化縣:文化局。
    陳正東(2007)。大家來寫村史18—大丘園:家族樂園。彰化縣:文化局。
    陳玉雪 (2019)。頂崁村文化資產及地方文史。南投縣:頂崁社區協會。
    陳立臺、鄧時中(1998)。南寮漁村史。新竹市:文化中心。
    陳利成(2008)。大家來寫村史24—經口之春。彰化縣:文化局。
    陳板(1998)。六家庄風土志。臺北市:文建會。
    陳板編著(1998)。民眾參與式社區史操作手冊。臺北市:文建會。
    陳柏志、楊富媚(2018)。大家來寫村史46-永靖陳厝厝。彰化縣:文化局。
    陳炳容(2018)。金門村史18:固若金湯、雄鎮海門-金門城。金門縣:文化局。
    陳茂祥(2006)。九房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土牛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石岡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和盛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金星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梅子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萬安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萬興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德興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茂祥(2006)。龍興村村史。臺中縣:石岡鄉公所。
    陳運棟編著(2007)。重修苗栗縣志。苗栗縣:文化局。
    陳漢光(1960)。彰化縣志稿。彰化縣。文化局。
    陳翠婷(2008)。大家來寫村史26—福山下的臺化街。彰化縣:文化局。
    陳麗玉(2018)。金門村史14:后宅聚落風華。金門縣:文化局。
    曾金承(2018)。大家來寫村史41-沙山草湖村的故事。彰化縣:文化局。
    馮天蔚、江李桂春、呂怡嬅、張巧慧、賴端巧、宋文龍等著(2004)。桃園龍潭的客家庄佳安村-2003客家文化資料調查3。臺北市:客委會。
    黃克全(2016)。金門村史3:汶水揚波后水頭。金門縣:文化局。
    黃振良(2018)。金門村史13:浯洲鹽鄉~西園.後珩。金門縣:文化局。
    黃慧鳳(2017)。大家來寫村史40—半線番社口:香山里的前世今生。彰化縣:文化局。
    黃學堂(2013)。瑞和村史-拓墾與移居的記憶。臺東縣:文化局。
    黃豐隆(2018)。大家來寫村史47-伸港全興村。彰化縣:文化局。
    楊天厚、林麗寬(2016)。金門村史4:走讀金門青嶼。金門縣:文化局。
    楊天厚、林麗寬(2018)。金門村史15:金門官澳風華。金門縣:文化局。
    楊焜顯(2010)。聽見村史的臺語歌詩‧說唱村史的臺語文化-以後殖民觀點論母語書寫在彰化村史的運用。2010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彰化村史與社會變遷史研究論文選輯,13-32。彰化縣:文化局。
    楊焜顯、李坤隆、黃永華、劉德權(2007)。大家來寫村史17—牛稠仔的歷史。彰化縣:文化局。
    楊麗祝(2012)。文化與文化書寫:「續修澎湖縣志文化志」的纂修經驗。澎湖研究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23-32。澎湖縣:文化局。
    葉佳慧編著(2001)。玉井鄉芒果產業文化資訊館導覽手冊。臺北市:文建會。
    葉佳慧編著(2002)。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導覽手冊,臺北市:文建會。
    葉長茂、陳國興、歐福增(2018)。金門村史16:泗湖屐痕。金門縣:文化局。
    董水應(2018)。金門村史17:金門古崗玉笋傳芳。金門縣:文化局。
    廖世璋(2016)。地方文化產業研究。臺北市:巨流圖書。
    臺中空軍光大二村全體村民 (2019)。聚&散: 這些年那些事。臺中市:光大聯誼會。
    蔡文輝、李紹嶸(2006)。社會學概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蔡群生(2016)。金門村史6:御賜里名-瓊林。金門縣:文化局。
    蔣敏全(2006)。大家來寫村史13─八卦山下的花壇故事-長沙村的故事。彰化縣:文化局。
    蔣敏全(2008)。大家來寫村史23—茄苳腳時光。彰化縣:文化局。
    蔣敏全(2018)。大家來寫村史42-文風德教:花壇鄉文德村。彰化縣:文化局。
    蕭青杉總編輯(2010)。2010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彰化村史與社會變遷史研究論文選輯。彰化縣:文化局。
    蕭富隆(1993)。汗水、足跡、迴響-南投縣古老行業選集。南投縣:文化中心。
    蕭翠蘭(2009)。大家來寫村史34-西門外的下崙仔平。彰化縣:文化局。
    賴玉梅 (2018)。田寮庄志。屏東縣:南興莊協會。
    謝瑞隆、洪慶宗、林建成(2005)。大家來寫村史8─文化古堡-戀戀「北斗街」風情。彰化縣:文化局。
    簡守邦譯(2004)。社會理論思想史導論。(原作者:Alex Callinicos)。臺北縣:韋伯文化。(原著書版年:1999)
    顏炳洳(2017)。金門村史 8:賢聚-留餘蔭忠孝傳芳。金門縣:文化局。
    魏金絨(2005)。大家來寫村史10─甦醒中的王功。彰化縣:文化局。
    魏金絨(2018)。大家來寫村史44-二林鎮廣興里風華。彰化縣:文化局。
    羅志平(2017)。金門村史 7:烈嶼羅厝的美麗與哀愁。金門縣:文化局。
    羅烈師、林美辰、吳文審、何炘澄、李唯閣、林柔辰等著(2018)。客庄聚落村史01:從埤塘到街市-湖口鄉.下北勢。苗栗縣:客發中心。
    羅烈師、林美辰、林伯殷、徐筠茹、陳聖曄、莊文昌等著(2018)。客庄聚落村史02:始終璞玉-芎林鄉‧上山下山。苗栗縣:客發中心。

    二、博碩士論文
    王宏檳(2018)。地方創生企劃之初探-以彩虹眷村街區創生企劃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臺中市。
    李美芳(2014)。鄉土歷史應用於國小鄉土教學之研究—以新北市深坑國小六年級為例。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穎昇(2018)。高雄市國小教師鄉土認同與鄉土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林亞璇(2017)。文化治理之代理研究─以宜蘭縣「村落美學」策展人為個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依靜(2015)。口述歷史、物件與博物館:以苗栗獅潭大家來寫村史計畫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哲賢(2018)。新北市板橋區後埔國小學童實施接雲寺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愛娥(2007)。康原及其鄉土史書寫之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邱珮芳(2015)。二水地區戶外鄉土教學資源調查與教學設計 -以「探索家鄉」單元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張雅惠(2016)。運用合作學習法於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重陽國小三年級為例。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柏如(2015)。運用地理資訊科技探索大安地區時空變遷及其成果應用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靜誼(2006)。臺北縣地方文史工作室角色及營運之探討。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馮思萍(2019)。地方創生體驗與設計。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黃敏羚(2018)。臺中市石岡區客、閩族群分布及其空間意涵。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中市。
    楊永吉(2017)。歷史記憶與故事地圖建置—以建華新村之變遷為例。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劉家豪(2015)。運用探究式全景導覽系統於國小鄉土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宗穎(2019)。以傳統產業轉型推動地方創生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賴玉梅(2018)。屏東市田寮庄客家聚落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顏佩怡(2018)。鄉土教學活動對國中學生形塑地方感與文化資產概念之影響。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雲林縣。

    三、期刊
    王明珂(1993)。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6–19。
    何炳彪(2014)。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暨文物館簡介。全球客家研究,3,373-380。
    吳彥霖、簡慧鍾(2017)。五條港文化園區社區營造脈絡研究。東方學報,173-187。
    吳連賞(1998)。紅毛港的聚落發展與社會變遷。環境與世界,2,85-136。doi:10.6304/EAW.1998.2.5
    吳詩怡、張翰璧、蔡芬芳(2018)。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以臺灣客家文物館為例。博物館與文化,16,47-90。
    李永展(2009)。全球時代下的臺灣社區營造。國家與社會,7,1-27。doi:10.30174/JSS.200912.0001
    李宗翰(2015)。清代地方志的知識性質-以光緒金門志為例漢學研究,33(3), 241–274。
    周樑楷(2006)。歷史意識是種思維的方法。當代,221期:52-60。
    林美容(1991)。臺灣民間信仰的分類。漢學研究通訊,10(1),13-18 。
    林瑞榮(2012)。我國鄉土教育沿革與發展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105,169-183。
    林頌恩(2012)。召喚、穿透、協商、共生──從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的發展探討文物館與部落的結合。博物館學季刊,26(4),41-64。
    林頌恩(2016)。根源與路徑:從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手紋特展探討生產地方性。南島研究學報,6(1),1-24。
    林玉茹(1999) 。地方知識與社會變遷:戰後臺灣方志的發展。臺灣文獻,50(4),235-289 。
    邱寶珠(2002)。地方文獻的徵集-以宜蘭縣史館經驗為例。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24-27。
    柯一青(2016) 。臺灣在地化社區營造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發展。文資學報,10,1-27。
    柯志明(2018)。臺灣社會變遷研究的歷史轉向:對整體觀與貶抑歷史敘事的一點反思。臺灣社會學刊,63,1-62。
    徐惠玲(2011)。戰後臺灣方志纂修的總體考察與論析。世新中文研究集刊,7,91-132。
    張芬芬 (2012)。開卷有益:教科書的回顧與前瞻。高等教育出版社,臺北市,161-197。
    張素玢(2002)。文獻蒐集與地方史志研究-以彰化二水鄉為例。國家圖書館館刊,91(2),35-51。
    張圍東(2010)。公共圖書館與社區文化再造。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2),83-92。
    張詠曦、岳翔雲(2008)。彰化人愛鄉土 大家來寫村史:總論。看雜志:一起看見未來,18,11-12。
    張樹倫(1997)。臺灣地區的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公民訓育學報,6,173 - 199。doi:10.6231/CME.1997(6)10
    陳介英(2015)。社區營造與文化資源的創造。庶民文化研究,12,144 -174。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 ,8,5-42。DOI: 10.7014/TCYC.200008.0005
    黃秀政、曾鼎甲(1998)。論戰後臺灣方志之纂修——以「臺灣省通志稿學藝志」為例。臺灣文獻,49(2),95-105。
    陳碧琳(2006)。臺灣在地社區營造運動與博物館型態之轉型--蘇澳白米木屐村案例之研究。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59(1),91-123。
    葉怡君(1999)。地方文獻之意義與範圍。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7(2),3-12。
    蔡清田、雲大維(2007)。影響國小教師鄉土教育課程決定因素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9,89-122。
    瞿海源(1999)。術數流行與社會變遷。臺灣社會學刊,12,1- 45。doi:10.6786/TJS.199910.0001
    顧敏耀(2010)。呈現在地觀點與挖掘草根歷史-呈現在地觀點與挖掘草根歷史—彰化縣「大家來寫村史」叢書初探。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7,239-270。

    四、網路資源
    上海市。川沙内史第文物館。搜詢日期:2019年5月18日。http://www.baike.com/wiki/%E5%86%85%E5%8F%B2%E7%AC%AC。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搜詢日期:2019年11月15日。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about/about_daal.jsp。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海外客家社團。搜詢日期2019年 4 月25日。取自https://global.hakka.gov.tw/12/Default.aspx。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地方創生政策。搜詢日期:2019年 3 月22日。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78EEEFC1D5A43877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名錄。搜詢日期:2019年 4 月28日。取自http://www.cam.org.tw/museumsintaiwan/
    互動國際數位股份有限公司。Story Map 專為誰設計。搜詢日期:2019年 5 月20日。取自http://www.esri.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layout=blog&id=89&Itemid=117
    文化。家譜的意義及價值何在。搜詢日期:2019年11月13日。取自:https://kknews.cc/culture/anrx456.html
    文化部。(108年)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作業要點。2019年5月5日。取自https://grants.moc.gov.tw/Web/PointDetail.jsp?R=1&M=1&Key=39&PY=2019&PT=2523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網站。搜詢日期:2019年4 月22日。取自http://www.snakekiln.com.tw/index_news.php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業文化園區。搜詢日期:2019年4月22日。取自https://dongshih.forest.gov.tw/all-news/0064161

    巫靜婷(2019年01月19日)。耆老口述客庄故事 客發中心發表4本村史。搜詢日期: 2019年09月15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1901270083.aspx。中時電子報,苗栗報導。
    岡谷蠶絲博物館。搜詢日期:2019年4月15日。取自岡谷蠶絲博物館。搜詢日期:2019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tomioka-silk.jp.t.wv.hp.transer.com/tomioka-silk-mill/guide/link.html
    邱芷柔(2019年03月20日)。訪耆老找古地圖 北客第三代寫庄志。搜詢日期: 2019年10月15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75377。自由時報電子報,屏東報導。
    金門縣文化局。「金門村史」徵選計畫。搜詢日期: 2019年11月25日。取自https://cabkc.kinmen.gov.tw/information?uid=71&pid=600
    金門縣文化局。村史新書發表 作者分享創作歷程。搜詢日期:2019年10月22日。取自https://www.kinmen.gov.tw/News_Content2.aspx?n=98E3CA7358C89100&sms=BF7D6D478B935644&s=299EAA286A73F479
    金門縣文化局。村史新書發表 作者分享創作歷程。搜詢日期:2019年10月22日。取自:https://www.kinmen.gov.tw/News_Content2.aspx?n=98E3CA7358C89100&sms=BF7D6D478B935644&s=299EAA286A73F479
    柯明賢(2010)。臺北科技大學。社區環境與資源。搜詢日期: 2019年09月15日。取自https://www.bing.com/search?q=%E6%9F%AF%E6%98%8E%E8%B3%A2%282010%EF%BC%89%E3%80%82%E7%A4%BE%E5%8D%80%E7%92%B0%E5%A2%83%E8%88%87%E8%B3%87%E6%BA%90%E3%80%82&qs=n&form=QBRE&sp=-1&pq=%E6%9F%AF%E6%98%8E%E8%B3%A2%282010%EF%BC%89%E3%80%82%E7%A4%BE%E5%8D%80%E7%92%B0%E5%A2%83%E8%88%87%E8%B3%87%E6%BA%90%E3%80%82&sc=1-18&sk=&cvid=8833E41EE8934F80A3B591567E74B2BE
    香港三棟屋博物館。搜詢日期:2019年4月28日。取自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ICHO/zh_TW/web/icho/sam_tung_uk_museum.html
    桃園市政府。桃園農業博覽會。搜詢日期:2019年4月22日。取自https://agriexpo.tycg.gov.tw/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整合系統。搜詢日期:2019年11月15日。取自http://ds3.th.gov.tw/ds3/doc_intro.php
    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2019-2022年第一期)。搜詢日期:2019年11月20日,取自http://urbanscapetw.blogspot.com/2019/01/2019-2022.html
    家發展委員會。推動地方創生政策。搜詢日期2018年11月23日,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78EEEFC1D5A43877
    國家圖書館。國家典藏數位化計劃。搜詢日期:2019年10月22日。取自http://readopac.ncl.edu.tw/ndap/loc/ndap-loc-int-00.htm
    陳俊碩(2019年01月27日)。村民自己寫村史 重現中市光大二村舊時光。搜詢日期: 2019年09月07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1901270083.aspx。中央社電子報,臺中報導。
    陳秋雲(2019年01月27日)。中市「光大二村」拆遷33年組聯誼會延續眷村情。搜詢日期: 2019年09月07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617899。聯合電子報,臺中報導。
    陳惠敏(2019年01月19日)。4本客庄聚落村史 新書發表。搜詢日期: 2019年09月15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1901270083.aspx。臺灣電子報,苗栗報導。
    陳麗妤(2017年01月15日)。金門日報:金門村史第一輯出版。搜詢日期:2019年5月25日。取自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2/276048。金門日報電子報,金門報導。
    新潟市歷史博物館。搜詢日期:2019年3月28日。取自https://www.nvcb.or.jp/travelguide/tw/contents/about/culture.html
    嘉義縣文化局。梅山農村文物館。搜詢日期:2019年4月30日。取自https://www.tbocc.gov.tw/SightLib/Sight_Detail.aspx?id=11ccba18-09d2-e411-a5d3-e4115b13f301&page=1&&SearchPagSize_Data e =10&SearchDisplay=close&SelectData_KeyWord=3&SelectData_Place=a
    彰化縣文化局。大家來寫村史第40-47輯新書發表會。搜詢日期:2019年4 月22日。取自http://www.chcg.gov.tw/ch/03news/01view.asp?bull_id=275407&kind=3
    劉聰慧(2010)。臺南市政府。社區資源調查。搜詢日期: 2019年09月15日。取自https://www.bing.com/search?q=%E5%8A%89%E8%81%B0%E6%85%A7%EF%BC%882010%EF%BC%89%E3%80%82%E7%A4%BE%E5%8D%80%E8%B3%87%E6%BA%90%E8%AA%BF%E6%9F%A5&go=%E6%90%9C%E5%B0%8B&qs=ds&form=QBR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