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俐靜
Chen, Li-Ching
論文名稱: 消失的地標─中華體育館的興與衰
The Vanishing Landmark: Rise and Fall of the Zong-Hua Stadium
指導教授: 林玫君
Lin, Me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亞洲盃林國長瓊斯盃鴻源集團體育館公共安全
英文關鍵詞: Asian Cup, Lin Kuo-Chiang, Jones Cup, Hongyuan Group, Public security in gymnasia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PE.019.2018.F0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6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瞭解中華體育館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情形,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訪談法,以中華體育館的興建緣由、競賽辦理、藝文活動、消失等興衰過程,逐一進行分述,透過史料的搜羅和分析,藉以瞭解中華體育館的歷史脈絡,本研究結果如下:一、中華體育館為臺北市獨特的建築,它特殊的圓柱體建築外型,相當前衛且新穎,雜誌、漫畫及書籍經常以中華體育館做為封面的主角,是具地標意義的籃球殿堂;二、中華體育館的存在,使「運動」有個安身立命之處,並讓臺灣舉辦的運動賽事更具規模,也是邁向運動專業化的里程碑;三、中華體育館是責任重大的載體,透過舉辦運動賽會,提升國際地位,才能在外交困境上有些許的突破,適時地解決臺灣被中止會籍後的困境,恰當排除國際交流的政治問題,讓國際賽事走進臺灣、讓臺灣人看見世界;四、中華體育館係屬私人場地,在管理和營運上與政府間立場不同,故在公共安全和國家顏面的兩難問題下,常遊走法律間的模糊地帶。1988年,中華體育館的消逝,運動賽事和活動的舉辦,頓時失去適宜的場地,使原本正蓬勃發展中的各項運動,也因大型場地一時難覓,面臨推展的阻礙,不無遺憾。

    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Zong-Hua Stadium, this study adopte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interviews, and ana-lyzed each of the processes in its rise and fall, including the reas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Zong-Hua Stadium,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holding of competitions, and its dis-appearance.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Zong-Hua Stadium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Zong-Hua Stadium is a unique building in Taipei. Its special cylindrical appearance is avant-garde and innovative. Magazines, comics, and books often use the Zong-Hua Stadium as the protagonist of the cover as it is a landmark basketball hall. Second, the existence of the Zong-Hua Stadium accommodates and promotes sports and allows Taiwan to hold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It is also a milestone i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ports. Third, the Zong-Hua Stadium is a medium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ies. By holding sports events and im-proving our international status, it can make some breakthroughs amidst the diplomatic dif-ficulties, timely solve the dilemma caused by Taiwan’s loss of its seat at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and properly eliminate the obstacles of politic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t allows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to come into Taiwan and enable Taiwanese to see the world. Fourth, the Zong-Hua Stadium is a private venue. It takes a different stand from the government i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Therefore, due to the problems of both public security and national dignity, it is often in a fuzzy zone between laws. After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Zong-Hua Stadium in 1988, sports events and activities suddenly lost their venue, which caused various sports that were originally flourishing to face obstacles to populariz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a large-scale venue, which was truly regrettable.

    目次 摘要 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序章 1 壹、研究緣起與目的 1 貳、文獻探討 4 參、研究意義與課題 17 肆、研究方法 18 伍、研究限制與用語規定 21 陸、章節安排 21 第一章 中華體育館的「誕生」 23 第一節 戰後臺北市運動場館之簡史 24 第二節 中華體育館的選址與建造 35 第二章 籃球賽事在中華體育館 59 第一節 第一也是唯一——第2屆亞洲盃籃球賽 59 第二節 突破外交困境-中華體育館與瓊斯盃籃球賽 70 第三節 國內外籃球賽事 80 第三章 各式藝文活動及運動賽事 87 第一節 各項運動賽事 87 第二節 大型藝文活動和集會的首選之處 90 第三節 中華體育館的時代意義 102 第四章 祝融之災-中華體育館的消失 113 第一節 中華體育館的公共安全問題 113 第二節 鴻源集團的那一把火 122 結章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未來研究課題 138 參考文獻 139 附錄一:中華體育館記事 147 附錄二:中華體育館的公共安全議題 165

    一、官方資料
    〈中華體育館泛太平洋青年排球賽中途受阻 警方取締態度之商榷〉,《臺北市議會公報》,29.18:772。
    〈教育部函〉,《教育部公報》, 1983.12.31,108:12-13。
    〈臺灣省議會第二屆第三次定期大會〉,《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臺中:臺灣省諮議會藏,1961.5),頁2199,典藏號:003-02-03OA-02-6-6-0-00140。
    〈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五次定期大會參議員黃純青提議建置體育場〉,《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臺中:臺灣省諮議會藏,1948.7),頁243-244,典藏號:001-01-05OA-00-6-6-0-00468。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四卷:第二十三期,1985.3.20,98-99。
    《運動場地種類調查》,臺灣:運動場地種類調查,1970。
    《臺北市議會公報》,第二十九卷:第二十一期,1984.11.24,1518。
    《臺北市議會公報》,第二十八卷:第十六期,1984.4.21,487-488。
    《臺灣省政府公報》,第二十六期,1982.11.4,6-7。
    《運動場地種類調查》(臺灣:運動場地種類調查,1970),29-32。
    張賢東,〈臺灣省議會第五屆第二次定期大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臺灣省議會公報》,1973.11.30,1618-1621。
    臺北市政府文化二字第09200525500號公告,2003.12.24。

    二、專書
    Giddens, Anthony.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Cambridge: Polity, 1991.
    Jencks, Charles. The Iconic Building, Random House Inc, 2005
    Tauranac, John.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The Making of a Landmark, Cornell Univ Pr, 2014.
    Tim Cresswell著,《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A Short Introduction)》(王志弘、
    徐苔玲譯),臺北:群學,2006。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1986。
    王俊秀,《黑蝙蝠之鏈》,臺北:聯經出版,2011。
    田文政,《運動場地的規劃與管理》,臺北:教育部,1991。
    田文政、康世平、蕭美珠、陳立宇,《運動場地規劃與管理》,臺北:教育部體育司,1981。
    朱蔭松,《林國長先生紀念冊》,臺北:中華彩色印刷,1980。
    朱聲漪,《從筧橋到亞洲盃》,臺北:時英出版社,2013。
    吳毅平,《臺北人》,臺北:時報文化,2014。
    李安國,《瞬間跨過一甲子-新住民的故事》,臺北:家芝,2005。
    李明璁,《時代迴音-記憶中的臺灣流行音樂》,臺北:大塊文化,2015。
    李廣淮,《中華民國參加國際籃球賽精華錄》,臺北:煦明,1982。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2008。
    官文炎,《運動場館規劃與經營管理》,臺中:華格納企業有限公司,2009。
    官文炎、蘇雄飛,《國內外優良運動場館經營管理參考範例研究》,臺北:行政院體委會,1999。
    徐元民,《體育史》,臺北:品度,2005。
    徐元民,郭金芳、顏伽如,《行政院國家科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委員會,2007。
    張孟起,《鴻源風暴檔案》,臺北:時報,1995。
    張清芳,《成長地圖:五六七年級的臺北印象》,臺北:圓神,2003。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2001。
    許允斌,《瞻前顧後:臺北的絕版 復刻與新生》,臺北:臺北市政府新聞處,2006。
    曾迺碩,《臺北市志‧教育志‧學校教育篇》,臺北:臺北市政府,1988。
    湯銘新、吳文忠,《我國參加國際籃球賽歷史》,臺北:中華民國籃球協會,1963。
    楊祥銀,《口述史學》,臺北:楊智,2004。
    劉世珍,《籃球往事說從頭》,臺北:臺灣體育雜誌社,1994。
    劉俊卿、王信良,《時光隧道,臺灣籃運六十年》,臺北:民生報社,1999。
    蔡長啟,《體育建築設備》,臺北:體育出版社,1983。
    謝仕淵,《新版 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玉山社,2017。

    三、期刊
    Closed Competition Marks Asis’s Second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Tournament, Taiwan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s, 12. 4 (USA, 1963):32-34.
    〈第1-9屆瓊斯盃國隊籃球賽精華錄〉,《籃球雜誌》,1(臺北,1986.5):22。
    〈中華全國籃球委員會球隊登記辦法〉,《籃球年刊》,(臺北,1956.12):83-85。
    《中華全國籃球委員會成立十年紀念刊物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臺北:中華全國籃球委員會,1964)。
    孔金城、逢海東,〈從籃球場館演變看臺灣早期籃球運動之發展(1947-1963)〉,《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6(臺北,2007.5):18-23。
    王不非,〈吉光片羽話瓊斯盃〉,《籃球雜誌》,86(臺北,1993.5):14-16。
    王同茂,〈圖說臺北新公園陸上競技場史實(1899─1957)〉,《臺北體育文獻座談會紀錄》,137(臺北市,2001.9):57-63。
    王慶堂,〈臺灣運動建築之發展趨勢〉,《2005亞太青年高等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2005.6):98。
    王慶堂、蔡貴絲,〈臺灣運動設施現況與政策之分析〉,《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2.2(臺北,2008.9):29-43。
    李一凡、穆錦雯,〈又見蹴鞠--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山足球場〉,《臺北畫刊》,259(臺北,1989.7):27-29。
    尚樹梅,〈三軍球場的建立與成就〉,《籃球年刊》,(臺北,1956.12):42-43。
    林娟,〈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中華體育館〉,《籃球雜誌》,117(臺北,1996.4):26-27。
    邵一銘,〈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之回顧〉,《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5(屏東,2006.9):289。
    洪建懷,〈中華體育館的再生緣〉,《籃球雜誌》,40(臺北,1989.11):30。
    胡文雄,〈三軍球場的興廢與籃排球賽事〉,《臺灣體育》,102(臺北,1999.4):44-45。
    胡聰年,〈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之研究--以花蓮糖廠日式宿舍群為例〉,《科技博物》,19:2(高雄,2015.6):47-75。
    孫源宏、李翠英,〈振興臺灣籃球運動之我見〉,《文化體育學刊》,16(臺北:2013.6):1-11。
    徐元民、郭金芳、顏伽如,〈三軍球場的歷史圖像-臺灣瘋迷籃球的第一現場〉,《運動文化研究》,3(臺北,2007.12):7-39。
    陳邦夔,〈懷念臺北三軍球場的風光歲月〉,《中外雜誌》,28:6(臺北,2007.12):123-125。
    傅朝卿,〈從府城到世界建築與城市觀察-地標性建築篇〉,《鄉城生活雜誌》,23(臺南,1995.4):31-36。
    曾清銓、廖耀宇,〈臺北、臺中、高雄三體育館 力霸鋼架安全檢查問題探討〉,《結構工程》,1.1(臺北:1986.1):46。
    廖耀宇,〈看照片說故事-米羅鋼架與力霸鋼架〉,《技師期刊》,72(臺北,2016.1):108。
    劉世珍,〈成績輝煌的三軍球場時代〉,《籃球雜誌》,7(臺北, 1986.11):16-17。
    劉世珍,〈臺北體育文獻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137(臺北,2001.3):5-22。
    編者,〈呂偉彥學長公子呂烈武教授 擔任世界高層建築會議主席〉,《交大友聲》,228(新竹,1973.1):60-61。
    蔡思薇,〈日治時期新公園的一些過去〉,《臺灣博物》,27:3(臺北,2008.9):20-27。
    戴震宇,〈紅樓 武德殿 古蹟再利用〉,《To'Go 泛遊情報》,103(臺北,2005.12):90-93。
    蘇明如,〈論臺灣歷史脈絡中文化資產保存活化之流變與再詮釋-以日治時期高雄市武德殿從荒廢到新生之古蹟文本轉型為例〉,《臺灣博物》,89(臺北,2006.3):24-29。

    四、學位論文
    吳煥盛,〈都市空間-汀洲路的籃球空間〉,臺北: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6。
    林融徽,〈反共抗俄的場域:三軍球場歷史脈絡之研究(1950-1960)〉,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邵一銘,〈戰後臺灣女子籃球發展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7。
    陳若文,〈戰後台灣籃球運動之普及(1945-1993)〉,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7。
    夏德清,〈臺灣籃球運動的歷史空間書寫(1904~1960) 〉,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徐耀輝,〈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
    高淑玲,〈時光看臺-七虎球場的榮耀與寂寥〉,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五、報章雜誌
    《工商時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民生報》
    《自由時報》
    《自立早報》
    《星報》
    《經濟日報》
    《臺灣公論報》
    《臺灣新聞報》
    《聯合地方》
    《聯合晚報》
    《聯合報》
    《聯統日報》
    《蘋果日報》

    六、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戰後臺灣歷史年表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華百科全書
    中華郵政,〈集郵範圍〉,<https://www.post.gov.tw>,2018.2.13檢索。
    中華籃協,〈瓊斯盃的發展演進〉,<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7%93%8A%E6%
    96%AF%E7%9B%83%E7%9A%84%E7%99%BC%E5%B1%95%E6%BC%94%E9%80%B2-105501898-nba.html>, 2018.3.7檢索。
    公共電視,〈關於瓊斯盃〉,<https://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About.aspx?PN
    um=467&PURL=>,2018.2.22檢索。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蔡漢勳,〈1983年8月24日「豐原高中禮堂」意外改寫黃昆輝仕途〉,https://pnn.pts.org.tw,2018.3.30檢索。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余光音樂,〈簡介〉,<http://www.yukuang.com.tw/>,2017.12.14檢索。
    李亦伸,(40年的瓊斯盃,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709/
    962345.htm>, 2018.3.17檢索。
    林恕暉,〈北市府宣佈建臺北籃球館 中華體育館不重建〉,《自由時報》,2010.7.20。<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89152>,2017.11.25檢索。
    教育部體育署,〈奧會模式〉, <https://www.sa.gov.tw/wSite/ct?xItem=4310&ctNode=458&mp=11>,2018.2.15檢索。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華僑回國投資條例〉,<https://www.moeaic.gov.tw/chinese>,2017年12月6日檢索。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臺灣省政府建設廳函邀於8月15日下午三時假新公園舉行網球友誼賽〉,識別號:002_02_604_43006,<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search/search_detail.jsp?xmlId=0000065595>,2017.11.21檢索。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聯合知識庫
    聯合報,(瓊斯盃的秘密),<http://p.udn.com.tw/upf/newmedia/2015_vist/09/20150903_
    williams_01/index.html>,2018.3.7檢索。
    魏冠中,〈瓊斯盃籃球賽萬人空巷 謝謝老記者李廣淮和他的時代〉,<http://www.fingermedia.tw/?p=314470>,2018.3.17檢索。

    七、其他
    林國長先生訃聞
    陳俊菖、張哲生,《Pop Radio FM91.7》,〈遇見好時光〉,2018.1.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