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常嫚芸 |
---|---|
論文名稱: |
運動與「看」運動─身體經驗的擬像與真實 |
指導教授: | 劉一民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4 |
中文關鍵詞: | 運動 、看運動 、擬像 、真實 |
英文關鍵詞: | sporting, watching sport, simulacra, realit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1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HBL(高中籃球聯賽)近年來由於商業與媒體介入,所形成的特殊籃球文化形貌,以法國當代思想家布希亞擬像翻轉真實的觀點,探討籃球比賽日益商業化、媒介化、符號化的現象。首先,以後現代與布希亞的學說探究媒體涉入運動中所造成的影響;再者,台灣HBL藉由美國NBA發展作為改造的模型,使比賽朝向職業化的發展,改變了台灣籃球的生態文化;最後,進入HBL的外在結構背後的深層意涵,從比賽(擬像)與球隊練習(真實)的觀察,以及其中運動者(教練、球員)、參與者(看運動的一群人─媒體記者、大會工作者、贊助廠商人員、裁判、觀眾)的參與經驗,釐清HBL當中的另類特殊轉變。研究結果呈現出,HBL逐漸著重在強調比賽的商業化行銷、媒體的大量曝光率、以及臨場的熱鬧化與戲劇化的真實感;在整個價值與意義轉變的過程裡,比賽擁有越來越多的人為操控,比賽的結果更勝於練習時所一點一滴累積的過程;運動員與教練的表現作為符碼,成為媒體傳播下的賣點。在HBL的表演舞台上,傳遞著一種台灣籃壇特殊的擬像樣貌。
This thesis focuses mainly on the special behaviors in basketball culture of Taiwan’s HBL (High-school Basketball League) which recently has been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the mass media. Based on the French contemporary philosopher Jean Baudrillard’s concept of reversing simulacra to reality, various phenomena in basketball games, such as commercialization, dependence on the mass media and forming of a new semiology, will be dealt with accordingly. First, according to postmodern theories and Baudraillard’s viewpoints, influences on sport resulted by interference of the mass media are presented. Second, the author endeavors to depict how the HBL, by taking the US NBA development as a reform pattern and thus making basketball games more professional, has changed Taiwan’s basketball ecology and culture. Lastly, the study tries to go beyond the external structure of the HBL to explore the inner connotation to specify alternatively special changes in the HBL by observing “games (simulacra) and team practice (reality)” and “athletes (coaches, players) and participants (audiences watching games, including reporters of the mass media, game organizers, commercial sponsors, referees and general game view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HBL is gradually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commercialized marketing for games, exposure rate in the mass media, and on the bustling and dramatic atmosphere at game venues.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value and meaning of sport games, more and more man-made manipulation is found which has led to over-emphasis on game scores and neglect of team training; which has also led to the forming of a new semiology embodied by athlete’s and coach’s performance and thus becomes the main selling points of the mass media. On the stage of the HBL, a show of special simulacra in Taiwan’s basketball field is going on.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王國讚、黃昶立合譯(民89),大眾傳播,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王宗吉譯(民89),運動社會學(Nixon ll, H.L. & Frey, J.H. 著,2000
年出版),台北:洪葉。
朱全斌(民7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北市:遠流。
林芳玫(民85),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台北:
巨流。
林志明譯(民86),物體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林為正譯(民90),邁克‧喬丹─飛人秘笈(Jordan, M 著,2001 年出版),
台北:智庫文化。
洪凌譯(民87),擬仿物與擬像,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季桂保(民91),布希亞,台北:生智。
胡菊兰、张云鹏譯(民92),圖像時代(Ales Erjavec 著),長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頁4。
孫智綺譯(民91),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Bonnewitz, P. 著,2002 年
出版),台北:麥田出版。
麥慧芬(民84),Just do it (Donald Katz 著,1995 年出版),台北:智庫。
湯銘新編譯(民85),奧運百週年發展史,台北: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張小虹(民91),在百貨公司遇見狼,台北:聯合文學。
劉大任(民87),強悍而美麗,台北:皇冠。
劉一民(民88),運動哲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鄭瑞城(民78),透視傳播媒介(頁5-7),台北:經濟與生活。
蔡筱穎譯(民89),布赫迪厄論電視(Bourdieu, P. 著,2002 年出版),台
北:麥田出版。
戴行譯(民89),藝術觀賞之道(Berger, J.著,2000 年出版),台北:商
務。
(二)論文
王尉晉(民89),運動理念行銷策略之研究─以adidas「街頭籃球運動」與
Nike「高中籃球聯賽」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繡霞(民91),媒體運動(MediaSport)的全球策略──以NBA 在台灣發展
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立群(民88),日本卡通對青少年消費文化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
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惠明(民86),電視廣告─消費現實的影像夢境:以金飾、汽車、信用卡
廣告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佳鈴(民90),失去影子的世界─布希亞以擬像論當代實在,國立台灣大
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識銘(民88),「生活型態」、「消費態度」與「消費行為」之關聯性研究─
台灣地區世代族群剖析,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宏昭(民86),符號、意義、內爆─布希亞媒介社會論述探討,中國文化
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宇玲(民90),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研究—以HBL 高中籃球甲級聯賽
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芳梅(民88),產品知識對消費者從眾行為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
王姿強(民92),冠亞軍爭奪戰!HBL 最前線,流行酷報,第68 期,頁100。
朱彥碩(民91),HBL,終於又回來了!,Hoop,11 月,頁106-111。
朱彥碩(民92),HBL 八強觀戰重點,Hoop,2 月,頁116-121。
朱彥碩(民92),HBL 特別報導,Hoop,4 月,頁108-111。
朱彥碩(民92),喬丹在我心─告別喬丹專輯,Hoop,4 月,頁27-45。
呂潔如(民89),下雨天的體育課,學校體育雙月刊,10 卷5 號59 期,頁
66-67。
李惠真(民90),傳播媒體對運動發展的影響,大專體育,第52 期,頁89-94。
林鴻祐(民90),布希亞的擬像社會理論,當代,第65 期,9 月,頁31-47。
陳光興(民90),真實─再現─擬仿,布希亞的後現代(媒體)社會學,當代,
第65 期,9 月,頁18-29。
陳彥璟(民92),王者的背影─告別喬丹專輯,Hoop,4 月,頁78-85。
路人甲(民92),HBL 特別報導,NBA 美國職籃聯盟雜誌(國際中文版),4 月,
96 期,頁114。
廖炳惠(民89),台灣流行文化批判,當代雜誌,第149 期,頁76-95。
鄭惠銘(民90),傳播媒介與文化認同,地理教育,第27 期,頁127-136。
(四)報紙
侯致遠(民91),世足賽,是科學戰爭,是文學悸動,聯合報,6 月27 日。
二、西文文獻
Barnes , S (1992) . Sportscape:the evolution sports photography.
London:phaidon.
Coakley & Dunning (2000) . Handbook of sports studies.London:New
Dekih.
Goldman & Papson (1998) . NIKE Culture.London:New Dekih.
三、網站
NIKE 中文官方網站
http://www.nike.com.tw
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
http://www.shssf.edu.tw
中華體壇
http://www.chinesesports.com.tw
圓球城市
http://www.roundballcity.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