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敏雲
tina lee
論文名稱: 雲形應用在活動視覺設計的創作研究-以花蓮縣玉溪地區「雲鄉花海節」為例
Research on the use of cloud shapes in dynamic visual design:the example of the “Cloud Township Flower Festival” Jhuo-si and Yu-li areas, Hualian County.
指導教授: 施令紅
Shih, Ling-Hung
姚村雄
Yao, Tsun-Hsi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活動視覺設計雲紋象徵溝通符號
英文關鍵詞: Eevent Visual Design, Cloud Pattern, Symbolism, Communication Symbo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4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雲可以造雨來滋潤大地的每一根草一棵樹,與人類生活已產生密不可分之關係。雲紋這氣紋圖案深刻反映了古人宇宙為氣的觀念,氣紋展現左右上下旋轉和升降形態,呈現一種玄妙惑,而以一種秘而不宣的藝術符號,傳達著古人極其豐富的宇宙觀。所以打開一部中國裝飾藝術史,「祥雲」紋飾極盡豐富的形象樣態,顯示了中華民族對「雲」的文化興趣和審美熱情,成為表徵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徵,瞭解雲圖形及古代雲紋與民眾生活之思想信仰、生活方式、心理活動及其代表意義是值得研究的議題。
    本研究透過對中國雲紋紋樣的歷史演變做系統性的整理分析,深入探討其紋樣的特殊內涵與價值,及與幾千年來與民眾生活之關係,以作為設計概念之基礎,並透過天象觀察雲形變化,釐清出「雲」呈現的吉祥意念、美的意念、情感意念,企圖以新造形模式及美的訴求來發展創作空間。在經濟競爭時代,促銷公關活動已成為現代民眾生活的一部份,透過明確的主題概念輔以寓意鮮明的圖像,視覺設計可協助達到宣傳活動的目的。中國各式紋飾非常多元,各有各個寓意,發覺可古為今用在各項活動主題概念設計上,因此,目前以「雲紋」作為本研究之創作主體,並嘗試運用在各項活動文宣、空間佈置及產品設計上,其成果可提供未來設計者一個具體可行的設計取材方式。
    本研究並以花蓮縣玉溪地區觀光產業文化行銷活動作為創作實例,透過設計概念展開與實作,呈現創作實驗之精神。

    ABSTRACT
    Cloud brings rain to all plants and trees. It is inseparable from human existence.The pattern of cloud, a kind of patterns of airflow, reflects our ancestor’s point of view that universe is “qi”, a mass of vapor. Airflow patterns, developed into the styles of rotating, from left to right and from up to down, and the styles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manifested some kind of mysticism. These connotative artistic icons conveyed the rich thinking of universe of our ancestors.Looking into any 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ornamental art, the pattern of “Auspicious Cloud”, with the extremely intricate forms and rich lines, denoted the Chinese people’s aesthetic preferences and passion. Further, Chinese people turned it into one of the classic national icon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research into the cloud patterns, their ancient forms and their connection with public’s core beliefs, daily lives, mental states and its meanings to them.
    This research will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cloud pattern through historical archives, taking a detailed look at the meanings and values of its particular variants, research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ople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This will be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shapes into design concepts. Also, through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clouds, this research is tracing the cloud pattern’s “auspicious”, aesthetic and emotional meanings and aiming to create new forms and aesthetic appeals of the cloud pattern to enhance decent application of creativity.In an era of economic competition , promoting events have become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ves; through a clear conceptualization and a meaningful graphic, visual design can help reach the promotional goal. Actually, Chinese ornamental patterns are varied. Each has its own implied meanings. Applying a pattern that has been recurrent through history to today’s different concept of design is the motivation for this research. Certainly, the cloud pattern i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Expectably, the use of the cloud pattern in different promotional activities, interior designs and product designs will be a pattern for the future designers to follow.
    This research will study the example of cultural promotional events in the Yu-Si area in Hualian County and emphasize the study of the newly developed design concept influence on the spirit of creativity.

    目 錄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ii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研究方法……………………………………………………………5 一、文獻探討分析法………………………………………………5 二、田野調查法……………………………………………………5 三、案例分析法……………………………………………………5 四、問卷訪談分析法………………………………………………5 第五節 研究名詞釋意………………………………………………………6 一、活動視覺設計…………………………………………………6 二、雲紋……………………………………………………………6 三、象徵……………………………………………………………7 四、溝通符號………………………………………………………8 第六節 研究流程與內容架構………………………………………………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中國紋飾的起源與演變……………………………………………11 一、中國紋飾的起源與意義………………………………………11 二、中國紋飾的類型與社會現象發展……………………………16 三、中國雲紋的形式演變…………………………………………16 第二節 雲紋的自然意象與象徵……………………………………………22 一、雲的現象………………………………………………………22 二、雲與祥雲………………………………………………………26 三、原始旋渦紋與雲紋的關係……………………………………28 四、雲紋的象徵符號意義…………………………………………34 第三節 中國雲紋的內涵與價值……………………………………………38 一、雲紋的意象蘊涵………………………………………………38 二、雲紋的形式表現與裝飾價值…………………………………38 三、雲紋與中國神仙思想之關係…………………………………41 四、雲紋與生活文化關係…………………………………………43 第四節 雲紋樣式與現代特徵………………………………………………46 一、雲紋造形運用…………………………………………………46 二、探討其他與雲紋造形相似之紋飾……………………………47 三、雲紋運用在現代之現況………………………………………59 第三章 活動視覺設計的意義探討……………………………………………61 第一節 活動的意義…………………………………………………………61 第二節 活動與視覺溝通……………………………………………………62 一、視覺溝通概念…………………………………………………62 二、活動視覺系統化設計…………………………………………64 第三節 活動型態與活動視覺設計…………………………………………67 一、活動視覺設計案例……………………………………………67 二、活動視覺設計取材表現………………………………………77 三、雲形於活動視覺設計的應用模組……………………………78 第四章 創作概念與主題………………………………………………………79 第一節 創作構成概念發展…………………………………………………79 一、吉祥訴求………………………………………………………79 二、情感訴求………………………………………………………79 三、美的訴求………………………………………………………81 第二節 創作主題……………………………………………………………83 一、活動主題………………………………………………………83 二、主題地區環境概況……………………………………………83 三、活動背景說明…………………………………………………88 四、活動計畫策略…………………………………………………89 第五章 作品呈現與展示說明…………………………………………………92 第一節 設計表現……………………………………………………………92 一、設計總體概念…………………………………………………92 二、設計及展出內容架構…………………………………………93 三、基本視覺識別系統……………………………………………94 四、指示應用-指標設計…………………………………………98 五、宣傳應用-海報設計…………………………………………99 六、產品應用-圖紋設計…………………………………………119 第二節 展示計畫……………………………………………………………123 一、創作展出規劃…………………………………………………123 二、創作展出實況…………………………………………………12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研究心得與創作結果………………………………………………129 第二節 未來發展與期望……………………………………………………132 第七章 參考文獻………………………………………………………………133 第八章 附錄……………………………………………………………………137 附錄一 訪談紀錄……………………………………………………………137 附錄二 問卷紀錄……………………………………………………………139

    一、中文書籍:
    1.王林(1993)。美術型態學。出版: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2.田自秉、吳淑生、田青(2003)。中國紋樣史。出版: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3.成耆仁(2003)。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出版: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4.朱伯雄(2003)。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出版:臺北。藝術出版社
    5.李振球、喬曉光(2000)。中國民間吉祥藝術。出版:中國。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6.李祖定(1989)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出版:臺北。大展出版社
    7.李豐楙(1995)抱樸子:不死的探求。出版: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8.林詩音(2005)台灣的休閒農業。出版:臺北。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9.林書堯(1975)。視覺藝術。出版:臺北。維新書局
    10.林崇宏(2002)造形與構成。出版:臺北。視傳文化事業公司
    11.林磐聳(1994)。CIS現代企業形象策略 第一講 。出版: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12.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出版: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13.邵宏(2005)。衍義的氣韻:中國畫論的觀念史研究。出版:中國。江蘇教育出版社
    14.周慶華(2000)。中國符號學。出版: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15.胡台麗、許木柱、葉光輝(2002)。情感、情緒與文化。出版: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16.孫作雲(1977)。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研究上。出版:中國。河南大學出版社
    17.徐雯(2000)。中國雲紋裝飾。出版:中國。廣西美術出版社
    18.倪泰一、錢發平、翟飆(2006)。山海經。出版:中國,重慶出版社
    19.高豐著(2006)。中國設計史。出版:臺北。積木文化出版社
    20.陳光大(2004)。運動構成的體系建立與實踐。出版: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21.陶思炎(2003)。中國祥物。出版:東大圖書公司
    22.黃永松(2000)。吉祥如意。出版:臺北。漢聲雜誌社
    23.黃清和(2000)。中國吉祥圖案。出版: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24.黃煌雄、黃勤鎮(2004)。原住民地方產業總體檢。出版:臺北。遠流出版社
    25.殷旱、珍泉(2004)。易經的智慧。出版:中國。甘肅文化出版社
    26.郭繼生(1982)。中國文化新論-美感與造型。出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7.張恩富(2005)。道家簡史。出版:中國。華齡出版社
    28.詹石窗(2000)。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祕。出版:中國。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9.楊培中(2006)。圖說中國歷史。出版:臺北。明天國際圖書公司
    30.趙廣超(2004)。筆紙中國畫。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31.葉劉天增(2002)。中國裝飾藝術史。出版:臺北。南天書局
    32蒲慕州(2004)。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出版:臺北。麥田出版社33.劉道廣(2000)。中國神話裝飾。出版:中國。廣西美術出版社
    34.劉廣英(2006)。氣象萬千。出版: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35.蔣勳(1986)。美的沉思。出版: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36.中國古代青銅器造型紋飾。出版:中國,湖北美術出版社
    37.蘇盟淑、蔡麗香(2003)。圖案設計與應用。出版:臺北。視傳文化事業公司
    38.龔鵬程(1992)。文化符號學。出版: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二、翻譯書籍:
    1. Betty Edwards著,朱民譯(2006)。像藝術家一樣彩色思考。出版: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2.Ben jamin I. Schwartz著(2005)。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出版: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
    3.Clotaire Rapaille著、馮克芸譯(2007)。情感行銷的符碼。出版: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4.Donald A. Normon著、王鴻翔審譯(2005)。情感設計。出版:臺北。田園城市文化有限公司
    5.Edward f. fry著、陳品秀譯(1994)。立體派。出版: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6.George Santayana著(1975)。美感。出版:臺北。晨鐘出版社
    7. Henny focillon著、吳玉成譯(2003)。造形的生命。出版: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8. Huert Damisch著(2002)。雲的理論。出版: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9. Huert Read著(2006)。藝術的意義。出版:臺北。遠流出版社
    10.Jhnnyallen、William OToole、Lan McDonnel、Robert Harris著(2004)。節慶與活動管理。出版:臺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11.詹姆斯.霍爾著(2001)。東西方圖形藝術象徵詞典。出版:臺北。中國青年出版社
    12.康丁斯基著、吳瑪悧譯(1985)。點線面。出版: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13. Lron Hubbard著(2002)。藝術。出版:臺北。快樂出版社
    14.NEW DECOMAS委員會著、劉致堯譯(1994)。企業形象經典。出版:臺北。美工圖書社
    15.Umberto ECO編著、彭淮棟譯(2006)。美的歷史。出版:臺北。聯經出版社
    16.Wolf-Dieter Dube著、吳介禎、吳介祥譯(1999)。表現主義。出版:臺北。遠流出版社
    17.Wolfgang kohler著、李姍姍譯(1998)。完形心理學。出版:臺北,桂冠出版社
    18.杉浦康平著(2000)。造型的誕生。出版: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19.高橋宣治著(1995)。中國紋樣。出版:臺北。藝術圖書公司
    三、外文書籍:
    1.木村孝(2005)。文樣的名的物語。出版:日本,日本淡交社
    2.(1993)。CLOUD PATTERN。Korea。Sahn graphics ltd of korea
    四、網路文摘:
    1.王秀如。設計、文化與設計師之造形裝飾與語言語意-符號。楊裕富講義網。2007.1
    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deh/f304.html
    2.胡宏亮。西洋文字書籍與複製術的演進。大中華印藝網。2007.1, http://big5.cgan.net/book/books/print/westword/wwbcp1.htm
    3. Pei-Fen Chen。談象徵主義。2006.8。http://pfwonderland.bizland.com/musicterms/Terms/symbol.htm
    4.陳乃菁卓玲妃。文化產業的設計與創意。敘事設計資訊中心。2007.3。http://home.educities.edu.tw/lingyf/na/col028.html
    5.鄧福星。文化與象徵。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10。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cw05.htm
    6.劉宗迪。尚書堯典-一篇古老的傭戲“劇本”。中國民族文學網。2004.1
    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2203&pagecount=1
    7.青銅器紋飾。神州博古網。2006.8。http://www.chinabogu.com/Wenshi/Wenshi_list.asp?id=132
    五、學術論文:
    1. 李聰祺(2000)。台灣原住民排灣群圖騰之研究與應用。國立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論文
    2. 李靜芳(2004)。唐朝織品文視應用於商品之圖案設計與研究。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 黃添貴(2005)。符簶造形在視覺傳達設計之應用-以生命禮讚為主題。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論文
    4. 陳瀚凱(2003)。渦漩造形之象徵意義與其在視覺動是上的應用創作研究。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塗權鴻(2004)。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彩陶紋飾之研究-以馬家窯文化為例。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