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明錦
論文名稱: 肢體障礙者旅遊活動推廣海報設計之創作與研究
A Study on Creative Poster Design for Promoting Tourist Activities among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指導教授: 張柏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肢體障礙者旅遊活動海報設計
英文關鍵詞: Physically Disabled, Tourist Activities, Poster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論文主題為「肢體障礙者旅遊活動推廣海報設計之創作與研究」,以肢體障礙者及户外風景為設計元素應用為例進行創作與研究。

    肢體障礙者需要休閒活動,但並非每一種休閒活動皆適合,基於社會平等的立場,不能剝奪其休閒的權利。肢體障礙者在學習或工作之餘需要適度的休閒,以紆解壓力並增加生活的樂趣,來提昇生活品質,此外也可以使肢體障礙者學習人際互動的溝通,所以肢體障礙者參與適當的户外旅遊是有其必要性。

    由於個人為肢體障礙者,在實際參與旅遊活動時,確實遇到一些旅遊阻礙需要克服,例如一、態度的問題:內心恐懼、體力不佳、社會歧視等。
    二、經濟的問題:收入不佳、社經地位低等。
    三、環境的問題:交通、旅館及景點之無障礙設施不良、協助的人力不足等。

    在本研究的文獻探討中,試就資料的收集來傳達出無障礙旅遊設施的規範,以期能使肢體障礙者透過理解來解除內心的疑慮,面對需求調適內心並在體能條件下進行旅遊活動。本研究創作便是依據肢體障礙者面臨旅遊活動時的心路歷程來模擬創作,透過視覺化的過程達到鼓勵的功効。

    本研究的創作內容,以七張海報為主題,分為都會篇、公園篇、蝴蝶篇、綠蔭篇、草原篇、海灘篇、海景篇等七個基本構思,再由基本構思發展出不同的人物及觀光景物編排等,完成不同的創作及相關的設計應用。

    Abstract

    The thesis is titled “A Study on Creative Poster Design for Promoting Tourist Activities among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which takes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and the outdoor landscape as the elements for poster design and research.

    Indeed,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need to participate in leisure activities. However, they may not join each of the leisure activities since those activities are not all appropriate for them. Based on reasons of social equality, we shall not deprive their rights to access leisur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joy of liv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require moderate leisure besides learning or working for stress relieving. Meanwhile, leisure activities may also help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to lear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to participate in outdoor travelling.

    I myself am a physically challenged person in real life. When I participated in tourist activities, I did come across with some problems that needed to be overcome. For example, issues concerning attitudes like the inner fear, physical prowess,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 are conspicuous.

    Issues concerning economies like poor income and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are also important.

    Last but not least, issues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 like poor accessibility of transportation, hotels, attractions and insufficient assisting manpower also need to be addressed.

    During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nvey the specifications of barrier-free tourism and facilities from data collection, hoping that this will lift the inner doubts of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through mutual understanding, adjust the inner demand and facilitate the tourist activities for certain physical conditions. Greatly inspired by the visual process, the creations in this study are virtual simulations based on what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might face in their journey.

    The creative content of this study includes seven posters, each of which represents the basic ideas about the Urban, Park, Butterfly, Shade of Green, Prairie, Beach, and the Sea View. The creative design is further completed by some figures and choreographed landscape extending from those basic ideas.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 誌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內容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第一節 肢體障礙者的定義 16 第二節 旅遊活動對肢體障礙者的重要性 26 第三節 肢體障礙者參與旅遊阻礙現況....................................................30. 第四節 無障礙環境設施的意義與目的 35 第五節 無障礙旅遊設施與肢體障礙者的相關性 44 第三章 海報設計 59 第一節 海報設計意義與內容 59 第二節 海報設計源流、功能與特性 60 第三節 海報設計分類 65 第四節 海報設計製作過程、設計要素與媒體特性 67 第四章 推廣海報創作 79 第一節 創作理念…………………………………………………..………79 第二節 創作架構……………………………………………………….….79 第三節 創作內容與元素…………………………………………………..80 第四節 創作流程…………………………………………………………..88 第五節 作品解說…………………………………………………………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 論 123 第二節 建 議 123 參考文獻 12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孔令嘉,1996,台中市婦女休閒行為與場所選擇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2、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東大出版社。
    3、王建堯,1998,影響國中生休閒活動的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王琇蘭,1986,傷殘重建服務功能之評估研究-以榮民總醫院傷殘重建中心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5、王嘉惠,1996,殘障福利政策,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6、王滿足,1992,肢體障礙學校學生認知能力及適應行為之評量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王慧玟,1998,智能障礙青少年的生活品質,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內政部營建署,1998,公共建築物供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與設備設計施工手冊,台北。
    9、中華民國造園學會,1998,休閒理論與遊憩行為,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史凱利,1993,「樂在工作外-談休閒」,社教資料雜誌,181期,pp.7-8。
    11、江玉米,1989,台北市肢體殘障者離職原因之探討,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12、江應龍,1992,談休閒生活,社教資料雜誌,p.8-15。
    13、行政院內政部,2001,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閩地區殘障者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台北市。
    14、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4,我國殘障福利法與社會救助法執行之規劃與成效之評估,國防部印刷廠。
    15、李水源,1990,「休閒與教育」,休閒面面觀研討會,p.115-119。
    16、李艾琳,2000,國家公園遊憩環境衝擊管理模式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李明宗,1992,休閒、觀光、遊憩論文集,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
    18、李保興,2000,身心障礙者飛躍新世紀的希望工程,貞德圖書事業有限公司。
    19、辛晚教,1990,「休閒、教育、人生」,戶外遊憩研究,第三卷第一期,pp.3-16。
    20、沈秀卿,1996,台灣省殘障者生活現況及對各項社會福利措施的認知與期望,社會福利,第127期,p.39-44。
    21、沈清松,1990,「休閒觀念與人生價值」,戶外遊憩研究,第三卷第一期,pp.31-36。
    22、宋維煌,1993,「休閒活動與生活調適」,社教資料雜誌,181期,pp.9-11。
    23、何文光,1999,高雄市拾荒老人問題探討,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何麗芳,1992,台北市老人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25、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圖書出版研究社,台北市。
    26、林一勤,1999,醫院就醫環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門診部無障礙設施為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
    27、林文雄,1989,回歸主流肢體殘障學童的體育課程,特殊教育季刊,第31期,p.31-33。
    28、林東泰,1994,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師大書局。
    29、林素美,1988,國小學生對肢體障礙者學生態度改變實驗數學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0、周月清,1995,殘障福利施政建議書,行政院內政部。
    31、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 與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2、周海娟,1991,台灣地區居民休閒活動的選擇與類型:社會學的次級分析,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理論組碩士論文。
    33、胡幼慧,1997,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圖書公司。
    34、胡雅各,1994,自我教導與配合輔助性教學提示之自我教導策略對重度智障者職業技能養成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35、洪榮照,1995,特殊學校、教養機構休閒教育及障礙學生休閒活動之探究,台中師院學報,第九期,pp.27-56。
    36、洪榮照,1997,啟智班學生休閒生活與休閒教育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第11期,pp.511-570。
    37、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第七卷第二期,pp.25-35。
    38、孫孟君,1998,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9、夏鑄九、鄧宗德,1992,台灣都會區休閒生活所面臨的困境-台北都會區之休閒關係與休閒空間,中國休閒生活文化學術研究研討會論文集,pp.117-152。
    40、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41、徐 震,1988,無障礙的社區環境,特殊教育季刊,第26期,p.20-28。
    42、陳五福,1981,殘障和人權,特殊教育叢書第23輯特殊教育殘障教育,pp.27-31。
    43、陳五福,1983,淺談視障者的休閒活動,特殊教育季刊,第9期,pp.41-43。
    44、陳正元,1996,低收入戶殘障者福利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肢體障礙者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45、陳建竹,2001,肢體障礙者戶外休閒活動設施及空間設計準則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6、陳榮美,1987,「無障礙環境之研究」,建築學刊,第7期,p.74。
    47、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淑馨出版社。
    48、陳彰儀,1990,「休閒的社會心理學」,戶外遊憩研究,第三卷第三期,pp.21-34。
    49、許天威、林宏熾,1999,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素質」之研究(Ⅲ),台灣地區感覺或肢體障礙青年「社區生活素質」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50、許天威、林宏熾、鄭淑芬,1997,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素質」之研究,台灣地區感覺或肢體障礙青年「社區生活素質」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51、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0,新特殊教育通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2、許建民、高俊雄,2000,以三類型阻礙模式探討都市六年級學童運動休閒阻礙參與阻礙與性別及自尊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第13卷第1期,p.41-61。
    53、許義雄,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青輔會。
    54、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2001,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
    55、張英陣,2000,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6、張英鵬,2000,身心障礙大學生之生活品質訪談分析,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
    57、張慧美,1986,製造業未婚女性職工休閒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兩廠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58、張馨文,1999,休閒遊憩學,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9、郭培欽,1990,無障礙設計之建築觀-從殘障者的特性與需求發展,詹氏書局,台北。
    60、郭瓊瑩,1985,「創造一個無障礙的環境」,建築師,第128期,pp.47-49。
    61、黃一秀,2000,婚姻暴力之受虐婦女求助歷程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62、黃文真,1986,台北市國中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3、黃志成、王麗美,2000,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服務,亞太圖書。
    64、黃耀榮,1992,殘障福利機構建築計劃準則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65、黃耀榮,1998,「無障礙環境設施之規劃理念」,長期照護雜誌,第12卷第1期,pp.14-21。
    66、黃旐濤,1996,從肢體障礙者對當前無障礙設施肢滿意度探討殘障福利法第23條實施情形,社會福利,第127期,p.26-30。
    67、傅惠珍,1992,視覺障礙學生休閒生活現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8、趙麗雲,1999,打造21世紀身心障礙體育運動願景,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參考資料。
    69、廖靜芝,1996,殘障福利工作之方向,社會福利,第127期,p.2-4。
    70、劉素秋,1997,青少年的休閒活動與犯罪相關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1、劉錫吾,1993,肢體學生社會技術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2、廖國誠,1983,「無障礙的生活環境」,逢甲建築,第20期,pp.44-52。
    73、蔣孝瑛,1990,美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現況,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74、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師大書苑,台北市。
    75、蔡厚男,1993,休閒、意義與權利:巴赫德和傅柯,戶外遊憩研究,第六卷第1/2期,p.123-135。
    76、蔡錦德,1983,談中度智能不足兒童的休閒活動,特殊教育季刊,第9期,p.38-40。
    77、薛銘卿,1992,「休閒及休閒活動定義之詮釋:非規範及規範性觀點」,戶外遊憩研究,第三卷第四期,pp.71-89。
    78、謝秀燕,1991,高雄市老人住宅服務人員服務繼續性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79、謝鈴雪,1993,「有效計劃休閒生活」,社教資料雜誌,181期,pp.15-17。
    80、謝秀芬、鄭麗霞,1998,技職院校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狀況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第20輯,pp.123-134。
    81、鍾聖校,質性研究方法論的認識與再議,國立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二期,pp.259-284。
    82、藍武王,1990,無障礙交通環境規劃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台北市。
    83、嚴智權,1993,「淺談休閒生活教育」,社教資料雜誌,181期,pp.12-14。
    84、Bammel , G & Lei Lane , B.B(1992),休閒與人類行為(涂淑芳譯),台北:桂冠出版社,(原文於1996年出版)。
    85、吳明隆(2000),SPSS統計運用實務,台北:松崗
    86、李素馨(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1),43-46。
    87、李銘輝(1990),觀光地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8、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9、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智勝文化
    90、周淑惠(2001),老年人參加團體旅遊之決策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91、尚憶薇(2001), 花蓮地區老年人休閒動機與休閒阻礙之研究,體育學報,31,183-192。
    92、林宏熾(2000),感官或肢體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科會研究彙刊,11(2),188-204。
    93、林瑞銘(2002),肢障者對無障礙休閒旅遊設施需求之評估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94、范玉玲,蔡嘉玲,林川州(2001),彰化地區大學生休閒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屏東技術學院學報,3,301-327。
    95、孫孟君(1997),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96、容繼業(1993),旅行業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97、張玉玲(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98、張孝銘、高俊雄(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143-152。
    99、張宏文、謝鎮偉、王建竣(2001),大學進修部職員休閒運動參與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進修部為例,藝術學報,68,121-134。
    100、張照明(1999), 高職身心障礙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239-279。
    101、許建民、高俊雄(2000),以三類型阻礙模式探討都市六年級學童參與阻礙性別及自尊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3(1),43-57。
    102、許義雄、陳皆榮、陳麗華、張小熙(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輔會,青年輔導報告。
    103、陳南琦(1998),青少年休閒阻礙因素之探討,台灣體育,106,29-32。
    104、陳思倫(1993),休閒遊憩與阻礙區隔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3),25-52。
    105、陳啟森、林曼蕙(1999),青少年階段智能障礙者休閒活動阻礙因素之探討,台灣體育學院學報,8,123-136。
    106、陳雅玲(2001),肢體障礙者的擇偶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107、陳順宇(1998),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108、劉銘(2002),輪轉人生,台北:圓神出版社。
    109、謝淑芬(2000),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2),63-84。

    110、內政部社會司(1994),我國社會福利法規、行政組織現行概況,社區發展季刊,67,18-23。
    111、內政部社會司(1994),我國殘障福利工作執行概況--政府對殘障者生活之照護與扶持,社區發展季刊,67,201-206。
    113、內政部社會司(2000),社政法規彙編-社會政策綱領,台北:編製者發行。
    114、王本榮(1994),癲癇發作及癲癇症候群最新分類,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35(A), 1-5。
    115、行政院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編製(1993),推動無障礙交通環境之規劃─公共建築物與活動場所,台北:編製者發行。
    116、吳武典(1993),特殊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117、吳武典(1996),無殘障生活環境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教育委員會發行。
    118、吳武典(1998),障礙學生對無障礙校園環境需求之評估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19、夏征農編(1992),辭海,台北:東華書局。
    120、許天威(1986),學習障礙者之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
    121、許天威(1992),美國障礙者法案(ADA)的要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21-23。
    122、許天威(1994),學齡前特殊兒童家長手冊通報、安置暨早期療育,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23、許天威,吳訓生(1999),我國身心障礙者教育實施現況與發展方向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179-219。
    124、程文秋(1995),成功就業重度肢體障礙者自我態度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25、黃耀榮(1998),無障礙環境設施之規劃理念,長期照護雜誌,15(8),9-11。
    126、楊國賜(1998),我國「推動終身教育, 建立學習社會」的政策與實施途徑,台灣教育,565,2-4。
    127、詹火生(1991),台北地區都市山胞青年生活狀況與就業需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128、廖芳玫(1995),談國、高中聽障生輔導活動課的教村教法,特教園丁,11(2),25-28。
    129、羅榮枝(2000),台北市國小無障礙環境現況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30、林銘程、陳玫宗、李玨叡、王梃隆,海報的意義、類型與發展簡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之碩士論文。
    131、林南宏,2002、高雄市觀光景物平面視覺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132、彭漢津,2002,意象聯想的感動在平面設計上的應用與研究以旅遊海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133、沈永欽,2002,台中市肢體障礙者從事休閒活動型態之質化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之碩士論文。
    134、劉碧珠,2003,肢障者參與團體旅遊阻礙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135、曹勝雄,2003,無障礙旅遊設施需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1、Alexandris, K.,& Carroll, B.,1992,An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a based on different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levels:recults fron a study in Greece. Leisure Seciences,19,1-15.
    2、Austin D.R,1991,Therapeutic Recreation-Processes and Techniques Second Edition ,Sagamore Publishing.
    3、Compton, D.M.,1981,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Barriers to leisure:a literature review. North Texas State Univ., Denton. Div. of recreation and leisure studies. ERIC, NO. ED215 542.
    4、Henderson Karla.A,1991,Dimensions of Choice-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Recreation、Parks and Leisure Research,Venture.
    5、Kennedy D.W.,D. R. Austin,and R. W. Smith,1987,Special Recreation:Opportuniti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New York:Saunders College Publishers)pp.68-81.
    6、Rojek Chris,1995,Leisure and culture,p15-18.

    7、Buell, C. (1986). Blind athletes successfully compete against able-bodies opponents. In C. Sherrill (Ed.), Sport and disabled. Illinois:Human Kinetics.
    8、Kenndy, R. E. (1984).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with delinquents. In A. W. Meyers, & W. E. Craghead (E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with children. New York: Plenum.
    9、Kraus, R. (1990).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0、Martilla, J. A., & James, J. C. (1977). 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14(3), 77-79.
    11、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yper & Row.
    12、Wardell, K. T. (1980).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s. In R. J. Welsh, & B. B. Blasch (Eds.), Foundations of mobility. New York: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