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建宏
論文名稱: 高中歷史課程中的宗教史教材教法研究――以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為中心
指導教授: 陳豐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48
中文關鍵詞: 歷史課程宗教史教材人文主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7下載:6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及文章結構 6 第二章 宗教史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教學目標 9   第一節 課程、課程標準與課程設計 9 第二節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與歷史課程設計理念 20 第三節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與宗教史教學 51 第三章 宗教史的教材設計 73   第一節 教材設計的一般規準 74   第二節 歷史課程中的宗教史教材 78   第三節 宗教史教材與五育教學目標 96 第四章 宗教史的教學方法 145 第一節 問題探究法在宗教史教學的應用 149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法在宗教史教學的應用 187 第三節 社會化教學法在宗教史教學的應用 225 第五章 宗教史的教學評量 237 第一節 認知教學目標的評量 239 第二節 情意教學目標的評量 24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5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55 第二節 建議與展望 257 參考書目 259 附錄

    一、教育類專書
    1.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民國72年7月公布,《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3年1月初版第二次印刷)
    2. 教育部編印,《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修正發布,八十五年六月出版 。
    3.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
    4. 瞿立鶴、鄭世興主編,《教育原理》(台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67年12月初版)
    5. 陳峰津主編,《教育概論》(台北:三民,民國83年9月初版)
    6. 李錫津,《教育理念與教育問題》(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8月再版)
    7. 歐用生,《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9年2月修訂初版)
    8. 歐用生,《課程發展模式探討》(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4年5月再版)
    9. 楊龍立,《課程目標的理論研究——課程目標應否存在的探討》(台北:文景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6年4月初版)
    10. 黃光雄等譯,《教育目標的分類方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2年6月初版)
    11. Robert J. Kibler,Donald J. Cegala,Larry L.Barker,David T.Miles原著,黃光雄編譯,《教學目標與評鑑》(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2年9月再版)
    12. 林本編著,《現代的理想中學生――我國中學教育目標與功能之研究》(台北:臺灣開明書店,民國65年9月五版發行)
    13. 歐陽教,《德育原理》(台北:文景書局,民國87年3月六版)
    14. 高廣孚,《教學原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0年11月初版三刷)
    15. (日)佐藤正夫著,鍾啟泉譯,《教學原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第2次印刷)
    16. 鍾魯齋,《中學各科教學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0年8月臺三版)
    17. 王鳳喈,《中國教育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1年9月臺十版)
    18. 張傳燧,《中國教學論史綱》(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次印刷)
    19. 眭依凡、鍾志賢、何齊宗 著《大教育:21世紀教育新走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0. 張思全,《課程設計與教學法新論》﹙台北: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民國57年﹚,
    21. 呂達、李雪華,《課程教材及教學法通論》(台南:國教之友社,民國54年10月初版)
    22. 孫邦正,《課程教材教法通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9年8月臺十八版)
    23. 陳國川,《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84年4月)
    24. 張霄亭等著,《教學原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9年2月初版二刷)
    25. 方炳林,《普通教學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0年10月修正五版)
    26. 孫邦正編著,《普通教學法》(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正中書局印行,民國62年2月臺修一版)
    27. 孫邦正譯,《中學教學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39年出版)
    28. N.L.Bossing 著,孫邦正譯,《中學教學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9月臺九版)
    29. 林寶山,《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1年3月初版三刷)
    30. 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學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1999年1月第2次印刷)
    31. 李緒武、蘇惠憫編著,《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3年1月初版)
    32. 陳龍安,《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2月五版二刷)
    33. 彭震球,《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9年12月初版三刷)
    34.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編著,《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9年7月三版)
    35. 松山正一等原著,歐陽鍾仁譯,《教師啟發學童的思考能力的方法》(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2年9月四版)
    36.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民國78年四版)
    37. 歐滄和,《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一刷)
    38. 郭為藩,《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民國83年10月三版四刷)
    39. 王文俊,《人文主義與教育》(台北:五南,民國82年6月初版三刷)
    40. 林寶山編譯,《人文主義的教育改革計畫》(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3年9月初版)
    41. 裘學賢,《人文主義哲學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4月)
    42. 陳照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2年元月初版)
    43. 陳照雄,《當代美國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台北:五南,民國75年9月初版)
    44. 陳奎憙、溫明麗主編,《人文的孕育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87年6月初版)
    45. 李端棻等撰,《近代中國教育史料》第一冊(影印本)
    46. 程方平、畢誠,《中國教育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5年10月初版一刷)
    47. 毛禮銳、沈灌群主編,《中國教育通史》第四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8. 陳青之,《中國教育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管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2年8月臺五版)
    49. 林安梧,《教育哲學講論》(台北: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9月初版)
    50. 徐宗林,《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民國82年10月二版二刷)
    51.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文化建設與教育發展》(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民國84年10月25日)
    52. 黃俊傑,《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1月初版)
    53. 吳文忠編著,《體育概論》(台北:正光書局有限公司,民國64年10月再版)
    54. 江良規,《新體育原理》(台北:商務印書館發行,出版年月不祥)
    55. 鄭振坤,《中國古代體育思想史綱要》(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年)
    56.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著,馮至、范大燦譯,《審美教育書簡》(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7月)
    57. 李雄揮,《蔡元培美感教育思想評述》(自印本,省立台東師範專科學校,民國69年4月出版)
    58. 許智香,《文藝復興時期人文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59. 裘學賢,《國民中學人文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民國83年6月。
    60. 方永泉,《西方當代宗教教育理論之評析——兼論對台灣教育的啟示》,台師大教研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2月22日。
    61. 葉寶玉,《網路教學資源在高中歷史科教學之利用——以88學年度新課程之臺灣史教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7月。
    62. 李東華、蔡瑄瑾編著,《高級中學歷史(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8月修正革新三版二刷)
    63. 陳豐祥編著,《高級中學歷史上》(修訂版)(台北:建宏出版社,民國91年8月二版)
    64. 王仲孚主編,《高中歷史教科書上冊》(台中: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8月修訂二版)
    65. 張元編著,《歷史(上)》(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3月第六版)
    66. 高中歷史教科用書編輯委員會主編,《高中歷史—本國歷史(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9年3月第二次印行)
    67. 陳豐祥、潘光哲,《高級中學歷史上教師手冊(修訂版)》(台北:建宏出版社,民國92年8月修訂版三刷),頁319。
    68. 陳豐祥編著,《高級中學歷史(下)》(台北:建宏出版社,民國91年12月四版)
    69. 古偉瀛、吳展良、王世宗、王遠義編著,《高級中學世界文化(歷史篇)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8月修正初版二刷)
    70. 古偉瀛、吳展良、王世宗、王遠義編著,《高級中學世界文化(歷史篇)下》(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2月修正初版二刷)
    71. 《高級中學世界文化歷史篇(下)》(修訂版),(台北:建宏出版社,民國91年2月二版),頁76~77。
    72. 甘懷眞、簡杏如編著,《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史(全)》(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8月修正初版三刷)
    73. 簡杏如編著,《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史(全)教師手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8月修正初版三刷)
    74. 劉景輝、李聖光主編,《高中世界文化史教科書(全一冊)》(臺中: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11月初版)
    75. 林能士主編,《高級中學世界文化史教科書(全冊)》(台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2月再版)
    76. 蒲慕洲編輯,《高級中學世界文化史教科書(上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8月十四版)
    二、歷史類專書
    1. 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學生,民國83年2月初版)
    2. 于友西等著,《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1〕
    3. 于友西主編,《中學歷史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 黃綉媛,《中學世界史主題學習的研究與教學活動設計》(臺中: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1997年1月)
    5. 陳冠華編著,《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0年4月第一版第一刷)
    6.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台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74年4月台十五版)
    7. 余鶴清,《史學方法》,(台北:洪氏出版社,民國64年2月1日再版)
    8. 陸懋德,《史學方法大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8年5月初版)
    9. 呂思勉,《歷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4年3月初版一刷)
    10. 朱雲影,《史學方法》(師大講義,未出版)
    11.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0年4月十一版(增訂版))
    12. 何炳松,《歷史研究法》(民國16年問世,此書標明出版時、地)
    13. 黎東方,《我對歷史的看法》,(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8年6月1日再版)
    14.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全國學校歷史科中心編,劉德美譯,《美國歷史科——世界史國家課程標準——探索通往現在之路》(台北:教育部,民國85年12月)
    15. 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著,淦克超譯,《理論與歷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年元月初版)
    16. 呂思勉,《中國通史》(出版者不詳,民國二十八年九月問世)
    17. H.G.Wells著,《世界史綱》(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2年8月25日一版一刷)
    18. 威爾杜蘭(Will Durant),《文明的建立》(世界文明史第一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2年12月三版)
    19. C.Delmas著,吳錫德譯,《歐洲文明》﹙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2月16日初版﹚
    20. 王任光編著,《西洋中古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6年8月初版四印)
    21. 王任光編譯,《西洋中古史史料選譯》第三輯(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民國76年5月初版)
    22. 王任光,《文藝復興時代》(台北:稻鄉出版社,民國85年9月初版)
    23. 王任光,《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運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
    24. 王世宗,《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初版一刷)
    三、宗教類專書
    1.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一至十冊)(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元月出版)
    2. 懷德海著,蔡坤鴻譯,《宗教的創生》(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初版一刷)
    3. 戴康生、彭耀主編,《宗教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 牟鍾鑒,《中國宗教與文化》(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4年4月初版)
    5. 董芳苑編著,《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長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3年7月增訂版)
    6. 董芳苑著,《認識台灣民間信仰》(台北:長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9月增訂版)
    7. 張志剛,《宗教文化學導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第2版第2次印刷)
    8. 釋聖嚴,《比較宗教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78年6月七版)
    9. 安修.Lee編著,《宗教的故事》(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次印刷)
    10. 陳郁夫,《人類的終極關懷――宗教世界概說》(台北:幼獅,民國83年8月初版)
    11. (美)哈羅德‧J‧伯爾曼著,梁治平譯,《法律與宗教》(北京:三聯書店,199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2. 岸本英夫,《凝視死亡之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6月初版)
    13. 水野弘元著,達和法師、陳淑慧合譯,《佛教的原點:世尊的生涯與思想》(新店:圓明出版社,民國89年9月第1版第2刷)
    14. 那爛陀長老著,釋學愚譯,《佛陀與佛法》(高雄:佛陀教育中心,1999年10月修訂版一刷)
    15. 印順,《印度佛教論集》(新竹:正聞出版社,民國92年4月初版一刷)
    16. 莊春江,《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高雄: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1999年8月初版)
    17. 覺音著,葉均譯,《清淨道論》(上)(中)(下)(台南:財團法人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國80年8月二版)
    18. 護法法師、陳水淵編著,《涅槃的北二高——清淨道論導讀》(台南:法源中心,2001年3月出版)
    19. 楊惠南,《印度哲學史》(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8月初版)
    20. (日)中村元著,林太、馬小鶴譯,《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台北:淑馨出版社,1991年1月一版二刷 )
    21. 林建國譯,《奧義書》(台北:長鯨出版社,民國68年5月二版)
    22. 《中英對照佛教聖典》(東京:財團法人佛教傳道協會,1989年4月1日第31版發行)
    23. 水野弘元原著,郭忠生譯,《原始佛教》(台北:靈山出版社,民國85年11月再版七刷)
    24. 中村元原著,釋見憨、陳信憲譯,《原始佛教:其思想與生活》(嘉義:香光書鄉出版社,民國1995年9月30 日出版)
    25. 王路平,《大乘佛學與終極關懷》(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6. 釋昭慧,《佛教倫理學》(台北: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90年08月三版二刷)
    27. 上田圭子著,釋達和譯,《阿育王》(台中:恒沙出版社,民國80年9月初版)
    28. 阮榮春,《佛教南傳之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9. 賴素鈴,《印度古文明.藝術》(民聲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國立歷史博物館:印度古文明.藝術特展導覽手冊)
    30. 太虛大師,《人生佛教》(大乘精舍印經會,民國69年12月9日印)
    31. 印順,《成佛之道(增注本)》(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83年6月初版)
    32. 印順,《佛在人間》(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78年5月十版)
    33. 傳道法師編述,《佛法十講(上)》(鳳山市,法喜出版社,民國80年元月初版)
    34. 傳道法師主講,《印順導師與人間佛教》(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國90年4月初版)
    35. 溫金柯,《繼承與批判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台北:現代禪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
    36. 邱敏捷,《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台北: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89年04月再版)
    37.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台北:里仁書局,民國74年出版)
    38. 楊惠南,《佛教思想新論》(台北:東大,民國79年10月三版)
    39. 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教史》(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2月一版三刷)
    40. 黃公偉,《中國佛教思想傳統史》(台北:獅子吼雜誌社,民國61年5月18日初版)
    41.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板橋:駱駝出版社,民國76年8月出版)
    42. 《南北傳法句經》(合訂本)(台南:妙心寺慈恩婦女會,民國80年5月)
    43. 那羅陀英譯、淨海中譯,《真理的語言——法句經》(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78年1月三版)
    44. 達摩難陀上座編著、周金言譯,《法句經/故事集》(嘉義:新雨雜誌社,民國85年4月出版)
    45. 甘比羅比丘(Gambhiro Bhikkhu)編輯,法園編譯群翻譯,《法句經故事》(南投:法耘出版社,1999年7月初版)
    46. 釋宏印,《宏印法師講演集》(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民國80(1991)年10月31日初版一刷)
    47. 林世敏,《學佛百問》(高雄:恆河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0年6月初版)
    48. 王海林,《佛教美學》(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49. 吳為山、王月清主編,《中國佛教文化藝術》(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0. 馬利懷著,葉朗審定,《中國的佛教雕塑與繪畫》(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1. (英)約翰.馬歇爾著,許建英譯,《犍陀羅佛教藝術》(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2. 盧國龍,《道教知識百問》(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年6月二版)
    53. 龔鵬程,《道教新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8月初版)
    54. 李大華,《道教思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次印刷)
    55. 《聖經》(香港:香港聖經公會印發)
    56. 《舊約全書》,(香港:香港聖經公會印發)
    57. 《新約全書》,(台北:思高聖經學會譯釋,1997年5月台灣五版)
    58. 矢內原忠雄著,張漢裕譯,《基督教入門》(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58年12月再版)
    59. 楊昌棟,《基督教在中古歐洲的貢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0. 羅克典,《論耶穌的神學與人性》(台北:國家出版社,民國80年2月出版)
    61. 〔英〕邁克爾.馬萊特著,王慧芬譯,趙立行校,《馬丁.路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2. 張傳有,《幸福就要珍惜生命――奧古斯丁論宗教與人生》(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3. 《古蘭經中文譯解》(台北:中國回教協會,民國86年9月初版)
    64. 高浩然哈智教長譯註,《古蘭經每日一句》(伊斯蘭國際古蘭經研究中心,1987年5月1日初版)
    65. 何克儉、楊萬寶編著,《回族穆斯林常用語手冊》(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次印刷)
    66. 馬鄰翼,《伊斯蘭教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36年3月三版)
    67. 楊捷生,《伊斯蘭倫理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第1次印刷)
    68. 艾布里阿倆-茂都迪先生原著,《瞭解伊斯蘭》(I.I.F.S.O. 1989A.D.)(中國回教協會台南清真寺藏書)
    69. 秦惠彬,《中國伊斯蘭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第1次印刷)
    70. 穆罕默德‧胡澤里,《穆罕默德傳》(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頁265~267。轉引自楊捷生,《伊斯蘭倫理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第1次印刷)
    四、其他專書
    1.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附索引》,(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8年2月六版)
    2.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元月台一版)
    3. 王國維,《觀堂集林》卷第六(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4年3月臺景印初版)
    4.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3年12月初版)
    5. 羅光,《哲學與生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8月20日初版)
    6. 傅統先,《哲學與人生》(台北:天文出版社,民國69年5月出版)
    7. 沈清松,《追尋人生的意義――自我、社會與價值觀》(台北:臺灣書店,民國85年10月初版)
    8. 龔鵬程,《漢代思潮》(嘉義:南華大學,1999年8月初版)
    9. 陳郁夫,《周敦頤》(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9年12月初版)
    10. 陳鶴鳴,《西方文化精神——文學的闡釋》(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次印刷)
    11. C.Delmas著,吳錫德譯,《歐洲文明》﹙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2月16日初版﹚
    12. 劉伯驥,《西洋自由七藝綱要》(台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51年6月初版)
    13. 糜文開,《印度文化十八篇》(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7年11月三版)
    14.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大學國文選編輯委員會主編,《大學國文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75年9月初版)
    五、期刊、論文
    1. 郭元祥,〈課程觀的轉向〉,《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6期。
    2. 歐用生,〈課程的結構〉,《國教世紀》,第16卷第7、8期,民國70年2月28日。
    3. 郭曉明,〈關於課程模式的理論探討〉,《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2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4. 黃政傑,〈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師大教研所集刊》,第卅一輯,民國78年6月。
    5. 黃政傑,〈潛在課程概念評析〉,《師大教研所集刊》,第廿八輯,民國75年6月。
    6. 黃政傑,〈課程概念剖析〉,《師大教研所集刊》,第廿五輯,民國72年6月。
    7. 陳梅生,〈如何改進課程及教材〉,《臺灣教育》,第290期,民國64年2月15日。
    8. 葉楚生,〈課程標準與教材編輯〉,《臺灣教育》,第290期,民國64年2月15日。
    9. 高凌飆,〈教材分析評估的模型和層次〉,《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3期。
    10. 唐守謙,〈教材的時代意義〉,《臺灣教育》第290期,民國64年2月15日出版。
    11. 瞿立鶴,〈制定中等教育政策的經濟基礎〉,收入瞿立鶴、鄭世興主編,《教育原理》(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1978年)
    12. 呂愛珍,〈論目標模式在課程設計中之可行性〉,收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瞿立鶴、鄭世興主編,《教育原理》(台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67年12月初版)
    13. 陳豐祥,〈布魯姆認知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5卷第2期,民國83年8月。
    14. 施添福,〈認知教學目標在地理教育中的應用〉,《中等教育》,第35卷第2期,民國73年4月。
    15.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歷史學科組教育目標研究報告〉,《中小學人文學科教育目標研究報告》(台北:三民,民國76年10月初版)
    16. 胡昌智,〈歷史教育的任務——「中學歷史教育研討會」的迴響〉,收入思與言雜誌社編輯,《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2年8月初版)
    17. 胡昌智,〈歷史教育目標的理論與實際――從實踐理性(Praktische Vernunft)的觀點論歷史教育〉,收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主編,《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會議時間:民國74年8月9日~10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民國75年6月出版)
    18. 朱際鎰,〈歷史、歷史教育、歷史教學〉,《中國歷史與歷史教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2年3月初版)
    19. 王明蓀,〈歷史知識與歷史教育初論〉,《興大歷史學報》第九期,民國88年6月。
    20. 〈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學座談會(記錄稿摘要)〉,《新史學》第十一卷第四期,89年12月,(新史學雜誌社主辦,中研院史語所協辦,民國89年9月9日)
    21. 戴寶村,〈我國歷史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史學評論》第11期,民國75年1月。
    22. 張明雄,〈四十年來臺灣地區高中歷史教育的回顧〉,《史學評論》第11期,民國75年1月。
    23. 黃俊傑,〈近十年來國內史學方法論的研究及其新動向(下)(民國六十年至民國七十年)〉,《漢學研究通訊》,第二卷第三期,民國72年7月出版。
    24. 黃俊傑,〈歷史教育與歷史意識的境界〉,收於思與言雜誌社編輯,《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2年8月初版)
    25. 孫寧瑜,〈歷史教育理想境界之探索與實踐〉,《台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十八期,民國76年4月。
    26. 劉德美,〈我國高中歷史科際整合的現況與展望——以教科書為中心——〉,收於《我國人文社會教育科際整合的現況與展望會前論文集——I》(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華民國科技整合研究會,民國76年8月20日-21日)
    27. 〈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學座談會(記錄稿摘要)〉,《新史學》第十一卷第四期,民國89年12月,(新史學雜誌社主辦,中研院史語所協辦,民國89年9月9日)
    28. 黃綉媛,〈英國義務教育歷史科國家課程介紹〉,《菁莪季刊》第八卷第二期,民國85年7月。
    29. 陸寶千,〈歷史學的理論架構〉,《思與言》第一卷第五、六期,民國52年12月15日。
    30. 徐道鄰,〈索洛金著:危機時代的社會哲學――現代歷史哲學評論――〉,《新思潮》三十期,頁2,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42年10月岀版。
    31. 張致遠,〈歷史的教育價值:歷史與人文教育〉,《自由中國》第七卷第五期,民國41年9月出版。
    32. 王爾敏,〈中國歷史家的使命感〉,收於王爾敏著,《檮乘小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3年1月初版)
    33. 呂士朋,〈歷史與人生〉,收入,《歷史學科教育之趨勢》(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印,民國87年4月)
    34. 王壽南,〈歷史教育的目的〉,收入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歷史科教學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2年4月初版)
    35. 張玉法,〈歷史教育與人生〉,收入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歷史科教學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2年4月初版)
    36. 凌林煌,〈論倫理價值與歷史研究及歷史教育〉,《中等教育》第42卷第3期,民國80年6月,頁24。
    37. 王樹槐,〈研究歷史應否運用道德的裁判〉,《思與言》第4卷第5期,民國56年1月15日。
    38. 朱際鎰,〈從歷史之流看道德〉,《師大史學會刊》28期,民國73年5月。
    39. 盧濟芳譯,〈以價值為重心的歷史教學〉,《中等教育》第22卷第3期,民國60年6月。
    40. 蕭權利,〈漫談歷史教學〉,《中等教育》第22卷第3期,民國60年6月。
    41. 沈剛伯,〈從百餘年來史學風氣的轉變談到臺灣大學史學系的教學方針〉,收入《沈剛伯先生文集(上集)》(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初版)
    42. 王文發,〈簡介創造性教學法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中等教育》第39卷第3期,民國77年6月。
    43. 黃綉媛,〈培養歷史思考能力的教學策略〉,《中學教育學報》第四期,民國86年6月。
    44. 黃綉媛,〈建立卓越的歷史教學新典範:創造思考、合作學習、網路互動與教學支援系統〉,《中學教育學報》第七期,民國89年6月。
    45. 粘子瑛,〈歷史教育動動腦——創造思考的單元設計〉,收入《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第四輯》(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87年6月30日出版)
    46. 唐遠華,〈問題研究法在培養與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上的教學實踐〉,收入《高級中學歷史教學法研討會資料彙編》(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82年5月編印)
    47. 陳豐祥,〈情意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收入《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第三輯》(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86年6月30日出版)
    48. 陳豐祥,〈情意目標在鄉土史教學上的應用〉,收於《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民國86年6月初版)
    49. 伍少俠,〈情境與情感式教學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高級中學歷史教學法研討會資料彙編》(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指導委員會,民國82年5月編印)
    50. 彭順生,〈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情意教學〉,《中學歷史、地理教學》双月刊,199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51. 沈清松,〈情意發展與實踐智慧〉,《通識教育季刊》第五卷第一期,1998年3月。
    52. 魏授章,〈課堂提問的藝術〉,收於魏授章,《歷史課堂教學藝術》(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3. 王仲孚,〈從教學時數的刪減――談中學歷史教育的危機〉,收於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修訂二版)》,(台中: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民國90年7月出版)
    54. 黃綉媛,〈網際網路在歷史教學上的運用〉,收於《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第四輯》(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87年6月30日出版)
    55. 周樑楷,〈書評論文──史學與宗教-評介巴特費爾德的兩本遺作〉,《史學評論》第七期,民國73年4月。
    56. 徐宗林,〈人文教育的實施〉,《北縣教育》雙月刊第三期,民國83年7月31日出版。
    57. 呂嘉,〈關於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人文雜誌》2000年第5期(總第127期),西安,陜西省社會科學院。
    58. 欒棟,〈人文精神與學科建設〉,《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六期。
    59. 裘學賢,〈人文教育的哲學基礎〉,《臺南師院學報》第30期,民國86年6月30日。
    60. 裘學賢,〈國民小學人文教學目標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編印,《國民教育研究集刊》第二期,民國85年6月。
    61. 郭為藩,〈人文主義教育素描〉,《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9卷第9期,頁12,民國65年9月1日。
    62. 史振鼎,〈人文主義教育的省思――試談人文主義教育的困境及其對應〉,《臺灣教育》第435期,民國76年3月。
    63. 陳照雄,〈人文主義教育之教學論〉,《師友》146期,民國68年8月。
    64. 陳伯璋主講,蔡玉貴紀錄整理,〈人文主義的課程發展〉,《北縣教育》雙月刊第二期,民國83年5月30日。
    65. 徐宗林,〈人文與人文主義教育〉,收入《教育文集》,臺灣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附設新竹區國民教育輔導中心編印,民國68年5月出版。
    66. 楊亮功,〈人文主義與教育〉,收入臺灣省教師精神修養專輯第十六輯《人文教育》(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民國76年4月出版)
    67. 釋昭慧,〈論人文教育與生命哲學——兼論其所潛藏之意識形態問題〉,收於《人文教育:恭祝上了下中長老七秩華誕》(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1月一版)
    68. 程志敏,〈論人文主義的歷史向度〉,《人文雜誌》,1999年第五期(總第121期)
    69. 吳清基,〈科學教育發展與人文主義教育〉,《科學教育雙月刊》第34期,民國69年4月30日。
    70. 沈清松,〈中西科技發展與人文主義〉,《中國論壇191》,第16卷第11期,民國72年9月10日。
    71. 錢穆,〈文化七要素〉,收於錢穆著,《文化學大義》(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5年5月臺九版)
    72. 沈清松,〈中國文化的未來展望〉,該文為《人文社會科技的展望》一書第二章,(台北:臺灣書店,民國88年12月初版)
    73. 陳郁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嗎?〉,《國文天地》,第3卷第8期,1988年1月1日。
    74. 林海清,〈高中課程與倫理教育之探討〉,收於《高級中學倫理教育》(台南:台灣省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民國85年4月出版)
    75. 黃炎祥等,〈臺灣省高級中學道德教育之研究〉,收於《高級中學倫理教育》(台南:台灣省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民國85年4月出版)
    76. 孫效智,〈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季刊)第35期 (台北:業強,2001年5月初版)
    77. 陳喜雄,〈從歷史教學談倫理教育〉,收於《高級中學倫理教育》(台南:台灣省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民國85年4月出版)
    78. 吳宗立,〈杜威知識論及其教育涵義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八卷第二期,民國86年6月。
    79. 龔鵬程,〈教育與意義世界的開啟〉,《通識教育季刊》第五卷第三期,1998年9月。
    80. 歐陽教,〈群育的哲學分析〉,收於《群育教學與輔導學術研討會紀錄》(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1993年4月29~30日)
    81. 林生傳,〈群育取向的創新教學〉,收於《群育教學與輔導學術研討會紀錄》(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1993年4月29~30日)
    82. 呂俊甫,〈群育與群性及其評量〉,收於《群育教學與輔導學術研討會紀錄》(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1993年4月29~30日許義雄,〈社會變遷與學校體育〉,收於許義雄等著,《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上)——政策與思想篇》(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87年11月初版)
    83. 王建臺,〈自然主義與身體教育〉,收於許義雄等著,《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上)——政策與思想篇》(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87年11月初版)
    84. 黃國義,〈論體適能〉,收於黃昆輝主編,《美育與文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12月初版)
    85. 蔡元培,〈美育與人生〉,收於蔡元培,《蔡元培全集》(台南:王家出版社,民國57年2月25日初版)
    86. 楊深坑,〈美育與實踐智慧〉,《通識教育季刊》第五卷第一期,1998年3月。
    87. 邱兆偉,〈美感教育的哲理與實踐〉,收於邱兆偉等合著,《西方教育哲學論叢:第一輯》(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民國81年8月出版)
    88. 龔鵬程,〈教室危機〉,收於龔鵬程著,《俠骨柔情》(台北:財團法人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社會大學出版社,民國79年6月30日初版)
    89. 羅光,〈宗教教育〉,收入羅光著,《哲學與生活》,(台北:時報,民國72年8月20日初版)
    90. 黃隆民,〈從宗教信仰與理性自律的關係到學校實施宗教教育的可行性之探討〉,《台中師院學報》第十期,民國85年6月。
    91. 黃隆民,〈從新興宗教的失序現象論我國學校實施宗教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方式〉,《台中師院學報》第十一期,民國86年6月。
    92. 羅光,〈中西宗教精神的異同〉,收入羅光著,《哲學與生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8月20日初版)
    93. 楊翠華,〈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之背景〉,《思與言》17:2,民國68年7月15日。
    94. 楊翠華,〈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1922~1930)〉,《思與言》,17:3,民國68年9月15日。
    95. 歐陽教,〈宗教與教育的關係〉,《教育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四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民國81年6月5日出版。
    96. 龔蕙瑛,〈近代的宗教實況與宗教教育〉,《台灣教育》567期,民國87年3月。
    97. 〈教育部「宗教與教育」研討會會議紀錄〉,《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雙月刊,第八卷第二期,民86年8月。
    98. 林富士,〈台灣中學教育體制中的「宗教教育」〉,收入輔大宗教學系主編,《宗教教育——理論、現況與前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初版一刷)
    99. 朱南子,〈台灣省中等學校宗教教育初探——以曉明女中為例〉,收入輔大宗教系主編,《宗教教育——理論、現況與前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初版一刷)
    100. 彭竹嬌,〈從人文的觀點探討心理學與宗教對談〉,收於《人文教育:恭祝上了下中長老七秩華誕》(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1月一版)
    101. 王慶德,〈中國民間宗教史研究百年回顧〉,《宗教》双月刊,2001年第3期。
    102. 藍吉富、劉增貴,〈導言〉,《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2月第五次印行)
    103. 林少敏,〈跨越彼岸的關切——論基督教及其文化塑造的精神動力〉,《中國文化月刊》第138期,民國80年4月。
    104. 鄔昆如,〈基督宗教與生命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6輯,生命教育專輯,國立教育資料館,民國90年11月出版。
    105. 張子江,〈淺談基督教教育〉,《基礎教育學報》第8卷第1期,1998年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
    106. 蔡源林,〈從《古蘭經》看伊斯蘭教的時間觀與歷史觀〉,「差異與對話:宗教文化座談工作坊」研討會資料,(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宗教文化研究室;台南神學院;教育部宗教文獻學學程計畫;台南市社區大學,日期:2002年6月22日(星期六),地點:成功大學新文學院中文系系館視聽教室21302),第三場座談「聖俗、性別、內外與級階:宗教之平等觀」。
    107. 鄧毓浩,〈公民教育與情意教學〉,《菁莪季刊》,第14卷第2期,民國91年7月出版。
    108. 孫效智,〈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叢書》第35期(台北:業強,2001年5月初版)。
    109. 吳瓊洳,〈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臺灣教育月刊》第580期(1999)。
    110. 毛漢光,〈生命定位與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二〉,《佛光學刊》第二期(嘉義:南華大學出版,1999年11月)
    111. 田培林,〈佛法精神與教育〉,收於田培林著,賈馥茗編,《教育與文化上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4年1月初版八刷)
    112. 橫超慧日講‧隆藏記,〈日本的中國佛教研究〉,收入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47(台北:華宇出版社,民國76年5月初版)
    113. 昭慧法師主講,地弘法師記錄,法印講堂、呂姝貞整理,〈宗教之本質――人類意欲的表現〉(妙雲集導讀(九)79年10月16日上午9:50~10:40講於福嚴佛學院),《妙心雜誌》58期,民國89年10月1日出刊。
    114. 昭慧法師主講 果中、宗譓法師記錄 妙心寫作讀書會整理,〈宗教之意義――自證、化他(上)〉,《妙心雜誌》56期,民國89年8月1日出刊。
    115. 昭慧法師主講,維融法師記錄,法印講堂、呂姝貞整理,〈宗教之特性――順從、超脫〉(妙雲集導讀(十)79年10月22日下午2:00講於福嚴佛學院),《妙心雜誌》59期,民國89年11月1日出刊。
    116. 昭慧法師主講,禪逸法師記錄,法印講堂、妙心寫作讀書會整理,〈宗教理想之實現――永生、無生、新生〉,《妙心雜誌》62期,民國90年3月1日出刊。
    117. 昭慧法師主講,法印講堂整理,妙心寫作讀書會,〈學佛旨趣〉(妙雲集導讀(十八)79年11月19 日下午2:00~3:50、8:10~9:00),《妙心雜誌》73期,民國92年1月1日出刊。
    118. 釋傳道,〈人間佛教――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90年3月31日第二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妙心雜誌》64期,民國90年7月1日出刊。
    119. 傳道法師主講,依觀法師整理,〈佛教看二十一世紀的兒童教育(下)〉,《妙心雜誌》第28期,民國87年4月1日出刊。
    120. 釋傳道主講,釋清度整理,〈解脫道與菩提道〉(1997年6月29日講於台南妙心寺),《妙心雜誌》25期,民國87年1月1日出刊。
    121. 傳道法師主講,〈法句經講記(八)〉,《妙心雜誌》73期,民國92年1月1日出刊。
    122. 護法法師主講,邱秀華整理,〈虎姑婆的故事〉,《妙心雜誌》6期,民國85年6月1日出刊。
    123. 巴宙,〈喬達摩佛陀之凡聖問題〉,《巴宙文存》(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4年6月初版)
    124. 楊惠南,〈一葦渡江‧白蓮東來——佛教的輸入與本土化〉,《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2月第五次印行)
    125. 藍吉富,〈傳燈的人——歷代僧侶的分類考察〉,《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2月第五次印行)
    126.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紹與分析〉,《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2月第五次印行)
    127. 莊宏誼,〈道教的生態環保觀念與實踐〉,《輔仁宗教研究》第二期,2000年12月。
    128. 龔鵬程,〈道教與書法藝術的關係〉,《中華書道研究》第二期,民國83年11月。
    129. 董安生,〈體育一詞的由來與我國用語的狀況〉,《山西大學學報》第2期,1987年。
    130. 張天白,〈「體育」一詞的歷史沿革〉,《體育文史》第5期,1987年。
    131. 江宜樺,〈人文社會教育不容再打折〉,《中國時報》,民國92年2月18日,十五版(時論廣場)。

     光碟資料庫
    1.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版 Ver.3.1(2002.4.24) (新竹:財團法人印順文教基金會,2002年4月24日發行)
    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光碟版 Ver.2(2002.10)(台南永康: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2002年10月發行)
           
     網站資源  
    1. 史學連線 http://saturn.ihp.sinica.edu.tw/~liutk/shih/
    2. 歷史資源網 http://home.hkcampus.net/historyroom/
    3. 台灣宗教學會 http://www.sinica.edu.tw^^tars/
    4.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台大佛學研究中心、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 http://ccbs.ntu.edu.tw/
    5.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http://ccbs.ntu.edu.tw/cbeta
    6. 弘誓網站 www.hongshi.org,tw
    7. 府城佛教網 http://sparcl.cc.ncku.edu.tw/~lausinan
    8. 電子佛教藏經閣 http://www.dharma.org.tw/canon/index.html
    9. 巨石數位藏經閣 http://macrostone.iis.sinica.edu.tw/library/index.htm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