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宇翔
HSIAO, Yu-Siang
論文名稱: 臺灣配樂教育參與觀察:實驗教育者的自我民族誌書寫
Observations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Screen music education in Taiwan: Experimental educators' autoethnography
指導教授: 林真宇
LING, Chen-Yu
口試委員: 林真宇
LING, Chen-Yu
張雨霖
Chang, Yu-Lin
孫秀蕙
Sun, Shirley
口試日期: 2023/01/1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Music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Popular Music Studi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
中文關鍵詞: 實驗教育臺灣配樂自我民族誌教育參與觀察
研究方法: 觀察研究民族誌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209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相關次數: 點閱:22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筆者透過2018至2022年在實驗教育機構的教學與觀察,進行深度的田野式浸淫。體制外的 藝術教育有別於傳統的升學體制,不管是在教學方法、學生屬性以及辦學理念上都有著蠻不 同的定位和屬性。本報告討論:實驗教育者透過提升學生在影視音方面的競爭力之外,教學 者還面對怎樣的挑戰?同時身處業界與學界之間,應該抱持怎樣的心態和立場?如何讓師生 之間的關係走向開創大於競爭?配樂領域如何從默會知識到顯學?

    透過筆者自我民族誌式的書寫,希望此書面報告能達到一定的社會效益。無論是實驗教育
    的制度設計、教學理念上的重新凝思。以及藝術家角色的深化定位,希望都能促進再思考。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 第二章、文獻探討 3 第一節 品味與素養 3 第二節 藝術家,創造與創新 4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成果整理 6 第一節 我的配樂生涯與教育之路 6 第二節 學生屬性 9 第三節 辦學主軸與教學理念 16 第四章、結論與建議 19 參考文獻 21 附錄、成果紀錄:共創與共好 22

    Daniel Greenberg (1999)。《World In Creation 自主學習-化主動性為創造力,建構多元社會》。譯者:丁凡。臺北市:遠流。
    Harry Shapiro(2007)。《Waiting for the Man:The Story of Drugs and Popular Music等待藥頭:流行音樂與藥物的歷史》。譯者:李佳純。臺北市:商周。
    Rich Karlgaard (2019)。《Late Bloomers:The Power of Patience in a World Obsessed with Early Achievement 大器可以晚成》。譯者:林力敏。臺北市:先覺。
    Richard Caces (2003)。《Creative Industries: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文化創意產業: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譯者:仲曉玲、徐子超.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Richard Sennett (2021)。《The Craftsman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譯者:廖婉如。臺北市:馬可孛羅文化。
    Roberto Verganti (2019)。《Overcrowded: Designing Meaningful Products in a World Awash with Ideas 追尋意義:開啟創新的下一個階段》。譯者:吳振陽。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久石讓(2008)。《感動,如此創造:日本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的音樂夢》。譯者:何啟宏。臺北市:麥田。
    劉珈妤、林緯倫、蔡秉勳(2016)。對的風格遇上對的人謂之創意人格特質認知風格與兩類創造力之關係探討。教育心理學報,48 (2),211-228。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