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伍建學
Chien-Hsueh Wu
論文名稱: 網路遊戲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科技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y of Web-based Games Towar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echnological Creativity
指導教授: 蕭顯勝
Hsiao, Hsien-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網路遊戲教學科技創造力
英文關鍵詞: The instruction of web-based games, technological creativ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7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為結合網路遊戲和創造思考教學,所形成的網路遊戲教學策略,其目的在藉此策略於教學上,對國小學生在科技創造能力的提升。研究結果為在國小學生科技創造力的認知部分、獨創力和精密力及技能部分、樣式特徵的創新、功能構造的創新和材料的應用,有明顯的提升作用。而在科技創造力認知部分的流暢力、變通力、情意部分、冒險性、好奇性、想像力和挑戰性則沒有明顯差異。但整體來說,網路遊戲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的科技創造力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y of web-based games towar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echnological creativity.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as combined web-based games with creative thinking instruc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that using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originality, elaboration, total creative cognition, feature, function &mechanisms, material, and total creative skill par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echnological creativity, and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luency, flexibility, creative thinking and sensitivity risk taking, curiosity, imagination, and challenge.

    目 錄 中文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 錄……………………………………………………………………Ⅲ 表 次……………………………………………………………………Ⅵ 圖 次……………………………………………………………………Ⅷ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4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六節 研究步驟實施程序………………….……...………………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科技創造力理論………………………….………...……..10 第二節 網路遊戲教學方法…………………………….…...……..22 第三節 網路遊戲教學與科技創造力的相關研究………………..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46 第一節 研究架構……………………………………………………46 第二節 研究對象……………………………………………………49 第三節 網路遊戲教學方法的教材設計……………………………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67 第五節 資料分析……………………………………………………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1 第一節 網路遊戲教學方法對科技創造力認知部分的影響……....71 第二節 網路遊戲教學方法對科技創造力情意部分的影響………78 第三節 網路遊戲教學方法對科技創造力技能部分的影響…....…84 第四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6 第一節 結論…………………………………………….……..….…96 第二節 建議…………………………………………….……...……99 參考文獻…………………………………………………….…….…….102 一、 中文部分……………………………………………………….102 二、 英文部分……………………………………………………….107 附錄……………………………………………………………………..109 附錄一……………………………………………………………….109 附錄二………………………………………………………………..114 附錄三………………………………………………………………..122 附錄四………………………………………………………………..12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1989)。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參考架構。創造思考教育,創刊號,2-9。
    李光烈(2000)。國小自然科教師應用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佳蓉(1996)。電腦益智遊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電腦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靜吉(1976)。分歧式和連鎖式的聯想訓練對創造思考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3,45-71。
    吳鐵雄(1988)。電腦軟體遊戲帶來的影響。第三波,66,64-71。
    林幸台(1973)。創造性教學對資賦優異者創造力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幸台(1996)。創造思考能力之評量與教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林清華(1983)。五專工業設計科「創造性思考」實驗課程對學生創造力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義傑(2002)。什麼是網路遊戲。2002年9月23日,取自
    http://tw.games.yahoo.com/rookie_what.html。
    俞國良(1996)。創造力心理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洪榮昭 (1999)。試析科技創作力。國際科技教育整合思考研討會,專題研討論文集,43-50。
    高 豫(1996)。迎接電腦遊戲時代,新新人類新新文化---電腦遊戲在兒童教育的新角色。新幼教,85 年元月號,4-8。
    徐麗雪(2002)。國小科學遊戲教學活動成效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一蕃、黃登宬(1997)。日本創造力暨科技大學考察報告。台北:科學發展月刊,8,26。
    張志豪(2000)。高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振松(2002)。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文欽(1992)。近代電腦遊戲發展史與市場現況,倚天雜誌,54,48-72。
    郭有遹(1994)。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昭儀(1996)。二十位傑出發明家的生涯路。台北:心理。
    陳淑惠(1996)。臺灣地區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管教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孫聖和(2000)。遊戲理論及幽默感應用於設計教育之可行性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靜晃譯(J.E. Johnson, J. F. Christie, T. D. Yawkey著)(1994)。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揚智文化。
    陳龍安(1990)。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創造思考教育,1,7-18。
    陳龍安(1984)。「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龍安(1999)。從全腦模式談創意潛能開發,師大演講稿。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
    湯誌龍(1999)。高工機械科學生專業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尚裕(1992)。夢幻玄奇---電腦遊戲世界。PC MAGAZINE,10, 64-81。
    董 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五南。
    葉進儀,張斯寧(2000)。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408-415. 4. April 。
    鄭凱育(2000)。電腦遊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二維空間概念發展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怡吟(2002)。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阿福(1996)。電腦益智遊戲軟體之設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83-225。
    魏秀恬(2001)。國中科技教育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惠燕(2000)。國小學童在科學問題解決過程中創造力與後設認知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二、英文部分
    Alan Amory, Kevin Naicker, Jacky Vincent & Claudia Adams.(1999). The use of computer games as an educational tool: Identification of appropriate game types and game elemen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30(4), 311-11.
    Crawford, R. P.(1954). The techniques of creative thinking . New York: Hawthorn.
    Davis, G. A.(1986). Creativity is forever. ;Iowa :Kendall /Hun Publishing campany .
    Fang,Yu -Lin(1999): Young and Computers: Major Concerns and Potential Benefits.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7,93-116。
    Feldhusen, J. F.,& Bahlke, S. J.(1980).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gifted education. Texas: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Kemp, W.,& Schwaller, A.(1988). Introducation to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In W. Kemp & A. Schwaller (eds.),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The 37th yearbook of Council on Technology Teacher Education. Mission Hill, CA : Glencoe.
    Osborn, A. F.(1953). Applied Imagination. New York: Scribner's.
    Rhodes, M.(1961).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Phi Delta Kappan, 42, 305-310.
    Sternberg, R. J. & Lubart, T.I (1991). An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and indevelopment. Human Development, 34,1-31.
    Wright, C. & Fesler, L. L.(1990).Nurturing creative potentisls: model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In C.W. Taylor (Ed.), Expanding awareness of creative potentials wordwide.138-142, Salt Lake, UT: Braib Talent powers.
    Williams, F. E.(1972).Encouraging creative potential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