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容
Hang, Rong
論文名稱: 兩岸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編撰與意識型態比較研究 以2020年臺灣龍騰版與中國大陸部編版為例
兩岸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編撰與意識型態比較研究 以2020年臺灣龍騰版與中國大陸部編版為例
指導教授: 須文蔚
Shiu, Wen-Wei
口試委員: 王文仁
Wang, Wen-Ren
胡衍南
Hu, Yan-Nan
須文蔚
Shiu, Wen-Wei
口試日期: 2022/06/0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中國語文教科書多元文化現代化兩岸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textbook, Multiculturalism, moder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研究方法: 比較研究文件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52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代教育的奠定起源於學校教育的制度化,而學校教育的核心在於課程,課程的核心在於教材。為展望兩岸國語文教育之交流與溝通,本研究抽取了現行兩岸普通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的兩個版本──中國大陸部編版和臺灣龍騰版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研究和內容分析法針對其選文內容進行意識型態分析,探索兩岸在國語文教育實踐中的共識與差異。
    整體言,兩岸社會因為歷史、法制以及社會「共識」等方面的不同,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衝擊下,各自選擇了一條服膺於在地人民意願以及利益的道路:臺灣從適性教育出發,強調個人與自由,中國大陸則立足於集體主義,強調民族復興與國家意志。以最新兩岸普通高中國語文課綱/課標為例,在語文教育理念、課程性質以及學科素養上各有側重,表現在教科書選文的編撰與意識型態中,則是對於政治態度、國家期待、民族精神、族群關係及敵意態度等五個面向的呈現、描寫方式與態度不同。故兩岸有關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本土化與實踐並不一致,對國語文學科定位以及教學方式的選擇各有取捨:臺灣重視議題教學,中國大陸重視整體閲讀。
    綜上,本研究發現兩岸政治意識型態爭議根源並不在於「國族認同」,而是有關「現代性/現代化」的認識,並由此帶來的政治「去中心化」問題。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core of school education lies in curriculum, and the core of curriculum lies in teaching materials. In order to look forward to the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this study selected two versions of the current cross-strait general high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the Mainland China edition and the Taiwan Longteng edi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nalyzed them through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content analysis. The content of the selected texts is ideologically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consensu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On the whole,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history, legal system, and social "consensus", under the impact of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each chose a path that obeyed the will and interests of the local people: Taiwan starts from appropriate education, Emphasizing individual and freedom, Mainland China is based on collectivism, emphasiz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national will. Taking the latest cross-strait general high Chinese syllabus/standard as an example, there are different emphases in the concept of Chinese education, the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literacy of the subject,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compilation and ideology of textbook selections,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 national The five aspects of expectation, national spirit, ethnic relations and hostile attitude are presented and describ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attitudes. Therefore, the localiz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cep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are not consistent, and there are different choice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s and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ethods: Taiwan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opic teaching, while mainland China attaches importance to overall reading.
    In a word ,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cross-strait political ideological disputes are not about "national identity", but ab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ity/modernization", and the issue of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derived from thi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理論 5 壹、蒐集資料 5 貳、材料分類與分析 5 參、研究立場以及理論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範圍 7 壹、兩岸有關教科書與意識型態研究 7 貳、 兩岸中小學國語文教科書比較研究 14 叁、文獻評析 16 肆、研究範圍與概念界定 20 第四節、論文架構 26 第二章 課綱/課標:兩岸教科書編撰之依據 27 第一節 影響課綱/課標制定之內外部因素 27 壹、內部:法律規則之比較 27 貳、外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主義的衝擊 33 第二節 中國大陸普高課標與臺灣普高課綱之比較 37 壹、課程綱要/課程標準的歷史脈絡及其重要性 37 貳、國語文教育之辨:共識與差異 38 叁、教科書編寫建議 43 第三節 兩岸國語文教育改革的社會共識 46 壹、中國大陸:共產主義與民族文化的融合 46 貳、臺灣:從文化中國到現代公民 47 第四節 小結 50 第三章 兩岸教科書意識型態之比較 52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分析架構說明 52 壹、 內容分析架構 52 貳、教科書意識型態類目 54 叁、描寫方式(重要程度) 56 肆、內容性質(評價/宣傳傾向) 57 第二節 兩岸教科書編撰體例及選文統整 59 壹、教科書編撰體例 59 貳、兩個版本選文篇章數目統整 62 第三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69 壹、整體分析與比較 69 貳、兩個版本政治意識型態差異 71 叁、問題與討論 83 第四節 小結 85 第四章 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衍生及其影響 86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 86 壹、多元文化理念的來源及其影響 86 貳、多元文化理念在兩岸教科書中的呈現 89 叁、有關兩個版本教科書多元文化理念的運用與建議 91 第二節 特定意識型態下的國語文教學方式 93 壹、臺灣普高課綱:議題教學 93 貳、中國大陸普高課標:整本書閲讀 95 第三節 語文學科的定位 97 壹、統整課程還是分科課程? 97 貳、多元現代性 100 第四節 小結 103 第五章 結論 104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總結 104 壹、兩岸普通高中語文教科書之比較 104 貳、對批判教科書研究之反思 106 第二節 研究局限及展望 107 壹、研究局限 107 貳、研究展望 108 參考書目 109 一、課綱: 109 二、教科書 109 三、中文專著(依筆畫順序) 109 四、期刊論文(依筆畫順序) 111 五、外文翻譯專著(依時間) 115 六、碩博士學位論文(依時間) 117 附錄 兩個版本選文意識型態內容分析表格統整 121

    一、課綱:
    中國大陸: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6/t20200603_462199.html , 下載日期:2021年7月3日。
    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臺灣: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 https://cirn.moe.edu.tw/WebNews/details.aspx?sid=11&nid=1402&mid=50 .查閲日期:2021年4月1日。
    二、教科書
    部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高中政治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高中歷史必修下中外歷史綱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龍騰版: 《普通高中國文1》(臺北:龍騰教育出版社,2019年)。
    《普通高中國文2》(臺北:龍騰教育出版社,2020年)。
    《普通高中國文3》(臺北:龍騰教育出版社,2020年)。
    《普通高中國文4》(臺北:龍騰教育出版社,2021年)。
    《普通高中國文5》(臺北:龍騰教育出版社,2021年)。
    三、中文專著(依筆畫順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北京:法制出版社,2018年)。
    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論中學語文課程的改訂: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
    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史1949-2000研究叢書總論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王雅玄:《多元文化素養》(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
    石之瑜等著:《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第2版)。
    史書美、梅家玲、廖朝陽、陳東升主編:《知識臺灣——臺灣理論的可能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包剛升:《政治學通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李登輝:《臺灣的主張》(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吳康寧:《教育社會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吳正牧: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臺北:臺灣書店,1989年)。
    何文勝:《兩岸三地初中語文教科書編選體系的傳承與創新研究》(香港,文思出版社,2007年)。
    汪民安:《現代性》(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第2版)。
    林桶法編;葛兆光等著:《課綱中的中國與東亞史》(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林逢祺 洪仁進主編:《請問盧梭現實:教學學核心議題》(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17年)。
    金觀濤、劉青峰:《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
    俞吾金:《意識型態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年)。
    秦亞青:《權力·制度·文化:國際關係理論與方法研究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版)。
    夏志清著,劉紹銘等譯:《中國現代小說史(新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 年)。
    陳伯璋:《教育與意識型態》(臺北:師苑出版社,1988年)。
    陳映真:《臺灣與我這些年:陳映真檔案》(南昌:江西出版社,2018年)。
    陳芳明等著;陳鴻圖編:《課綱中的臺灣史》(新北市:臺灣商務,2020年)。
    張明貴:《意識型態與當代政治》(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 年)。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頁109-110。
    費孝通主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修訂版)》(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年)。
    葛兆光:《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年)。
    楊孝溁:《傳播研究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出版社,1900年)。
    楊慧文:《大陸義務教育教材之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分析》(高雄:複文圖書出版社,1999年)。
    溫鐵軍等著:《全球化與國家競爭:新興七國比較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21 年)。
    臺灣研究基金會編輯部 :《意識型態與臺灣教科書》(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 年)。
    歐用生:《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3年)。
    歐用生:《課程領導:議題與展望》(臺北市:高等教育,2004年)。
    劉少傑:《後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 版)。
    蔡清田:《課程實驗:課綱爭議的出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閻學通,楊原著:《國際關係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版)。
    藍順德:《教科書意識型態:歷史回顧與時徵分析》(臺北: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顔慶祥:《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臺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 : 兼論台灣發展經驗》(臺北:巨流出版社,1993年)。
    蘇力:《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年)。
    蘭小歡:《置身事內: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四、期刊論文(依筆畫順序)
    王有升:〈語文教科書的社會學闡釋〉,《教育科學》第 3 期(2000 年9月),頁 21-24。
    王有升:〈我國現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科書(人教版)的文化構成分析〉,《教育研究與實驗》第1 期(2000 年2月),頁 34-38。
    王有升:〈國家教育意志與教育公權力的運行體制分析──對國家與教育關係的一種理性探討〉,《南京師大學報》第5期(2011年9月),頁94-95。
    王雅玄 蔣淑如:〈書寫歷史-教科書中性別化國族主義的批判分析〉,《教科書研究》第10卷第1期(2017年4月),頁101-136。
    王雅玄:〈「批判教科書研究」方法論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 第19卷第3期(2016年7月),頁 27-54。
    王俊斌:〈多元文化、文化際與後素養導向:能力取向觀點的批判性擴展〉,《課程與教學季刊》第 23卷第3期(2020年7月),頁 01-28。
    王麗雲 甄曉蘭:〈社會學取向的教科書政策分析〉,《教科書研究》第2卷第2期(2009年6月),頁1-28。
    毛尾 吳楠箏:〈民進黨執政初期的臺灣少數民族政策及其影響〉,《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第4期(2020年7月),頁31-35。
    方紅莉 劉宏斌:〈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對移民管理的影響研究〉,《北京警察學院學報》第2期(2020年3月),頁23-29。
    石鷗 吳小鷗:〈1950 年代初期中國大陸教科書統一制度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教訓〉,《教科書研究》第5卷第1期(2012 年 4 月),頁27-45。
    朱紹禹:〈語文教材的編寫和發展趨勢〉,《上饒師專學報》第 17 卷第 2 期(1997 年 4 月),頁 61-66。
    何文勝:〈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教科書的價值取向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7卷專輯(2008年3月),頁156-160。
    吳明海:〈一核多元 中和教育──中國特色多元文化主義及其教育道路初探〉,《民族教育研究》第25卷第 3 期(2014 年3月),頁5-10。
    吳康寧:〈政府部門超強控制:制約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一個要害性問題〉,《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5 期(2012 年 9 月),頁 6-11。
    吳康寧:〈誰支持改革──兼論教育改革的社會基礎〉,《教育研究與實驗》第 6 期(2007 年11月),頁 1-5。
    吳永軍:〈試論深化新課改的社會學方略〉,《教育研究與實驗》第 4 期(2012 年8月),頁 52-56。
    吳永軍:〈中國大陸、香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的比較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第19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32-39。
    吳璧純 詹志禹:〈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14卷第2期(2018年6月),頁35-64。
    宋佩芬:〈中國的公民教育與威權韌性:教科書的政治社會化〉,《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第12卷第2期(2014年6月),頁93-131。
    周珮儀 鄭明長:〈教科書研究方法論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1卷第1期(2008年1月),頁193-222。
    周珮儀:〈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季刊》第8卷第4期(2005年10月),頁 91-116。
    周珮儀 鄭明長:〈邁向多元典範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9卷第3期(2016年7月),頁 1-26。
    周淑卿:〈課程綱要與教科書的差距─問題與成因〉,《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6卷第3期(2013年7月),頁 31-58。
    周淑卿:〈從課程統整到跨領域課程:臺灣二十年的論述與問題〉,《教育學報》第47卷第2期(2019年12月),頁41-59。
    洪詠善;陳逸年;黃尹歆;黃政傑;楊秀菁;葉淑芬:〈素養導向教科書編輯與使用〉,《教科書研究》第12卷第3期(2019年12月),頁103-126。
    張寶蓉 王貞威:《當前臺灣中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價值取向及其影響》,《臺灣研究》第4期(2016年8月),頁87-94。
    張帥 楊小斌:〈議題式教學初探〉,《課改探索》第9期(2017年9月),頁29-32。
    張建成:〈獨石與巨傘-多元文化主義的過與不及〉,《教育研究集刊》第 53 輯第 2 期(2007 年 6 月),頁103-127。
    張建成:〈再論多元文化教育的困境〉,《教育研究集刊》第 60 輯第 3 期(2014 年 9 月),頁111-128。
    張芬芬:〈十二年國教的統整課程與分科課程:對立?取代?互補?〉,《教育評論月刊》第8卷第1期(2019年1月),頁195-200。
    張淑惠 陳麗華 楊國揚:〈論壇:符應十二年國教課綱之教科書編審〉,《教科書研究》第10卷第3期(2017年12月),頁159-185。
    許朝信:〈後現代課程理論之省思〉,《課程與教學季刊》第 7 卷第 4 期(2004 年 8 月),頁 27-41。
    許育典 許文耀:〈論十二年國教課綱審議程式的正當行政程式要求〉,《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第26卷第2期(2018年6月),頁 1-24。
    戚玉樑 陳滄堯:〈以一綱多本為基礎建立課綱式的課程學習路徑〉,《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5卷第1期(2012年1月),頁 151-178。
    陳麗華:〈教科書意識型態-歷史回顧與實徵分析〉,《教科書研究》第4卷第1期(2011年6月),頁125-130。
    陳蘭枝:〈加強統編本教材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訪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家中小學(中職)歷史教材研究基地主任馬敏教授〉,《教師教育論壇》第33卷第2期(2020年4月),頁4-7。
    唐淑華:〈一國兩『制』?從『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論爭探討臺美教師對課程發展與教材設計的不同解讀 〉,《教科書研究》第2卷第3期(2010年12月),頁63-92。
    陳伯璋:〈當前多元文化教育實踐與省思──兼論新多元文化教育的可能〉,《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期(2009年12月),頁1-16。
    彭蘭:〈導致信息繭房的多重因素及「破繭」路徑〉,《新聞界》第1期(2020年 1月),頁37-38。
    黃政傑:〈重建教科書的概念與實務〉,《課程與教學季刊》第6卷第1期(2003年1月),頁1-12。
    黃政傑:〈高中課綱微調的關鍵問題:臺灣史課程的爭議焦點〉,《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9卷第1期(2016年1月),頁1-26。
    黃甫全:〈中國大陸中小學課程的歷史淵源考略〉,《課程與教學季刊》第5卷第1期(2002年1月),頁 125-144。
    曾大千 陳炫任:〈論憲法多元價值對教科書編審之規範作用〉,《教科書研究》第9卷第3期(2016年12月),頁1-28。
    鄒娜:〈高中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選文現狀及建議〉,《語文教學通訊》第866卷第12期(2015年12月),頁26-27。
    楊龍立:〈中央課程計畫的命名〉,《國教新知道》第 59 卷第 4 期(2012 年 12 月),頁 59-70。
    楊偉:〈語文核心素養概念的背景、意義與理論資源〉,《課程·教材·教法》第 39 卷第 7 期(2019年 7 月),頁99-105。
    溫儒敏:〈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課程·教材·教法》第36卷第11期(2016年11月),頁1-8。
    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國家級培訓班的講話〉,《課程·教材·教法》第39卷第10期(2019年10月),頁1-9。
    榮維東 唐玖江:〈論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意識型態教育〉,《教師教育學報》第8卷第2期(2021年3月),頁84-89。
    潘慧玲 黃馨慧:〈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課程的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9卷第2期,(2016年4月),頁 1-26。
    歐用生:〈一綱一本教科書平議〉,《教科書研究》第1卷 第1期( 2008年6月), 頁1-12。
    劉豫鳳:〈幼兒教育的多元文化圖像――中港澳臺學前課綱文本論述比較〉,《教科書研究》第14卷第2期(2021 年 8 月),頁41-74。
    劉暉 李惠 李俊堂 張立:〈臺灣教科書政策未來走向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6期(2017年),頁71-81。
    劉龍心:〈從文化復興到文化重塑:戰後臺灣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史」書寫的轉折與蛻變〉,《思與言》第56卷第1期(2018年3月),頁1-74。
    劉姝言:〈民主的公民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之重探〉,《課程與教學》第 11卷第4期(2008年11月),頁1-15。
    閻光才:〈批判教育研究在中國的境遇及其可能〉,《教育學報》第 4 卷 第 3 期(2008 年 6 月),頁 10-19。
    龐金友:〈族群身份與國家認同:多元文化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當代論爭〉,《浙江社會科學》第4期(2007年7月),頁69-74。
    龐建國:〈國家發展研究主導概念之變化及其政策意涵〉,《社會科學論叢》第4卷第2期(2010年10月)頁104-154。
    五、外文翻譯專著(依時間)
    (日)大前研一著 李宛容譯:《無國界的世界──民族國家的終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
    (美)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市:時報文化,1999年)。
    (英)厄內斯特·蓋爾納著,韓紅 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
    (美)阿普爾,史密斯主編;侯定凱譯:《教科書政治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加)威爾·金里卡著作,鄧紅風譯:《少數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和公民》(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
    (德)曼海姆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烏托邦》(臺北:桂冠出版社,2006年)。
    (美)凱斯·R·桑斯坦著,畢競悅譯:《資訊的烏托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8 年)。
    (德)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
    (美)Earl Babbie 著,劉鶴群等人譯:《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出版社,2010 年)。
    (美)阿里夫·德里克著 胡大平,付清松譯:《全球現代性:全球資本主義時代的現代性》(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美)曼弗雷德·B·斯蒂格:《牛津通識讀本:全球化面面觀》(上海:譯林出版社,2013年)。
    (美)張純如著,譚春霞,焦國林譯:《南京大屠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年)。
    (美)莫提默·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著,郝明義,朱衣譯:《如何閲讀一本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美)法蘭西斯·福山著,李宛蓉譯:《信任:社會德性與經濟繁榮》(臺北:立緒出版社,2014年)。
    (美)亨利·季辛格著,胡利平、林華、曹愛菊譯:《世界秩序》(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
    (美)艾森斯塔、魏斐德等著:《多元現代性的反思:歐洲、中國及其他的闡釋》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美)卡倫·明斯特,伊萬·阿雷奎恩·託夫特著:《國際關係精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7版)。
    (美)塞繆爾·亨廷頓著;周琪等譯:《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2018年)。
    (法)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馬修·阿倫著《美國陷阱:如何通過非經濟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香港:香港中和出版社,2019年)。
    (法)布爾迪諾:《國家菁英》(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年)。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7版)。
    六、碩博士學位論文(依時間)
    歐用生:《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1990年)。
    張小虎:《中國20世紀社會主流意識型態更迭與語文教育》(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語文教育碩士論文,2002年)。
    張農:《大陸、臺灣九年一貫制《語文課標準》(綱要)的比較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論文,2004年)。
    吳由美:《臺灣族群問題的探源與進路》(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駱賢穎:〈從理性選擇制度論探討我國九五高中課程綱要之因果關聯性:以國文科為例〉(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許秀如:《大陸臺灣兩地初中語文教材比較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2007年)。
    王艶霞:《課程中的文化選擇研究──對我國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文化構成分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專業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王紅岩:《大陸語文新課標與港澳臺相關課程檔的比較研究》(重慶:西南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胡薇倫:〈臺灣高中國文選文典範之遞嬗現象探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胡瑾瑜:《兩岸三地國中國文古典詩詞曲教材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8年)。
    謝筱蕙:《兩岸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編制與政治意識型態選課研究──以龍騰版與人教版為例》(臺北: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
    顧洪梅:《高中文科教材中意識型態的比較分析──以1990年至2004年人教版教材為對象》(沈陽:沈陽師範大學教育學原理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劉璟:《新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女性角色的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課程與教學論,2012年)。
    李啟榮:〈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探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必選之法律爭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李鑫:《人教社八套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性別意識型態分析》(金華:浙江師範大學教育學原理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金明玥:《從兩岸高中語文教材看兩岸新詩教育》(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曾露瑤:《高中教科書國家認同的內容分析─臺灣民主化後與香港政權轉移後的比較》(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4年)。
    劉星倫:〈Bernstein教育論述分析──以高中國文課綱的「文白之爭」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雷蕾:《大陸與臺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綱要)比較研究──以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與《國文課綱綱要》為例》(昆明:雲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5年)。
    章家誼:《基於觀念結構分析的中國初中語文教科書批評語言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朱曉雅:《高中語文教學參考書比較研究──以大陸「人教版」和臺灣「南一版」為例》(開封:河南大學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碩士學位論文, 2015年)。
    蘭佳靜:《意識型態對語文教材編選的影響──1949年以來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變遷研究》(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許靜文:〈政黨輪替與文化價值的爭奪: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與高中國文教育爭議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張婷:《我國臺灣翰林版與大陸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選文系統對比》(太原:山西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柯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性別問題以及應對策略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學位論文, 2016年)。
    蔡明賢:《戰後臺灣的再中國化(1945-1991)》,(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
    吳正文:《兩岸國中國文教科書現代散文內容主題之比較探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年)。
    沈暐婕:《臺灣天然獨世代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蔣龍梅:《高中語文整本書閲讀教學模式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 ,2018年)。
    任俊麗:《大陸與臺灣高中教材美國史部分的比較研究──以大陸人教版和臺灣三民版為例》(海口:海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歷史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陳玲:《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標準(綱要)比較研究──基於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綱要)的比較》(揚州:揚州大學小學教育碩士論文,2018年)。
    黃觀益:《大陸與臺灣高中語文教學參考書比較研究──以大陸人教版教參和臺灣翰林版教參為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林暐哲:《高中歷史課綱爭議研究──以95歷史暫行綱要制定與101課綱微調事件為考察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黃玉瓊:《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的價值取向研究》(福州:福州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
    曾婷鳳:《中小學語文教育價值研究》(三峽:三峽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
    王冰《性別文化視域下部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分析》(揚州:揚州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蔡沛蓉:《制度變遷與教育改革之探討──我國高中課綱個案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吳尚潔:《中國大陸與臺灣小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比較分析》(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小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高逢銘:《108 課綱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推薦選文之文本分析》(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9 年)。
    陳柏宇:〈戰後臺灣高中「國文」課程綱要的演變與爭議(1952-2019)〉(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呂雨珊:《從教育的角度看教育:普通高中「文化基本教材」定位之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楊舒惟:《只有文化認同或國家認同?一〇八高中國語文課綱文白之爭之文本分析》(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
    林依瑾:《從審議民主觀點探討108課綱審議之經驗》(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
    鄭亦欣:《高中華文教材比較研究──以馬來西亞(獨中)、臺灣與中國大陸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華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楊雨航:《語文教科書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分析──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為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苗家豪:《高中語文教材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編分析──以新課標下人教版必修教材和蘇教版必修教材為中心》(海口:海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蔡丹丹:《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男性角色對學生性別意識的影響》(天津:天津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2020年)。
    齊金穎:《高中語文文化論著整本書閲讀教學研究──以《鄉土中國》為例》(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2021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