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邵瑞蕙
Shao, Ruey-Huey
論文名稱: 營造樂活互助社區生活圈之研究
Research on building LOHAS mutual aid community circle
指導教授: 林玫君
Lin, Mei-Chun
口試委員: 高麗娟 鄭志富
口試日期: 2021/06/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 in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參與式研究銀髮俱樂部在地老化
英文關鍵詞: participatory research, silver hair club, aging in place
研究方法: 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法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39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0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參與式研究為研究方法,在研究者居住的美好社區內,配合新北市政府推動的銀髮俱樂部,透過社區內舉辦各種活動等的方式,營造一個老年人可以與社區內的其他成員互動的環境,增加老年人與其他人互動的機會。研究透過結構性訪談、非結構性訪談及半結構性訪談,發現社區的人都希望社區變的更好,就是需要有人出來帶頭做,本研究在美好社區內,就是做為帶領者,深入關懷老年人的需求與心理感受,並且透過人與人交流的溫暖,致力於讓老年人感受到快樂生活的意義,也提升大家願意以擔任志工或其他的方式來為社區付出的意願。不管是政府或是社區的住戶,都是以老年人可以安心的在地老化為目的,甚至社區外的各種單位,如區域醫院、學校、銀行等當地的機構,其實都是希望跟在地的社區進行互動,提供服務為美好社區帶來其專業的知識或服務,共同營造美好社區的樂活互助生活圈。

    This research uses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s the research method. Cooperating with the silver-hair clubs promoted by the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in the community,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elderly can interact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is created, to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elderly interact with other people in the beautiful community that the researcher lives. Through structured interviews, un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all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hope the community to be better, that is, they need someone to take the lead in doing it. In the beautiful community, this study is to be a leader, deeply caring about the needs and psychological feelings of the elderly, and through the warmth of human communication, let the elderly feel the meaning of a happy life. It also enhances people's willingness to volunteer or other ways to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ty.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is the government or the residents in the community, the purpose is that the elderly can age with peace of mind in the local area. Even various units outside the community, such as regional hospitals, schools, banks and other local institutions, actually want to interact with the beautiful community. They hope to make the beautiful community mutual aid life circle more complete with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r service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 次 iv 表 次 vi 圖 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缘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我在社區的角色以及理念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運用情況 7 第二節 社區照顧服務 9 第三節 全人健康與減法照顧 14 第四節 混齡交流社區 17 第五節 志工相關文獻 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2 第二節 研究使用的方法 24 第三節 研究調查與計劃 30 第四節 研究過程 34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成立樂活的銀髮俱樂部 41 第二節 小老人關愛老老人的相應措施 50 第三節 熱心的社區與志工之組成 55 第四節 社會資源共享 65 第伍章 結論 71 後記 76 參考文獻 78 附錄 82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82 附錄二:研究社區匿名代號同意書 83 附錄三:社區銀髮俱樂部人員訪談 84 附錄四:社區外部人員訪談 97 附錄五:活動照片 103 附錄六:社區人口結構表 106

    一、專書
    林育萱 (譯)(2017)。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利用共享生活創造老後幸福。臺北市:時報出版。(三浦展)
    住建部 (2020)。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中國:住建部。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范明林、吳軍及馬丹丹 (2018)。質性研究方法。上海市:格致出版社。
    勞動部 (2019)。2019年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參與狀況。臺北市:勞動部。
    勞動部 (2019)。國際勞動統計。臺北市:勞動部。
    勞動部 (2020)。2013-2018年主要國家平均退離勞動市場年齡和官方退休年齡。臺北市:勞動部。
    董軒 (2020)。參與觀察-質性研究中的看與被看。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戴聖 (西漢)。禮記-禮運大同篇。
    李俊德及程德蓉(譯) (2018)。減法照顧,人生加分。臺北市:向上出版。(藤原茂)
    邱炳坤、李俊杰、李欣霓、黃美珍、楊宗文、陳子軒、李建興、陶以哲、楊啟文、高麗娟、姜敏君、顏伽如 (譯)(2018)。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SharanB.Merriam.ElizabethJ.Tisdell)

    二、期刊論文
    方進隆 (1995)。體適能與全人健康。中華體育季刊,9(3),62-69。
    王靜枝、楊月穎、劉美吟 (2018)。高齡長者之全人健康照護概念與介入措施。護理雜誌,65(2),5-12。
    呂怡蓁 (2019)。從基層護理人員觀點談論現今社區及長照服務模式發展新契機。長庚科技學刊,31,17-20。
    呂芳川、高慧娟 (2019)。長者投入志工服務提昇自我效能探討。慈濟通識教育學刊,12,2-15。
    吳靜麗、林志商及黃柏銘 (2010)。亞健康在中醫的評估。中華推拿與現代康復科學雜誌,7(1),1-9。
    吳菁菁 (2008)。影響高齡者參與志工團隊意願因素之探討。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17,73-82。
    林志遠、曾瑞成 (2006)。全人健康理念之演進。中華體育季刊,20(4),14-19。
    林佳雯、陳永森 (2017)。志工、活動與地方認同-2009高雄世運為例。屏東大學學報,2,123-147。
    柯如芳 (2018)。歡欣鼓舞迎嘉賓-大橋社區長照據點觀摩。切膚之愛季刊,39,21-22。
    孫文榮、璩大成、黃勝堅 (2018)。居家照護與長期照顧2.0的結合。臺灣醫學,22,278-282。
    施孟涵、張雅琦、吳明根 (2011)。臺灣地區長期照顧服務政策現階段推動方向之研究。臺灣老人保健學刊,7(1),72-83。
    陳麗如、周姚均、楊美如、翁瑞萱、孫文榮、陳靜琳、劉志光、黃勝堅、曾湘玲 (2018)。個管師於社區整合照顧服務之經驗。北市醫學雜誌,15(1),21-27。
    陳盈凱、吳慧卿、林傳朝、曾明性 (2017)。居家及社區長照資源之空間群聚可視化分析。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967-972。
    曾雅梅、陳雪芬 (2017)。運用社會生態學模式分析社區志工對服務獨居老人之意願。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5(3),207-218。
    蔡娟秀 (2017)。人醫心傳-護老話未來 花蓮慈院的社區長照。慈濟醫療人文月刊,7,23-29。
    蔡淑鳳、陳時中、范家瑀 (2017)。長照的前瞻觀點:預防照護計畫。長期照護雜誌,21(3),183-188。
    簡珮君 (2019)。你的幫忙真的是為長輩好嗎?談長照的新思維-減法照顧與自立支援。彰基院訊,36(7),14-17。

    三、學位論文
    李慧茹 (2018)。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轉型C+級巷弄長照站可行性之研究 —以基督教長老教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任芳滿 (2014)。志工參與動機、幸福感對其持續涉入之影響-以靈性安適為調節變項。淡江大學,新北市。
    周麗玲 (2019)。社區老人參與志工服務之幸福感研究。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凱鈞 (2014)。創齡:探討志工之經驗與未來圖像。淡江大學,新北市。
    邱韻寧 (2006)。社會工作者參與連結獨居老人社會支持網絡過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怡蓉 (2017)。社區高齡者使用不同長期照顧服務模式後其身心功能變化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韋頻 (2018)。公私協力觀點探討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之推動—以臺中市大甲區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滋芸 (2020)。青銀共居實驗方案之初探-以雙北市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泱蓁 (2019)。高齡志工與成功老化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高雄市。
    張淑敏 (2020)。長照2.0失智照顧之研究-以長照支付新制下居服員勞動體制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曾惟民 (2020)。探討青銀共居行為意圖。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謝承哲 (2019)。社會企業提供社區長期照顧服務的運作模式:以臺中市照顧生活館為例。臺灣大學,臺北市。

    四、網站
    小川榭 (2016,8月17日)。解決高房租問題!荷蘭推「跨代屋」,讓學生用「陪伴老人」來付租金。社企流。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324/4300,2021年6月7日檢索。
    三浦展 (2017,10月19日)。從0歲到82歲都能「共享生活」:大家一起吃飯的「共煮食堂」。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157,2021年6月7日檢索。
    林孟正、劉易軒 (2017,1月12日)。讓孩子與老人跨越世代:西雅圖「代間學習中心」把幼兒園搬進養老院。社企流。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324/4580,2021年6月7日檢索。
    張以牧 (2018,11月20日)。長照2.0 往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推進。社區力點線面。https://ms-community.azurewebsites.net/spotlight_20181120/,2021年6月7日檢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4月12日)。銀髮共享經濟,陪伴很簡單,但你可能做不到-印度「租孫」正流行!愛長照。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962,2021年6月7日檢索。
    廖偉如 (2016,1月8日)。科技難以彌補的,是人的缺席—瑪帛科技推出「虛擬金孫」,替孝順的子女想得更周到。社企流。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324/3845,2021年6月7日檢索。
    劉德容 (2016,12月13日)。對象擴大、服務項目更多的長照2.0。愛長照。https://www.ilong-termcare.com/m/Article/Detail/668,2021年6月7日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