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美妃
論文名稱: 柳宗元贈序文研究
指導教授: 劉渼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82
中文關鍵詞: 中唐柳宗元贈序送薛存義之任序人際智慧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提要
    踏入柳學的門檻後,得以近距離地閱讀柳宗元。這位歷史巨人在文學、思想、政治、哲學、社會、歷史乃至書法等各個領域,釋放出的炫目光輝,始終使我喟歎。唐代古文運動落實了無比豐富的創作實踐,為人們從審美角度認識古文的文學特性提供了可能,韓、柳二人重視學習古文的態度和方法等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其不同處主要在於,柳宗元理論的豐富性和精密性遜於韓愈,但進步性和實用性卻略勝一籌。由於柳宗元曾在政治舞台上短暫地扮演重要角色,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於一的他,經營贈序文有合乎邏輯的思維,輔以細密的推理,參以質樸的文風,兼具進步性、現實性的美學意蘊,柳宗元之贈序文乃其心境之反映、思想之投射,在其遭逢種種磨難之後,仍能穩健掌握人生的軌跡與方向,實屬難能可貴。循其贈序文的書寫脈絡,由文字間捕捉柳宗元真正的心影與生命型態,綜觀柳宗元贈序文不論是文章的思想內涵,抑或是外在的藝術技巧,成功地擺脫了傳統的寫作方式,不為麻木的客套與隨意的敷衍,而能就題發揮中有的放矢,並講究文章技法變化,表現可圈可點,不愧是當代文壇領袖,中唐其餘各家贈序文鋒芒,盡為其所掩蓋,後人的推崇,蓋有以也。本論文是以探討柳宗元贈序文為核心,抉發其內蘊隱微指歸為旨趣,間亦旁涉中唐的特殊文化氛圍,真實地反映了唐代中葉的社會生活,從而由外延至內緣,探討柳宗元贈序文所書寫出的心靈向度與情感義蘊、藝術技巧與語言風格,進一步揭櫫了他恢弘開闊的思想藍圖,更展現了獨具匠心的文字魅力,並透過筆者的高中國文教學經驗,結合人際智慧與教學實務而成文,希冀本論文的呈現對柳宗元贈序文研究與深化國文教學有所裨益。

    目錄 提要 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 3 一、研究範疇 3 二、研究方法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評述 7 一、研究專著 7 二、網路文獻 10 三、學位論文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綱領 11 一、研究架構 11 二、研究綱領 13 第二章 柳宗元的生平事蹟 17 第一節 家族世系 17 第二節 雙親教養 20 第三節 氣吞時輩 23 第四節 永貞革新 26 一、成因 27 二、過程 28 三、結果 30 第五節 謫永十年 32 第六節 刺柳四年 43 第七節 齎志以歿 47 第三章 柳宗元的時代背景 51 第一節 內憂外患侵逼 51 一、藩鎮割據 51 二、宦官專權 54 三、牛李黨爭 56 四、外患侵逼 59 第二節 經濟型態的演變 61 一、賦稅制度的釐革 61 二、土地制度的改變 66 第三節 社會結構的轉變 69 第四節 三教共存的趨勢 71 一、三教鼎立 思想多元 71 二、儒學僵化 佛學華化 82 三、好浮圖言 融通其說 87 第四章 贈序文之發展與體制 95 第一節 序的名義與演變 95 第二節 贈序的名義與發展 97 第三節 唐代贈序文的發展 106 一、勃興於初唐 108 二、蛻變於盛唐 109 三、極盛於中唐 110 四、沒落於晚唐 113 第四節 唐代贈序文體制 117 一、眾詩之序 117 二、一詩之序 118 三、無詩之序 118 第五章 柳宗元贈序文的思想內涵 121 第一節 以民為本的政治觀 121 一、官為民役 121 二、均賦民富 134 三、吏治唯賢 136 第二節 統合儒釋的宗教觀 142 一、中道為本 145 二、孝道為本 147 三、以律同禮 148 四、援佛濟儒 150 第三節 經世教化的文學觀 157 一、文質相資 文行相顧 157 二、博觀約取 融會貫通 179 第四節 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185 一、功名爭逐 185 二、赴幕應辟 192 三、忠義節烈 197 第六章 柳宗元贈序文的藝術技巧 201 第一節 結構謹嚴 201 一、文中立柱 警策絕倫 202 二、中心突出 主次分明 205 三、畫龍點睛 巧設文眼 206 四、嚴立間架 脈絡清晰 207 五、前後貫串 首尾一體 209 第二節 修辭精鍊 217 一、捃摭經史 用典自然 217 二、微辭吞吐 藏鋒不露 220 三、取譬多方 意蘊豐富 221 四、主客對比 形象生動 226 五、句法奇變 創意新穎 228 第三節 藝術表現特色 235 一、借賓定主 波瀾頓生 235 二、筆鋒突轉 意境翻新 237 三、倒跌出奇 文境一新 238 四、曲折起伏 騰挪跌宕 239 五、情致迴環 機致一片 242 六、夾敘夾議 變化靈動 243 七、起筆變化 姿態橫生 246 第四節 語言風格特色 257 一、峻潔 258 二、精當 261 三、溫潤 270 四、憤激 271 第七章 人際智慧融入柳宗元贈序文教學活動設計 277 一、教學設計的理論背景——多元智慧理論 277 二、由人際智慧探討柳宗元贈序文 283 三、人際智慧融入贈序文教學—以〈送薛存義之任序〉為例 286 四、小結 317 第八章 結論 319 附錄一 柳宗元大事年表 331 附錄二 柳宗元贈序文所據版本—吳文治《柳宗元集》 336 附錄三 〈送薛存義之任序〉教學活動設計附件 353 參考文獻 374

    參考文獻
    一、 柳集及相關論著
    王師更生 《柳宗元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二刷。
    文安禮 《柳宗元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7月初版。
    王基倫 《韓柳古文新論》,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6月初版。
    何淑貞  《柳宗元詩研究》,臺北:福記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4月初版。
    呂晴飛 《柳宗元》,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吳文治 《柳宗元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初版2刷。
    吳小林  《柳宗元散文藝術》,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初版。
    柳宗元 《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月初版三刷。
    林 紓 《韓柳文研究法》,臺北:廣文書局,1964年1月初版。
    金 濤  《柳宗元詩文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3月初版。
    胡楚生  《柳文選析》,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三版。
    胡楚生  《韓柳文新探》,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6月初版。
    段醒民  《柳子厚寓言文學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高海夫 《柳宗元散論》,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一刷。
    孫昌武 《柳宗元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4月初版二刷。
    袁本秀 《柳宗元之歷史意識與史學貢獻》,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5月初版。
    章士釗  《柳文指要》,臺北:華正書局,1972年1月初版。
    章行嚴 《柳文探微》,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3月初版。
    陳景雲 《柳集點勘》,臺北:中央研究院藏邈園叢書本。
    普穎華  《古文大家柳宗元》,臺北:昭文社,1997年11月初版。
    劉光裕  《柳宗元新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初版。
    謝重光  《柳宗元傳》,臺北: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12月初版。
    羅聯添  《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臺北:國立編譯館,1981年12月初版。
    顧易生  《柳宗元》,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8月初版。
    二、古籍
    王先謙 《荀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初版。
    王國維 《人間詞話》,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5月初版。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臺北:大化書局,1977年5月初版。
    王 弼 《周易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5月五版。
    王 溥 《唐會要》,臺北:中文出版社,1962年2月初版。
    王定保 《唐摭言》,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一刷。
    方 苞 《方望溪先生全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0年。
    孔穎達 《尚書正義》,臺北: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9月初版一刷。
    司馬光 《資治通鑑》,臺北:中華書局,1974年3月六版。
    宋 祁 《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1月三版。
    杜 佑 《通典》,臺北:新興書局,1966年8月初版。
    元 稹 《元稹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一刷。
    元 結 《次山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
    包世臣 《藝舟雙楫》,臺北:文光圖書公司,1968年10月初版。
    李 塗 《文章精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李林甫 《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初版一刷。
    房 喬 《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8月三版。
    周 煇 《清波雜志》,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9月初版一刷。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10月九版。 
    姚 鼐 《古文辭類纂》,臺北:華正書局,2004年8月初版。
    姚 鼐 《惜抱軒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馬端臨 《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5月初版。
    馬建忠 《馬氏文通》,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年12月台初版。
    徐師曾 《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一刷。
    孫希旦 《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初版。
    袁 枚 《隨園詩話》,臺北:漢京文化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一刷。
    班 固 《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2月四版。
    陳子昂 《新校陳子昂集》,臺北:世界書局,1964年2月初版。
    郭慶藩 《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8月初版。
    曹振鏞 《全唐文》,臺北:匯文書局,1961年。
    曾國藩 《曾文正公日記》,上海:文益書局,1948年5月初版。
    楊 慎 《升庵詩話》,明嘉靖間〈1522-1566〉刊本。
    愛新覺羅 《唐宋文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劉 向 《說苑》,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5月臺一版。
    劉 昫 《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1月三版。
    劉禹錫 《劉夢得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59年。
    劉熙載 《藝概》,臺北:金楓出版社,1998年7月初版。
    歐陽修 《歐陽修全集》,臺北:華正書局,1975年11月初版。
    蕭 統 《昭明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初版十四刷。
    魏 徵 《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6月三版。
    韓 愈 《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世界書局,2002年1月再版一刷。
    羅大經 《鶴林玉露》,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12月臺初版。
    嚴 羽 《滄浪詩話校釋》,臺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10月初版。
    三、今著
    王師更生 《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
    王師更生 《文心雕龍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5月初版。
    王文科 《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6月九版一刷。
    王亞南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4月初版。
    王基倫 《唐宋古文論集》,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10月初版。
    王壽南 《隋唐史》,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12月初版。
    朱守亮 《詩經評釋》,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8月初版二刷。
    朱光潛 《談文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6月初版。
    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1月初版。
    任育才 《唐史研究論集》,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0月初版。
    呂思勉 《隋唐五代史》,臺北:九思出版社,1977年12月初版。
    李志慧 《唐代文苑風尚》,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7月初版。
    李樹桐 《隋唐史別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6月初版一刷。
    李春芳 《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1996年2月初版。
    何寄澎 《唐宋古文新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5月初版一刷。
    吳小林 《中國散文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7月初版。
    吳小林  《唐宋八大家》,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12月初版。
    尚永亮 《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 
    卓遵宏 《唐代進士與政治》,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6月初版。
    邱添生 《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一刷。
    宗 密 《原人論》,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月初版。
    周振甫 《文論漫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4年5月初版。
    周振甫 《文章例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一刷。
    林景亮 《評註古文讀本》,臺北:中華書局,1969年11月臺初版。
    周楚漢 《唐宋八大家文化文章學》,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12月初版一刷。
    姜亮夫 《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5月臺二版。
    侯外廬 《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5月初版。
    胡 適 《神會和尚遺集》,臺北:胡適紀念館,1982年5月初版。
    胡 適 《新校定的敦煌寫本神會和尚遺著兩種》,臺北:中研院語言研究所,
    1960年5月初版。
    胡可先 《中唐的政治與文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一刷。
    柯慶明 《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1989年2月初版。
    孫昌武 《唐代文學與佛教》,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一刷。
    孫昌武 《詩與禪》,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
    黃慶萱 《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10月三版。
    黃政傑 《合作學習》,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9月初版一刷。
    黃光雄 《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1996年6月四版。
    崔成宗 《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系,2000年7月
    初版一刷。
    陳必祥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
    陳登原 《中國田賦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7年3月三版。
    陳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8月再版。
    陳振鵬  《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五刷。
    陳耀南  《唐宋八大家》,臺北:台灣書店,1998年8月初版。
    陳 柱 《中國散文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5月初版。
    郭預衡 《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
    郭紹虞 《照隅室語言文字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一刷。
    馮永敏 《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馮曉林 《中國隋唐五代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一刷。
    傅錫壬 《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9月初版。
    傅樂成 《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年9月初版。
    傅樂成 《隋唐五代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0年7月初版。
    程千帆 《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
    張 躍 《唐代後期佛學的新趨向》,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張錫坤 《禪與中國文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
    張仁青 《中國駢文析論》,臺北:東昇出版有限公司,1980年10月初版。
    張春榮 《修辭行旅》,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1月初版。
    張雙英 《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10月初版。
    褚斌杰 《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4月初版一刷。
    楊 辛 《美學原理綱要》,臺北:曉園出版社,1991年5月初版。
    楊殿珣 《中國歷代年譜總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一刷。
    楊伯峻 《論語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9月初版一刷。
    楊伯峻 《孟子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1月初版一刷。
    楊晉龍 《清代揚州學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4月初版。
    蔣伯潛 《文體論纂要》,臺北:正中書局,1959年7月初版。
    寧 欣 《唐代選官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初版。
    鄧小軍 《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
    蕭公權 《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0年10月初版。
    盧建榮 《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孫昌武 《詩與禪》,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
    鄭欽仁 《中國政治制度與政治史》,臺北:稻禾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薩孟武 《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7月初版。
    羅聯添 《唐代四家詩文論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釋法海 《六祖壇經箋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二版四刷。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8月初版。
    四、學位論文
    方 介 《柳宗元思想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6月。 
    方 介 《韓柳比較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6月。
    李珠海 《唐代序文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5月。
    金容杓 《柳宗元散文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5月。
    周珍儀 《韓愈贈序類散文篇章結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姜明翰 《中唐贈序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9月。
    陳凱莉 《唐代遊士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5月。
    程麗娜 《柳宗元議論散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月。
    蒲彥光 《韓愈贈序文類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6月。
    蔣美華 《韓柳交誼及其相角作品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12月。
    藍百川 《柳宗元及其詩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五、期刊論文
    丁光清 〈柳宗元作品的悲劇意識及其有限消解〉,晉陽學刊,第一期 1994年。
    王師更生 〈簡論我國散文的立體、命名與定義〉,孔孟月刊,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
    王婉萍 〈柳宗元貶謫時期心態探析〉,台州師專學報,第二十卷第二期,1998年4月。
    王文萃 〈泛論柳宗元散文的思想意蘊〉,平原大學學報,第十七卷第三期,2000年。
    王一民 〈當前柳學研究面臨的三大課題〉,零陵師專學報,第二十一卷第二期,
    2000年5月。
    王一民 〈試論永貞革新的合法性與進步性〉,零陵師專學報,第二期 1997年。
    王克繩 〈柳宗元政治思想三論〉,黎明學報,第十卷第二期,1996年11月。
    戶崎哲彥 〈論柳宗元送薛存義之任序〉,柳州師專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2001
    年6月。
    牟鍾鑒 〈從儒佛關係看韓愈、柳宗元與李翱唐代佛教之地理分佈〉,圓光佛學
    學報,創刊號 1993年。
    李鍾麟 〈柳宗元的官德思想及其現代價值〉,湖南學院學報,第六期 2005年。
    李金清 〈淺論柳宗元的用人思想〉,廣西社會科學,第三期,1998年。
    李淑芳  〈柳宗元傳記文學的藝術特色〉,大仁學報,1992年4月。
    呂國康 〈論柳宗元的德治與民本思想及其淵源〉,湖南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
    第九期,2005年9月。
    汪高鑫 〈柳宗元政治思想二論〉,學術界,第三期,1998年。
    何書置 〈柳宗元在永州的交往錄〉,零陵師專學報,第三期,1997年。
    宋緒連 〈柳宗元散文的創造價值和文學地位〉,遼寧大學學報,第六期,1999年。
    何沛雄 〈從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看柳宗元為文理論〉,思與言,第十三卷第三期,
    1975年9月。
    吳炎塗 〈柳宗元的性情與寂寞〉,鵝湖,第三卷第六期,1977年12月。
    林翠鳳 〈柳宗元諷諭體散文論析〉,孔孟月刊,1988年8月。
    林金龍 〈略論柳宗元與佛教的關係〉,孔孟月刊,第三十五卷第四期,1996年12月。 
    周玉珠 〈析探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繁複心緒〉,虎尾學院學報,第四期,2001年。
    屈萬里 〈滕王閣序的兩個問題〉,大陸雜誌,第十六卷第九期,1958年5月。
    施長州  〈莊子寓言對柳宗元寓言創作的影響〉,益陽師專學報,1994年10月。 
    胡楚生 〈柳宗元贈序文探究〉,興大人文學報,第三十三期。
    姚振黎 〈柳宗元散文思想及其造詣發微〉,中央人文學報,第九期,1991年6月。
    孫適民 〈從屈原、賈誼、柳宗元看古代貶謫文化〉,邵陽師專學報,第二十三卷
    第四期,2001年。
    袁本秀  〈柳宗元教育思想初析〉,台中商專學報,1994年6月。 
    袁本秀  〈唐柳宗元寓言作品初析〉,台中商專學報,1994年8月。 
    陳蘭村  〈論韓愈柳宗元傳記文的生命力〉,貴州社會科學,1998年6月。
    陳松柏 〈柳宗元人生現象分析〉,益陽師專學報,第十五卷第三期,1994年5月。
    陳松柏 〈柳宗元的人生道路對於中國士人的象徵意義〉,零陵師專學報,第二十一
    卷第一期2000年1月。
    黃明喜 〈韓愈與柳宗元師道觀之比較〉,華南師範學報,第五期,2001年10月。
    黃 釗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述評〉,船山學刊,第二期,1995年。
    黃蝶紅 〈柳宗元思想中的道家成分〉,玉林師專學報,第十六卷第一期,1995年。
    黃云姬  〈柳宗元寓言的思想藝術成就〉,福建論壇,1996年6月。
    梅家玲 〈唐代贈序初探〉,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三卷第一期,1984年6月。
    葛曉音 〈中晚唐古文趨向新議〉,北京大學學報,第十卷第五期,1987年5月。
    張鐵夫 〈永貞改革新論〉,湖南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十期,2005年10月。
    張 靜 〈唐代序文研究述評〉,鄭州大學學報,第三十四卷第三期,2001年5月。
    劉紹爾 〈論柳宗元道的社會內涵的現實品格和人文精神〉柳州師專學報,第十五卷
    第三期,2000年9月。
    劉 虹 〈論韓愈與柳宗元的修辭觀〉,錦州師院學報,第三期,1996年。
    劉繼才 〈柳宗元與陶淵明比較論〉,遼寧學院學報,第十五卷第二期,1998年3月。
    劉興邦 〈論柳宗元的德治思想〉,零陵學院學報,第二十四卷第一期,2003年1月。
    楊達榮 〈柳宗元人才觀散論〉,晉陽學刊,第三期,1994年。
    楊蔭樓 〈儒家思想在柳宗元世界觀中的地位〉,齊魯學刊,第四期,1998年。
    翟滿桂 〈柳宗元與舜帝〉,零陵師專學報,第二十一卷第四期,2000年10月。
    蕭麗華 〈論詩禪交涉--以唐詩為考索重心〉,中華佛學學報,第一期,1996年8月。
    霍旭東 〈柳宗元與儒學〉,社科縱橫,第四期,1994年。
    薛曉蔚 〈柳宗元對永貞事件的反思〉,山西師範學院學報,第一期,1996年。
    盧桂玲  〈淺談柳宗元寓言的藝術特色〉,開封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3月。
    謝新華 〈贈序文簡論〉,天中學刊,第十五卷第六期,2000年12月。
    錢 穆 〈讀柳宗元集〉,新亞學報,第三卷第二期,1958年12月。
    錢 穆 〈讀姚炫唐文集〉,新亞學報,第三卷第二期,1958年12月。
    蘇文擢 〈柳宗元與佛教之關係〉,大陸雜誌,第五十五卷第五期,1977年11月。
    羅聯添 〈唐代牛李黨爭始因問題再探討〉,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四卷第二期,
    1985年12月。
    關大虹 〈中唐時期三省制度的削弱與變化〉,東北師大學報,第二期,1992年。
    嚴壽澂 〈韓柳與佛教〉,史林,第二期,2003年。
    嚴耕望 〈唐代佛教之地理分佈〉,民主評論,第四卷第二十四期,1953年12月。
    六、網路文獻
    http://www.lzy.hnyz.cn/article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wwwcourse/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