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妙齡 |
---|---|
論文名稱: |
乾隆朝<<職貢圖>>、<<萬國來朝圖>>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王正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職貢圖 、萬國來朝圖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43 下載:24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史料
<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1986。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欽定大清會典>。台北:中文書局,1963。
王士禎,<池北偶談>,台北:廣文書局,1991。
王圻、王思義編集,<三才圖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尤侗,<明史外國傳>,台北:學生書局,1977。
胡文煥編,<山海經圖>,<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陳元靚,<事林廣記>,至元庚辰鄭氏積誠堂刊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
二、專書
山悌二郎,<長崎 唐人貿易>。東京:吉川弘文館,1964。
王秀雄,<日本美術史>(中冊)。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
王存立、胡文青,<台灣的古地圖-明清時期>。台北:遠足文化,2002。
木宮泰彥,<中日交通史>;收入王雲五編,<萬有文庫薈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方豪,<中西交通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83。(清)六十七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番社采風圖卷>。台北:台灣銀行,1961。
(清)六十七,<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1997。中華收藏家協會編輯委員會編,<北京故宮博物院盛代京華展圖錄>,台北:中華收藏家協會;2003。
石守譧、馮明珠主編,<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
石曉軍,<中日兩國相互認識的變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出光美術館編,<出光美術館藏圖錄:風俗畫>。東京:平凡社,1987。
田中健夫,<世界歷史 國際交流:東 日本>。東京都:放送大學教育振興會,1989。
成崇德,<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邊疆民族卷>。瀋陽:遼海出版社,安田補、謝和耐等著,耿昇譯,<明清間入華耶穌會士和中西文化交流>。四川:巴蜀書社,1993。
艾田浦(Rene Etiemble)著,許均、錢林森譯,<中國之歐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李孝聰,<歐洲收藏部分中國古地圖敘錄>。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
李澤奉、劉仲如編,<清代民族圖志>。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李湜、朱誠如編,<清史圖典>。三、四冊,北京:故宮博物院,2002。
町田市立國際版畫美術編,<「中國 洋風畫」展 明末 清時代 繪畫 版畫 插繪本>。東京:町田市國際版畫美術館,1995。
坂本滿、菅瀨正、成瀨不二雄,<南蠻美術 洋風畫>。東京:小學館,1997。
杜正勝,<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
利奇溫著、朱杰勤譯,<十八世紀中國與歐洲文化的接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金井圓,<日蘭交涉史研究>。東京都:思文閣,1986。
板澤武雄,<日蘭文化交涉史研究>。東京都:吉川弘文館,1986。
俞偉超主編,<華夏之路〉。北京:朝華出版公司,1997。
袁珂,<中國神話史>。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1。
海野一隆著、王妙發譯,<地圖的文化史>。香港:中華書局,2002。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
翁連溪編著,<清代宮廷版畫>。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荒川浩和,<南蠻漆藝>。東京:美術出版茉,1971。海
海老澤有道,<南蠻文化 日歐文化交涉>。東京:至文堂,1966-1968。
威印平,<日本早期耶穌會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莊吉發,<謝遂﹤職貢圖﹥滿文圖說校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
郭成康,<十八世紀的中國政治>。台北:昭明出版社,2001。
黃愛平,<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思想文化卷>。瀋陽:遼海出版社,1999。
陳慧霞,<清宮蒔繪-院藏日本漆器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
傅宗懋,<清代軍機處組織及執掌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基,1967。
鄒振環,<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萬明,<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朝海外政策比較研究>。北京:新華書店,2000。
菲利浦.艾倫編著,薛詩綺、張介眉譯,<古地圖集精選-透視地圖藝術與世界觀的發展>。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
葛兆光,<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和信仰>。上海:復旦大學,2000。
楊伯達,<清代院畫>。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劉為,<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鄭樑生,<中日關系史>。台北:五南圖書,2001。
箭內健次編,<鎖國日本與國際交流>(上)、(下)。東京都:吉川弘文館,1988。
盧良志編,<中國地圖學史>。北京:新華書店,1984。
澳門藝術博物館,<海國波瀾-清代宮廷西洋傳教士畫師繪畫流派精品>,澳門:澳門藝術博物館,2002。
濱下武志者,朱蔭貴、歐陽菲譯,<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鍾叔和,<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
聶崇正,<宮廷藝術的光輝-清代宮廷繪畫論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
聶崇正編,<清代宮廷繪畫>。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Barron, Roderick. Decorative Maps. London:Bracken Books, 1989.
Bartlett, Beatrice S.,Monarchs And Ministers:The Grand Council in Mid-Ch'ing China, 1723-182.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Chou, Ju-his and Claudia Brown. The Elegant Brush:Chinese Painting under the Qinglong Emperor, 1735-1795.Phoenix:Phoenix Art Museum, 1985.
Chou, Ju-his and Claudia Brown. Chinese Painting under the Qinglong Emperor:The Symposium Papers in Two Vouumes. Arizona State: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88.
Croeeley, Pamela Kyle. A Translucent Mirror: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9.
Fell, R.T.,Early Maps of South-East Asia.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Lister, Raymond, Antique maps and their cartographers. London:Bell,1970.
Murase, Miyeko, ed. Turning Point:Oribe and the Arts of Sixteenth~Century Japan. 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3.
Okamoto, Yoshitomo, translated by Ronald K.Jones. The Namban Art of Japan. New York :Weatherhill, 1972.
Rousmaniere, Nicole Coolidge, ed., KAZARI:Decoration and Display in Japan 15th-19th Century. London: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2002.
Whitfield, Peter, The Image of the World. London:British Library, 1994.
Woodward, David, ed.Art and Cartography.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三、專文
大庭脩,<關於平戶松浦博物館收藏的﹤唐船之圖﹥-江戶時期航日中國商船的資料>,收於中外關係史學會、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中外關係史譯叢>,第四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頁115-153。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期,2003年9月,頁1-85。
王素,<梁元帝﹤職貢圖﹥新探-兼說滑及高昌國史的幾個問題>,<故宮博物館院院刊>,1992年2期,頁72-80。
石守謙,<十六至十七世紀中國渡日繪畫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6。
向達,<明清之際中國美術所受西洋之影響>,<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三聯書局,1957,頁495-531。
向功晏,<清代殿本淺析>,<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4期,頁70-75,92。
朱玲玲,<從郭璞﹤山海經圖贊﹥說﹤山海經﹥"圖"的性質>,<中國史研究>,1998年3期,頁61-67。
岑仲勉,<現存的職貢圖是梁元帝原本嗎>,<金石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頁47-52。
吳兆清,<清內務府活計檔>,<文物>,1991年3期,頁89-96。
吳蕙芳,<明清時期民間日用類書籍及其反映之生活內涵-以﹤萬寶全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0。
李垠周,<早期職貢題材繪畫之再探討>,<美術研究>,103期,2001年3期,頁33-48。
李鵬年、朱先華、列子揚、秦國經、陳鏘儀等編著,<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
李霖燦,<閻立本職貢圖>,<中國名畫研究>,(上)。台北:藝文印畫館,1973,頁1-10。
杜正勝,<平埔族群風俗圖像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本2分,1999年6月,頁309-361。
刑義田,<古代中國及歐亞文獻、圖像與考古資料中的「胡人」外貌>,<美術史研究集刊>,9期,2000年,頁15-99。
林永匡、王熹,<清代皇室與年例歲貢>,<故宮博物院院刊>,1990年4期,頁72-79。
林東陽,<利瑪竇的世界地圖及其對明末士人社會的影響>,紀念 利瑪竇來華四百週年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會議秘書處編,<紀念 利瑪竇來華四百週年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1983,頁312-378.
金維諾,<﹤職貢圖﹥的時代與作者>,<中國美術史論集>,上篇,台北:明文書店,1984,頁67-70。
畏冬,<中國古代風格畫概論 上、下>,<故宮博物院院刊>,1991年3、4期,頁14-26,53-65、68。
洪煨,<考利瑪竇的世界地圖>,<禹貢半月刊>,五卷三、四合期,1936,頁171-219。
唐錫仁、黃德至,<明末耶穌會士來華與西方地學的開始傳入>,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編,<中西初識>,鄭州:大眾出版社,1999,頁113-123。
秦永章、李麗,<﹤皇清職貢圖﹥與清初青海少數民族服飾習俗>,<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3期,頁38-44
。
秦國經,<清代外國使臣覲見禮節>,<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2期,34-39。
馬孟晶,<意在圖畫=蕭雲從﹤天問﹥插圖版畫的風格與意旨>,<故宮學術季刊>,18卷4期,2001年,頁103-140。
馬雅貞,<戰爭圖像與乾隆朝(1936-95)對帝國武功之建構-以﹤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徐玉虎,<清代琉球王國封貢關係之確立>,鄭樑生主編,<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1993,頁457-481。
莊吉發,<香格里拉人間仙境-謝遂職貢圖卷未完成的年代>,<故宮文物月刊>,61期,1988年4月,頁70-77。
莊吉發,<從謝遂職貢圖談金川民俗>,<故宮文物月刊>,63期,1988年6月,頁50-53。
莊吉發,<職貢有圖-台灣原住民的民俗圖像>,收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台灣史料概述>,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頁31-46。
莊吉發,<謝遂﹤職貢圖﹥研究>,收於<清史論集>(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頁413-466。
莊吉發,<從清代封貢關係看中琉文物的交流>,收於<清史論集>(六)。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頁146-168。
莊素娥,<十九世紀廣東外銷畫的贊助者-廣東十三行行商>,收入<區域與網絡-近千年來中國美術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01,頁533-578。
常任俠,<明初孟加拉國貢麒麟圖>,<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3期,頁14-17。
張羽新,<清代前期各民族統一觀念的歷史特徵>,<清史研究>,22期,1996年2期,頁30-38。
張省卿,<從湯若望肖像畫論東西藝術文化交流>,<故宮文物月刊>,455期,1994年4月,頁74-89。
曾嘉寶,<紀豐功 述偉績 清高宗十全武功的圖像紀錄-功臣像與戰圖>,<故宮文物月刊>,93期,1990年12月,頁38-64。
曾嘉寶,<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像卷殘本>,<文物>,449期,1993年10期,頁52-56。
馮寶琳,<﹤皇輿全覽圖﹥的乾隆年間印本及其裝禎>,<故宮博物院院刊>,1990年2期,頁93-96。
單士元,<管理宮廷生活的清代內務府組織機構及其檔案>,<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年3期,頁21-25。
湯開建,<中國現存最早的歐洲人形象資料-﹤東夷圖像﹥>,<故宮博物院院刊>,93期,2001年1期,頁22-28。
葛兆光,<﹤山海經﹥、﹤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利瑪竇來華前後中國人關於異域的知識資源及其變化>,發表於「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0月22-24日。
陳慧霞,<清宮舊藏日本蒔繪的若干問題-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為中心>,<故宮學術季刊〉,20卷4期,2003年,頁191-212。
陳觀勝,<利瑪竇對中國地理學之貢獻及其影響>,<禹貢半月刊>,五卷三、四合期,1936,頁221-241。
賀昌群,<漢以後中國人對於世界地理知識之演進>,<禹貢月刊>,五卷三、四合期,1936,頁291-306。
榎一雄,<梁職貢圖>,<東方學>,26期,1963年,頁31-46。
榎一雄,<職貢圖 起源 >,<東方學>,26期,1963年,頁173-193。
戴樂哲,<哈蕯克貢馬圖〉,<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1)。
謝明良,<記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伊萬里陶瓷〉,<故宮學術季刊>,14卷3期,1997年,頁83-128。
關嘉祿,<從貢賞活動看清前期北方民族政策>,<清史研究>,1993年2期,頁28-35。
Ning Chia. "The Lifangyuan and the Inner Asian Rituals in the Early Q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June, 1993, pp.60-92.
Wang, Cheng-hua. "The Qianlong Emperor and his Legacy: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s 2002 October Exhibition" in Orientations, October 2002, pp.60-68.
Wei, Dong. "Qing Imperial"Genre Painting":Art as Pictorial Record" in Orientations, July/August 1995, pp.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