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容懿
Li, Jung-Yi
論文名稱: 大學生公民素養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A Study on civic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vestigation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王錦雀
Wang, Chin-Ch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大學生公民素養公民認知公民態度公民參與
英文關鍵詞: civic attitudes, civic knowledge, civic literacy, civic participation, college student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66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3下載:5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了解臺北市大學生公民素養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大學生在公民素養三面向包含公民認知、公民態度、公民參與之情形,探究臺北市大學生在公民素養此三面向的差異情況,以及了解臺北市大學生在公民素養此三面向的相關程度。
    本研究以民國一百零五學年度就讀臺北市公、私立大學之大學日間部在學學生為母群體,採用問卷調查研究法,以分層叢集便利取樣方式,共得465份有效樣本。使用SPSS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mos驗證性因素分析,對所蒐集到之樣本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大學生呈現中等的公民認知程度。
    二、臺北市大學生大致表現出正向的公民態度。
    三、臺北市大學生表現出中等偏向積極的公民參與。
    四、在公民素養之認知部分,不同學校性質、年級、社團參與情形、擔任社團幹部、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類別之臺北市大學生達顯著差異。
    五、在公民素養之態度部分,不同學校性質、性別、社團參與情形、擔任社團幹部之臺北市大學生達顯著差異。
    六、在公民素養之參與部分,不同學校性質、性別、社團參與情形、擔任社團幹部、父母親教育程度之臺北市大學生達顯著差異。
    七、臺北市大學生公民素養之認知面向與態度面向有顯著相關。
    八、臺北市大學生公民素養之認知面向與參與面向沒有顯著相關。
    九、臺北市大學生公民素養之態度面向與參與面向有顯著相關。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對中央主管教育機構、師資培育機構、大學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ivic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civic literacy (their civic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articipation)between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also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ivic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The population of the study was the students in day divis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colleges in Taipei City in 105 academic years. By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study collected 465 valid samples.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SPSS softwa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Amo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above study were synthesized as follows:
    1. The degree of civic knowledg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was moderate.
    2.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ha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civic literacy.
    3. An active tendency was found in the civic particip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4. The result of “Civic knowledge”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different grades,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clubs, served as club cadre or not,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category of employment of parents.
    5. The result of “Civic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gender,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clubs, and served as club cadre or not.
    6. The result of “Civic participation”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gender,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clubs, served as club cadre or not, and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7. The “Civic knowledge” dimension and “Civic attitudes” dimension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8. The “Civic knowledge” dimension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dimension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9. The “Civic attitudes” dimension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dimension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olleges, senior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s well as the future investigato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問題與假設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臺灣公民教育的情況與轉變 17 第二節 公民素養之範疇與意涵 31 第三節 學生公民素養之相關研究與分析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1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臺北市大學生背景變項之分析 65 第二節 臺北市大學生公民素養之現況分析 71 第三節 臺北市大學生在公民素養三面向之相關分析 85 第四節 臺北市大學生在公民素養三面向之差異分析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30 參考文獻 133 一、中文部分 133 二、英文部分 141 附錄一 大學生公民素養問卷(預試版本) 143 附錄二 大學生公民素養問卷(正式施測版本) 149 附錄三 已知母群體之樣本數決定 155

    王志遠(2016)。運用閱讀策略於讀報教育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國際視野和公民素養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靖興、翁履中(2016)。公民意識、公民不服從和政治參與。菜市場政治學。取自:http://whogovernstw.org/2016/08/18/wangchinshindennisweng1/
    王寶墉(1995)。現代測驗理論。臺北:心理。
    王繼維(2009)。探索教育方案對提升成人學習者公民素養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 380 號。取自: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_printpage.asp?expno=380
    行政院。中華民國職業標準分類(第十版)。取自:https://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51230162221KI9NIEKP.pdf
    行政院。第10次修訂-行業分類查詢。取自: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9627&ctNode=1309
    沈六、呂啟民、周亞貞(1999)。臺灣地區大專學生公民發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8-2413-H-003-020),未出版。
    杜繐芬(2009)。台灣南部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對公民素養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依珊(2015)。當代青年政治參與、公民能力與政治效能感之研究。國教新知,62(1),21-33。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 —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時省(2013)。全球公民素養量表之發展。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窈芬(2005)。高雄市成人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與公民素養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窈芬、吳明隆(2008)。高雄市成人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與公民素養關係之研究。正修通識教育學報,5,73-104。
    吳清山(2011)。我國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課題與未來發展之分析。長庚人文社會學報,4(2),241-280。
    李美萱(2006)。高中學生公民資質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秀娟(2015)。專業服務學習課程對公民素養的影響-以東海大學為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市,未出版。
    李俊湖(2009)。公民素養與公民教育。師苑譯聲,26,1-2。
    李淑萍(2009)。屏東縣大專院校學生政治疏離感與政治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寶欽、陳介山、林洲富、蔡輝龍(2007)。公民素養。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品釩(2015)。國小公民素養教育關鍵內容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余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IRT)及其應用。臺北:心理。
    林水波、官暐楨(1996)。公民意識與建立能力對愛滋病防治之影響(上)。公務人員月刊,2,47-55。
    季鳳英(2011)。臺北市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與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泉湖(2008)。從多元文化教育談公民素養。教師天地,157,34-39。
    南健中(2013)。大學生公民意識與公民參與行為之研究-以中部某大學為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胡傑揚(2015)。桃園市國中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與與活動領導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建文(2008)。大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佳欣(2011)。現代公民核心能力指標報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入口網。取自:http://hss.edu.tw/wSite/ct?xItem=3986&ctNode=342&mp=4
    陳星貝(2006)。“好功名”就是“好公民”嗎?-論公民教育應否加入指考?。台灣教育,642,51-52。
    陳怡君(2015)。臺灣八年級學生公民知識與公民素養對公民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ICCS2009資料庫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思皓(2012)。公民素養融入大學綠色化學課程研究。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范信賢(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取自:http://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10ac37e9-5d11-4498-92a1-c7e29812b25c
    徐岡輔(2012)。桃園縣國中學校文化與學生公民素養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桃園市。
    翁亞寧(2014)。公民素養與社會工作專業認同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許筱由(2015)。由全球公民素養分析我國國際教育政策之實施─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一蕃(1997)。資訊時代的國民素養與教育。國家政策雙周刊,175,9-10。
    張育彬(2014)。從社群主義理論看社會童軍運動型塑公民素養之研究。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未出版,桃園市。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1999)。各國公民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李琪明(2002)。理想公民資質之探討-台灣地區個案研究。公民訓育學報,12,1-32。
    張智全(2002)。桃園地區國中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嘉玲(2012)。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對世界公民素養的認知與具體做法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文忠(2010)。臺灣民眾公民意識的變化:2008 年政權二次輸替前後的比較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2,2-3。
    莊富源(2013)。建構與釋義:大學生公民素養內涵探析。教育研究月刊,227,75-88。
    莊富源(2009)。析論民主深化中的我國公民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5-222。取自:http://ir.ncue.edu.tw/ir/bitstream/987654321/19466/1/2070500311001.pdf
    康慧先(2014)。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民主與公民素養態度及其相關因素:ICCS 2009 資料庫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與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梁福鎮(2009)。全球化脈絡下臺灣公民教育的挑戰與回應。教育科學期刊,8(1),63-86。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取自:https://goo.gl/SI6LmE
    教育部(2016a)。105學年度大專院校一覽表。取自:https://ulist.moe.gov.tw/Browse/UniversityList
    -(2016b)。大專校院校別學生數。取自:http://data.gov.tw/iisi/logaccess/78216?dataUrl=http://stats.moe.gov.tw/files/detail/105/105_student.xls&ndctype=XLS&ndcnid=6231
    教育部(2015a)。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取自:http://hss.edu.tw/wSite/mp?mp=4
    -(2015b)。各級學校基本資料。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s=159044407A762F30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96d4d3040b01f58da73f0a79755ce8c1.pdf
    教育部(2012)。提升國民素養專案辦公室。取自:http://literacytw.naer.edu.tw/index.php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class_rules/all.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415577/
    國家教育研究院。ICCS簡介。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1-1000-1272.php?Lang=zh-tw
    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CCS201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取自:http://iccs.cere.ntnu.edu.tw/
    黃一喬(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法治教育實施與國中生公民素養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新北市。
    黃政傑(1999)。論通識教育與公民養成之關係。通識教育,6(2)。1-16。
    黃政傑(2006)。大學入學加考公民與社會平議。師友月刊,470,a2+1-4。
    黃泰盛(2015)。探討公民素養之價值意識遊戲的製作與檢驗。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毅志(2005)。教育研究中的「職業調查封閉式問卷」之信效度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1(4),43-71。
    游欣儀(2004)。臺北市社區大學學員公民意識、公民參與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璧僑(2014)。國中童軍團學生的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程長志、王藍君、閔宇經、謝易達(2012)。公民與社會。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董伊凌(2013)。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公民素養內涵分析之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詹火生(2010)。民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看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RDEC-RES-098-005),未出版。
    楊日旭(1985)。公民教育的政治學基礎。公民教育之問題與對策(上)。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楊舒婷(2010)。大學生公民態度與技能學習成效探討:以北區某科技大學服務學習課程實施之綜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與與活動領導研究所學生事務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至誠(2008)。現代社會與公民素養。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廖添富(1993)。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化變項之關係-樣本取自台北市國中學生。公民訓育學報,3,105-123。
    廖添富、黃景裕(1995)。我國大學生公民態度之研究─樣本取自北部地區。公民訓育學報,4,109-127。
    廖添富、葉重新(1999)。從公民教育觀點建構民主之內涵。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8-2413-H-003-018),未出版。
    廖添富、王錦雀(2000)。從民主教育觀點談「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課程之設計理念。公民訓育學報,9,35-61。
    歐陽教(1983)。公民教育與公民灌輸。臺灣師大學術專題研究,11,611-636。
    鄭州宏(2012)。南台灣國立大學研究生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錫鍇(1993)。公民意識與公共組織結構慣性的關聯性。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劉姝言(1998)。自由主義及其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7,573-598。
    劉美慧、董秀蘭(2009)。我國公民教育革新之反思-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之研究與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145-162。
    劉美慧、劉欣宜、陳麗華(2010)。ICCS 2009公民素養評量架構與我國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的比對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99,5-22。
    蔡輝龍、蔡輝振(2010)。公民素養新論。臺中:天空數位圖書公司。
    蔡孟凌(2013)。師範院校學生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鄧毓浩(2013)。臺灣大學院校公民教育初探。教育研究月刊,227,31-43。
    鄧旭榮(2015)。臺灣空中教學節目轉置之研究:以教育部「21世紀公民素養--大師系列」計畫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數位出版與典藏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諸葛俊、黃于恬、黃士偉、汪明生(2013)。網路新媒體之公民參與認知研究。政策與人力管理,4(3),39-75。
    蕭揚基(2000)。臺灣中部地區高中生公民意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3-H-212-003-S),未出版。
    蕭揚基(2001)。學校公民教育與公民意識。研究與動態,3,75-91。
    蕭揚基(2003)。全球化與公民教育:彼此之間的特殊挑戰。研究與動態,9,11-34。
    蕭揚基(2004)。形塑現代公民:高中學生公民意識與培育之研究。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
    蕭揚基(2007)。公民的形塑與發展:價值多元時代的公民教育。研究與動態,15,141-158。
    薛奇楠(1978)。公民教育在政治社會化中的成效研究。弘光護專學報,6,1-13。
    謝亞璇(2014)。案例教學法融入高中生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 ─以「尊重包容」與「肯認差異」之公民素養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未出版,彰化市。
    藍順德(1986)。公民教育的內涵。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顏素霞(2009)。公民資質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大一學生公民知識與公民活動態度取向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3,201-231。
    羅亦倫(2010)。體驗教學法作為實踐國中校園品德教育之研究─以彰化縣埔心國中的關懷與溝通之公民素養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嚴秋蓮(2011)。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與公民素養影響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Branson, M. (1998). The Role of Civic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civiced.org/papers/articles_role.html.
    Díaz, L. C. (2017).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the efl standards: A critical reflection. Profile. Issue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9(1), 155-168.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15446/profile.v19n1.55676
    Engle, S., & Ochoa, A. (1988).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Decision making in the social studies.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eboers, E., Geijsel, F., Admiraal, W. & Dam, G. T. (2013).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9, 158-173.
    Guo, F., Rudner, L. & Talento-Miller, E. (2009). Scaling item difficulty estimates from nonequivalent groups. GMAC Research Reports, 1-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gmac.com/~/media/Files/gmac/Research/research-report-series/rr0903_scalingitems_web.pdf
    Karakuş, M., Türkkan, B. T. & Öztürk, F. (2017). Examination of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and Course Book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itizenship. Univers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 472-487.
    Koyama, J (2017). Competing and Contested Discourses on Citizenship and Civic Praxis.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 25(25-31), 1-23.
    Krejcie, R.V. & Morgan, D.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doi: 10.1177/001316447003000308
    McClure, C.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5-125.
    McKelvie (1978). Graphic rating scales: How many categorie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69, 185-202.
    Meyer, J. R. (1990). Democratic Valu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Social Education, 81(5), 197-201.
    Miller, E. J. (1987). Assessing College Civic Literacy. Education Summer87, 107(4), 379.
    Molina-Girón, L. A. (2016). Civics Is Largely about Politics: The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of a Citizenship Education Pedagogy That Embraces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Recognizes D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18(1), 142-157.
    Nussbaum, M. C. (2006). Education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Capabilities and Quality Education.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7, 385-395.
    Sigauke, A. T. (2013).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 Subjects: An Analysis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secondary schools.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8(11).
    Topolski, A. (2008). Creating citizens in the classroom: Hannah Arendt’s political critique of education Ethical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thics Network, 15, 259-272.
    Wilson, K. K. (2002). Promoting Civic Literac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r master’s thesis). Clemson Univ., South Carolina.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