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美櫻
Chiu, Mei-Ying
論文名稱: 教師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之研究
A Study of Teacher's Career Calling,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指導教授: 田秀蘭
Tien, Hsiu-L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生涯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career calling, career adaptability, career satisfac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34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9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的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之差異情形、相關情形與因果關係。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成人生涯召喚量表」、「生涯調適力量表」和「家庭及工作生活滿意度量表之工作滿意量表、快樂(生活滿意)分量表」為研究工具。以立意取樣方式抽取全國高中職、國中、國小及特殊教育學校等共29所學校正式教師進行問卷的填寫,有效問卷共615份。研究資料透過SPSS 22與LISREL 8.71進行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與線性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的生涯召喚狀態,在年齡、任教年資、學校級別、轉職經驗和宗教信仰等背景變項上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二、教師的生涯調適力表現,在年齡、教育程度、任教年資、擔任職務與宗教信仰等背景變項上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三、教師的生涯滿意度,在年齡、性別、任教年資、轉職經驗和宗教信仰等背景變項上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四、教師生涯召喚和生涯調適力之相關係數為.483~.604,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五、教師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之相關係數為.412~.536,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六、教師生涯召喚和生涯滿意度之相關係數為.544~.838,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七、教師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之因果模式從本研究資料中獲得支持。其中,生涯召喚和生涯調適力、生涯調適力和生涯滿意度、生涯召喚和生涯滿意度間有直接因果關係存在。此外,生涯召喚亦透過生涯調適力間接影響生涯滿意度。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相關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among career calling,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under different demographic backgrounds. In addition, the study aimed to construct a career adaptability model and to validat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model applied on teachers in Taiwan. The study adopted a survey research design. Participants were 615 teachers from 29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in Taiwan. They completed the Adult-Calling Scale, Career Adaptability Subscale, Job Satisfaction Scale,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Data collected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ANOVA, Pearson’s r , and SEM.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alling under different ages, years of teaching, school levels, career transfering experiences, and religions,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areer adap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levels, years of teaching, positions, and religions,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areer satisfaction under different ages, genders, years of teaching, career transfering experiences, and religions,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calling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and career calling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in the Pearson’s γ, (5) the model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among career calling,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was confirmed by the data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further research were also provided.

    目次 致謝詞.........................................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3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本研究之重要性.......................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生涯召喚與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生涯調適力與相關研究....................16 第三節 生涯滿意度與相關研究....................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37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41 第五節 資料處理...........................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45 第一節 教師在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之現況分析........4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生涯召喚與生涯調適力與 生涯滿意度之差異分析................49 第三節 教師在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之相關分 析........87 第四節 教師在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之因果分 析........89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93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 度的差異情形討論.....................93 第二節 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的積差相關結果討 論......107 第三節 生涯召喚、生涯調適力與生涯滿意度因果模式驗證結果討 論....109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10 參考文獻......................................115 中文部份......................................115 英文部份......................................122 附錄..........................................125 附錄一....................................125 附錄二....................................126 附錄三....................................127 附錄四....................................128

    一、中文部分
    王玉珍(1998)。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二女學生職業建構系統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
    王玉珍(2013)。生涯發展中的靈性觀點。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生涯電子報,05期,1-2頁。
    王玉珍、吳清麟(已接受刊登)。成人生涯召喚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分析。教育心理學報。
    王弈升(2011)。在困局中活出希望:既是現象學,也是自我敘說之家意義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彰化市。
    王姿雅(2014)。教師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王敘馨(2010)。基隆市國中教師主觀幸福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基隆市。
    王瑞璇(2007)。建構取向學習、學習心流經驗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聲偉(2009)。大學生自尊、內外控與生涯適應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田秀蘭、陳淑琦、王玉珍、陳貞蓁(2007)。雙生涯夫妻對工作與家庭之衝突、平衡、及滿意與幸福感之探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NSC95-2413-H-003-028-SS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
    田秀蘭、朱惠瓊、楊淑涵、李曉芬、吳欣倫、王玉珍、鄭景隆(2010)。華人生涯調適之實徵研究-相關因素及諮商方案之發展與驗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NSC 97-2410-H-003-081-SS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
    朱婉芸(2013)。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兼任輔導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呂妍榛(2016)。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焦慮與生涯適應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台中市。
    呂淑惠(2012)。高雄市國小特教教師正向心理、生命意義感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吳汶璇(2013)。系統保全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家庭衝突、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臺北市。
    吳欣倫(2012)。碩士生五大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市。
    吳美珍(2013)。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對休閒運動參與及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吳素雲(2011)。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吳淑琬(2008)。大學生生涯適應力量表編製及其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吳雅婷(2014)。走過蜿蜒,豐美人生~中學特教教師之角色轉換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市。
    吳嘉惠(2002)。杜榮琛教師專業發展之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余欣倫(2014)。大學生父母生涯支持、生涯準備度與生涯適應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台中市。
    巫季玫(2015)。成人生涯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何佳樺(2007)。台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李宛芸(2015)。工作家庭雙向滲透與工作壓力、家庭壓力和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李育憲(2012)。國小教師宗教信仰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嘉義縣。
    李育儒(2011)。企業員工成就動機、知覺主管支持與生涯成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臺北市。
    李耿彰(2011)。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組織文化與職涯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
    李訓維(2009)。助人者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李啟榮(2014)。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對生活滿意度與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李翔(2004)。影響基層診所醫師生涯滿意度之相關因子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李惠慶(2012)。職涯停滯對幸福感的影響-正向心理資本的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李興年(2007)。組織認同、生涯發展、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沈煜棠(2015)。科技大學學生家庭功能、正向心理資源與生涯調適能力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台北市。
    林玉泉(2003)。公務人員教育訓練體系與生涯滿意度、生涯承諾之關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基隆市。
    林佩瑩(2009)。女醫師生涯滿意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怡欣(2005)。國小教師A型性格工作壓力與生活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林裕堯(2012)。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林瑞蓉(2009)。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復原力與職涯滿足關係之研究-以生涯管理行為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高雄市。
    林麗娟(2010)。國小已婚教師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及其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邱雅娟(2013)。浮萍到正式教師心路歷程訴說-職涯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周鳳英(2013)。高雄市國小教師生命意義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高雄市。
    金樹人(2010)。生涯決定歷程的C-U-C模式:東方與西方的融合。2010年學習、教學、與評量國際研討會:生涯發展。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201室。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臺北市:台灣東華。
    洪有義、吳娟瑜(2014)。2014校園幸福力-老師幸福嗎?取自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911004513-260405。
    施若婕(2015)。50歲以上已婚女性知天命歷程與生涯規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市。
    高民凱(2011)。生涯發展歷程中真實自我的發現與實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市。
    唐如玫(2009)。系統動態觀點下國中教師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所),新竹縣。
    徐明佑(2010)。自己的路,勇敢的走:一位男性幼教師的自我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幼稚園教師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黃民凱(2012)。尼特族成為非尼特族的生涯轉銜與適應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市。
    黃如儀(201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黃珮瑜(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生涯滿意度與生涯承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黃瑛琪(1997)。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一生涯不確定型學生生涯定向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預期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高雄市。
    黃碧惠(2014)。高雄市高中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許晨韋(2014)。成年初顯期年輕人待業歷程與生涯調適力之紮根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市。
    陳子蓁(2012)。高雄市國中教師專業認同、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世宗(2013)。護理人員工作型態壓力、知覺組織支持與主觀生涯成功之關係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管院碩士在職專班,嘉義市。
    陳玉華(2003)。國中教師生活滿意度與職業倦怠關係之探討-以中、南部公立國中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彰化縣。
    陳佳妙(201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正向心理特質與其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陳奕君(2012)。高雄市優良特殊教育人員資優教師教學心理調適歷程與生命意義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弈靜(2013)。生涯建立前期工作者生涯開展風格、開展能力與圓滿生涯之概念建構及實徵關連研究-以彰化師範大學畢業校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彰化市。
    陳宣玟(2014)。派外人員的主動性人格特質、文化智商與職涯滿意之研究-正向心理資本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嘉義縣。
    陳美麗(2011)。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情緒勞務及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陳建誌(2014)。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情緒智能、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陳偉元(2013)。一條回家的路-一個諮商專業學習者重新理解與追尋生涯定向的自我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南投縣。
    陳崑玉(2004)。衣帶漸寬終不悔-一位高專業承諾教師生命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台北市。
    陳智嬿(2008)。高度自我認同教師之內在心靈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陳逸凌(2009)。台北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工作滿意度與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陳毓端(2002)。國民小學教學熱忱教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陳德松(2002)。高級職業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高雄市。
    曹瑟宜(2013)。居家式系統保母的工作對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家庭生活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崔雅雯(2011)。大高雄地區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項萃華(200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曾世鑫(2008)。影響國軍中高階軍官選擇深造教育方向與生涯滿意度因素之研究-以聯勤司令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曾湧鈞(2011)。國中教師生活滿意度重要內涵之研究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應用統計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曾慧敏(1993)。國小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工作需求、生涯關注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梁畢玲(2006)。國小教師生活型態、專業認同與職涯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程翠鈺(2010)。國小教師解釋型態、職業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專班,新竹市。
    童驛媗(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詹婉鈺(2006)。國中小教師教學熱情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楊淑涵、田秀蘭、吳欣倫、朱惠瓊(2015)。職場工作者生涯自我效能、生涯調適力與工作適應之因素模式驗證。輔導與諮商學報,37卷(1期),21-42頁。
    楊斯盛(2015)。國中輔導教師生命意義感與輔導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班,嘉義縣。
    潘建華(2014)。成年初顯者生涯適應力、自我調節學習、尋職行為與成果之關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台北市。
    廖浡淙(2016)。實習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生涯適應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臺南市。
    劉文瑞(2012)。國小教師終身學習能力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碩士班,新竹縣。
    劉淑敏(2013)。存在主義與存在諮商,以傅朗克意義療法及亞隆的心理療法為主軸的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哲學系,台中市。
    劉純如(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生命意義感、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鄭全利(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資深教師工作壓力知覺、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鄭惟謙(2007)。高屏兩縣國中教師生命意義感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鄭意茹(2015)。成為一位教師的使命感之敘說研究-以曾是代理身份之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鄭麗慧(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意義感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歐陽格格(2013)。Q方法研究高中教師的職業選擇動機-台北市某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賴奇俊(2003)。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彰化市。
    賴品伃(2010)。原鄉地區國小教師的生命意義與工作壓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嘉義縣。
    戴玉錦(2005)。高中職輔導教師生命意義感與輔導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高雄市。
    戴紹棠(2012)。高雄市國中教師職場靈性對專業承諾之影響研究-以工作熱情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高雄市。
    謝明燕(2013)。國民教育階段教師願景的研究-六位國民中小學教師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簡莉蓉(2009)。教師情緒創造力與職業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蕭善有(2012)。台東縣國中教師休閒心流經驗、休閒體驗、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東縣。
    吳芝儀譯(1994)。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 (原作者:Zunker, V. G.)。臺北市:揚智文化。(原出版年:1996)

    二、英文部分
    Bigham J. T. (2008). Role of spiriturality in persons choosing a career in education:Calling as a motivation fact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Liberty University The Faculty of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Brewer, E. W. (2001). Vocational souljourn paradigm: A model of adult development to express spiritual wellness as meaning, being, and doing in work and life.Counseling and Values, 45(2), 83-93.
    Zhang, C., Herrmann, A., Hirschi, A., Wei, J., & Zhang, J. (2015). Assessing Calling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ts Relation to Hop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oi:10.1177/1069072715595804
    Dik, B. J., & Duffy, R. D. (2009). Calling and vocation at work: Definitions and prospect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37, 424-450.
    Dobrow, S. R. (2012). Dynamics of call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usician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34, 431-452. Doi: 10.1002/job.1808
    Douglass, R. P., Duffy, R. D., & Autin, K. L. (2015). Living a Calling, Nationa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A Moderated, Multiple Mediator Model. Journal of Career, Doi:10.1177/1069072715580324
    Duffy, R. D., Dik, B. J., & Steger, M. F. (2011). Calling and work-related outcomes :Career commitment as a mediator.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78, 210-218.
    Duffy, R. D., Allan, B. A., Autin, K. L., & Bott, E. M. (2012). Call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It’s Not About Having It, It’s About Living It.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60(1),42-52. Doi: 10.1037/a0030635
    Duffy, R. D., Bott, E. M., Allan, B. A., & Dik, B. J. (2012). Perceiving a Calling, Living a Calling, and Job Satisfaction: Testing a Multiple Mediator Model.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9(1),50-59. Doi: 10.1037/a0026129
    Duffy, R. D., & Blustein, D. L.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rituality, religiousness,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7(3),429-440.
    Elangovan, A. R., Pinder, C. C., & McLean, M.(2010). Callings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76, 428-440.
    Fox, L. A. (2003). The role of the church in career guidance and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960-early 2000s.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9(3),167-182.
    Hannes Zacher (2014). Career adaptability predicts subjective career success above and beyond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re self-evalua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84(1), 21-30.
    Leavell K. A. (2013). The predictors of calling and the role of career satisfaction in working adult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Pavot, W. G., & Diener, E. (1993). 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Psychology Assessment, 5(2),164-172.
    Rayburn, C. A. (1997). Vocation as calling: Affirmative response of wrong number. In D.P. Bloch, & L. J. Richmond (Eds.). Connections between spirit and work in career development: New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pp3-25). Palo Alto, CA: Davies-Black.
    Savickas, M. L. (1997). Career adaptability: An integrative construct for life-span, life-space theory.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5(3), 247-259
    Savickas, M. L. (2005).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reer construction. In S. D. Brown & R. W. Lent(Ed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pp. 42-70). Hoboken, NJ: Wiley.
    Savickas, M. L. (2009). Life desig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group: Career adaptability project. A report on framework and follow-up studies at the Humboldt University in Berlin. Unpublished.
    Savickas, M. L. & Porfeli E. J. (2012). Career adapt-abilities scale: construction,reliabllity, and measurement equivalence across 13 countri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80(3), 661-673.
    Shoshana D. R. & Daniel H. (2014). Fallow your heart or your head?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Facilitating Role of Calling and Ability in the Pursuit of a Challenging
    Care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0(3), 695-712.
    Stefanie, J. R. (2011).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alling, Religiousness, And Dysfunctional Career Thoughts In Public University Student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Zhang, C., Herrmann, A., Hirschi, A., Wei, J., & Zhang, J. (2015). Assessing Calling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ts Relation to Hop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Doi:10.1177/106907271559580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