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奕程 Cai, Yi-Cheng |
---|---|
論文名稱: |
《巴赫第三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1009》之作品研究及演奏詮釋 A study of J.S.BACH's Violoncello Suite No.3 in C Major,BWV1009 and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performance. |
指導教授: | 歐陽伶宜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0 |
中文關鍵詞: | 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 、第三號 、作品分析 、演奏詮釋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19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12 下載:5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約翰‧瑟巴斯提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浀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把路德派新教的眾多讚歌和教會樂器管風琴當作自己創作素材和音樂構思的核心。與此同時,他又深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顯地打破了教會音樂的規範,具有豐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膽的革新精神。其創作以複調手法為主,構思嚴密,感情內在,富於哲理性和邏輯性。
本論文所探討的《巴赫第三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1009》(Bach Cello Suite No.3 in C major, BWV 1009) 是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裡的其中一組。以宏偉的C大調為調性,使巴赫能為大提琴安排大量的四聲部和弦,並利用C弦與G弦等較低的空弦配置主調音以及主導的和聲,使其具有結構豐富等顯著特色。在學術界,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直是大提琴界爭論的一個焦點。因為它不像巴赫的小提琴作品有原稿可以校對與討論,世人沒有巴赫的親筆手稿,僅存三份手抄的副本:巴赫的第二個妻子安娜‧瑪達倫娜‧巴赫 (Anna Magdalena Bach)、凱涅爾 (Johann Peter Kellner) 和威斯特法爾 (Johann Jacob Heinrich Westphal) 的手抄副本,後二位是巴赫同時代的管风琴演奏家和音樂收藏家。不幸這些手抄本都含有微小的錯誤,這尌為爭論提供了豐富的根據。為了盡可能接近巴赫,必須選擇最接近原稿手抄本的版本作為學習的開始。筆者選擇了巴赫故鄉的專業樂譜出版社:德國的騎熊士出版社 (Bärenreiter Basel) 的版本。
本論文分為五章,筆者將從巴赫在藝術史上的地位研究、組曲簡介及歷史意義,第三號組曲的作品分析和演奏詮釋等方面,結合譜例進行敘述。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宗柏。《大提琴演奏藝術300年》。北京:華樂出版社,2004。 金詠梅。《淺談巴浀克時期的代表人物—巴赫》。北京:人术音樂出版社,2000。
劉姣嬌。《世界著名大提琴曲•小提琴曲》。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
康謳。《大陸音樂辭典》。臺北:大陸書店出版,1990。 張洪島。《歐洲音樂史》。北京:人术音樂出版社,1983。
高為傑。《曲式分析基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盛原。《對巴赫及其音樂的再認識》 。北京:人术音樂出版社,2007。 盛原。《我們一起愛巴赫》。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錢仁康。《西方音樂史教材》。北京:人术音樂出版社,2001。
翟學文、王鳳岐。《巴赫》。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1。
翻譯專書:
Campbell, Margaret。《不朽的大提琴家》(The Great Cellists)。張世祥 譯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 斯托威爾 (英)。《劍橋音樂叢書:大提琴》。張蓓荔、孔維鋒 譯 。北京:人术音樂出版社,2009。 Corredor,Jose,Maria。《卡薩爾斯的一生:大師訪談錄》。梅玫 譯。臺北:世界文物,1995。
Dowley, Tim 。《偉大作曲家群像—巴赫》。徐仲秋 譯。臺北﹕智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5第二刷。59
期刊:
威爾科米爾斯基(波蘭)。《巴赫大提琴組曲版本研究(下)》。金毓鎮 譯。北京:《人术音樂》,1995年第7期。
黃海昌。《闡釋巴赫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存在的幾個問題》。西安:西安音樂學院學報(季刊),2007年9月第3期。
丁相傑。《再談巴赫大提琴組曲的意境架構設計》。山東: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徐晉山。《藝術的魅力在於創新—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剖析》。太原: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3月第2期。
丁相傑。《一幅以律動美繪尌的鄉村風景畫—談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意境構想》。山東:齊魯藝苑,2000年第2期。
李冰。《簡析巴赫大提琴六首無伴奏組曲》。武漢: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增刊。
栾奕。《巴赫大提琴組曲的演奏風格淺探》山東:戲劇從刊,2010年第3期。
電子文獻:
Ken, Smith。《王健談巴赫大提琴組曲》。王崇剛 譯。
梯姆•芬霍特。《對7個巴赫組曲版本觀察》。金毓鎮 譯。
西文書目: Dickinson, Alan,Edgar,Frederic. The Art of J.S. Bach. London: Hinrichsen, 1950.60
Karl, Geiringer/Irene, Geiringer. Johann Sebastian Bac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die, Stanle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5th Ed Vols. 1. 2. 18. 19. London: Macmillan, 1980.
論文:
歐陽慧儒。《巴赫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詮釋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
張淼。《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薩拉班德舞曲的研究分析》。中央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1。
陳彥蓉。《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第四號BWV1010》。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3。
樂譜版本: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violoncello solo BWV1007-1012, edition by August,Wenzinger.Germany:Bärenreiter Verlag,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