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昭陽
論文名稱: 《詩經》國風貴族婚禮詩研究-以〈葛覃〉、〈桃夭〉、〈匏有苦葉〉、〈碩人〉為主要考據對象
指導教授: 季旭昇
Chi, Hsiu-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2
中文關鍵詞: 詩經貴族婚禮葛覃桃夭匏有苦葉碩人婚時婚年士婚六禮同姓不婚等級內婚諸侯親迎女子婚前教育媵娣婚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82下載:1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共分六章,主要在探討《詩經》國風中的貴族婚禮,國風中又以〈葛覃〉、〈桃夭〉、〈匏有苦葉〉、〈碩人〉為主要討論的篇章。
    第一章緒論。分三節:第一節、研究動機、範圍、方法;第二節、周代的政治、社會、文化背景;第三節、《詩經》的性質。
    第二章〈葛覃〉探析。分四節:第一節、字句探究;第二節、詩旨探究;第三節、貴族女子婚前教育探究,第四節、結語。
    第三章〈桃夭〉探析。分四節:第一節、字句探究;第二節、詩旨探究;第三節、婚年、婚時探討;第四節、結語。
    第四章〈匏有苦葉〉探析。分四節:第一節、字句探究;第二節、詩旨探究;第三節、婚禮相關問題探究;第四節、結語。
    第五章〈碩人〉探析。第一節、字句探究;第二節、詩旨探究;第三節、婚禮相關問題探究;第四節、結語。
    第六章結論。
    本論文在研究《詩經》中貴族婚禮詩,對於詩文解釋、詩旨下了極大的功夫,凡詩中有歧義的字句,則依時代先後羅列各家說法,加以分類、整理、分析,得出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在這樣的基礎下,去探討《詩》的旨義,務求「信而有徵」。透過紮實的研究探討詩句、詩義,進而充分了解詩旨,確定詩旨後,再去探究詩中所涵涉的貴族婚禮。本論文透過〈葛覃〉討論女子婚前教育,由〈桃夭〉討論昏年、昏時問題,由〈匏有苦葉〉討論婚時以及士昏六禮,在〈碩人〉篇研究同姓不婚、等級內婚、諸侯親迎、昏時不在秋及媵娣婚。

    目 錄 論文提要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範圍、方法 1 第二節、周代政治、社會、文化背景 2 第三節、詩經的性質 4 第二章、〈葛覃〉探析 7 第一節、字句探究 7 第二節、詩旨探究 47 一、后妃之本說 47 二、民女歸寧說 48 三、貴族女子歸寧說 49 四、女奴歸寧說 49 第三節、貴族女子婚前教育探究 51 一、培訓的時間 51 二、培訓場所及培訓的資格 52 三、培訓的老師 52 四、培訓的內容 53 第四節、結語 54 第三章、〈桃夭〉探析 55 第一節、字句探究 55 第二節、詩旨探究 64 一、后妃之所致也 64 二、周人美后妃終始婦道之詩 65 三、文王治國之實也 66 四、美后妃之化,能使女子之嫁者,皆盡婦道也 66 五、喜子之能宜室家也 66 六、送女子出嫁之辭 67 七、美嫁娶及時也 67 第三節、婚年及婚時探討 71 一、婚年探討 71 二、昏時探討 73 第四節、結語 75 第四章、〈匏有苦葉〉探析 77 第一節、字句探析 77 第二節、詩旨探究 104 一、刺淫亂不守禮 104 二、賢者不遇 105 三、刺世禮義澌滅 106 四、男子看望已經訂婚的女友 106 五、姑娘在河邊等待對岸的情人 107 六、女子在濟水岸邊等待未婚夫時所唱的歌 107 七、女求男之作 107 八、此女子望嫁之詩 108 九、女子思念未婚夫且盼其早日完娶的詩 108 第三節、婚禮相關問題探討 109 一、昏時在春天 109 二、士昏六禮 112 第四節、結語 115 第五章、〈碩人〉探析 117 第一節、字句探究 118 第二節、詩旨探究 166 一、閔莊姜 166 二、歌頌莊姜之美 167 三、傅母諭莊姜 169 四、詠莊姜始嫁及嫁後短時期之幸福生活 169 第三節、貴族婚禮相關問題探討 172 一、同姓不婚 172 二、等級內婚 173 三、娣媵婚 173 四、諸侯親迎 174 五、昏時 175 第四節、結語 176 第六章、結論 179 參考書目 182 附錄一、《詩經》名詞下疊字用法及其意義 191

    參考書目
    一、專書
    民國以前
    1. 詩經(十三經注疏本2)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陸德明釋文 藝文印書館
    2. 毛詩正義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陸德明釋文 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3. 毛詩正義(上)(中)、(下) 李學勤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4. 周禮(十三經注疏本3) 鄭玄注.賈公彥疏 藝文印書館
    5. 儀禮(十三經注疏本4) 鄭玄注.賈公彥疏 藝文印書館
    6.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5) 鄭玄注.孔穎達疏 藝文印書館
    7. 左傳(十三經注疏本6) 左丘明傳.杜預注.孔穎達疏 藝文印書館
    8. 論語(十三經注疏本8)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藝文印書館
    9. 爾雅(十三經注疏本8) 郭璞注.邢昺疏 藝文印書館
    10.孔叢子 漢.孔鮒撰.宋.宋咸注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32,臺灣商務
    11.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高雄復文書局
    12.白虎通 漢.班固 叢書集成.簡編:98-99,臺灣商務
    13.詩說 漢.申培 叢書集成初編279,王雲五主編,臺灣商務
    14.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天工書局印行
    15.孔子家語 三國魏.王肅撰;廖名春,鄒新明點校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6.詩本義 宋.歐陽修 通志堂經解十六 大通書局
    17.毛詩李黃集解 宋.李樗黃櫄 通志堂經解十六 大通書局
    18.詩經集傳 宋.朱熹集傳 學海出版社
    19.呂氏讀詩記 宋.呂祖謙 台北巿:新文豐
    20.絜齋毛詩經筵講義 宋.袁燮 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七四 詩類 臺灣商務
    21.詩緝 宋.嚴粲 台北廣文書局
    22.毛詩名物解 宋.蔡元度 通志堂經解十七 大通書局
    23.逸齋詩補傳 宋.范處義 通志堂經解十七 大通書局
    24.詩經疏義會通 元.朱公遷 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七七 詩類 臺灣商務
    25.詩集傳名物鈔 元.許謙 通志堂經解十八 大通書局
    26.詩解頤 明.朱善 通志堂經解十八 大通書局
    27.詩傳大全 明.胡廣 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七八 詩類 臺灣商務
    28.詩說解頤 明.季本 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七九 詩類 臺灣商務
    29.詩經世本古義 明.何楷 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八一 詩類 臺灣商務
    30.毛詩稽古篇 清.陳啟源 皇清經解毛詩類編 藝文印書館
    31.續詩傳鳥名 清.毛奇齡 續經解毛詩類編(一) 藝文印書館
    32.詩說 清.惠周惕 皇清經解毛詩類編 藝文印書館
    33.五禮通考 清.秦蕙田 聖環圖書公司
    34.毛詩名物圖說 清.徐鼎 舊鈔繪本
    35.詩經通論 清.姚際恆 台北:廣文
    36.讀風偶識 清.崔述 崔東壁遺書
    37.毛鄭詩考正 清.戴震 皇清經解毛詩類編 藝文印書館
    38.詩經補注 清.戴震 皇清經解毛詩類編 藝文印書館
    40.經義述聞 清.王引之 皇清經解諸經總義類彙編一 藝文印書館
    41.經傳釋詞 清.王引之 皇清經解諸經總義類彙編二 藝文印書館
    42.毛詩補疏 清.焦循 皇清經解毛詩類編 藝文印書館
    43.爾雅義疏 清.郝懿行 藝文印書館
    44.毛詩紬義 清.李黼平 皇清經解毛詩類編 藝文印書館
    45.三家詩異文疏證 清.馮府登 皇清經解毛詩類編 藝文印書館
    46.毛詩後箋 清.胡承珙 續經解毛詩類編(二) 藝文印書館
    47.毛詩傳箋通釋 清.馬瑞辰 續經解毛詩類編(二) 藝文印書館
    48.詩經異文釋 清.李富孫 續經解毛詩類編(一) 藝文印書館
    49.毛詩補禮 清.朱濂 自刻本
    50.毛詩禮徵 清.包世榮 臺灣大通書局
    51.三家詩遺說考 清.陳喬樅 續經解毛詩類編(三) 藝文印書館
    52.詩經四家異文攷 清.陳喬樅 續經解毛詩類編(三) 藝文印書館
    53.詩名物證古 清.俞樾 續經解毛詩類編(三) 藝文印書館
    54.毛詩平議 清.俞樾 續經解毛詩類編(三) 藝文印書館
    55.詩毛氏傳疏 清.陳奐 續經解毛詩類編(一) 藝文印書館
    56.詩書古訓 清.阮元 續經解毛詩類編(一) 藝文印書館
    57.詩經原始 清.方玉潤 藝文印書館
    58.詩三家義集疏 清.王先謙 吳格點校 明文書局
    民國以後
    1.杜正勝主編《中國文化史》,三民書局,2003年2月修訂2版2刷。
    2.陳紹棟《中國風俗通史-兩周卷》,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2003年2月第1版。
    3.劉柯、李克和《管子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李佐豐《先秦漢語實詞》,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聞一多《詩經研究》,巴蜀書社,2002年12月第1版。
    6.業師季旭昇《說文新證.上》,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初版。
    7.日本.岡元鳯纂輯《毛詩品物圖考》,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8月。
    8.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中國歷史年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9.中國詩經學會《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苑出版社,2002年7月北京第1次印刷。
    10.中國詩經學會《詩經研究論叢第三輯》,學苑出版社,2002年7月北京第1次印刷。
    11.蘇桂寧《宗法倫理精神與中國詩學》,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6月第1版。
    12.王夢鷗《禮記今註今譯》(上、下),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修訂版。
    13.洪湛侯《詩經學史》(上、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第1版。
    14.中國詩經學會《詩經研究論叢第二輯》,學苑出版社,2002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15.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增訂版),文物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初版。
    16.費振剛《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先秦兩漢文學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
    17.陳子展《詩三百解題》,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1版。
    18.程俊英、蔣見元《詩經》,岳麓書社,2001年9月3版。
    19.劉煒《中華文明傳真2商周-神權變革的一千年》,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9月。
    20.劉煒《中華文明傳真3春秋戰國:爭霸圖強的時代》,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9月。
    21.汪玲玲《中國婚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1版。
    22.陳溫菊《詩經器物考釋》,文津出版社,2001年8月1刷。
    23.嚴正《五經哲學及其文化學的闡釋》,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8月。
    24.王長華《詩論與子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6月。
    25.王海延《詩經今注今譯》,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6.王增永、李仲祥《婚喪禮俗面面觀》,齊魯書社,2001年1月第1版。
    27.潘富盛著;呂勝由攝影《詩經植物圖鑑》,貓頭鷹出版社初版;城邦文化發行,2001年出版。
    28.向熹《詩經譯注》,建安出版社,2000年。
    29.鄒昌年《中國禮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30.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31.史義儀《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1版。
    32.李湘《詩經名物意象探析》,台北巿:萬卷樓,1999年7月初版。
    33.楊寬《西周史》,臺灣印書館,1999年初版。
    34.陰法魯《古代禮制風俗漫談二》,萬卷樓,1999年。
    35.褚斌杰、譚家健主編;王景琳等著《先秦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11月北京第1版。
    36.陳願遠著《中國婚姻史》,岳麓書社,1998年9月1版。
    37.鄭慧生《上古華夏婦女與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1版。
    38.王元化主編.雪克編校《胡樸安學術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1版
    39.余師培林《詩經正詁》,三民書局,1997年10月初版。
    40.向熹《詩經詞典》(修訂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二版。
    41.李山《詩經的文化精神》,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6月1版。
    42.林尹《周禮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6月初版第7次印刷。
    43.林明德《詩經.周南詩學》,國立編譯館,1996年11月初。
    44.林葉連《詩經論文》,臺灣學生書局,1996。
    45.程俊英《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4月3次印刷。
    46.文師幸福《孔子詩學研究》,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3月初版。
    47.周何總編;業師季旭昇、汪中文主編;周聰俊等編輯;陳美蘭協編《青銅器銘文檢索》,台北市:文史哲,1995年。
    48.業師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3月增訂版。
    49.顧鑒塘《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顧鑒塘、顧鳴塘著》頁38,台北市:臺灣商務,1994年。
    50.憑爾康《中國宗族社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1版。
    51.中國詩經學會《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52.高明《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6月修訂版第3次印刷。
    53.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藝文印書館,1994年4月初版。
    54.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文津,1993年初版。
    55.汪中《詩經集傳附斠補》,學海出版社,1992年10月。
    56.陳子展《詩經直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8月出版。
    57.蘇東天《詩經辨義》,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4月1版。
    58.高洪興、徐錦鈞、張強《婦女風俗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10月1版。
    59.高洪興、徐錦鈞、張強《婦女風俗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10月1版。
    60.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中華書局,1991年10月北京1版。
    61.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1991年。
    62.皮錫瑞《經學通論》,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10月。
    63.林慶彰《詩經研究論集(二)》,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9月初版。
    64.徐華龍《國風與民俗研究》,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12月1版。
    65.鄧傳志《唐前婚姻》,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8月1版。
    66.袁寶泉、陳智賢著《詩經探微》,花城出版社發行,1987年4月1版。
    67.張啟成《詩經風雅頌論稿》,學苑出版社,1987年。
    68.上海博物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編寫組、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市:文物出版社: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1986年。
    69.傅隸樸《詩經毛傳譯解》,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10月初版。
    70.陳師新雄《古音學發微》,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四刷。
    71.朱守亮《詩經評釋》,學生書局,1985年初版。
    72.屈萬里《詩經詮釋》,聯經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9刷。
    73.熊公哲《詩經論文集》,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10月再版。
    74.唐莫堯注、袁愈嫈譯《詩經新譯注》,木鐸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
    75.嚴一萍編《金文總集》,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83年。
    76.于省吾《澤螺居詩經新證》,北京中華書局,1982。
    77.余冠英《詩經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
    78.熊公哲《詩經研究論集》,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10再版。
    79.糜文開、裴普賢《詩經評譯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82年7月初版。
    80.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海:地圖,1982年。
    81.高亨《詩經今注》,里仁書局,1981年10月。
    82.傅斯年《詩經講義稿》,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83.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三民書局,1979年10月6版。
    84.馬持盈《詩經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3月初版。
    85.許世瑛《許世瑛先生論文集》,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4年8月1日初版。
    86.于宇飛《詩經新義》,台灣中華書局,1973年4月初版。
    87.李師辰冬《詩經通釋》,水牛出版社,1971年8月初版。
    88.趙制陽《詩經虛字通辨》,趙制陽發行,1971年2月初版。
    89.王靜芝《詩經通釋》,輔仁大學文學院,1969年。
    90.高本漢著.董同龢譯《高本漢詩經注釋》,國立編繹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9再版。
    91.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4月1版。
    92.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構詞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93.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9年。
    94.張亮采《中國風俗史》,商務印書館,1917年版。
    二、論文
    學位論文
    1.左傳婦女言行研究 曾淑雯 2002年6月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論文。
    2.從《詩經》看周人的婚姻 周玉珠 2001年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詩經婚戀詩研究 盧詩青 2001年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詩經服飾研究 陸景琳 1999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5.詩經草木意象 陳靜俐 1997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
    6.詩經重章藝術研究 朱孟庭 199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
    7.《詩經》鳥類意象及其原型研究 1982年 林佳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8.詩經吉禮研究 業師季旭昇 198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9.詩經比興研究 蘇伊文 198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
    期論文
    1.施淑婷〈《詩.周南.葛覃》之「師氏」義解探析〉,中國學術年第廿四期,2003年6月,頁21-38。
    2.尚麗新〈詩經媵嫁詩與周代媵婚文化〉,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會版),第31卷第1期,2002年1月,頁65-70。
    3.崔明德〈先秦政治婚姻初探〉,文史哲總第270期,2002年,頁113-119。
    4.張宇〈夸父.碩人.姱女-先秦人體美摭談〉,蘭州教育學院學報第一期,2001年,頁23-26。
    5.周文德〈詩「深則厲,淺則揭」解詁〉,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總第116期),頁127-128。
    6.潘莉〈魚意象的文化內蘊〉,江海學刊,2000年6期,頁157-159。
    7.汪中文〈金文中的女子名號條例〉,第十一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中華民國文字學學會,2000年10月21、22日,頁67-75。
    8.劉翠〈古漢語「不」的一類特殊用法-兼與《經傳釋詞》商榷〉,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00年5月,頁96-117。
    9.王洲明〈論《詩經》的文化品格〉,文史哲1997年第4期。
    10.陳師新雄〈孔子與詩經〉,中國學術年第十八期,1997年3月,頁1-15+413。
    11.束有春〈從《葛覃》看周代女子婚前培訓習俗〉,東南文化第二期(第一一二期),1996年,頁72-76。
    12.張民權〈《詩》「深則厲,淺則揭」新說〉,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一期(總30期),頁45-46。
    13.焦杰〈教學參考-先秦女師概述〉,史學月第一期,1996年,頁116-117。
    14.王功龍〈說「深則厲,淺則揭」〉,文史知識,1992年10期,10頁。
    15.方世璞〈《周南.葛覃》之新證〉〉,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86年6月,頁20。
    16.徐憶農〈試析詩經.國風中「有」的語法功能〉,語言文字學,1989年1月,頁119-121。
    17.艾蔭范〈《詩經》中同黃鳥有關的幾首詩〉,遼寧大學學報總第85期,1987年,頁7-9接85頁。
    18.業師季旭昇〈詩經親迎禮辨〉,中國學術年第七期,1985年6月,頁27-36。
    19.唐莫堯。〈再談《詩經.周南.葛覃》-答翟相君同志〉,貴州社會學第二期(總第三十期),1985年,頁43-44。
    20.汪中文〈媵器銘文所見周代女子名號例〉,第五屆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主辦,1984年5月7日,頁109-124。
    21.唐莫堯〈兩千年前女奴詩-淺談《詩經.周南.葛覃》〉,貴州社會科學第二期,1984年,頁111-112。
    22.黃盛璋〈先秦古漢語指示詞研究〉,語言研究,總24期,1983年,頁136-157。
    23.沈懷興。〈《詩經》「于」字辨〉,語言研究,總24期,1983年,頁99-107。
    24.王顯〈詩經中跟重言作用相當的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和思字式〉,語言研究,1958年5月,頁13-43。
    三、網路資路
    1.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2. 農委會-二十四節氣http://www.coa.gov.tw/life/season24/s19.htm
    3.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ttp://udnpaper.com/udnpaper/POC0004/40276/web/
    4. 縱橫古今:http://www.wfdn.com.tw/9110/021025/07-11/102510-1.htm
    (束有春,周代婚俗觀(下))
    5. 故鄉:
    http://www.guxiang.com/xueshu/others/guoxue/200202/200202010030.htm
    (李學勤,孔子《詩論》分章釋文)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