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宜純
Shen-Yi Chwun
論文名稱: 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指標意見調查及其應用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
The opinion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for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 example of Kaohsiung city and county
指導教授: 王振德
Wang, Jan-Der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3
中文關鍵詞: 評鑑指標評鑑方式評鑑應用
英文關鍵詞: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Evaluation appli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7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指標重要程度、適用對象、評鑑方式及應用與社會效度。
    本研究共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問卷調查方式收集基料,以轉化改自編的「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指標意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高雄縣市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類且其特殊教育服務年資滿三年以上的合格教師,兩縣市有效樣本數共計506份,回收率為95﹪。第二階段則應用第一階段之結果進行社會效度之探討,以立意取樣方式透過訪談、MSN及E-MAIL對十位特殊教育教師收集進一步的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在評鑑指標的重要程度方面,教師普遍認為這些指標都很重要。在評鑑指標的適用對象方面,精熟教師與初任教師應該要有不同的評鑑指標。在評鑑方式方面,不同的評鑑指標應有不同的評鑑方式,其中大部分評鑑指標以自我評鑑的方式來進行,再佐以訪談教師、資料檢核或實地觀察。而在第二階段的評鑑應用方面,十位教師有九位教師他評與自評的吻合度在75%以上,有九位教師認為評鑑旨在肯定及督促老師教學工作的省思與成長,且認為教師評鑑或許不是唯一達到評鑑目的的方法,但卻是最明確的方法。然而評鑑之執行需要針對多方面適當的規劃。雖然十位教師均表示他評可以獲得不同的看法、想法與意見,但卻質疑評鑑之信度與效度問題。二位對於教師基本專業能力建議應增加親職教育及自己最擅長的能力等兩個評鑑指標。對於初任教師與精熟教師評鑑指標是否該不同,教師們各有不同的意見,但覺得評鑑有助於其教學和生涯規畫。此外六位教師認為參與學校發展的事務與教學不會與教學專業相牴觸,且提及瞭解學校的發展與目的有助於當一位優質的教師,因可以運用學校的資源,也能讓特殊學生適時的參與學校活動。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限制,除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外,並擬定縣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鑑試行要點,供教育有關單位之參考。

    The opinion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for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 example of Kaohsiung city and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evaluation index included the important level of evaluation, the subjects of evaluation, the methods of evalu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and the social validity of evaluation.
    There were two sessions in this study. In the first session,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Evaluation Indexes fo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 The participants who came from Kaohsiung city and county, were qualifie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had the experience of special education at least for three years. There were 506 questionnaires received and the return rate was 95%. In the second session, the main participants were 10 purposive samples, and the research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session explored the social validity of evaluation by e-mail, msn, and interview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The participants generally consider that these evaluation indexes are very important. (b) The evaluation indexes should be different between the skilled and the novel teachers. (c) The implement of evaluation should b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exes. Most evaluation indexes were suitable for self-evaluation. Some of them could also include teacher interviews, document examination or observ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second se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cores of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people-evaluation were matched over 75% . Nine of the ten participants thought that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should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lthough the evaluation was not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it was the most accurate and concrete method. However, it should be based on various aspects to employ th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plans. Though self-evaluation could receive the various opinions from other teachers, the te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suspected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it. In addition, two of the teachers suggested recruiting the indexes of parenting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o examine teachers’ basic competence. The teachers expressed different opinions regarding if the evaluation indexes should be different between the skilled and novel teachers. Most of them thought that evaluation coul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skills and career planning. In addition, six of the ten teachers expressed that involving school affairs did not conflict their own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They thought to understand the goals of school would be helpful to become an excellent teacher, because he/she might know how to utilize the school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Finally, besid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nd the limitations, the researcher mad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future research, she also brought up the implementing program of evaluation for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wa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特殊教育教師評鑑的意義與目的 ……………… 8 第二節 特殊教育教師評鑑的指標與規準 ……………… 14 第三節 特殊教育教師評鑑的相關研究 …………………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0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30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36 第三節 研究程序 ………………………………………… 42 第四節 資料處理 ………………………………………… 4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0 第一節 評鑑指標重要程度 ……………………………… 50 第二節 評鑑指標適用對象 ……………………………… 56 第三節 評鑑指標之評鑑方式 …………………………… 61 第四節 教師評鑑指標之應用 ………………………………..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7 第一節 結論 ……………………………………………… 88 第二節 建議 ……………………………………………… 9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96 參考文獻 ……………………………………………………… 97 附錄 ……………………………………………………………. 107 附錄一: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指標建構調查問卷 ...107 附錄二:協助填答問卷之學校………………………………….116 附錄三: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精熟教師評鑑表……………….119 附錄四: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初任教師評鑑表……………….126 附錄五:訪談大綱 …………………………………………….133 附錄六:訪談摘要 …………………………………………….135 附錄七:同意函 ……………………………………………….198 附錄八:他評自評比較表……………………………………….199 表目次 表2-1  教師評鑑指標相關研究…………………………………… 23 表3-1-1 問卷收回一覽表…………………………………..……… 31 表3-1-2 第一階段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摘要…………………… 33 表3-1-3 評鑑與訪談人員一覽表…………………………………… 34 表3-1-4 第二階段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摘要表………………… 35 表3-2-1 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指標意見調查向度與題數 分配情形…………………………………………………… 37 表3-2-2 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初任教師評鑑表向度與題數分配情形.40 表3-2-3 訪談方式及受訪人數一覽表……………………………… 41 表4-1  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指標之重要程度要素分析 摘要表……………………………………………………… 52 表4-2 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指標之適用對象分析摘要表56 表4-3-1 教師專業基本素養評鑑方式之分析摘要表………………… 62 表4-3-2 敬業精神與態度評鑑方式之分析摘要表……………………63 表4-3-3 特教專業知識評鑑方式之分析摘要表………………………64 表4-3-4 特殊需求學生鑑定與評量評鑑方式之分析摘要表………… 66 表4-3-5 課程設計與教學評鑑方式之分析摘要表…………………… 68 表4-3-6 班級經營與輔導評鑑方式之分析摘要表……………………70 表4-3-7 研究發展與進修具體可行評鑑方式之分析摘要表…………72 表4-4-1 自評與他評吻合度分析表……………………………………74 表4-4-2 教師評鑑必要性及可行性受訪者之回應……………………77 表4-4-3 自我評鑑方式公平性受訪者之回應…………………………79 表4-4-4 評鑑指標足夠性受訪者之回應………………………………80 表4-4-5 參與學校發展事務與專業教學的相關性受訪者之回應……81 表4-4-6 了解學校發展條件、目的與優質教學的相關性受訪者 之回應…………………………………………………………82 表4-4-7 初任教師與精熟教師評鑑指標差異性受訪者之回應………83 表4-4-8 評鑑工作影響度受訪者之回應………………………………84 圖目次 圖2-1 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系統概念架構……… 16 圖3-1 研究步驟…………………………………………………… 4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芳鈞(2003)。國民小學教師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台北:心理。
    王雅姿(2003)。檔案評量在國小教師分級評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白雲霞(1995)。美國中小學教師專業階梯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效標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明曄(1997)。國民中學啟智班教師專業能力運用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素華(1997)。從有效教學的研究談特殊班有效教學的特質。教師之友,38(1),51-58。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台北市:師大書苑。
    呂永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宜純(2003)。高雄縣特殊教育班教師對九十二學年度評鑑工作意見調查研究。九十四東台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吳武典等(1998)。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師資培育與進用政策之分析與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1-22。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
    吳武典(2001)。特殊教育發展趨勢蠡測。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09/11.html
    吳政達(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政達(1999)。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上)。教育研究月刊,83,107-112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專業化。教育研究月刊,112,164。
    周淑卿(2003)。教師敘事與當代教師專業的開展。教育資料集刊,28,407-420。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新發、林上渝(2004)。高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教育資料集刊,29,139-168。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春妙(2004)。幼兒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柯嚴賀(2000)。國民小學教師考績制度現況與改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美惠(1996)。中等學校實習教師評鑑量表之發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247-272。台北:師大書苑。
    特殊教育法(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117551號令增訂公布。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03)。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八月七日教育部台參字第 0920117583 號令修正發布。
    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2005)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教育部台參字第0940053816C號令修正。
    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2003)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月二日台中(三)字第0920141412號令
    教育部(1999):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概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提昇教學品質教育部自95學年度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http://epaper.edu.tw/news/941205/941205b.htm
    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1996)。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tsy-all_members.html
    教育部(2006)。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結案報告。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郭正田(2002)。臺中縣國小校長、教師對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意見調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昭佑(2001)。教育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教學報,13,253-277。
    張定貴(1998)。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師大師苑。
    張德銳(2001)。對「教師專業素質之提升」一文之評論。取自http://140.111.153.14:1010/tea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45&blogId=54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新仁(2004)。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發展編製。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張素貞(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知能分析和方案規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麗麗(2000)。教師教學評鑑─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不尊重教師專業。港都文教簡訊, 5-7 頁。
    陳怡君(2003)。國中啟智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陳白玲(2003)。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娟(2004)。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如(2004)。特殊教育論題與趨勢。台北:心理。
    許籐繼(2000)。我國中小學組織權力重建之探究。臺灣教育,594,24-32。
    彭春蘭(2002):新竹縣市國民中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家政(1996):得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273-308。台北:師大書苑。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杏媚(2002)。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三吉(1998)。談教師評鑑。教育天地,96,37-40。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
    黃嘉莉(2003)。教師專業及其制度化之歷史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國賜(1990)。教育專業。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417-443。台北:師大書苑。
    葉錦麗(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何、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
    蔡崇建(1994)。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知能發展的需求評估。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103-117。
    蔡培村(1999)。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研究。2002年12月31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new/no5/5-9.htm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的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劉春榮(2003)。教師績效評鑑的教育品質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19。
    簡明建、邱金滿(2000):特殊教育的發展與指標。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102-110。台北:心理。
    簡江維(2001)。鏡子與管線──談「教師專業評鑑」。2001年12月31日,取自http://parents.yaM.org.tw/orgs/south/kau01/htM
    簡惠閔(2003)。從利害關係人之角度看教師評鑑-Scriven評鑑觀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53,38-47。
    簡茂發(1997)。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9-22。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羅清水(2000)。國小教師評鑑的理念與方法。國教學報,11,1-16。
    蘇秋永(1995)。高中教師評鑑之研究-高中教師自我評鑑量表之發展。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鐘仲億(2004)。國民中學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部分
    Advisory Conciliation and Arbitration Service (1986). Teachers dispute ACAS independent panel: Report of the appraisal and training working group. London: ACAS CAI.
    Cegelka, P. T., & Berdine, W. H. (1995). 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MA: Allyn Bacon.
    Churchill, W. (1992). Evaluation special teachrs. In J.W. Valentine(E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effective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anielson,C.(2001).New trends in teacher evalua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8(5),12-15.
    Deborah, H. (1992). A content analysi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for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23697)
    Desander, M. K.(2000). Teacher evaluation and merit pay: legal considerations, practical concern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4(4), 307-317.
    Green, J. E. (1971). School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Radnor. PA: Chilton Book Company.
    Iwaniciki, E.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 man & Darling-Hammond, L.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158-174.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Kuligowski, B A.F. (1991). A study of teacher evaluation criteria, process, and outcome in North Carolina and Tennessee.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Mclaughlin, M.J., &Thurlow,M.(2003).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and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ssues and challenges. Educational Policy, 14(4), 307-317.
    Mclaughlin, M. J., & Thurlow, M. (2003).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and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ssues and challenges. Educational Policy, 17(4), 431-451.
    Moya, S. A. & Gay, G. (1982). Evalu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5(1), 37-41.
    Robert, R.W. (1998).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n the education: A management approach. N.J. : Prentice-Hall, Inc.
    Scriven, M. (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R. W. Tyler, R. M. Gang’s, & M. Scriven ( Eds.),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39-83.
    Stufflebeam, D. L., Foley, W. J., Gephart, W. J., Guba, E. G., Hammond, R. L.,Merriman, H. O. & Provus, M. M., et. al, (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tasca, IL:Peacock.
    Shinkfield, A. J., & Stuffebeam, D.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Guideto effective practice.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Valentine, J.W. (199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effective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1995). What every special educator must know: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Virginia: Rest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