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弘岦
論文名稱: 活現的廚房--現代廚房空間實踐與社會意涵的詮釋
指導教授: 吳鄭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9
中文關鍵詞: 廚房空間空間性空間的表徵實踐消費活現的廚房資本積累場域再生產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64下載:19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活現的廚房—現代廚房空間實踐與社會意涵的詮釋

    陳弘岦

    摘要

    本文的研究上,回到現代廚房空間的本身。第一、空間的表徵上,由於家電科技的運用,加上工業技術造成廚房空間擁有可變動的能力,促使商品化的概念介入廚房空間本身;第二、表面上,廚房的實踐者,是注重家人健康跟空間整潔的原則運作,但是說穿了這些行為依據的準則,卻是廚房實踐過渡為消費意識型態的架接,不知不覺中,廚房的實踐者儼然成為消費者的行為,用以因應消費社會的調節;最後,再現的廚房,成為最後再生產的結果,是一個資本社會的機制,善用社會資源的力量,以及新社會資本的權力關係,融合實踐者找到一個再生產的日常生活的節奏,同時也創造更龐大的資本累積的可能性。活現的廚房,最後討論現代廚房空間性的意涵,及扮演家庭與社會所存在的關鍵。是家庭與社會變動最具意義及時代關係的場域。

    關鍵詞:廚房、空間、空間性、空間的表徵、實踐、消費、活現的廚房、資本積累、再生產、場域

    論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基本問題意識 1 第三節、研究發問 3 第四節、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當代廚房研究的觀點 5 第二節、關於廚房與社會研究的回顧 6 第三節、研究概念 10 第三章 理論架構與研究設計 11 第一節、再探究廚房空間的生產 11 第二節、廚房空間生產的三元辯證 15 第三節、研究設計 19 第四節、寫作策略 24 第四章 現代廚房空間表徵的生產 27 第一節、現代廚房的空間發展 27 第二節、廚房家電與廚具分化:廚房時間的表徵 36 第三節、現代廚房儲存上的含意 43 第四節、現代廚房空間上的啟發 47 第五章 活現的廚房 49 第一節、場所精神:實踐者與現代廚房的意義 49 第二節、走出廚房:買菜行為與市場窺探的分析 50 第三節、進入廚房:主菜與廚房空間的分析 59 第四節、廚房戰略的形成 66 第六章 結論:打開廚房說亮話 70 第一節、活現的廚房實踐者:消費空間能力 70 第二節、活現的現代廚房:資本社會建構下的產物 72 第三節、活現的廚房反應:創造的廚房空間 73 第四節、邁向日常生活實踐跨領域研究 77 附錄一 79

    主要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志弘,張淑玫,魏嘉慶譯(1997),《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Weisman,Leslie原著)台北市:巨流

    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2004),《第三空間》(Edward W.soja原著),台北,桂冠

    王志弘譯(1995),《人文地理辭典選譯》第二版,台北

    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2003)《文化地理學》(Mike Crang原著),台北,巨流

    王鴻祥(1996),〈從家的概念看廚具設計〉,《設計》,72:5-8

    王鴻祥(1994),〈為吾土吾民設計-思考台灣廚具呈現的本土文化〉,《設計》,59:4-9

    王文安(1987),《光復後台灣居住空間型態的演變與未來發展之研究》,淡江建築所碩論

    王朝榮(1999),〈廚房的空間規劃與設計〉,《空間雜誌》,第113期,pp.87-88

    沈松茂(1995),《廚房設計實務學》,台北市:中華民國餐飲學會

    汪明輝(2001),《鄒族之民族發展:一個台灣原住民族主體性建構的社會、空間與歷史》,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博論

    林明志譯(1997),《物體系》(Jean Baudrillard原著),台北市,時報文化

    吳建賢(1997),〈廚房工程系統應有的理念與概說〉,《食品資訊》,第144期

    吳欣(1995),〈『灶腳』新形象—廚房設計原則〉,《房屋月刊》,第252期

    李天鐸(1991),〈電視廣告與社會文化關係〉,《當代雜誌》,第63期,七月

    金桐(1992),《未來的廚房設計》,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8:9:130-131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玫君譯(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Pamela Abbott,Caire Wallace原著),台北市,巨流

    胡祖武、林振陽(1999),〈現階段台灣地區飲食生活型態分類之研究〉,《樹德學報》,第一期,1999年6月

    胡祖武(1998),〈生活形態與飲食文化對廚具設計的影響〉《台灣廚具》,pp.80-88

    洪鐮德(2003),《女性主義》〈台灣新文化運動叢書〉,台北市,一橋

    許聖倫(2004),《建築之心、邊境之炬—傳統廚房爐灶之技術與文化》,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論

    許麗兒(2002),《高雄市新崛江商圈青少年消費空間之詮釋》高雄師大地理研究所碩論

    曾坤明(1998),《第三代流理台之雛形研究》,銘傳學刊,第九卷,第一期,pp.63-80

    黃啟煌(1993)《台灣地區住宅廚房使用行為與空間特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翁註重、林榮泰(1998),《布希亞的擬像理論與後現代的商品形貌》,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pp.111-118

    張君玫譯(2003),《母職的再生產:心裡分析與性別社會學》(Nancy J.Chodorow原著),台北市,群學

    張起鈞(1979),《烹調原理》,台北,新天地書局

    傅大為(2005),〈家電、家用科技裡的性別政治〉,《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二十九期

    劉靜貞、洪金珠譯(1997),《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上野千鶴子原著),台北市,時報文化

    鄧景衡(2002),《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下)》,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廖炳惠(2004),《吃的後現代》,台北,二魚文化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1999),《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市,女書文化

    顧愛如(1992),《住宅空間使用的性別差異--三個家庭空間的個案經驗研究》淡江大學碩論

    顧玉珍(1991),〈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意涵〉,《當代雜誌》,第63期

    畢恆達(1996),《尋找空間的女人》,台北

    龔卓軍、王靜慧譯(2003)《空間詩學》(Gaston Bachelard原著),張老師文化

    (二)外文文獻

    Cowan,R.S.(1983).More work for mother: The ironies of household technology from the open hearth to the microwave. New York: Basic Books.

    Dana Arnold(2002).Reading Architectural Histor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Decio G.R. Carugati(1998).From Kitchen to Kitchen. Electa,Milan Elemond Editori Associati

    Fine ,Gary Alan (1996).Kitchens:The Culture of Restaut Wor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d JD/Ford LW(1994)Logics of Identity,Contradiction,and Attraction in Chan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4):756-785 OCT1994

    Hayden,Dolores(1981).The grand domestic revolution : a history of feminist designs for American homes,neighborhoods,and cities.Cambridge,Mass.:MIT Press, c1981

    Hayden,Dolores(1995).The Power of Pleace-Urban Landscape as Public History.,Cambridge,Mass.:MIT Press
    Lefebbre,Henri(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 Oxford,OX,UK Cambridge,Mass.,USA: Blackwell,1991

    Michel de Certeau(1984).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translated by Steven F.Rendall.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ichel de Certeau、Luce Giard、Pierre Mayol(1990).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volume2:Living and Cooking translated by Timothy J.Tomasik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arjorie L.DeVault(1991)Feeding the Family: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aring as Gendered Work University of Chicage Press

    Phyllis Montgomery(2000)Shifting meaning of asylum ,2001 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33( 4 ),425-431

    Zevi,Bruno(1957).Architecture as space:how to look at architecture.Edited by Joseph A. Barry:translated by Milton Gendel New York,Horizon Press

    (三)其他資料

    中國時報家庭副刊

    自由時報家庭與兩性專刊

    順天建設房屋廣告

    其他廚房網路專刊

    台灣STS網站
    sts.ntnu.edu.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