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語倢 Hsieh, Yu-Chieh |
---|---|
論文名稱: |
探討青少年雙打選手邁入職業賽之策略分析 Strategy Analysis for Adolescent Doubles Tennis Players Entering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
指導教授: |
李佳融
Lee, Chia-Jung |
口試委員: |
李佳融
Lee, Chia-Jung 劉錦璋 Liu, Gin-Chang 吳忠芳 Wu, Chung-Fun |
口試日期: | 2024/01/02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4 |
中文關鍵詞: | 網球球員轉型 、自我敘說 、職業發展 |
英文關鍵詞: | Athlete transition, self-narrative, Career Development |
研究方法: | 敘事分析 、 半結構式訪談法 、 質性研究 、 自我敘說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01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8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深入探討青少年選手轉向職業網球領域所面臨的挑戰,職業雙打比賽報名方式與搭檔選擇的重要性,以及官方機構提供的資源補助辦法對於這些選手的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透過自我敘說和經驗敘說,基於筆者15年以上的職業網球運動經驗,分享從學生運動員轉變為職業運動員的歷程。結果:青少年轉職業的挑戰方面,首先面臨身心發展、訓練需求和資源匱乏等問題存在,需要尋求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導。職業網球雙打比賽報名方式和搭檔選擇對於選手的成功至關重要,需要清晰的賽事資訊和選擇適合的搭檔。最後,官方機構提供的資源補助辦法,包括財務支持、訓練資源等,對於選手的職業生涯發展至關重要。為了克服這些挑戰,建議選手積極尋求支持和指導,深入了解比賽報名和搭檔選擇的重要性,並熟悉資源補助的申請程序。這些行動有助於他們更好地規劃職業生涯、獲得所需資源並提升競爭力,有望在職業網球領域取得成功。結論:本研究提供了對青少年選手和職業網球雙打選手參與國際網球賽事的指引,並針對選手可以獲得的賽事資訊及官方與民間補助及贊助資源,為新生代選手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指導。期望這些資訊能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促進選手們的全面發展與成功。
This research delved into several critical aspects affecting adolescent athletes transitioning into the professional tennis sphere. It examined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d, the importance of registration methods and partner selection in professional doubles matches, and the impact of subsidies provided by official bodie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Drawing on the author's extensive 15 years of professional tennis experience, the study offered insights from transitioning from a student athlete to a professional player. Results: Regarding the challenges of transitioning from adolescence to a professional career, the study identified issues such a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raining needs, and resource scarcity,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more comprehensive support and guidance. Registration methods and partner selection in professional tennis doubles matches were found to be crucial for athlete success, requiring clear event information and appropriate partner choices. Finally, the resource subsidies provided by official bodies, includ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training resources, were deemed essential for athlete career development.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athletes were advised to actively seek support and guidance,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match registration and partner selection, and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for resource subsidies. These actions could aid in better career planning, acquiring necessary resources, and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potentially leading to success in the professional tennis doma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offered guidance for adolescent athletes and professional tennis doubles players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tennis events. It provided valuable advice and guidance on event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players and official and private sector subsidies and sponsorship resources, aiming to assist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layers. It was hoped that this information w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s in related fields,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of athletes.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王彥英(2012)。網球。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王耀城(2015)。運動比賽之微觀權力研究──以一場混雙網球比賽的分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石家瑋(2007)。我國國家級網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何聘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佘志倫(2009)。網球訓練週期安排之統整化提擬-一個行動研究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巫宏榮(2004)。網球的第壹本書。臺北:益群書店。
李世豪、林伯修(2013)。一位原住民運動員的自我認同與敘說。中原體育學報,3,16-25,
李加耀(2003)。網球運動員追求卓越的過程:運動人類學領域的解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秀明(2008)。網球聖殿探索與解密-臺灣網球訓練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朱珮析(2003)。從消費者觀點分析企業運動贊助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林育昇(2007)。高中(職)網球教練領導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大學。
林岱樵(2016)。以傅柯權力觀談網球雙打的權力現象。運動文化研究,29,7-28。
林幸台(1990)。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裕翔(2020)。一段旅程的殘影-試論職業網球選手巡迴比賽的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郭曉嵐(2013)。更衣室裡的秘密:研麗訓練下運動員情緒之自我敘說(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洪文宏(2001)。消費者態度對企業贊助效益影響之研究:以亞洲盃棒球賽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徐竫雯(2022)。網球績優選手升學時之抉擇因素與生涯規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
莊宜達、莊濱鴻、陳清田(2009)。世界女子職業網球單打排名之分析,高應科大體育學刊,8,156-167。
莊東樹(2004)。我國優秀男子網球選手、教練對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陳宜(2015)。我國女子職業網球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陳瑋鈺(2017)。優秀大學乙組網球運動員運動價值觀及其對生涯發展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陳美齡(2015)。成功教練的熱情探索:以一位本土國際網球教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陳向名(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龍弘(2009)。感恩與青少年運動員幸福感:中介歷程與調節效果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郭良文、林素甘(2001)。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之比較分析。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7(4),1-13。
陶志祥(2007)。網球運動教程,北京體育大學。
麥吉誠、趙高政、林志隆、鄭鯤茂( 2005),網球雙打比賽技術應用之原則。中華體育季刊,19(1),38-46。
游家祥(2017)。中山網球霸業推手之敘說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黃國禎(2007)。臺灣地區網球爸爸教練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玫貞(2012)。敘說汗水中的笑與淚:走過峰與谷的青少年桌球國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鈕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程紹同(2001)第5促銷元素:運動贊助行銷新風潮。台北,滾石文化。
張心潔(2014)。蛹之生:兩位女性網球選手的生涯互敘(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
劉念寧(1990)。大型企業贊助公益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賴穎聖(2022)。大專網球選手比賽中自我對話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
華大學。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2023,8月5日)。2023培育優秀及具潛力運動選手經費補助計畫。 http://www.tennis.org.tw/web/other_information.asp?s=1&msg_id=7107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2023,05月25日)。臺北市績優運動選手訓練補助金發給辦法。https://sports.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77C9A2195D46E1A9&sms=78D644F2755ACCAA&s=64A206B633F065A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0,10 月 14 日)。臺灣樂活防疫經驗對民眾健身及心理健康研究成果獲登國際知名期刊。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Ow1OzHJL21L8761QAA3kig?typeid=9
蔡文程、黃俊發、簡瑞宇(2021)。女子網球雙打最佳贏球策略:以臺灣詹家姊妹為例。大專體育學刊。
盧彥勳(2011)。職業網球選手之身、心、技的演化歷程-以盧彥勳與羅迪克的三場比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簡瑞宇、詹建人(2007)。網球截擊技術及雙打「搶打戰術」之應用分析,大專體育學刊,114,61-6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2023,12月15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金牌書院設置實施方案https://www.csr.ntn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2/04/K1042601.
pdf
譚立威(2022)。挑戰職業網球之路自我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蘇德育(2001)。國內優秀網球運動員自信心及自我對話行為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體育運動大辭典(2022,12 月 21 日),國際網球總會 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n, ITF〈https://sportspedia.perdc.ntnu.edu.tw/content.php?wid=2526〉。
Braden, V., & Bruns, B. (1996). Win At Doubles. Boston, New York, Toronto,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runner, J. (2002). Making stories: Law, Iiteratur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landinin, J., & Connelly, M. (2003).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蔡敏玲、余曉雯譯)。臺北:心理。
Douglas, P. (1982). The Handbook of Tennis. New York, NY: Knopf.
Ellis, C & Bochner, A. P. (2000). Autoethnography, Personal, Narrative, Reflexivity (CA: Sage,).
Gallwey, W. T. (2017).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The Classic Guide to the Mental Side of Peak Performance(李靈芝譯)。經濟新潮社。
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2023,12月20日), http://www.itftennis.com/.
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 (2023,12月20日). 2023 Men’s and Women’s ITF World Tennis Tour Regulations. https://www.itftennis.com/media/9100/2023-itf-world-tennis-tour-regulations.pdf
Kovacs, M. S., & Baker, L.B. (2014). Recovery interven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ed tennis performance. Br J Sports Med. 48(Suppl 1): i18–i21.
Meenaghan, T.(1998). Focusing Commercial Sponsorship on the Internal Corporate Aud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17(1),51-71.
Polanyi, M. (2004). Personal Knowledge (許澤民譯). 臺北:商周出版。
Richardson, L. (1994). Writing: A method of inquiry.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516–529). Sage Publications, Inc..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Upcraft M. L., & Schuh J. H., (1996).Assessment in Student Affairs: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The Jossey-Bass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 Serie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Women's Tennis Association(2022,12月20日)。About WTA. http://www.
wtatenn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