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梁佳玲 Jia Ling,Liang |
---|---|
論文名稱: |
繪畫中的時間與對稱風景創作之實踐與探討—梁佳玲繪畫創作論述 Creations Research on “Time in the picture and Symmetrical landscape” — The Painting Discourse of Jialin Liang |
指導教授: |
蘇憲法
Su, Hsien-F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9 |
中文關鍵詞: | 對稱風景 、蒙太奇 、時空 、角落繪畫 |
英文關鍵詞: | symmetrical landscape, Montage, space-time, corner paint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6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筆者的作品為例,旨在探討創作者與作品圖像之間的雙向關係。研究集中在兩個主題:為繪畫中「對稱視覺美感」及「影像中的時間性」。
內容以「回顧」的方式切入,從創作者對於自我進行理解與反思之後,帶入一種自我「檢視」之手法,並從作品中發現個人的特質,進而「發展」的過程。
以生活中有感之觀察現象,對自我進行釐清與詮釋。接著藉由探究創作思想來源和學理基礎,圍繞在以「時間」、「空間」、「美感」及「影像」之相關論述,其中串連相關藝術家及筆者個人作品與概念相互滲透、進行編織。進而闡述筆者自身之創作內容形式,及作品解析(包含畢業展覽之規劃…等)。最後,總結出筆者的創作心得,及對未來創作發展的期望。
In this paper i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to explore the two-wa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ator of the work and the images created.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wo main subjects: painting "symmetrical visual beauty" and "time in the picture."
Content started from the way of "review", from the creator of the self conducted after understanding and reflection, into a kind of self "View" approach, from my works I was able to find my own personal traits, and the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o observe the phenomenon of felt life, required for self-clarification and explanation. By then explore the creative source of ideas and theoretical basis, it
focus on and around the concepts of "Time", "space", "beauty" and "image", which I personally series related artists and works with the concept of mutual penetration.
It then describes the author's own creative content and form, and analytical work (including graduate exhibition planning, etc.).
Finally,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summed up the creative experience, and expectations for future creative development.
一、中文參考書目
1. Gilles Deleuze著,黃建宏譯《電影Ι:運動-影像》,台北:遠流出版,2003
2. 尤昭良著,《塞尚與柏格森》,台北 : 宜高文化, 2003。
3.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著,張朝霞譯,《記憶風景》,台北:漫遊者文化,2013。
4. 尚新建:《重新發現直覺主義柏格森哲學新探》,北京:北京大學,2000。
5. 皇甫可人著,《電影美學思考》,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
6. 倪在沁著,《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雄獅圖書,1995
7. 莫詒謀《柏格森的理智與直覺》,台北:水牛出版社,2001
8. 約翰‧柏杰(John Berger)著。連德誠譯。《畢卡索的成敗》。台北市:遠流,2005。
9. 約翰‧柏杰(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2010。
10. 約翰‧柏杰(John Berger)、尚‧摩爾(Jean Mohr)著,張世倫譯,《另一種影像敘事》,台北:臉譜,2009。
11. 張旭東著,《幻想的秩序:批評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學話語》,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12.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著。林雅琪、鄭惠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台北市:麥田出版。2010。
13. 黃文達著,《世界電影史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4. 柳鳴九著,《西方文藝思潮論叢:意識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9。
15. 漢保德著,《如何培養美感》,台北:聯經出版,2010。
16. 馮作民著。《西洋繪畫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9。
17. 詹尼弗范茜秋(Jennifer van Sijll)著,王旭風譯。《電影化敘事:電影人必須了解的100個最有裡的電影手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18. 美術手帖˙輯部著。《藝術家養成的基本知識》。台北:大鴻藝術。2011。
19. 蕭勤著《遊藝札記》。台北市:台灣省立美術館印行,1993。
20. 楊大春著。《後結構主義》,台北:楊智文化,2000。
二、 英文參考書目
1. Barry Schwabsky,《VITAMIN P: NEW PERSPECTIVES IN PAINTING》, Phaidon Inc Ltd, 2004.
三、 期刊論文
1. 李幼蒸, (1991)《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初版。
2. 林志明,(1980)注意的觀點--波特萊爾的《現代生活的畫家》=Attentive Looking: The Painter of the Modern Life by Baudelaire,中外文學。
四、 網路資料
1. 生命哲學與柏格森http://evacorrine.pixnet.net/blog/post/7110640-
2. 視覺素養學習網路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05/chap05-01.htm
3. 衫本博司http://image.fengniao.com/166/1663514.html
4. 對稱性的美學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53/10698/972489.htm1.
5.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