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程桂香 Cheng, Kuei-Hsiang |
---|---|
論文名稱: |
自癒力課程對高齡者主觀幸福感之影響 The effect of self-healing course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enior citizens |
指導教授: | 鄭勝分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6 |
中文關鍵詞: | 活躍老化 、自癒力課程 、主觀幸福感 |
英文關鍵詞: | Active aging, Self-healing course, Subjective well-being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00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97 下載:4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2015年政府及民間積極配合推出各項相關政策來提升活躍老化以減緩人口老化問題。自癒力課程也受到我國衛福部之肯定,加入健康推廣行列。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臺北地區高齡者參與自癒力課程是否能提升健康觀念與幸福感,進一步比較兩者關係與不同背景高齡者之差異。研究對象以立意抽樣大台北地區據點351位高齡者,透過問卷調查法將問卷採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不同之教育程度上自癒力課程對自癒力觀念有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在主觀幸福感之前(後)測皆具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教育程度在主觀幸福感前測具有顯著差異。四、自癒力課程能顯著提升主觀幸福感。五、自癒力課程與主觀幸福感呈現高度相關且具有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提出實務上的建議,供後續研究參考。
Respond to the arrival of senior society, the government worked with private organizations and launched many policies to deal with population ageing in 2015. Self-healing courses are included in these healthy policies with the recognition from our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seniors of Taipei metro area could improve health concepts and well-being by participating in self-healing courses, and further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niors having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and backgrounds.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351 seniors purposely sampled in Taipei metro area, and analyzes questionnaires with SPSS Statistic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1. There are notable differences of seniors self-healing course idea awareness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attending self-healing courses
2. There are notable differences during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measurement (both pre and after) between genders
3. There are notable differenc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pre-measurement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4. Self-healing course improves subjective well-being on seniors significantly
5. Seniors’ awareness of self-healing courses has high correlations and predictability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Lastly, this research has provided practicabl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for future studies to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王永慈、林萬億、岳宜君、沈詩涵(2008)。成功老化之典範建構---一個實證的分
析。國科會補助計畫(NSC 95-2420-H-003-002-KFS)。
王熙哲、羅天翔(2013)。以ERG理論觀點探討高齡者運動服務需求。福祉科技與服
務管理學刊。VOL.1,NO.2,PP.89-104 (PDF)。
王鳳嬌(2013)。老人休閒活動類型與幸福感之研究-以竹山鎮老人會為例(未發表
的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
王卿蘭(2005)。老人長期照護機構服務品質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台灣大學。
辻一郎(2006)。胡淑惠譯。延長健康壽命。商務出版。
方自傑(2017)。樂齡族幸福感現況與幸福感促進活動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方怡堯、何信弘、張少熙(2014)。在地老化運動促進策略之探討:以芬蘭高齡者運
動促進方案為例。中華體育季刊。28卷2期 P137-144。
江亮演(2009)。高齡社會在地老人福利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25,95-210
江慧珣(2013)。幸福感及其對健康的可能影響-以廣建理論層面而言(未發表的博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連結:(2019/8查閱)
https://www.moi.gov.tw/stat/news_detail.aspx?sn=13742
朱芬郁(2007)。高齡者活躍老化初探。北縣終教,30,16-24。
朱妙芳(2009)。臺北縣三鶯區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未發表的碩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朱庭慧(2015)。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相關之研究—以長青大學和樂齡大學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李文裕(2012)。臺中市中老年人休閒參與、自我價值與幸福感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李世代(2010)。活躍老化的理念與本質。社區發展季刊。132期,59-65。
李易儒、洪維勵(2008)。退休銀髮族運動參與及幸福感的關係-利益知覺之中介效果。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7期,142-159。
李城忠、施麗玲(2012)。高齡者運動休閒涉入對身心健康與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5卷1期,21-39 。
李碧霞(2001)。中年人運動階段、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居民為例(未發表的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呂寶靜(2014)。從活力老化觀點談健康促進。社區發展季刊145期,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3874Item 140.119/123874。
沈六、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師範大學。
吳水丕、柯幸宜(2012)。健走運動對社區中高齡居民身心健康促進成效之探討。工作與休閒學刊。3卷1期,159 - 171。
吳思葶(2013)。獨居長者邁向正向情緒轉化學習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中正大學。
吳佩琪(2005)。鹼回一條命自癒力。時報文化出版。
吳翰衛(2011)。高齡學習滿意度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中正大學。
邱淑媞(2014)。活躍老化,健康不老時政講義。國健署。
邱莉婷(2011)。高齡學習者面對問題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邱寶慧(2017)。高齡者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社會支持的中介效果(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林可欣(2006)。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與成功老化相關之研究—以嘉義市長青學苑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林欣儀(2018)。銀髮族社群媒體使用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林俊達、黎俊彥(2010)。全身振動訓練對老年人下肢肌力與姿勢穩定之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4卷3期,102-108。
林佳慧(2007)。醫療院所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之關係探討-以南部某牙醫聯盟為例。品質學報:14卷2期,181-196。
林春豪、張少熙、張良漢(2008)。高齡婦女晨間休閒運動涉入與身心健康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 (1),121-135。
林麗惠(2001)。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發表博士論文)。中正大學。
林麗惠(2006)。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第33期133-170。
社會及家庭署(2019/8查閱)https://ccare.sfaa.gov.tw/home/community-point
周上智(2013)。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台北教育大學。
姜義村、陳上迪(2012)。數位體感遊戲對於促進高齡族群之健康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6卷1期,41-49。
姚卿騰(2015)。 從我國老年生活狀況調查探討高齡心理健康促進策略─成功老化的觀點。新北市終身學習期刊,第10期,p18-29。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
凌慧如(2016)。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教師教學風格、幸福感與其創造傾向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高藝玲(2012)。社區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以台南 佳里區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侯辰宜(2007)。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徐慧娟、張明正(2004)。台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1-36。
徐慈嬴(2012)。健康餐飲態度、飲食涉入、與健康飲食行為關係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梁慧娟(2013)。參與志工對老年群體的福祉之影響(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北大學。
秦秀蘭(2014)。機構高齡活動設計理論與實務。出版:揚智。
許光陽(2015)。找回身體裡的醫生。出版:開學文化。
許忠信(2003)。老年人的生活型態、社會疏離感和幸福感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莊茹潔(2002)。健康體能檢測與運動諮詢介入對社區民眾運動行為之影響--以台南市安南區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莊雯琪(2010)。雲林縣高齡志工老化態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發表博碩士論文)。中正大學。
陳月卿(2014)。吃對全食物(上)。出版天下文化。(電子書)中文電子書 。
陳美燕(2014)。公私立幼兒園輔導計畫執行之研究-以苗栗縣四所幼兒園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中華大學。
陳姿如、王建臺(2010)。下肢肌力訓練對高齡者下肢運動表現及健康生活形態之影響-以台南縣關廟鄉五甲村為例。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第6期。(2018/11查閱 )http://ir.nptu.edu.tw/retrieve/7021/15.pdf
陳淑美、林佩萱(2010)。親子世代的財務支援,照顧需要對老人居住安排與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住宅學報。19卷1期,P29-58。
陳黛芬(2005)。高齡者生活知能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以高雄市長青學苑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陳黛芬(2012)。高齡學習者日常靈性經驗、社會連結與正向情緒關係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陳櫂豐、趙櫻花、唐喬語、張語娟、施懿芳、李欣蓉、馬明慧、陳菀婷(2015)。調查影響社區老年人憂鬱與活躍老化之研究。健康與建築雜誌;2卷2期,56-64。
陳爵亦(2019)。日照高齡者參與正念課程身心變化歷程之研究。南華大學。
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連結網址: (2018/11查閱 )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8查)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560/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2019/8查閱)
http://readopac1.ncl.edu.tw/nclJournal/search/ref_book.jsp?la=ch&id=A11006344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
(2019/8查閱) http://web.ba.ntu.edu.tw/luolu/09happiness.pdf
曾揚容(2003)。老人社會大學高齡學習者學習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
曾暐晉、黃冠菱、黃啟煌、陳信良(2015)。長期漸增式離心運動訓練對高齡者下肢肌力與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體育學報。48卷2期,159-169。
郭秀珍(2014)。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
郭登聰(2014)。建構[高齡友善城市] 從活躍老化到在地老化的課題-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為例。輔仁社會研究;4期,P1- 42。
揚生基金會(2016)。2017輕鬆實踐自癒力國際研討會。
揚生基金會(2017a)。自癒力種子講師複訓手冊。
揚生基金會(2017b)。8周輕鬆找回自癒力。
揚生基金會網站(2019/08查閱) http://www.ysfoundation.org.tw/
揚生慈善基金會(2017c)。北美地區的活躍老化-揚生慈善基金會。(2019/08查
閱)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789
楊定一(2014)。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天下康健出版。
楊淑君(2014)。運動遊戲介入對學齡前ADHD兒童行為之影響。(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教育大學
楊雅筠(2003)。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未發表的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童鈺雯(2016)。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苑珍,蘇夢苹(2011)。社區中高齡者參與音樂方案對其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探究。社區研究學刊,2期,109 -157。
張樑治、劉吉、川余嬪(2004)。安養機構老人心流體驗與生活滿意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7卷3期,19-36。
張蕙麟(2007)。高雄市退休高齡者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及生活滿意度關聯模式之
建立與分析。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102-109。
張雅嵐(2009)。成人學習者正向情緒轉化學習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師範大學。
湯慧娟(2003)。高雄市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足感之相關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黃志燻(2014)。健康導向資訊科技課程對高齡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梅香(2015)。彰化縣國中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自覺健康狀態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黃惠理(2015)。在地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研究-以臺南市安定區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國城(2007)。代間學習及其對高齡教育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18,p265-277。
黃富順(2004)。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師大書苑。
鄭淑子(2017)。正念減壓方案對失智症家庭照顧者身心健康之研究。長期照護雜誌,21卷2期 (2017/09),P133-148。
黃淑貞、林春鳳(2010)。銀髮族休閒活動參與對生活滿意度相關文獻之探討。第三屆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9/9查閱)
http://ir.nptu.edu.tw/retrieve/10728/234.pdf
鄭健雄(2002)。休閒農業旅遊市場區隔化之研究: 以宜蘭休閒農場為例。
農業經營管理年刊,8,144-160。
劉東霞、臧剛順、王欣、劉援朝、張向紅(2006)。中學教師心理幸福感研究。國
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誌,第1期,42-44。
葉怡成、胡夢鯨(2014)。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究。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卷2期,119-129。
詹明娟(2009)。中高齡學習者休閒態度與活躍老化之關係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暨南大學。
黎士鳴、王仁潔、李湘雄(2001)。高齡者健康促進與活躍老化關係模式建構與驗證。(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嘉南藥理大學。
蔡承家、葉秀菊(2011)。高齡者參與終身學習障礙之研究。[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會議論文。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1316
(2019/8查閱)
蔡坤良(2004)。小琉球漁村老人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福感知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蔡詠琪(2006)。成功老化:老年人之生活品質相關因子探討(未發表碩論文)。陽明。
賴弘基(2016)。高齡者數位學習課程設計: 教學者觀點之分析。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3),367-376。
謝可融(2017)。高齡者心理幸福感對憂鬱、失志、利他行為與動機影響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謝明玉(2013)。中高齡者社會參與、憂鬱症狀與活躍老化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蕭美玲(2014) 中高齡婦女參與社區舞蹈運動之休閒效益、心流體驗與幸福感知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蕭東文(2015)。學校老師對運動習慣現況及健康促進活動調查-以私立復興小學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蕭輔山(2008)。中高齡者退休前教育需求、參與意願及參與偏好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衛生福利部:(2019/08查閱)https://www.mohw.gov.tw/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顏彗如(2012)。正向心理成長團體對社區老人幸福感與生活品質之介入成效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亞洲大學。
藍孝勤、楊宗文(2009)。高齡者運動指導員應具備的專業能力(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大專體育。
齋藤滋(2009)。謝育容譯。一口30下:細嚼慢嚥的健康人生。商周出版。
藤田孝典(2016)。吳文怡譯。下流老人。如果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Crowther, M.R.et al.,(2002):positive spirituality–the forgotten factor.Gerontologist.42(5):613-620.
Diener,E.(1984).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Bulletin,
95(3),542-575.
Diener,E.(2000).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34-43
Diener,E.,& Biswas-Diener,R.(2002).Will money increase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57,119-169.
Glass,T.A.,Seeman,T.E.,Herzog,A.R.,Kahn,R.,Berkman,L.F.(1995). Change in productive activity in late adulthood: MacArthur studies of successful aging. Journalof Gerontology 50B, S65-S76.
Headey,B.,& Wearing,A.(1989).Personality,life event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owards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Pers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4):731-739.
Lawton, M.P.(1983).”Enviroment and other determinants of well-being in older People ”,Gerontologist,23,(4),355.
Neugarten, B.L.,Havighaurst & Tobin,S.S.(1968).“Personality and Patterns of Aging”.In Neugarten (Ed.), Middle Age and Aging
(p.173-80).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ek,J.,&Finkel,S.M.(2008).Open hearts build lives:Positive emotions,induced through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build consequential personal resourc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5(5),1045-1062.
Rowe,J.W.,Kahn,R.L.(1997).Successful aging.Gerontologist,433-440.
Rowe,J.W.,Kahn,R.L.(1998).The structure of successful aging.In:Rowe,
J.W.&Kahn,R.L.,(eds)(p36-52),Successful Aging.NY:Dell Publishing
Strawbridge,W.et al.(1996)Successful Aging: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Activities.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44:135-141.
Smith.E.E.,Nolen-Hoeksema,S,Fredrickson,B.L.,& Loftus,G.R.
(2003:478-479).
Wood,W.,Rhodes,N.,& Whelan,M.(1989).Sex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well-belling:A consideration of emotional style and marital status.Psychological bullentin,106(2),24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