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幸薇
論文名稱: 運用遊戲化策略提升國中學生直笛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the Play-orien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Recorde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Seventh Graders
指導教授: 吳舜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9
中文關鍵詞: 遊戲化策略直笛學習成效七年級學生音樂遊戲
英文關鍵詞: play-oriented strategies, recorde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seventh graders, musical gam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2下載:4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遊戲化策略於國中直笛教學,對於學生之學習成效。研究者採便利取樣,以任教之國中七年級兩班學生共六十三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兩個單元的直笛教學。獲致具體研究結論如下:

一、遊戲化策略運用於國中直笛教學能促進學生音樂認知成效:學生在指法正確性的表現極佳;多數學生在吹奏時能夠表現出節奏與曲調之正確性,但學生認為在認譜及指法的立即性反應仍需更多時間的練習。
二、遊戲化策略運用於國中直笛教學能促進學生音樂技能成效:多數學生能夠正確運用運氣、運舌及運指技巧,在直笛合奏能達到中等以上的程度,學生也認為此部分的表現較以前進步,但其中學生最欠缺的能力則是運用不同運舌方式吹奏。
三、遊戲化策略運用於國中直笛教學能促進學生音樂情意成效:多數學生認同運用遊戲化策略的直笛課程能夠提升學習動機,對於直笛合奏課程也持肯定的態度並樂於參與其中。
四、教師運用遊戲化策略於直笛教學之省思:1.「分組競賽遊戲」策略最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2.活動設計應兼顧學生能力及遊戲特性,善用個人與團體遊戲且明確界定步驟,以更具體的方式引導學生運氣及運舌技巧;3.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及直笛吹奏能力;4.教師需與學生共同建立上課規則並確實執行,慎選活動空間以利秩序掌控與活動順暢。

依據結論,研究者並針對教師、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直笛教學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iscuss, while applying play-oriented strategies on to the recorder teaching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classes,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By apply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two units of the recorder teaching on to the targeted object of this study, which came from sixty-three 7th graders.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ed:

1.The play-oriented strategies on to the recorder teaching
could promote students’ musical cognitive effectiveness.
Students showed excellent accuracy on the fingerings.
Most students were able to perform with accuracy
rhythmically and melodically. However, it was believed
that students needed more time to practice the cognizance
of the score and rapid response of fingerings.
2.The play-oriented strategies on to the recorder teaching
can promote students’ musical psycho-motor
effectiveness. Most students could conduct the breathing,
tonguing and fingering techniques correctly. They could
reach mid-level or higher in ensembles. Students also
believed that they made better progress on this part.
What they lack the most was the ability to play with
different methods of tonguing techniques and applied them
into musical pieces.
3.The play-oriented strategies on to the recorder teaching
could promote students’ musical affective effectiveness.
Most students agreed that applying this method could
arouse higher learning motive, thus helped to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ensemble class of recorders,
even to have fun participating within.
4.Deep thoughts on teachers applying the play-oriented
strategies on to the recorder teaching were: (1) Strategy
of “Group competition” had the most effective result on
arous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e. (2) Teacher should
take notice of both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while designing teaching
activities. By switching from individual and group games,
clearly defining the details of those activities,
teachers could lead students to learn breathing and
tonguing techniques with a solid manner. (3) Teachers
must equip themselves with great ability of expression
and observation, as well as fluent recorder performance.
(4)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establish common
consensus towards in-class manners and bring them into
force. Teachers should choose with caution the right
environment for these activities so that they would have
easier access to take control of the in-class order and
the progress of thes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er gave propose aiming at the teachers, relative constitutions, and the future studies.

表 次 ii 圖 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遊戲的內涵與其在教學之運用 11 第二節 直笛在學校教育中之運用 37 第三節 相關實徵研究之分析 5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7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2 第五節 研究程序 8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運用遊戲化策略於直笛教學在認知方面之學習成效 85 第二節 運用遊戲化策略於直笛教學在技能方面之學習成效 93 第三節 運用遊戲化策略於直笛教學在情意方面之學習成效 107 第四節 教師運用遊戲化策略於直笛教學之省思 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42 參考書目 147 壹、中文部份 147 貳、外文部份 155 附 錄 157 附錄一 直笛教學實施方案 157 附錄二 直笛吹奏技巧觀察量表 162 附錄三 直笛合奏能力觀察量表 163 附錄四 學生自陳問卷(中測、後測) 164 附錄五 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168 附錄六 教學日誌 191 表 次 表2-3-1 遊戲化策略相關之實徵研究 55 表2-3-2 直笛教學相關之實徵研究 57 表3-3-1 教案雙向細目表 75 表3-3-2 教師評定學生在各項目表現程度人數分配表 80 表3-3-3 教師評定學生在各項目表現程度結果 80 表3-3-4 研究工具審核之專家學者背景 81 表4-1-1 學生於「指法與音高之對應」學習結果 86 表4-1-2 學生於「指法與音高之對應」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86 表4-1-3 學生於「節奏正確性」之學習結果 88 表4-1-4 學生於「節奏正確性」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88 表4-1-5 學生於「曲調正確性」之學習結果 90 表4-1-6 學生於「曲調正確性」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90 表4-2-1 學生於「運氣技巧」之學習結果 94 表4-2-2 學生於「運氣技巧」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95 表4-2-3 學生於「運舌技巧」之學習結果 96 表4-2-4 學生於「運舌技巧」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98 表4-2-5 學生於「運指技巧」之學習結果 100 表4-2-6 學生於「運指技巧」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100 表4-2-7 學生於「合奏」之學習結果 103 表4-2-8 學生於「合奏」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104 表4-3-1 學生於「學習動機」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108 表4-3-2 學生於「合奏的參與度」學習狀況之評估結果 111 圖 次 圖3-1-1 研究架構 70 圖3-3-1 課程架構 74 圖3-3-2 教學日誌格式 78 圖3-5-1 研究程序 84

壹、中文部分
方德隆(2000)。教學原理。高雄:麗文文化。
王玉娟(2004)。以評分規程實施同儕互評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直笛演奏教學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王富雄(1994)。國小遊戲化教學的探討。國教月刊,40,18-20。
王斐瑩(2002)。行動研究教學計畫遊戲教學在國中音樂科教學上運用。百齡高中學報,2,201-207。
王貴媖(2005)。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感教學遊戲策略應用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王慧勤(1995)。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331 , 48-51。
古志騰(2005)。伴奏音樂光碟輔助直笛練習對兒童音樂學習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申元(譯) (1998)。Ger Storms著。兒童音樂遊戲101。臺北:世界文物。
朱則平(1999)。課堂豎笛教學指導。樂器,131,36-37。
江淑瑩(2006)。以科學遊戲融入教學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思慧(2006)。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低年級節奏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榮華(2006)。臺灣高音直笛教材之內容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孟貞(2009)。國小音樂教師在直笛教學與認知之現況調查-以臺北縣、市直笛教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臺北:揚智文化。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J. E. Johnson, J. F. Christie, & T. D. YawKey著。兒童遊戲 : 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
吳明峰(2006)。資訊融入音樂教學對直笛吹奏之效益。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昭賢(2004)。國小三年級直笛吹奏教學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教所音樂教育科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淑娟(1997)。高音直笛教材之分析研究。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8,236-248。
吳博明(1993)。國民小學音樂遊戲化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教育部。
吳舜文(1991a)。一般音樂課程中的直笛教學。中等教育,42(6),83-91。
吳舜文(1991b)。國中直笛教學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舜文(1991c)。淺論一般音樂課程設計。中等教育,46(4),44-55。
吳明宗(2000)。木笛100問。臺南:小神笛。
吳榮桂(1986)。直笛教材教法研究:兼談本省現有直笛教材分析。音樂教育,3,17-28。
李孟祐(2004)。臺灣傳統童謠「遊戲歌曲」於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國教之友,55(2),58-61。
李茂興譯(1998)。Lefrancois, G. R.著。教學心理學。臺北:弘智。
李琴娟(2003)。遊戲化直笛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直笛學習興趣、直笛成就及音樂成就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咏吟(1996)。教學原理。臺北:遠流。
沈姿蓉(2006)。遊戲融入英語字母教學之探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周美香(1992)。要孩子快樂並不難─從一個簡單遊戲說起。研習資訊,9(2),34-35。
周倩君(2007)。直笛融入音樂教學對國中生音樂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佳怡(2006) 鈴木教學技巧應用於國中直笛教學策略之研究─以鈴木直笛教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宜玫(2006)。國中直笛教學實施合作學習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桂妃(2009)。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直笛教學評量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淑芬(2005)。直笛音樂教育在臺灣之引進與發展。教師之友,46(4),64-72。
林勝澤(1978):音樂遊戲。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惠雅主編,笛飛兒工作室著(2003)。兒童遊戲課程:動作技能與社會能力發展。臺北:心理。
林朝陽(1995)。當代著名音樂教學法之比較研究與應用。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林靜姿(1997)。火車來了ㄉㄨ ㄉㄨ ㄉㄨ--國小四年級直笛聽音創作教學。國教之友,49(3),29-34。
林鎧陳(1989)。以直笛輔助的音樂遊戲教學設計。音樂教育季刊,12,22-28。
林咏欣(2005)。以遊戲式教學策略進行多元智能應用於藝術教育之課程。數位藝術教育網路期刊,7。2009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aerc.nhcue.edu.tw/journal/Journal7/05.pdf
邵瑞珍(1995)。教育的歷程。Bruner, J. S.著。臺北,五南。
邱家麟(1985)。國民小學直笛教學之探討。國教輔導,25(1),8-10。
邱家麟(1989)。樸質無偽的音色魅力:淺談直笛及其教育功能。師友,266,46-48。
姚世澤(2002)。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臺北:師大書苑。
施融樺(2006)。臺中市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興趣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段慧瑩、黃馨慧譯(2000)。Moyles, J. R.著。不只是遊戲:兒童遊戲的角色與地位。臺北:心理。
洪榮昭(2005)。遊戲的教育意義。國民教育,45(3),9-16。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
徐千智(2002)。高屏地區國民小學音樂教師直笛教學認知與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翁奉斌(1995)。追求美的直笛音樂。國教輔導,34(6),36-40。
康馨如(2002)。直笛作為教學之工具-國小四年級教室裡的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虹音(2007)。音樂教師對六年級學生音樂能力看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瑞瑂(1988)。有趣的直笛遊戲。音樂教育季刊,9,14-19。
張碧芳(2005)。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直笛教材內容分析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教育部(1962)。初級中學音樂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19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作者。
許家琪(2006)。遊戲式直笛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直笛吹奏技巧與合奏能力影響之探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惠嫻(1987)。令人著迷的小東西─直笛淺談。音樂教育季刊,4,35。
郭靜晃譯(2000)。Hughes, F. P.著。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臺北:洪葉文化。
陳怡如(2009)。遊戲的功能。2009年9月27日取自http://www.ckids.com.tw/gn/w1806.htm。
陳美怡(2005)。遊戲化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運用國小六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國泮(1987)。千年滄桑的笛音-直笛發展史。音樂教育季刊,4,15-30。
陳惠齡(1990)。小荳牙的成長。臺北: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陳惠齡(1996)。開放教育中創意的音樂教學。北縣教育,14,63-66。
陳惠齡(2009)。音樂教學於國小音樂教育之實際運用。2009年10月15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education/content-13.htm。
陳龍慶(2007)。資訊協同直笛教學與一般直笛教學之比較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彭震球(1991)。創造性教學之實踐。臺北:五南。
曾筱薇(2005)。論直笛移入臺灣音樂教育體系後的發展與適應—以中壢地區三所國小之觀察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曾錦煌譯(1997)。Frost, J. L. & Klein, B. L.著。兒童遊戲與遊戲場。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黃心鐸(2006)。運用高音直笛教學提升高職智能障礙學生音感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界錫(2008)。國民小學高音直笛初級教材之設計發展。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煜峰、雷靂(1995)。國中生心理學。臺北:五南。
黃瑞琴(1994)。論幼稚園遊戲課程的取向。臺北師院學報,7,881-916。
黃詩涵(2007)。臺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靖雯(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嘉雄(2004)。2001年修訂之布魯姆(B.S. Bloom)認知領域目標分類:其應用與誤用。國民教育,45(2),59-72。
楊文碩(2003)。直笛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國教天地,152,92-98。
楊文碩(2004a)。柯大宜教學法在直笛教學上的應用。國教之友,55(2),32-35。
楊文碩(2004b)。落實直笛教學的多元評量。國教天地,155,81-87。
楊文碩(2004c):器樂教學的美感經驗─以直笛教學為例。研習資訊,21(1),20-28。
楊文碩(2004d)。器樂教學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音感及節奏能力─以直笛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楊淑朱(1997)。幼兒遊戲課程之探討與分析。教師之友,38(1),59-67。
楊淑茹(200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國中音樂直笛教學自製教具之實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麗雪(2003)。運用電腦輔助直笛合奏教學之實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詹悟(1981)。寓音樂教學於遊戲中。臺灣教育,367,29-32。
筱梅譯(1995)。木笛吹奏者手冊。Linde, H.著。臺北:世界文物。
廖怡君(2006)。評分規準於國中直笛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趙景惠(1987)。直笛教學的推展與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季刊,4,30。
蔡淑苓(2004)。遊戲理論與應用:以幼兒遊戲與幼兒教師教學為例。臺北:五南。
蔡曄琳(2005)。木笛小百科。臺北:世界文物
鄭方靖(1997)。樂教新盼文集:分享音樂教育的新觀念,新方法及好素材。高雄:復文。
鄭世文(譯)(1993)。Wollitz, K.著。木笛實用手冊。臺北:世界文物。
鄭束未(2008)。澎湖地區國民小學音樂教師直笛教學認知與實踐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鄭雅方(2008)。資訊科技應用於直笛教學輔助系統之建置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諶世芬(1997)。卡爾.奧福(Carl Orff)教學法在直笛團教學上的應用。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8,215-235。
賴美鈴(1996)。鈴木教學法。載於黃政傑(主編):音樂科教學法(一)。臺北:師大書苑。
賴瀅如(1999)。直笛教學三部曲。師友,388,78-81。
錢萬輝(1989)。兒童樂隊常用樂器的認識─直笛篇。國教天地,80,23-27。
藍儷(2009)。奧福教學理念在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應用─以直笛曲調創作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顏柏全(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直笛教學現況調查與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惠芬(2006)。教師參與直笛團對國小直笛教學之推展研究(以臺灣地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蘇育任(1993)。漫談遊戲導向的教學設計。國教輔導,33(2),4-6。
蘇貞夙(2006)。直笛教學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節奏表現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臺北:五南。
貳、外文部分
Bergmann, K. (1963). Recorder Technique. The Musical Times, 104(1445), 502-503.
Boeke, K. (1982). Recorder now. Early music, 10(1), 7-9.
Burakoff, G. (1966). The Recorder in Our School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52(5), . 110-112.
D'Auberge, A. & Manus, M. (2010). It’s recorder time. 2010年2月5日取自http://www.google.com/books?hl=zh-TW&lr=&id=Cx5ICJJgai0C&oi=fnd&pg=PA2&dq=recorder+fingering&ots=zvfCuot01I&sig=mjHrx9JICNEgOuI6QfIvjs5nu7E#v=onepage&q=recorder%20fingering&f=false
Dinn, F. (1965). The recorder in school. London: Schott.
Doherty, D. M. (2000). An assessment rubric for the soprano recorde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ssachusetts Lowell State University, Massachusetts.
Hauwe, W. (1984). The modern recorder player. Vol.1. London: Schott.
O'Kelly, E. (1990). The recorder toda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Loughlin, N. (1982). The recorder in 20th-century music. Early Music, 10(1), 36-37.
Orlick, T. (1978). The cooperative sports and games book. New York:Panth.
Rubin, K. H., Fein, G. G. & Vandenberg, B. (1983). Play. In Hetherington, E. M.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4: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p. 693-774). New York: Wile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