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書涵
Hsu, Shu-Han
論文名稱: 她們都是兔子-徐書涵創作論述
They are all rabbits-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Hsu, Shu-Han
指導教授: 蔡芷芬
Tsai, Chih-Fen
口試委員: 蔡芷芬
Tsai, Chih-Fen
林偉民 周政緯
口試日期: 2022/01/1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厭女凝視女性形象美少女
英文關鍵詞: misogyny, gaze, female image, bishojo
研究方法: 比較研究文件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12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9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自2019年開始,筆者以自身為女性的身份為出發點,藉由文獻探討,梳理父權制在藝術史中所造成的影響,發掘古典西方繪畫作品中,男性視角的觀看至今仍如何影響著社會中的視覺習慣及審美標準,女性藝術家又是如何凝視女人,在比較男性和女性兩種凝視下的再現方法與形式過程中,探討歷經大眾傳播媒體以及網路世界活絡的時代變革,當代社會中的厭女心態作為父權制的變相延續,至今如何內化並體現在這個社會當中。
    在女性地位逐漸提升的當代,當女性試圖抗拒傳統的凝視時,勢必要面對觀看者與被凝視的對象之間的權力關係,因此筆者將探討從過去到現在,藝術創作中女性形象與女性氣質,在不同文化與時代背景之下的發展與異同,進而解析美少女作為流行文化中的視覺符號所產生的價值,以及作為男性凝視下被消費的形象面向。
    藉由創作研究,探討運用繪畫創作,論述作品從零到完成,創作的過程、媒材使用的方法,在技巧上反覆的琢磨與試驗,找到適切的形式與手法,同時在創作理念上利用文本的輔助確立邏輯的正確性,傳達筆者身為當代女性對社會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的不安與質疑,逐步建立個人作品中獨特的表現風格。

    The research began in 2019, the author used her female identity as her starting point, sorting out the influences caused by patriarchy by probing into documents, discovering how male perspective has affected visual habits and aesthetic standard nowadays, and how feminine artists look upon female. By comparing the forms of the gazes of male and female, the author focuses on how misogyny had became the extension of patriarchy under the rendering of social media and the online world, and reflect it onto the society.

    While female status is on the rise, when female tries to resist the glare of tradition, they are bound to face the pow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iewer and the person being seen. Therefore the author would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in the feminine images and temperaments of arts from past to present, wanting to discove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aused by distinct cultures and time. Moreover, the author would analyze how beautiful female held values in popular culture and how they are consumed by a male’s gaze

    By researching arts and how they are created, discoursing the process of how a piece of art is made, pondering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the author could find a most suitable method,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logic on her creating philosophy, sending the message that women are disturbed by the image that the society had shaped women into,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a unique style in her work.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第二章 她們的呢喃 6 第一節 當代流行文化與厭女現象 6 第二節 古往今來-被賦予的女性形象 11 第三節 美少女視覺符號 21 第三章 兔頭少女的自白:創作源起與脈絡 27 第一節 作品的探究與轉變 27 第二節 兔子、少女、混種物 30 第三節 創作理念的形成 35 第四節 創作實踐與技法 38 第四章 作品詮釋與分析 44 第一節 《她們都是兔子》系列解析 44 第二節 《拉比特》系列解析 49 第三節 《〔少女〕》系列解析 54 第五章 結論 62 圖錄 64 參考書目 80

    中文書籍
    1. 林珮淳主編,《女/藝/論:臺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台北市:女書文化,1998
    年。
    2. 王曉丹主編,《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
    手策略?》,新北市:大家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9 年。
    3. 王瑞香等作,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9 年。
    4. 劉瑞琪著,《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師的扮裝自拍像》,台北市:遠流,2004
    年。

    翻譯書籍
    1. Simone de Beauvoir 著,邱瑞鑾譯,《第二性》,臺北市:貓頭鷹出版:家庭
    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3 年。
    2. Kate Manne 著,巫靜文譯,《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
    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臺北市:麥田出版:家庭傳媒
    城邦分公司發行,2019 年。
    3. 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 著,陳品秀、吳莉君譯,《觀看的實踐:給所
    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臺北市:臉譜,城邦文化出版:家庭傳媒城
    邦分公司發行,2013 年。
    4. John Berger 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0 年。
    5. 池上英洋、荒井咲紀著,何姵儀譯,《美少女美術史》,臺北市:精誠資訊,
    2019 年。
    6. 上野千鶴子著,楊士堤譯,《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臺北市:聯合文學,
    2015 年。
    7. Jean Robertson 著,匡驍譯,《當代藝術的主題:1980 年以後的視覺藝術》,
    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 年。
    期刊論文
    1. 洪儀真,〈性別的社會凝視與視覺再現〉,《藝術家》,第 533 期,臺北市:
    時報文化,2019 年。
    80
    2. 江美玲,〈芙烈達卡蘿(FridaKahlo,1907-1954)人生歷程與繪畫創作之關係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4 年。
    3. 周亞澄,〈辛蒂‧雪曼《歷史人物肖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與女性觀者〉, 《議藝份子》第 32 期,2019 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