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庭安 Lin, Ting-Ann |
---|---|
論文名稱: |
衝浪參與者背景變項、生活型態、知覺風險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The Study of Surf Participants Background Variables, Lifestyle, Perceived Risks and Benefits of Leisure |
指導教授: |
陳美燕
Chen, Mei-Y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4 |
中文關鍵詞: | 休閒參與 、知覺風險 、水域運動 |
英文關鍵詞: | leisure participation, perceived risk, water sports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71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4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屬海島型國家四面環海,遊憩時間增加後休閒遊憩活動也逐漸由陸地轉向海域,參與的水域活動種類也更趨多元廣泛,然而衝浪運動這類較高難度學習的運動因近幾年臺灣辦理的國際衝浪競賽、藝人風潮、運動流行而漸漸普及。本研究旨在探討衝浪參與者背景變項、生活型態、知覺風險與休閒效益之關係,以臺灣從事衝浪運動一次以上者為研究對象,透過滾雪球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樣本數384份,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與一般多元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研究發現衝浪參與者以男性、平均28.7歲、平均衝浪經驗3.5年、每年平均衝浪次數「10次以下」為多數;53.9%的參與者曾經上過衝浪課程;衝浪參與者有54.7%是沒有購置自己的衝浪板;50.8%參與者是有考取救生員證;而主要衝浪地區為東部佔39.1%。不同性別的衝浪參與者在生活型態的「媒體刺激」、知覺風險的「心理風險」構面上呈現顯著差異;生活型態、知覺風險與休閒效益間呈現顯著的相關;生活型態之「善於交際」、「休閒參與」與知覺風險之「心理風險」等三個變項對休閒效益具有顯著的預測能力。基此,本研究建議未來主辦單位應開發衝浪運動之潛在客群,提升衝浪運動參與者風險觀念,提供多元社交活動平臺做為誘因,建立更多活動宣傳,找尋最適切的衝浪地點,方能成衝浪相關單位及衝浪俱樂部永續經營的方針。
Taiwan , kind of islanded country, was surrounded by the sea. when residents' time of recreation rises, recreation activities gradually shift from land to the seas and getting more multivariate. Despite the surf is one of the difficult sport , it still get popular and spread out due to the international surfing competitions in Taiwan and the involvement of artis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participants surf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tyle, perceived risks and benefits of leisure. By targeting at Taiwanese who surf at least one time as objects, the questionnaires obtain 384 valid samples in snowball sampling method. 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 we research out the participant of surf who is average 28.7 years old , 3.5 years surfing experience ,at least 10 times in a year was the most.53.9%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attended surf lessons;54.7% of the surf participants doesn't have their own surf board;50.8% of participants have lifeguard certification;39.1% of participants' main surfing area is located in east; different sexual surf participants show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dimension from "media stimulation" of lifestyle and "psychological risk" of perceived risk; the variables of Lifestyle of "sociable",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perceived risk of "psychological risk" have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 leisure predictive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e study suggest the organizer should develop the potential audience of surf and enhance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providing pluralistic social platform as incentives to build more promotional activities and find the most appropriate place if we want to achieve the classic event. We should made the contest become most popular in their mind and keep it permanently moving on.
Keywords: leisure participation, perceived risk, water sports
徐珮怡 (譯) (2011)。走!衝浪去!。新北市:瑞昇文化。(中村童,2011)。
中華民國滑浪協會網站 (2006)。衝浪其實很簡單。取自:http://www.sf.org.tw/
林永森、陳韡方、蔡文宬 ( 2014 )。遊憩涉入對場所依附關係之研究:以蜜月灣衝浪者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9(2),33-49
王士倫、許富淑 (2009)。衝浪運動教練應具備專業能力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8,221-233。
王正平、朱笠瑄 (2003)。東北角海岸攀岩冒險遊憩活動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王宏義、李晉豪、蔡鋒樺、李昭憲 (2013)。大學生對於參與休閒潛水活動的知覺風險之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5,63-78。
吳家瑞 (2008)。國內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休閒涉入、知覺風險、休閒效益之研究- 線性結構方程模式之驗證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春安 (2007)。衝浪者的專業化程度與擁擠規範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昱睿 (2006)。海洋運動概論。臺北:五南。
別蓮蒂 (2000)。生活型態白皮書-2000年臺灣消費習慣調查報告。臺北市:商周。
余明錦 (2007)。衝浪參與者流暢經驗與休閒衝突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玥林 (2005)。單車活動參與者目標取向社會支持和休閒型態對休閒效益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邱皓政 (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李詩鎮 (2003)。探索活動團體氣氛與休閒效益關係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李致融、李俞麟 (2008)。衝浪俱樂部服務作業分析之個案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137-151。
李致融 (2008)。國內衝浪服務業經營模式、阻礙因素與發展趨勢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啟誠、詹舒雯 (2015)。人格特質、生活型態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以布袋戲文化創意
商品為例。正修學報,28,71-96。
吳明蒼 (2014)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編製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4),68-85。
余斯逸 (2008)。從休閒觀點探討衝浪運動未來之發展趨勢-以宜蘭縣頭城海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林謙如、吳國輝 (2014)。衝浪運動專業技術分析。運動教練科學,35,17-32。
林百也、黃長發、顏榮宏 (2004)。運動休閒俱樂部會員生活型態及其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地區為例。中州學報,20,149。
林麗芬 (2007)。彰化縣社區大學學員生活型態與休閒活動參與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謙如 (2006)。衝浪運動之簡介。臺大體育,45,45-54。
林庭安 (2015,5)。衝浪運動參與者生活型態、知覺風險與休閒效益之研究。發表於余宗龍(主持),國內運動學術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運動休閒產業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姚元浩 (2007)。元浩衝浪教室。臺北市:凱特文化。
馬上鈞 (2002)。休閒效益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一以高雄地區郊山登山者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志銘 (2007)。中部大專院校學生休閒運動生活型態與體育學習動機之關聯性探討-以典型相關分析。運動休閒餐旅與研究,3(1),33-44。
侯錦雄、林宗賢、王乃玉 (2010)。休閒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以公園使用者為例。造園景觀學報,16 (3),33-52。
郭秀玲 (2007)。運動觀光潛水假期參與者動機、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臺中市。
郭彰仁 (2015)。比較城鄉居民休閒生活型態、休閒智謀與公園使用參與程度模式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8(1),1-29。
郭正德 (2011) 藍色公路遊客對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台灣水域運動學報,2,61-78。
黃建超 (2015)。參與墾丁南灣水域衝浪活動遊客幸福感之研究。海洋休閒管理學刊,5,21-24。
許盛理 (2010)。衝浪運動參與者休閒涉入、風險認知與知覺勝任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政智 (2001)。臺北市國小校園休閒運動參與者生活型態及滿意度調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智富 (2008)。蜜月灣衝浪活動區之旅遊地生命週期與發展策略。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1),84-103。
許龍池、謝孟志 (2014)。臺灣衝浪運動發展阻礙因素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4(2),1-19。
高俊雄 (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高橋( (2010)。衝浪達人高階50大密技。臺北市:樂活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玉琴、周彥呈、吳忠宏 (2013)。釣客人格特質、知覺風險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6),1-22。
黃祥毓、林淑貞 (2007)。探討臺灣冒險性休閒活動之推展:以衝浪運動為例。大專體育,91,67-73。
黃志文、羅吉榜、周希烱(2002)。行動電話消費者生活型態之研究。環境與管理研究,3(2),1-29。
秦雅嫺、徐英凱、楊于萱、陳鴻閔 (2014)。探討生活型態與知覺風險對自行車環島參與者影響性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4(2),42-56。
徐新勝 (2007)。衝浪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徐瓊信、陳榮文、張良漢、郭文瀚 (2010)。自行車 休閒運動參與者之休閒態度、深度休閒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以澎湖馬公地區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2),81-99。
陳嘉雯 (2006)。登山健行活動之登山客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國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曹嘉玲 (2005)。臣服與征服-衝浪愛好者的休閒實踐及衝浪次文化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康查理 (1992)。臺灣海岸之衝浪環境-發展潛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葉承鑫、陳文喜、葉時碩 (2009)。遊客對其休閒涉入、知覺風險、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水域遊憩活動為主。運動休閒餐旅研究,4(4),1-25。
莊秀婉 (2006)。臺灣北海岸衝浪參與者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筱涵 (2010)。臺灣衝浪運動發展現況之探究。靜宜體育,4,27-34。
覃敏怡、吳文龍 (譯) (2007)。衝浪完全指南。臺北市:數碼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Nick Carroll , 2007)
楊景文 (2010) 。大學生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動機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 , 4,187-200。
鄭順璁 (2001)。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鄭政宗、張君如、曾雅秀 (2008) 。青少年同儕關係、知覺風險、水域運動態度及水域運動參與之研究-以澎湖地區為例。朝陽學報,13,175-204。
鄭弁冕 (2002)。衝浪簡介。休閒運動期刊,1,38-44。
鄭健雄、劉孟奇 (2003)。臺灣本土化渡假生活型態量表之建構-以多樣本為基礎之信效度分析。管理學報,20(6),1221-1246。
鄭三權 (2011)。衝浪者活動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流暢體驗與相關之研究。中華運動休閒與創新研發管理學刊,1(1),20-34。
鄭天明、吳國清、陳美存 (2008)。不同參與經驗之遊客對展覽類型節慶的主題意向、活動吸引力、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影響研究-以高雄燈會為例。旅遊管理研究,7(1),31-54。
鄭健雄、劉孟奇 (2001)。國人渡假生活型態量表建構之初探—以墾丁國家公園遊客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4 (3),57-80。
劉純 (2001)。旅遊心理學。臺北市:揚智。
蕭穎謙、賴淑慧、白榮吉(2010)。知覺風險與生活型態對使用意願影響之研究-以icash悠遊卡為例。全球管理與經濟,6(2),37-50。
蔡文慈 (2006)。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對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郁玟 (2000)。舞蹈演出現場觀眾市場區隔:生活型態、觀賞動機、訊息來源與類型喜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桃園市。
霍立桓 (譯) (2008)。衝浪長板技巧全攻略。臺北市:樂活文化。(ロソグボード,2008)
謝宗霖 (2011)。衝浪愛好者對衝浪俱樂部服務品質與忠誠度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2,30-38。
鍾志強 (2003)。生活型態與休閒運動參與的關係。雲科大體育,6,31-36。
鍾政偉、林澄宇 (2014)。認真性休閒、心流體驗、自我認同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衝浪活動為例。休閒與遊憩研究,6(2),4。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Booth, D. G. (2013).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from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575128/surfing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 Engel, J. F. (2001). Co-msumer Behavior (9th ed.). Orland, FL: Harcourl.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6).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2), 135.
Chaney, D. (1996). Lifestyles: key ideas. London, UK: Routledge.
Celsi, R. L., Rose, R. L.,& Leigh, T. W. (1993). Anexploration of high-risk leisure consumption through skydiving.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 1-23
Cheron, E. J., & Ritchie, J. B. (1982). Leisure activities and perceived risk.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2), 139.
Cunningham, S. M. (1967). The major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risk. Risk taking and information handling in consumer behavior, 1, 82-111.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1991). Research on leisure benefits: An introduction to this volume. Benefits of leisure, 5, 3-12.
Green, G. T., Cordell, H. K., Betz, C. J., & DiStefano, C. (2006).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national survey on recre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s lifestyles scal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8(4), 513.
Hoyer, W. D., & MacInnis, D. J. (1997). Consumer Behavior. Boston. N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Jones, R. A., & Ellis, G. D. (1996). Effect of variation in perceived risk on the secretion of β‐endorphin. Leisure sciences, 18(3), 277-291.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Loveless, D. J., & Minahan, C. (2010). Two reliable protocols for assessing maximal-paddling performance in surfboard rider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8(7), 797-803.
Louise, S. (2005). Surf's Up: The Girl's Guide to Surfing. New York, NY : Ballantine Books.
McColl-Kennedy, J. R., & Fetter Jr, R. E. (2001).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involvement to external search relationship in services marketing.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15(2), 82-98.
Mannell, R. C., & Stynes, D. J. (1991). 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Benefits of leisure, 461-473.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38(1),34-37.
Veal, A. J. (2001). Leisure, culture and lifestyle. Loisir et Société/Society and Leisure, 24(2), 359-376.
Wells, W. D., Tigert, D. J., & Activities, I. (1971). Opin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1(4), 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