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繼寧
CHI-NING CHANG
論文名稱: 臺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學業成就影響因素之研究
A Research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Rural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王麗雲
Wang, Li-Y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偏遠地區學業成就城鄉差距階層線性模式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英文關鍵詞: Rural Areas, Academic Achievement, Urban-rural Disparity,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TEP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8下載:6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城鄉差距為教育領域所關心的重要議題,本研究試圖以Roscigno和Crowley(2001)的偏遠地區學業成就的概念模型為基礎,運用階層線性模式(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簡稱HLM),檢驗臺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學業成就之影響因素。研究資料取自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tudy, 簡稱TEPS)的第一波(2001年)與第二波(2003年)資料,為全國性的大樣本,範圍包括全臺偏遠國中及一般國中,研究結果可提供教育實務、政策改進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一)偏遠國中學生成就比一般國中低,但國中階段的成長量無顯著差異。(二)偏遠國中的學校教育條件不完全比一般國中差。(三)偏遠國中的學校教育投資與一般國中無顯著差異。(四)偏遠國中的家庭教育條件比一般國中差。(五)偏遠國中的家庭教育投資比一般國中少。(六)學生集體教育期望及父母期望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有助於縮短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之成就差距。

    Urban-rural disparity is a vital educational concern. This study used 「Conceptual Model of Rurality, Family/School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and Consequences for Achievement/Attainment」 developed by Roscigno and Crowley to examine urban-rural disparity i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Using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HLM), I exa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children living in rural areas in Taiwan. The data analyzed is from Taiwan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TEPS). As a national sample,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suggestions for the amendment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future study.

    The result shows that, first, junior high students who live in rural areas have lower academic achievement than those live in non-rural area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amount of growth at school. Second,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f rural areas is not necessarily worse than non-rural areas. Thir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vestment in school education. Fourth,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live in rural areas have worse family education conditions than those who live in non-rural areas. Fifth,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live in rural areas have less family investment than those who live in non-rural areas. Sixth, average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expectations and individual par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re important variables shorting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disparity between rural and non-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偏遠地區的國中教育現況 9 第二節 偏遠地區的學生成就及其影響因素 19 第三節 偏遠地區學生成就的相關研究 25 第四節 臺灣偏遠地區學生成就的綜合模式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 44 第四節 研究變項 46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6 第四章 研究發現 59 第一節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的學生成就差異 59 第二節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的學校及家庭的教育條件差異 62 第三節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的學校及家庭的教育投資差異 65 第四節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的學生成就成長量影響因素分析 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91 參考文獻 95 中文部分 95 外文部分 102 附錄 107 附錄一 Roscigno和Crowley的研究變項與定義 107 附錄二 本研究的研究變項、測量指標、變項界定與描述統計 109 附錄三 本研究HLM模型設定之方程式 111 附錄四 家庭教育條件對於父母期望之迴歸分析 113 表 次 表1-1 偏遠地區研究報告及教育部回應 2 表2-1 偏遠國中分佈情形 11 表2-2 法令對於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及教育處方 12 表2-3 歷年離島或特殊偏遠交通不便學校之補助項目 13 表2-4 教育政策對於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及教育處方 17 表2-5 臺灣各地區PISA成績之表現 20 表2-6 臺灣及OECD國家的PISA成績之標準誤 22 表2-7 偏遠地區學生成就的相關研究 27 表2-8 Roscigno等人偏遠地區學生成就之研究 33 表3-1 TEPS國中資料收集之情形 45 表3-2 家庭層級變項之共線性診斷 58 表4-1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在各項學業成就的差異情形之HLM摘要表 60 表4-2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在各項學校條件的差異情形之t-tests摘要表 62 表4-3 教師留任意願填答狀況 63 表4-4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在各項家庭條件的差異情形之HLM摘要表 64 表4-5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在各項學校投資的差異情形之t-tests摘要表 65 表4-6 偏遠國中與一般國中在各項家庭投資的差異情形之HLM摘要表 66 表4-7 國中校際學生成就成長量差異之HLM摘要表 68 表4-8 模型一之HLM摘要表 69 表4-9 模型二之HLM摘要表 71 表4-10 模型三之HLM摘要表 73 表4-11 模型四之HLM摘要表 74 表4-12 學生成就影響因素之HLM模型比較摘要表 76 表4-13 學生集體教育期望之HLM模型分析摘要表 82 圖 次 圖2-1 臺灣各地區PISA成績之長條圖 21 圖2-2 Roscigno和Crowley提出的偏遠地區學業成就概念模型 28 圖2-3 Roscigno和Crowley的模型應修正之處 33 圖2-4 全文修正後的模型 37 圖3-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41 圖4-1 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的國一及國三的學業成就之折線圖 59 圖4-2 模型一與模型二的成就差距縮小示意圖 78 圖4-3 模型二與模型四的成就差距縮小示意圖 79 圖4-4 模型三與模型四的成就差距縮小示意圖 80 圖4-5 家庭教育投資的中介效果 81 圖5-1 模型一至模型四的成就差距縮小示意圖 89

    中文部分

    尹玫君、歐陽誾、劉世雄、王光燦(2007,10月)。高偏遠地區國中小教師知覺資訊教育環境與運用資訊內容之研究。論文發表於臺灣大學舉辦「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臺北市。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1(2),118-132。
    王麗雲、甄曉蘭(2007)。臺灣偏遠國中教育機會均等政策模式之分析與反省。教育資料集刊,36,25-46。
    伊慶春、章英華(2001,6月)。家庭、學校與補習。論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家庭與生命史研究群主辦「青少年生命歷程與生活調適」研討會,臺北。2008年9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secretary/news.aspx?news_sn=1705&pages=0
    朱美怡(2008)。國中數學教師之不同培育背景對教學效能、教師專業承諾及學生數學成就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銘鉦(2004)。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行政院(2003)。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2008年9月24日,取自http://www.pmc.org.tw/upload/links/challenge2008_c.pdf
    吳清山、林天祐(1995)。教育優先區。教育資料與研究,5,49。
    宋莉萱(2005)。國小家長社經地位與學生家庭教育投資之探討-以嘉義縣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臺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永展(2005)。各類型農村之永續營造模式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委託專案報告。臺南市: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李建鋒(2005)。以政策社會學途徑探討我國教育優先區計畫。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雪莉(2008)。我不想上學。天下雜誌,395。
    周仁尹、曾春榮(2006)。從弱勢族群的類型談教育選擇權及教育財政革新。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93-122。
    林俊傑(2004)。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之組織再造與組織效能。菁莪,16(1),57-62。
    林俊瑩(2001)。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行為關連性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俊瑩(2006)。檢視個人與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以SEM與HLM分析我國國中教育階段機會均等及相關問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鉦棽、彭台光(2006)。多層次管理研究:分析層次的概念、理論和方法。管理學報,23(6),649-675。
    林麗月(2002)。臺東縣國民中小學實施教育優先區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邱皓政(2006)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邱皓政(2007)。多層次模型分析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希勇(2004)。族群 、地區與家庭背景對臺東國小學童成績之影響機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洪菱蔚(2006)。偏遠地區弱勢學童問題之研究-有關健康.家庭.教育之個案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麗雯(2006)。「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成效評估研究—以J校國語科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徐誌謙(2008)。基測成績M型 城鄉差距嚴重。2008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news/news.asp?recno=5486&page=1&includepage=03_1&datyyyymmdd=2008/6/6
    高慧如(2007)。桃園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張苙雲(2007)。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第一波(2001)、第二波(2003)資料使用手冊【2007.12.11 版】。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管理、釋出單位】。
    教育部(2000)。教育部八十九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界定與補助項目彙整對照表。2008年11月8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940609-89.zip
    教育部(2001)。教育部九十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界定與補助項目彙整對照表。2008年11月8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940609-90.zip
    教育部(2002)。教育部九十一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界定與補助項目彙整對照表。2008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940609-91.zip
    教育部(2003)。教育部九十二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界定與補助項目彙整對照表。2008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940609-92.zip
    教育部(2005)。教育部九十四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與補助項目對照表。2008年11月14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02_1.doc
    教育部(2006a)。教育部鼓勵本國英語教師至偏遠地區或英語師資缺乏國民中小學服務要點。2008年9月27日,取自http://msa.tres.tpc.edu.tw/~people/lawfie/127-2.doc
    教育部(2006b)。96年度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2008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200610161156300.doc
    教育部(2006c)。教育部95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與補助項目修訂重點。2008年11月13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19_1.doc
    教育部(2007a)。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界定調查表:指標五、離島或偏遠交通不便之學校。2008年11月1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200610161202230.doc
    教育部(2007b)。教育部96年度青年資訊志工團隊計畫申請簡章。2008年10月19日,取自http://center.fotech.edu.tw/~cpfong/vs/doc/96-0-edu.doc
    教育部(2007c)。教育部補助偏遠地區改善資訊學習經費作業要點。2008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regulation/B0011/960322-1.pdf
    教育部(2007d)。教育部補助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要點。2008年9月30日,取自http://rich.nyc.gov.tw/download/index.php?download_id=168
    教育部(2007e)。97年度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2008年11月12日,取自http://163.25.130.2/advedu/download/97eduplan.doc
    教育部(2008a)。97年教育部推動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2008年10月30日,取自http://english.moe.gov.tw/content.asp?CuItem=9568
    教育部(2008b)。98年度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2008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gsps.chc.edu.tw/school/data/pub/200809231748585.doc
    教育部(2008c)。教育部輔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弱勢學生實施要點(草案)。2008年11月30日,取自http://asap.moe.gov.tw/modules/tinyd0/index.php?id=10
    教育部中教司(2008)。PISA成績放異彩臺灣學生受肯定。2008年10月14日,取自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period_num=294
    教育部秘書室(2008a)。教育部:積極扶助弱勢就學 不宜引單一意見。2008年9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secretary/news.aspx?news_sn=1705&pages=0
    教育部秘書室(2008b)。教育部:1校5生3文盲?教部籲學校反映狀況讓政府瞭解以利督導改善。2008年9月1日,取自http://www.moe.gov.tw/secretary/news.aspx?news_sn=1706
    教育部秘書室(2008c)。教育部:研究報告非指本部「即興式」補助各界勿張冠李戴。2008年9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secretary/news.aspx?news_sn=1707&pages=0
    教育部統計處(2007a)。96學年度各級學校縣市別校數統計。2008年8月29日,取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location.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7b)。96學年度偏遠國中小學校名錄。2008年8月29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faraway.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7c)。96學年度各級學校數分佈概況。2008年11月29日, 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choolcnt.xls
    教育部電算中心(2006)。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推動計畫。2008年10月24日,取自http://sixstar.cca.gov.tw/upfiles/dow01167729801.doc
    教育部電算中心(2007)。弭平數位落差-青年資訊志工用心耕耘。2008年10月20日,取自http://140.111.34.116/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50
    莊淑姿(2001)。臺灣鄉村發展類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木柱(1991)。弱勢族群問題。載於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頁399-428)。臺北:巨流。
    許朝信(1998)。高屏地區國小教師教室內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許瑜庭(2006)。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05)。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四版)。臺北市:五南。
    陳至中(2008)。學者提建議從師範高年級甄選再公費補助。2008年11月30日,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Life/Life-Main/0,4381,news-content+11051801+112008112400082,00.html
    陳幸仁、王雅玄(2007)。偏遠小校發展社區關係與組織文化之優勢:以一所國中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8(2),1-30。
    陳怡靖、鄭耀男(2000)。臺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臺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陳金萬(2008)。九年一貫大滿貫各國向臺灣取經。新臺灣新聞週刊,615,32-35。
    陳建州、劉正(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影響力變化之研究。臺東師院學報,12(上),115-144。
    陳紀燕(2005)。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及補助項目實施現況與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婉琪(2007,12月)。小城故事多,大城利更多?都市教育優勢初探。論文發表於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第十一次研討會。臺北:中研院。
    陳淑麗(2008)。國小弱勢學生課業輔導現況調查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32。
    陳順利(2001)。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 ── 以臺東縣關山地區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4(1),67-98。
    傅秋英(2006)。學生、家長、國中教育人員對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態度及改進意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信誠(2002)。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毅志(2003)。「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49(4),1-31。
    溫福星(2007)。階層線性模式:原理、方法與應用。臺北:雙葉書廊。
    溫福星、邱皓政(2009)。多層次模型方法論:階層線性模式的關鍵議題與試解。臺大管理論叢,19(2),263-294。
    甄曉蘭(2007)。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5。
    甄曉蘭、王麗雲(2008)。偏遠國中課程實踐生態與教育機會現況調查研究分析(國科會專題報導)。2008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nsc.gov.tw/_newfiles/head.asp?add_year=2008&tid=7
    翟本瑞(2002)。家庭文化資本對學校影響之研究:以農業縣山區小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4,181-195。
    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2004)。關於TEPS。2008年9月5日,取自http://srda.sinica.edu.tw/teps/
    蔡文山(2004)。從教育機會均等的觀點省思臺灣原住民學生的教育現況與展望。教育與社會研究,6,109-144。
    鄭同僚(2008)。偏遠地區小學再生之研究。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研究報告(PG9607-0031)。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
    鄭政宗、易國慶(2006,6月)。農村青少年永續生活推廣策略之研究。論文發表於農業人力資源與推廣體系科技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農訓協會國際會議廳。
    蕭霖(1995)。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師流動因素與型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文全(1977)。論教師流動。今日教育,32,13-22。
    謝亞恆(2007)。影響國中階段學生學業成就成長量的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健全(1999)。偏遠地區特殊教育師資培育問題之探討。臺東特教簡訊,9,20-29。
    關秉寅、李敦義(2008)。補習數學有用嗎?一個「反事實」的分析。臺灣社會學刊,41,97-148。

    外文部分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 March).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8, from http://www.backingaustraliasfuture.gov.au/fact_sheets/4.htm#a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
    Borland, M. V., & Howsen, R. M. (1999). A note on stud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Sociology, 58(3), 537-546.
    Bryk, A. S., & Raudenbush, S. W. (1992).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for social and behavioural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J. S., & US Office of Education NCES (1988).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Reprint of the 1966 ed. published by the U.S. Office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Salem, New Hampshire: Ayer.
    Daley, T. C., Whaley, S. E., Sigman, M. D., Guthrie, D., Neumann, C. G., & Bwibo, N. (2005). Background and classroom correlates of child achievement,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outcomes in rural kenyan school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9(5), 399-408.
    Downey, D. B., Hippel, P. T. & Broh, B. A. (2004). Are school the great equalizer? Cognitive inequality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and the school year. American Siciological Review, 69, 613-635.
    Elliott, M. (1998). School finance and opportunities to learn: Does money well spent enhance students'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1(3), 223-245.
    Epstein, J. L., & Sanders, M. G. (2000). Connecting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New Directions for Social Research. In M. T. Hallinan (Ed.), 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285-306).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Fan, X., & Chen, M. J. (1998).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rural school students; A multi-year comparison with their peers in suburban and urban school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 15, 31-46.
    Fasko, S. N., & Fasco Jr., D. (1998). A systems approach to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in rural schools. Education, 119(2; 2), 292-299.
    Gartman, D. (1991). Culture as class symbolization or mass reification? A critique of bourdieu's distin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7(2), 421-447.
    Hardré, P. L., Crowson, H. M., Debacker, T. K., & White, D. (2007). Predicting the academic motivation of rural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75(4; 23), 247-269.
    Heyneman, S., & Loxley, W. (1983). The effect of primary-school quality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cross twenty-nine high-and low income count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8(2), 1162-1194.
    Hofmann, D. A., & Gavin, M. B. (1998). Centering decisions in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scie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23, 623-641.
    Hough, D., & Sills-Briegel, T. (1997).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middle level program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rural america: The case of community-based versus consolidated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 13(1), 64-70.
    Howley, A. (1989). The progress of gifted students in a rural district that emphasized acceleration strategies. Roeper Review, 11(4), 205-207.
    Kreft, I.G.G., de Leeuw, J., & Aiken, L. (1995).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orms of centering in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30, 1-22.
    Mathiue, J., & Taylor, S. 2007. A Framework for testing meso-mediational relationship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28(2): 141-172.
    Panizzon, D., & Pegg, J. (2007). Chasms in student achievement: Exploring the rural-metropolitan divide. Education in Rural Australia, 17(2; 2), 3-20.
    PISA (2007). 57 countries participated in the assessment. Click here for additional details and information. Retrieved September 30, 2008, from http://www.oecd.org/pages/0,3417,en_32252351_32236225_1_1_1_1_1,00.html
    PISA (2008a). What PISA Is. Retrieved September 29, 2008, from http://www.pisa.oecd.org/pages/0,3417,en_32252351_32235907_1_1_1_1_1,00.html
    PISA (2008b). The PISA International Database: Online data. Retrieved October 30, 2008, from http://pisa2006.acer.edu.au/
    Raudenbush, S. W., & Bryk, A. S. (2002).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Applic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Second Edi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Roscigno, V. J., & Crowley, M. L. (2001). Rurality, institutional disadvantage, and Achievement/Attainment. Rural Sociology, 66(2), 268-292.
    Roscigno, V. J., Tomaskovic-Devey, D., & Crowley, M. (2006). Education and the inequalities of place. Social Forces, 84(4), 2121-2145.
    Schneider, B. (2000). Social Systems and Norms: A Coleman Approach. In Hallinan, M. T. (Ed.), 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365-385).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Schneider, B., and Coleman, J. S. (1993). Parents, Their Children, and School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Snijders, T. A. B., & Bosker, R. J. (1999). Multilevel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basic and advanced multilevel modeling. Newbury Park, CA: Sage.
    Sorensen, A.B. and Morgan, S.L. (2000). School effect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Hallinan, M.T. (Ed.), Handbook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137-160).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1). Four Pillars of NCLB. Retrieved September 28, 2008, from http://www.ed.gov/nclb/overview/intro/4pillars.html
    UN, U. N. (2005). World youth report 2005: Young people today, and in 2015.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from: Http://www.Un.org/esa/socdev/unyin/wyr05.Htm,
    Yanhong Zhang (2006). Urban-rural literacy gaps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 role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chool quality.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50(4; 4), 581-602.
    Young, D. J. (1998). Rural and urban differences in student achievement in science andMathematics: A multilevel analysis. School Effectiveness & School Improvement, 9(4; 4), 386-418.
    Young, D. J. (2000). Rural differences in student achievement: The effect of StudentPerceptions. Educational Research & Evaluation, 6(3; 3), 207-22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