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佩君
論文名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新課程綱要之層級分析-以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為例
指導教授: 曾永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經濟教育層級分析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英文關鍵詞: Economic Educa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Areas in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EL.010.2018.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5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雙北地區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之差異性分析和課程綱要重要性排序情況,運用層級分析法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的重要性排序是否存有差異,以及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中六大課程項目、各項目內課程條目和整體課程條目之重要性排序情形為何。研究結論簡述如下:
    一、不同性別、年齡、主修專長、教學職務的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並未具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學歷的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僅在「市場競爭」此一項目具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任教地區的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僅在「資源有限與分配」此一項目具有顯著差異。
    四、對經濟教育不同興趣的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僅在「交易與專業化生產」此一項目具有顯著差異。
    五、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依序為:「資源有限與分配」、「交易與專業化生產」、「市場競爭」、「勞動參與」、「貨幣的功能」、「誘因」。
    六、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之整體課程條目重要性排序結果
    (一)重要性位居前三名課程條目依序為:「課程項目(一)資源有限與分配-條目1.個人與家庭為什麼需要做選擇?如何選擇?」、「課程項目(一)資源有限與分配-條目3.如何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解釋選擇行為?」、「課程項目(六)市場競爭-條目3.廠商間競爭愈激烈,對消費者有什麼影響?」
    (二)重要性位居末三名的課程條目依序為:「課程項目(四)貨幣的功能-條目4.買賣外幣通常透過銀行,哪些人會想要買外幣(如日圓或美元)?哪些人會想要賣外幣(如美元)?」、「課程項目(四)貨幣的功能-條目2.使用儲值卡和使用貨幣買東西有什麼不同?」、「課程項目(四)貨幣的功能-條目3.使用信用卡和使用貨幣買東西有什麼不同?」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rder of the civic teachers in economic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areas in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By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the researcher explored that whether or not civic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 have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ssigned importance orders of the course projects, and the different priorities ordered by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Civic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 (gender, age, major, teaching dutie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ssigned importance orders of the six course projects.
    2. Civic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ssigned importance orders of the course projects. There is only “Course projects 6: Market competi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ix course projects.
    3. Civic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area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ssigned importance orders of the course projects. There is only “Course projects 1: Limited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ix course projects.
    4. Civic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interest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ssigned importance orders of the course projects. There is only “Course projects 3: Trading and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ix course projects.
    5.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assigned by civic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on the six course projects of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are as follows: Limited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Trading and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Labor participation, Currency function, Incentives.
    6. The economic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areas in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in the order of overall importance:
    (A) The top three Course Entry are: “Limited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1. Why do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need to make choices? how to choose?”, “Limited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3. How to use the concept of opportunity cost to explain choice behavior?”, “Market competition 3. The more intense the competition among manufacturers, what impact does it have on consumers?”
    (B) The last three Course Entry are: “Currency function 4. Buying and selling foreign currency usually through banks, who would want to buy foreign currency (such as the yen or the U.S. dollar)? Who will want to sell foreign currency (such as U.S. dollars)?”, “Currency function 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ing a stored value card and buying money?”, “Currency function 3.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ing a credit card and buying mone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問題與假設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經濟教育的意涵與重要性 12 第二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程綱要總綱之發展 20 第三節 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內容 25 第四節 國內經濟教育的相關研究 34 第五節 國內層級分析法的教育相關研究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6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中公民科教師背景資料之分析 67 第二節 國中公民科教師在十二年國教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新課綱之重要性排序的差異性分析 72 第三節 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新課綱之層級分析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4 附錄 121

    一、中文部分
    于承平、胡茹萍(2017)。臺灣高等技術及職業教育品質保證指標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0(1),71-105。
    王若文(1993)。台北市國中生經濟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3,307-352。
    王薏茹(2017)。Jump$tart理財教育課程綱要層級分析-以大學教授及臺北地區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0-etd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207007E%22.&searchmode=basic
    方詠菁、黃美筠(2014)。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經濟學教材內涵需求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12,143-185。
    石偉源、蒲逸悧、黃品榮、周宏室、潘義祥(2017)。後現代思潮下體育教師信念指標之建構及權重分析。體育學報,50(2),219-232。
    江芳盛、李懿芳(2012)。分析單位改變對跨國比較研究的影響—以TIMSS數學學習心理特質與學習成就之關聯性探究為例。教育學刊,41,123-154。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李安明、陳怡安、謝琬琪(2012)。校長專業發展工作坊評鑑指標-以平衡計分卡概念建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9,1-25。
    李清榮(2012)。模糊理論應用於能力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技職教育期刊,5,15-40。
    李雅婷、葉晉嘉、陳為彤(2016)。優質教學案例指標建構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9(2),89-111。
    何宣甫、邱彥禎(2010)。尋找差異化的行銷契機-嘉義地區教育類碩士在職專班的形象定位。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4,1-26。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
    林永珍、闕雅文(2009)。國小階段社會學習領域中基礎經濟教育概念之建構。經社法制論叢,43,161-186。
    林麗婷(2001)。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kt1fki/record?r1=3&h1=1
    林麗婷、黃美筠(2014)。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公民訓育學報,12,187-221。
    林信志(2014)。高級中學教科書性別偏見檢視規準之建構:德懷術與層級分析法之應用。課程與教學,17(3),119-146。
    周祝瑛(2009)。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繁化簡的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教育資料集刊,42,25-42。
    周伯泰、洪英恆、許天維(2011)。應用層級分析法和重視度表現值分析法探討教師教學之改進。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叢刊,1(2),85-101。
    周玲臺、朱德芳、林怡伶(2011)。國立大學相關基金會監督管理機制與會計資訊揭露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4(2),91-116。
    紀博棟(2005)。大學通識經濟教育課程內涵與實施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國立大學為例(博士論文)。取自http://0-140.122.127.250.opac.lib.ntnu.edu.tw/cgi-bin/gs/gsweb.cgi?o=dntnucdr&i=sG0089007003.id
    洪仁進(2010)。反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背景、名稱與文本之探究。台灣教育,662,10-17。
    洪詠善、范信賢(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范信賢(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地DNA》。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1-6。
    徐新逸、賴淑齡(2006)。台北地區國小社會科教師的經濟教育專業知能之研究。 教育研究學報,40(1),75-97。
    徐鵬谷、徐淑敏(2011)。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對教師實施經濟教育現況之研究。北市教大社教學報,10,293-322。
    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慧玲 (2007)。全方位的國民核心素養之教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5-2511-S-003-001。
    陳韜、江育美(2007)。技職與高教體系對於國際物流人才培訓課程與業界需求差異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0(2),69-95。
    陳茹玲、宋曜廷、蔡鑫廷、李宜憲(2015)。文本適讀性分級架構之建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1),1-32。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五版)。臺北:翰蘆。
    張明偉(2011)。現職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知能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0-etd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22GN0695070044%22.id.&#XXXX
    張民杰(2015)教師親師溝通能力指標及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8(3),141-169。
    張正杰、羅綸新(2016)。分析海洋教育議題學習內涵之重要性。課程與教學,19(2),53-82。
    張世璿、丁一顧(2016)。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核心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33(1),1-38。
    許籐繼(2011)。國民小學教師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及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3),61-90。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社會領綱草案訪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17年11月20日,取自:http://12cur.naer.edu.tw/main/showNews/374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發展指引。2017年11月4日。取自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020c0d22a5c0fad366f0f5ab1cf3b2a7.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社會領域(草案)。2017年11月4日。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67/196020910.pdf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2017年11月20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header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2017年11月20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header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7年11月20日,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傅懷慧、郭輝明、李佩育(2005)應用層級分析法於國小學童書包減輕背重方案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5,59-81。
    黃美筠(1996)。經濟教育理論的評介。公民訓育學報,5,193-222。
    黃美筠(1998)。從經濟教育的立論基礎探討中學經濟學教學的內涵。公民訓育學報,7,201-219。
    黃美筠(2002)。國三學生對公民與道德科經濟教材經濟認知成效之評估-以附加價值法探討。公民訓育學報,12,59-108。
    黃美筠(2014)。臺灣地區公立高中三年級學生經濟認知之評量。公民訓育學報,9,129-160。
    黃美筠、黃劍華(2014)。臺灣地區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生經濟知識之評量。臺中師院學報,16,101-127。
    黃美筠、陳玉芬、林宜儒、呂啟民(2014)。經濟推理思考教學運用在國中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公民訓育學報,18,39-64。
    黃丹鈺(2003)。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公民訓育學報,14,143-181。
    黃曙東(2007)。教育評鑑規劃人員能力內涵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1),109-126。
    黃庭鍾 、石慶桐 、蘇佳純(2016)。以層級分析法探討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兼總務主任工作壓力來源。學校行政,105,195-215。
    曾永清(2017)。理財教育課程綱要之層級比較分析-以 Jump$tart高中課程綱要為例。教師專業研究期刊,13,59-82。
    溫明忠(1999)。國中經濟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水牛出版社。
    楊思偉(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2),1-31。
    楊家瑜(2010)。國小校長說故事領導能力指標權重體系之初步研究:應用AHP和ANP。學校行政,65,88-107。
    葉連祺(2004)。AHP和CPC之比較-以教育資料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7(4),751-774。
    葉連祺 、楊家榆(2010)。國中小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指標及其影響關係模式。教育學刊,35,167-201。
    鄧毓浩、溫明忠、張樹倫、董秀蘭(1997)。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教育-公民教材發展取向之探討。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教育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主辦。
    廖信 、馬立懿、潘怡臻(2015)。設計類科學生製作電子書常見問題及其發生原因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6(2),67-86。
    鄭育惠(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經濟教育專業素養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doi:10.6822/CTUST.2012.00011)
    潘文福(2012)。一個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選擇的發展案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5(1),75-98。
    賴淑齡、徐新逸(2003)。九年一貫經濟教育課綱:九年一貫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概念分段能力指標之分析研究。國教之友,54(3),21-33。
    賴文鼎(2017)。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理財教育課程綱要層級分析──以國中公民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錫錡、張仁家、宋欣雅、陳甦彰(2009)。專科學校組織創新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3(1),75-105。
    蕭碧惠(2000)。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基本經濟認知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kt1fki/record?r1=1&h1=0
    鍾智超、詹為淵、羅希哲(2016)。U-BOPPPS教學模式之評估與建構。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7(1),97-117。
    羅兆琦(2017)。應用層級分析法探究國中公民科教師在理財教育課程綱要重要性的差異分析與排序情形(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CGMTSr/record?r1=1&h1=0#XXX

    二、外文部分
    Davis, J. E. (1987). Teaching economics to young adolescent: A research-based rationale. San Franciso: Foundation for Teaching Economics.
    Dawson, G. (1977). Research in economic education at the precollege level. In D, Wentworth, W. L. Hansen & Hawke (Eds.),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education (pp. 85-103). New York: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Gavian, R. W. (1942). Education for Economic Competence in Grades 1-6,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Goodlad, J. (1979).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New York: McGraw‐Hill.
    JCEE (1977). Annual report of the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New York: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Jappelli, T. (2010). Economic literac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e Economic Journal, 120, 429-451.
    Miller, S. L. (1991). The case for economic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and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NCEE. (1997). 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New York: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NTFEE. (1961). Economic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 Report of the National Task Force on Economic Education. New York: Committee for Econòmic Development.
    Schug, M. C. (1982). Economic education across the curriculum. 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Bloomington. Ind.
    Stigler, G.J. (1970). The Case, if any, for Economic Educ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1(2), 77-84.
    Symmes, S.S. (1991). DEEP: A process for curriculum renewal.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and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Trujillo, G. R. (1977). Consumer and economic education, K-1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U. S. Office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 C.: Office of Consumers' Education.
    Tobin, J. (1986). On the Welfare Macroeconomics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Polic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88(1), 9-2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