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峮含
Lin, Chun-Han
論文名稱: 在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n Incorporating Group Dynamics Teaching Unit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ervice Learning
指導教授: 王錦雀
Wang, Chin-Ch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團體動力服務學習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Group dynamics, Service-Learning, action research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53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在服務學習發展歷程:「準備」、「服務」、「反思」、「慶賀」四階段中考量團體動力發展歷程「形成期」、「激盪期」、「規範期」、「運作期」、「終止期」,並於團體之「形成期」、「激盪期」中加入不同的團體動力教學單元活動,藉以增能學生的團體動力知覺,促進團隊建立,建構團體規範,凝聚團隊向心力,最終以完成服務學習活動為任務目標,所有成員能將心思擺在共同的目標之上。並於此中,探討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實施歷程與修正、觀察學生學習經驗與改變以及研究者的成長與省思。
      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國中七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以觀察記錄、文件資料、訪談資料與問卷等為研究工具,蒐集研究資料並進行分析。
      學生在參與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的過程中,經驗團體凝聚力的提升、團隊溝通與合作的歷程及服務學習理念的認知與實踐,於課程結束後在服務學習相關知能、自我效能及未來服務承諾上皆有所提升與改變。
      研究者在課程中歷經行動研究的動態循環歷程,從中獲得課程發展、教學技巧等經驗與成長,並於課程結束後進行總反思與總檢討,成為未來繼續推動服務學習活動的動力與養分。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the group dynamics teaching unit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Service-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Learning cour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up dynamics. Incorporate group motivation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forming period" and "storming period" of the group to promote team building, construct group norms, and unite the team's centripetal force, with the goal of completing Service-Learning activities, all members can focus on common goals.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odification process of incorporating group dynamics teaching unit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ervice-Learning, observe the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hange, and the researcher's growth and reflection.
    The method of this study is the action research.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are students in a class in the first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Use "observation records", "document data", and "interview data" as research tools to collect research data and analyze it.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class, students gain experience in group cohesio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correct concept of Service-Learning.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students have grown and changed in the concept of Service-Learning and self-efficacy. And promise to continue to serve i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gain experience and growth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ing skills, etc. through a dynamic cycle of action research. The investigator conducts a total reflection and general review after the end of the course as a driving force and nutrient for continuing to promote Service-Learning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服務學習的理論與實施     11 第二節 團體動力的理論與分析     30 第三節 服務學習與團體動力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2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45 第三節 研究實施流程 47 第四節 教學設計與實施     49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   52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與研究倫理  57 第四章 實施歷程、修正與討論 第一節 準備與反思階段 60 第二節 服務與反思階段 102 第三節 反思與慶賀階段 108 第五章 研究結果討論與分析 第一節 學生的學習經驗與變化 119 第二節 研究者的成長與省思  13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48 第二節 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56 附 錄    162

    一、中文文獻
    王淑芬(2009)。國小學童知覺教師教學領導與班級團體動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何長珠(1997)。心理團體的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扎根理論研究方法(原作者:Strausss, A & Corbin, J)。嘉義:濤石。(原著出版年:1998)。
    宋鎮照(2000)。團體動力學。臺北:五南圖書。
    李玉心(2018)。踏尋彩虹橋──高中生服務學習方案實踐經驗與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李采霞(2018)。關懷理念的國中社區服務學習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美枝(1979)。社會心理學。臺北:大洋。
    李清偉(2013)。優質公民從服務學習開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2),94-97。
    沈六(1997)。服務學習。公民訓育學報,6,43-59。
    卓淑瑛(2009)。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佩縈、劉若蘭(2016)。服務學習課程實施與教材運用。載於劉若蘭(主編),國民中小學服務學習教師手冊(32-63頁)。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林昭儀(2012)。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學生利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財丁、林瑞發(譯)(2012)。組織行為(原作者:Robbins, S.P.)。臺北:臺灣培生(原著出版年:2003)。
    林勝義(2003)。服務學習實施程序。載於林勝義(主編),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實用手冊(36-39頁)。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瑋珊(2008)。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對於服務學習觀感及團體動力知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邱淑青(2011)。探索教育課程方案對國小六年級班級團體動力與班級士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夏林清(2002)。大團體動力—理念、結構與現象。臺北:五南。
    徐西森(1997)。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臺北:心理。
    徐西森(2011)。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臺北:心理出版社。
    徐明、林至善(2008)。服務-學習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載於黃玉(主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19-56頁)。臺北市:洪葉。
    徐明、邱筱琪(2008)。服務--學習方案的實施與夥伴關係的發展。載於黃玉(主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89-132頁)。臺北市:洪葉。
    徐明、楊昌裕、葉祥洵(2008)。服務--學習的歷史發展與教育功能。載於黃玉(主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57-88頁)。臺北市:洪葉。
    徐寶珠(2016)。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與利社會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馬傳鎮(1982)。團體動力學。警叢學刊,13(2),81-92。
    張國松(2002)。國民小學班級團體動力與班級士氣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張雅涵(2015)。服務學習融入國中公民行動取向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高紅瑛、李建民、李俊達、林芳如、高敏麗、張淑娟、鄒小蘭、蔡美錦(2014)。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潤書(1987)。行政學。臺北:三民。
    教育部(2007)。大專院校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參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教育部服務學習推動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郭淑華(2017)。人格特質對青少年幸福感之作用-以社會依附與班級團體動力為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秀英(2006)。天母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服務學習主題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勇延 (主編)(2017)。107年國中畢業生適性入學宣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陳炳男(2005)。探討教育實務工作者的利器--教育行動研究之剖析。學校行政,38,174-191。
    陳瑜芳(2008)。大手攜小手‧讓愛跟著走~服務學習融入綜合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科魁(2017)。團體動力與團體凝聚力對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湯仁燕(2015)。邁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化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頁 142-144。
    湯梓辰(2010)。團體動力學在教學行動研究之應用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1),145-171。
    黃玉(2000)。在團體中成長—團體動力運用與社團活動指導。高中教育,10,7-14。
    黃玉(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371-387。
    黃玉(2002)。服務與學習的連結—台灣師大公訓系「服務學習」課程設計理念與經驗分享。大學院校推動服務學習之回顧與探討研討會,新莊。
    黃昱瑋(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團體動力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楊怡婷(2013)。「服務學習」納入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之爭議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88-90。
    楊極東(1992)。團體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葉至婷(2017)。運用班級團體動力活動方案提升國中學生自我效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賈大齡(2010)。在遙遠的國度看見改變的力量:國際志工服務學習團體動力運作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若蘭、楊昌裕(2008)。連結服務與學習—反思。載於黃玉(主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229-280頁)。臺北市:洪葉。
    劉健順(2017)。中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經驗研究-以馬來西亞寬柔中學古來分校成長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雅君(2008)。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正德(1995)。團體動力學。臺北:心理。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
    蔡雅涵(2018)。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經驗、團體動力知覺與領導力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增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臺北:五南。
    賴兩陽(2003)。服務學習的意義與特質。載於林勝義(主編),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實用手冊(10-21頁)。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薛源澤(2014)。學生志工參與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高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顏佩如(2007)。全球教育課程發展。臺北:冠學文化出版社。
    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文獻
    Cooley, C. (1983). Social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 NJ: New Brunswick.
    Feldman, R. S. (1998). Social psycholog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Forsyth, D. R. (1990). Group dynamics.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Jacoby, B. (2014). Service-learning essentials: questions, answers, and lessons learn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Kendall, J. C. (1990). 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 A resource book for community and public service (vol.1). Raleigh, NC: 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rnships and Experiential Education.
    Klein, A.F. (1972). Effective Group Work. New York: Associated Press.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 behavior-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Sigmon, R. (1996).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The Journey to service-learning. Washington, D.C.: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Simmel, G. (1902). The Number of Members as Determining the Sociological Form of the Group.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 158- 196.
    Tuckman, B. W. (1965). Development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63, 384-399.
    Wade, R. C. (1997). Reflection. In R. C. Wade (Ed.),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 guide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the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pp.94-112).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Cartwright, D., & Zander, A. (1968). Group dynamics:Research and theory(3thed.).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D. W. Johnson & F. P. Johnson. (1991). Joining Together-Group Skill.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Ellis, D.G. & Fisher, B.A. (1994). Small Group Decision Making-Communication and the Group Process (4thed). New York: Mc- Graw-Hill. Inc.
    Eyler, J.& Giles, D. E., Jr.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ertman, C. I., White, G. P.& White, L. J.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Middle School: 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 Columbus, Ohio: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Jacoby, B. and others. (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assey-Bass.
    Knowles, H. & Malcolm, X. (1959). Introduction to group dynamics. New York: Association.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2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Schermerhorn, J.R., Hunt, J. G.& Osborn, R.N. (1991).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Witmer, J. T., & Anderson, C. S. (1994). How to establish a high school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Alexandria, Virgi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5/06/3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