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淑欣 |
---|---|
論文名稱: |
蘋果日報頭版照片呈現之風格與意義研究 An analysis on the front page photos on the daily newspaper "Apple Daily"-- uncovering their style and deeper meaning |
指導教授: | 劉立行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2 |
中文關鍵詞: | 內容分析 、符號分析 、照片 、蘋果日報 |
英文關鍵詞: | Content Analysis, Symbolic Analysis, Photo, Apple Dail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42 下載:2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蘋果日報自在台發行之後,其圖像化的呈現方式,不僅衝擊本土報紙,更影響大眾的觀看方式。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針對蘋果日報的圖像化議題進行研究,並以頭版照片作為分析的文本,進一步分析歸納蘋果日報頭版照片所組成的符號元素,且探討其符號呈現的風格與意義以及影響。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是從蘋果日報創刊日2003年5月起至2007年5月。研究樣本是利用系統抽樣方式取得。研究方法首先是以內容分析法對研究樣本的內容進行分析解構,並藉由類目的建構來分析歸納照片所慣有的特質。再者,依據內容分析結果,挑選具代表性樣本進行符號分析。
經由內容分析,本研究歸納蘋果日報頭版照片慣有的六項符號元素為:「拼貼組合」、「人物百態」、「苦多於樂」、「死亡與驚懼」、「血腥與暴力」、「旗幟或標誌」。而針對此六元素進行符號分析後,發現蘋果日報使用照片顯現意義的模式可歸納為三個步驟:「刺激」、「建構事件原形」、「讓觀者成參與者」。綜觀蘋果日報頭版照片的呈現,含括有六元素和三步驟以及此兩者交互作用下的結果,成功融合形塑出蘋果日報頭版照片的風格與意義。
而在探討蘋果日報頭版照片呈現的風格與意義過程中,本研究也發現在蘋果日報呈現照片的模式底下,照片正面臨被簡單化、被工具化、以及欠缺時代意義的困境。長此以往,照片將不再是文化資產的一部分。
Since Apple Daily published in Taiwan, the editors of Apple Daily have used a lot of photos on the front page to attract the readers. It not only impacts on the local publishers but also changes the ways of seeing.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photos that Apple Daily used to be the front page news, to find out what the messages Apple Daily passed to the readers are. Moreover, sign elements of the photos are discussed to uncover the style and the meaning that Apple Daily has been trying to convey.
The sample of this research is from system sampling from May 2003 to May 2007. The study approaches content analysis and semiotic analysis. Firstly, the contents of the sample are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messages of the Apple Daily's front page photos. The sign elements of the photos are collected through constructing a category. Then, with the result from content analysis, some samples are selected for semiotic analysis.
To sum up, there are six main sign elements of the front page photos that Apple Daily used. They are "the combination of collage," "people," "agonizing," "death & dread," "bloodiness & violence," and "symbol." Three steps Apple Daily makes to the readers are also found. They are "excitement," "reconstruct the incident," "involving readers to become participants." After making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Apple Daily presenting photos, this paper points out six sign elements and three steps.
一、中文部分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
王慧馨(2004)。2004年報紙報導總統選舉新聞的政治偏差。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天濱(2003)。台灣報業史。台北市:亞太圖書。
巴特(Barthes, Roland)(1991)。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Le Degre’ Zero de I’Ecriture E’lements de Semiologie)(李幼蒸譯)。台北市:久大、桂冠。(原著出版年:1953年)
巴特(Barthes, Roland)(1992)。符號學美學(Eléments de sémiologie)(董學文、王葵譯)。台北市:商鼎。(原著出版年:1965年)
巴特(Barthes, Roland)(1997)。明室‧攝影札記(La chambre claire :Note sur la photographie)(許綺玲譯)。台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原著出版年:1980年)
白師瑜 (2004)。市場競爭與媒介內容多元化之研究—以蘋果日報創刊前後三大報之頭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卡勒(Culler, Jonathan)(1992)。索緒爾(Saussure)(張景智譯)。台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76年)
弗倫德(Freund, Gisele)(1990)。攝影與社會(Photography & socity)(盛繼潤、黃少華譯)。台北市:攝影家。(原著出版年:1974年)
艾姆斯(Armes, Roy)(1995)。錄影學(On video)(唐維敏譯)。台北巿 : 遠流。(原著出版年:1988年)
列區(Lechte, John)(2000)。當代五十大師(Fifty Key Contemporary thinkers)(王志弘、劉亞蘭、郭貞伶譯)。台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1994年)
李佳馨(2002)。羅蘭‧巴特符號學「方法論向度」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沃爾夫朗(Wolfram, Eddie)(1995)。拼貼藝術之歷史(History of collage)(傅嘉琿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76年)
林宜箴(2001)。頭版設計與年輕讀者閱報效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季子弘編著(2006)。對符號圖騰的101個問題。台中市:好讀。
柏格(Berger, Arthur Asa)(1992)。媒介分析方法(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黃新生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2年)
柏格(Berger, John)(2002)。影像的閱讀(About looking)(劉惠媛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0年)
柏格、墨爾(Berger, John、Mohr, Jean)(2007)。另一種影像敘事(Another way of telling)(張世倫譯)。台北市 : 三言社。(原著出版年:1982年)
柏格(Berger, John)(2007)。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吳莉君譯)。台北市 : 麥田。(原著出版年:1972年)
胡立宗(1999)。蘋果日報 讀者要,我們就賣。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世豐(2005)。學什麼?像什麼:報紙版面設計之競爭意涵-以蘋果日報出刊前後中時聯合自由三報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柳惠文(2004)。報紙新聞內容與圖像呈現對認知效果的影響。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柏均、廖誌揚、劉穎仲、何振儀、蔡易達(2004)。蘋果日報版面編輯之年輕讀者滿意度研究。華岡印刷傳播學報,35,36-48。
威梅、多明尼克(Wimmer, Roger D.、Dominick, Joseph R.)(2003)。大眾媒體研究:導論(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黃振家等譯)。台北市:學富。(原著出版年:1997年)
威爾斯(Wells, Liz)(2005)。攝影學批判導讀(Photography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鄭玉菁譯)。台北縣:韋伯。(原著出版年:2000年)
索緒爾(Saussure, Ferdinand de)(2001)。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裴文譯)。南京市:江蘇教育。(原著出版年:1966年)
桑塔格(Sontag, Susan)(2004)。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陳耀成譯)。台北市:一方。(原著出版年:2003年)
桑塔格(Sontag, Susan)(2005)。蘇珊.桑塔格文選(Selected writings by Susan Sontag)(黃燦然等譯)。台北市:一方。
桑塔格(Sontag, Susan)(1997)。論攝影(On photography)(黃翰荻譯)。台北市:唐山。(原著出版年:1977年)
班傑明(Benjamin, Walter)(1999)。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Walter Benjamin essais)(許綺玲譯)。台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原著出版年:1968年)
陳延昇(2003.4.1)。蘋果vs.台灣三大報,一百八十天攻防。數位時代雙週,55,62-69。
陳若齡(2005)。自殺事件的媒體再現──以2004年四報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國祥、祝萍(1987)。台灣報業演進40年。台北市:自立晚報。
康照祥(2005)。媒體識讀。台北市:揚智。
麥都格、赫爾利(McDougall, Angus、Hurley, Gerald D.)(1981)。視覺的震撼(Visual Impact in Print)(閻凱毅譯)。台北市:時報。(原著出版年:1971年)
郭力昕(1998)。書寫攝影:相片的文本與文化。台北市:元尊。
許碧蘚(2005)。報紙版面視覺化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義書(2004)。新聞產製場域中的攝影記者─認知、角色、專業權力及生存心態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思閔、文迪、張峰榮、呂裕樟(2006)。台灣社會閱報的變動趨勢-蘋果日報加入後。圖文傳播藝術學報,286-295。
曾時模、李杉峯(2004)。台灣報紙地方新聞圖文編輯之演進。商業設計學報,8,147-159。
曾恩波(1973)。世界攝影史。台北市:藝術圖書。
張卉穎(2005)。蘋果日報對聯合報、中國時報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照堂(1992)。光影與腳步:台灣寫實攝影發展報告。載於台灣攝影年鑑編輯委員會(主編),台灣攝影年鑑綜覽:台灣百年攝影1997(33-55頁)。台北市:原亦藝術。
傅拉瑟(Flusser, Vilem)(2003)。攝影的哲學思考(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李文吉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4年)
費斯基(Fiske, John)(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張錦華等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2年)
詹柯斯基、珍森(Jensen, Klaus B.、Jankowski, Nicholas W.)(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A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唐維敏譯)。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1年)
蔡佳青(2006)。八面玲瓏:台灣蘋果日報政治立場之初探。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立行(2005)。影視理論與批評。台北市:五南。
劉立行、沈文英(2003)。視覺傳播。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楊惠娟(2006)。台灣日治時期報紙版面編輯設計形式特色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黎智英(2007)。我是黎智英。台北市:商周。
謝向榮(2004)。報紙建構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文輝、吳筱玫、Anna R. Paddon(1999)。台灣報紙頭版設計的趨勢分析:1952-1996。新聞學研究,59,67-90。
羅特斯坦(Rothstein, Arthur)(2004)。紀實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李文吉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6年)
蘇蘅、牛隆光、黃美燕、趙曉南(2000)。台灣報紙轉型的問題與挑戰—提供讀者更好的選擇?。新聞學研究,64,1-32。
二、外文部分
Allen, G.(2003)Roland Barthes . New York : Routledge.
Berger, A. A. (2000).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housands Oaks, CA: Sage.
Barthes, R.(1968). Elements of semiology(Annette Lavers & Colin Smith, trans.) New York : Hill and Wang.(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5)
Barthes, R. (1999). Image-Music-Text(Stephen Heath, trans.). New York : Hill and Wang.
Weber, R. P.(1990). Basic content analysis . Newbury Park, CA. : Sage.
三、網路部分
蘋果日報網站:http://apple.1-apple.com.tw/
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cgi/ncl9/m_ncl9_news
國立台中圖書館舊版報紙資訊網:http://paper.ntl.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