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佳欣
論文名稱: 工廠女兒圈-論1970~80年代台灣文學中的女工樣貌
指導教授: 鄭瑞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77
中文關鍵詞: 女工台灣文學加工區女作業員鄉土文學婦女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7下載:9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的經濟起飛,主要來自於國際情勢的適時造就與政府政策的積極迎合,尤其從1966年開始設立加工出口區之後,更為台灣的經濟發工業化揭開新的里程碑。當時最受到企業青睞的莫過於「低廉的生產成本」,而擎起這分重擔的正是台灣年輕女性所提供的勞動力。「台灣奇蹟」乃是建立在眾多勞動者辛勤工作的基礎上,特別是將大半青春都奉獻在生產線機台的女工們,她們是促成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
    然而,女工被資本家視為生產系統裡的小小零件,為人的尊嚴與價值全被漠視;尤其是在現代化工廠制度中,透過家庭結構、產業組織和政府政策,強化了對婦女勞動力的啃噬。她們的辛酸悲情,實遠甚於男性勞工。
      1970年代開始,在台灣本土化的浪潮中,文學家受到時代心靈的鄉土召喚,關注到她們,為其發出不平之音,探析留存了台灣女工當代的生活形貌,這個深具時代意義素材的開創,無論對台灣的歷史研究或文學發展領域,都矗立了無庸質詰的一席之地。
    進入1980年代,隨著政經情勢丕變,加上產業結構的改變,文學家勾繪的女工形貌與70年代的單純悲苦形象大為不同,不過,却也隨著後現代多元時代的來臨,文學商品化,純文學作品銷路蹇滯,女工書寫逐漸被邊緣化,終至稀落。
    本研究以文學文本為基點,以性別論述、由下而上的角度切入文學與歷史的詮釋,梳理架構台灣文學的女工書寫脈絡與成果,釐清並還原女工對台灣經濟奇蹟的貢獻,並從「小人物」的世界,重新拼貼解讀現代化歷程對台灣社會各層面造成的變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當父權體制遇上資本主義──從農村女兒到工廠女工 18 第一節 殖民經濟的變貌――國民黨與美援遇合 20 第二節 後殖民的新依附――加工出口區的設置 39 第三節 貧弱與父權交迫――農村女性產業大軍 55 第三章 浮出歷史地表的不平悲鳴──七○年代的初綻與發展 81 第一節 鄉土的呼喚、使命的代言――70年代台灣文學的女工書寫 83 第二節 「工人筆俠」強有力的發聲――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116 第三節 淚捲在詩篇裡的初綻――李昌憲《加工區詩抄》 211 第四節 哀憐微弱的泣訴――女工詩人葉香 286 第四章 風聲鶴唳中的頓挫與再現──八○年代的續航與演化 320 第一節 政經遽變與文學轉向――80年代台灣文學的女工書寫 321 第二節 勇者的回歸――楊青矗《外鄉女》與《女企業家》 333 第三節 使命的接續――李昌憲《生產線上》&陌上塵「工人小說」 347 第四節 後殖民與新女性――陳映真《雲》&呂秀蓮《情》 406 第五章 結論 435 附表一 台灣土地改革前後自耕及佃耕之農地以及農家構成之變化 445 附表二 加工出口區歷年人數統計(1967~1981) 446 附表三 1976年女工家長的職業調查 447 附表四 1964~1991年台灣農家所得的構成比例 448 附表五 1952~1990年台灣農業人口的變化 449 附錄六 三位女工的訪談記錄 450 參考書目 452

    參考書目
    一、文學作品

    1.小說部分

    (1) 楊青矗(1940―)
    〈綠燈虹〉,《台灣文藝》,28期,1970年
    〈麻雀飛上鳳凰枝〉,原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3年10月22日。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人》。
    〈海枯石爛〉,原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2年11月,後收錄於楊青矗,《那時與這時》。
    〈昭玉的青春〉,原刊於《女與男》,拓荒者出版社,再刊於《聯合報副刊》,1976年4月30日~5月1日,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龜爬壁及水崩山〉,原刊於《她們的血汗,她們的眼淚》,再刊於《聯合報副刊》,1976年 6月18日,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秋霞的病假〉,原發表於《新生報》,1976年11月,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婉晴的失眠症〉, 原發表於《台灣文藝》54期,1977年1月,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陞遷道上〉,原發表於《現代文學》,1977年5月12日,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工廠的舞會〉,原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7年6月,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自己的經理〉,原發表於《台灣時報副刊》,1977年6月,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外鄉來的流浪女〉,原發表於《台灣文藝》,1977年8月,後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
    〈澀果的斑痕――「外鄉女」之一〉,《自立晚報》,1983年11月14~16日。
    〈初出閨門――「外鄉女」之二〉,《台灣文藝》,第85期,1983年。
    〈大都市――「外鄉女」之三〉,《文學界》,第9期,1984年。
    〈父母親大人――「外鄉女」之四〉,《文季》,第1卷第4期,1984年。
    《工廠人》,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75年4月初版,1984年6月再版。
    《工廠女兒圈》,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78年3月初版。
    《那時與這時》,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78年初版。
    《在室女》,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78年7月初版,1985年3月再版。
    《廠煙下》,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78年12月初版。
    《女企業家》,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90年10月。
    《楊青矗集》,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2年4月初版第一刷。

    (2)陌上塵(1952―)
    〈夢魘九十九〉,陌上塵,《夢魘九十九》,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3年10月初版。
    〈風神100〉,原發表於《新聞報》,1980年5月31日,後收錄於陌上塵,《思想起》。
    〈卿本佳人〉,原發表於《台時副刊》,1984年11月29日,後收錄於陌上塵,《長夜漫漫》。
    《思想起》,台北市: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10月初版。
    《長夜漫漫》,台北市:希代出版社,1986年8月初版。
    《造船廠手記》,高雄市:愛華出版社,1988年初版。

    (3)其他:

    胡品清,〈 泡沫〉,《聯合報聯合副刊》,1966年3月10日7版。
    管瓊,〈 平行線〉,《聯合報聯合副刊》,1966年5月23日7版。
    恬恬,〈為了那八百元〉,《聯合報聯合副刊》,1966年9月26日7版。
    鄭煥文,〈側臉〉,《聯合報聯合副刊》,1969年1月16日9版。
    林鍾隆,〈再吻我〉,《聯合報聯合副刊》,1970年6月4日9版。
    子于,〈迷惑〉,《鋼血──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小說卷五》,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9月初版。
    陳映真,《雲》,台北市: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2月初版。
    呂秀蓮,《情》,台北市: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7月初版。
    鄭俊清,〈黑色地域的呼喊〉,收錄於宋澤萊編,《1985年台灣小說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6年2月初版,1986年3月再版。

    2.新詩部分

     (1)李昌憲(1954―)

    《加工區詩抄──1977~1980》,台北市:德華出版社,1981年6月初版。
    《生產線上》,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第一刷。

    (2)葉香(1950―)

    〈七點半的卡〉,《夏潮》,第4卷第5期,1978年5月。
    〈生產線上〉,先收錄於楊青矗,《工廠女兒圈》獻詩,後更名〈工作〉,刊於《勞動者》第25期,1988年9月15日第6版,再收錄於葉香,《微雨:詩與小品》。
    〈阿菊〉,原發表於《春風》第一卷第一期,1979年11月;收錄於葉香,《微雨:詩與小品》。
    〈夜班〉,原發表於《勞動者》第25期,1988年9月15日第7版,後收錄於葉香,《微雨:詩與小品》。
    〈薪水袋〉,原發表於《勞動者》第25期,1988年9月15日第1版,後收錄於葉香,《微雨:詩與小品》。
    〈匯錢〉,收錄於葉香,《微雨:詩與小品》。
    〈蕭映雪〉,原發表於《進步》雜誌第1期,1981年4月;亦刊載於《勞動者》第25期,1988年9月15日第7版,後收錄於葉香,《微雨:詩與小品》。
    《微雨:詩與小品》 台東市:台東縣文化中心,1998年6月。

     (3)其他

    黃漢龍,〈詩抄:女工〉,收錄於朱明、羅業勤、劉安安、黃漢龍、楊青矗,《她們的血汗、她們的眼淚》,台北市:拓荒者出版社,1976年8月初版。
    莊金國,〈加工區的女孩〉,《鄉土與明天》,台北市:大漢出版社,1978年8月。
    詹宛君,〈外資廠女工吟〉,《夏潮》,第5卷第1期,1978年7月。
    劉克襄,〈女工之死〉,《在側天島》,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5年4月。

    二、專書

    丁幼泉,《勞工問題》,台北市:華欣出版社,1976年。
    丁庭宇、馬康莊主編,《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86年6月一版。
    文崇一,《台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12月。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
    1965)》,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1月。
    文訊雜誌社編,《台灣文學中的社會──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一)》,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
    于宗先、劉克智主編,《台灣的工業發展》,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84年6月。
    于宗先,《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出路》,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
    公司,1998年7月初版一刷。
    于宗先,王金利合著,《台灣通貨膨脹》,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
    中村元著,徐復觀譯,《中國人之思維方法》,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編,《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台北市:中國論壇社,1985年10月初版。
    王育德,《台灣海峽》,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0年4月。
    王拓,《街巷鼓聲》,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77年9月。
    王震亞,《台灣小說二十家》,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3年12月。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三刷。
    丘為君、陳連順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的回顧》,台北市:龍田出版社,
    1978年。
    朱明、羅業勤、劉安安、黃漢龍、楊青矗,《她們的血汗、她們的眼淚》,台北市:拓荒者出版社,1976年8月初版。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市:新地出版社,1992年。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5月初版。
    呂正惠主編,《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台北市:正中書局,1998年11月。
    呂西安•戈爾德曼著,吳岳添譯,《論小說的社會學》,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5年4版2刷。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計劃小組編,《中美合作人力資源會議論文專輯》,台北市: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計劃,1973年。
    谷浦孝雄編著,雷慧英譯,《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灣的工業化》,台北市:人間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
    何欣,《當代台灣作家論》,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12月。
    何欣,《中國現代小說的主潮》,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79年3月初
    版。
    宋澤萊,《宋澤萊談文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4年9月初版。
    李元貞,《女性詩學》,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11月30日。
    李金銓,《傳播帝國主義》,台北市:久大文化,1987年。
    李登輝,《台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9月初版,1980年6月增訂第三次印行。
    李漢偉,《台灣小說的三種悲情》,台北縣:駱駝出版社,1997年。
    李瑞騰主編,《中華現代文學評論大系14:評論卷壹》,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89年5月。
    李銀河主編,《婦女:最漫長的革命──當代西方女權主義理論精選》,北京市: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5月初版。
    杜乃濟、蕭萬長合著,《改善對外貿易型態之研究》,台北市:商務印書館,1977年10月。
    尾崎秀樹著,陸平舟等譯,《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台北市:人間
    出版社,2004年。
    吳惠林,《台灣經濟的奇蹟、危機與轉機》,台北市:正中書局,1994 年9月台初版。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市:時報文化圖書公司,1982年5月再版。
    林美瑢,《基層婦女──女工百態、健康問題、外籍勞工、抗爭經驗》,台北市:台灣基層婦女勞工中心,1995年5月1日初版。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初版三刷。
    林鐘雄,《台灣經濟經驗一百年》,台北市:三通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初版。
    林鐘雄,《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市:自立晚報,1981年5月。
    孟悅、戴錦華著,《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孟樊、林燿德編,《世紀末偏航:八○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
    杭之,《一葦集──現代化發展的反省斷片》,台北市:允晨出版公司,1987年4月。
    金耀基,《從現代到傳統》,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2年10月。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0年4月。
    周添城,《區域主義下的台灣經濟》,台北市︰正中書局,1995年。
    胡台麗,《媳婦入門》,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三版一刷。
    胡民祥主編,《台灣文學入門文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9年10月初版。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
    洪銘水,《台灣文學散論-傳統與現代》,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一刷。
    南方朔,《中國自由主義的最後堡壘》,台北市:四季出版社,1979年9月初版。
    段承璞編著,《台灣戰後經濟》,台北市:人間出版社,1994年7月一版二刷。
    姜虹蘭,《台灣地區女性勞工生活素質與福利需求之研究》,台北市:勞委會,1992年。
    侯立朝編,《當代思潮引導》,台北市:帕米爾出版社,1985年。
    高天生,《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
    徐正光,《工人與工作態度:台灣工廠人的實證研究》,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0年初版,1998年二刷。
    袁穎生,《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初版。
    秦孝儀,《中華民國經濟發展史》第三冊,台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1983年12月初版。
    韋政通,《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2月。
    孫震,《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台北市:三民書局,2003年5月初版。
    黃富三,《女工與台灣工業化》,台北市:牧童出版社,1977年初版。
    黃凡、林耀德主編,《新世代小說大系─都市卷》,台北市:希代圖書公司,1989年5月。
    黃俊傑編,《中國農村復興聯會委員會史料彙編》,台北市:三民書局,1991年6月初版。
    黃俊傑,《農復會與台灣經驗(1949~1979)》,台北市:三民書局,1991年6月初版。
    黃重添等合著,《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縣:稻禾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黃重添,《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縣:稻禾出版社,1992年8月。
    陳玉璽著,段承璞譯,《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個案研究》,台北市:人間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1994年4月一版二刷。
    陳芳明,《鞭傷之島》,台北市:自立報系,1989年。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及其周邊》,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2年4月初版。
    陳誠,《台灣土地改革紀要》,台北市:中華書局,台北市:1961年
    陳國鈞,《勞工問題》,台北市:三民書局,1990年。
    陳映真,《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4年
    9月。
    陳幸惠編,《七十三年文學批評選》,台北市:爾雅出版社,1985年3
    月初版。
    陳添壽,《台灣政經發展策略》,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3月初版。
    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縱論》,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許介麟,《戰後台灣史記》,台北市:文英堂,1996年9月。
    許俊雅,《台灣文學散論》,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11月。
    許俊雅編,《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995年。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一刷。
    郭紀舟,《七○年代台灣左翼運動》,台北市:海峽學術,1999年11月。
    尉天聰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0年10月三版。
    葉石濤,《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初版,1998年4月再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困境》,高雄市: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7月。
    葉石濤,《展望台灣文學》,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94年8月。
    葉維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
    曾萍萍,《噤啞的他者──陳映真小說與後殖民論述》,台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2月初版。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12月。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市:玉
    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初版二刷。
    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7月。
    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6年7月。
    彭瑞金,《泥土的香味》,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4月。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市:自立出版社,1991年。
    彭瑞金,《瞄準台灣作家》,高雄市: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7月。
    彭瑞金,《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5年1月。
    逯扶東,《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1月增訂6版。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台灣文學散論》,台北市:聯合文學,1996年3月。
    楊宗翰編,《台灣文學史的省思》,台北縣: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楊青矗,《筆聲的迴響》,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78年6月重排出版。
    楊青矗,《工廠人的心願》(《工廠人第四卷》),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79 年6月再版。
    楊青矗,《生命的旋律》,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84年6月1日初版。
    楊青矗,《在室男》,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84年8月初版。
    楊國樞、黃光國,《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台北市:桂冠文書圖書公司,1991年8月。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1月。
    新台灣文化研究基金會編,《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9年12月。
    葛震歐,《加工出口區的創設》,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詹明信 (Fredric Jameson) 著,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市: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2月1日初版,1989年4月10再版。
    詹明信 (Fredric Jameson) 著,吳美真譯,《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8年2月初版一刷。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等編,《光復後台灣農業政策的轉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86年8月。
    廖正宏、黃俊傑等編,《戰後台灣農民取向的轉變》,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
    趙文山,《台灣三七五地租運動的透視》,台北市:自由出版社,1949年。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
    翟本瑞,《社會理論與比較文化》,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初版一刷。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市:雅典出版社,1998年3月。
    鄭明娳,《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鄭美里編,《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文化總會共同出版,2006年6月初版。
    潘志奇,《光復初期台灣通貨膨脹的分析》,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4月。
    潘鋕甲,《民營企業的發展》,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11月初版。
    劉毓秀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市:女書文化,1997年9月。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台北縣:立緒出版社,2000年5月。
    劉寧顏主編,《台灣土地改革紀實》,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年6月。
    劉心皇,《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台北市:天視出版社,1981 年。
    歐宗智,《走出歷史的悲情──台灣小說評論集》,台北縣: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12月。
    隱地編,《五十八年短篇小說選》,台北市:爾雅出版社,1984年10月新二版。
    鍾玲,〈七十、八十年代女詩人的感性世界〉,《現代中國謬思》,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10 月。
    譚國根,《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香港:牛津大學,2000 年。
    謝高橋,《都市人口遷移與社會適應──高雄市個案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5年5月。
    簡瑛瑛主編,《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台北縣:立緒出版社,1997年。
    魏蕚,《中國式資本主義──台灣邁向市場經濟之路》,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初版。
    羅鋼、劉象愚主編,《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
    藍博洲,《白色恐怖》,台北市:揚智文化公司,1993年5月初版。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18世紀歐洲啟蒙與流派,20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0月初版,2000年2月初版二刷。
    龔鵬程編,《台灣的社會與文學》,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1月初版。
    Abbot, Panela & Wallace, Claire著,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
    Alfred Schmidt著,沈力譯,《馬克思的自然概念》,台北市:結構群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Edward W. Said著,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等譯,《東方主義》,台北市:立緒出版社,1999年。
    Ellleke Boehmer著,盛寧、韓敏中譯,《殖民與後殖民文學》(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Fernand Braudel著,顧良、張慧君譯,《資本主義論叢》,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年3月。
    Georg G. Iggers 著,楊豫譯,《二十世紀的史學》,台北市:昭明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第一刷。
    Georg Luk`acs著,黃丘隆等譯,《歷史與階級意識》,台北市:結構群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12月。
    George Ritzer著,馬康莊等譯,《社會學原理》,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89年。
    George Ritzer著,林佑聖等譯,《社會的麥當勞化》,台北市:弘智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
    Karl Marx著,伊海宇譯,《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年。
    Robert Bocock著、田心喻譯,《文化霸權》,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12月。
    Rosemarie Tong著,刁筱華譯,《女性主義思潮》,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New Left Review編,徐平譯,《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文選》,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4年。
    三、學位論文

    王實之,〈資本主義、父權社會下的紡織女工:台灣工業化的案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朱承平,〈電子工業女性勞工就讀高中職業補校之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李怡雯,〈 女工夜間工作問題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李祖琛,〈七十年代台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傳播結構的觀察〉,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李瑩芝,〈看不見的勞動──1940~1960年台灣女性勞工的生命歷程、家戶動力與僱傭策略〉,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李擇仁,〈加工出口區對地方鄉鎮發展之影響──以潭子加工出口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沈靜嵐,〈當西風走過:六○年代《現代文學》派的論述與考察〉,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阮劍平,〈高雄加工出口區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林偉淑,〈《現代文學》小說創作及譯介的文學理論的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周永芳,〈七十年代台灣鄉土文學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侯如綺,〈楊青矗小說中台灣社會的現代化過程〉,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論文,2001年。
    柏蘭芝,〈經濟再結構中的婦女就業變遷與地域空間轉化──台北縣成衣業關廠女工再就業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景宏,〈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曉娟,〈楊青矗小說中的抗爭主題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麻生沅,〈全球化下的流行、建築與品味:百貨公司化粧品專櫃之空間生產與消費〉,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月。
    張秀密,〈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區女作業員生活率動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張峰益,〈勞動過程的控制與反制――台灣製造業工廠的個案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7月。
    黃慧鳳,〈「工」在社稷──廿世紀台灣勞工文學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1月。
    游鴻裕,〈經濟發展、婦女就業與家庭變遷:台灣經驗之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葉孟峰,〈加工區女性工作者的就業困境〉,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劉在銓,〈我國現行女工福利制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劉淑玲,〈論現代詩中的工業化意象〉,私立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藍博堂,〈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及其餘波1971~198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2年。
    Ingrid Schuh、劉美梨譯,〈台灣作家楊青矗作品(一九七五年以前)研究,特利爾(Universitat Trier)大學碩士論文,1989年6月。

    四、論文期刊

    文心,〈楊青矗的世界〉,《文心》,第2期,1974年5月。
    孔長江,〈加工出口區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加工出口區簡訊》,第28卷第1期,1993年。
    古學斌、邱延亮,〈香港中年女工生命史與雇傭策略初探︰一些問題和啟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6期,1997年。
    成露茜、熊秉純,〈婦女、外銷導向成長和國家︰台灣個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4期,1993年。
    向陽,〈七十年代現代詩風潮試論〉,《文訊》,第12期,民1984年 6 月。
    李國鼎,〈加工出口區制度的建立及其功能〉,《自由中國之工業》,第73卷第3期,1990年。
    李歐梵,〈中國現代文學的現代主義-文學史的研究兼比較〉,《現代文學》,復刊第14期,1981年6月。
    李利國,〈加工區女工的世界〉,收錄於陳銘磻編,《台灣報導文學十家》,台北市:業強出版社,2000年9月。
    李昂,〈喜悅的悲憫──楊青矗訪問〉,《書評書目》24期,1975年4
    月。
    呂昱,〈人性尊嚴與經濟效率的抉擇-試論陳映真的「雲」〉,《台灣文
    藝》,76期,1982年5月
    吳忠吉,〈資源分配與勞資關係〉,《壟斷與剝削──權威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基金研究會,1989年6月。
    吳德章,〈加工出口區對地方之貢獻〉,《加工出口區簡訊》,第32卷第2期,1997年。
    吳聰敏,〈美援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一期,1988年春季號。
    余杏容,〈談女工的社會地位〉,《中國論壇》第4卷第9期,1978年7月。
    杜文靖,〈從陳芬蘭到江蕙〉,《自由時報》副刊,1996年11月1~2日。
    林于弘,〈八、九○年代台灣女性主義詩的寫作特色〉,《文學新鑰》創刊號,2003 年7 月。
    林芝眉,〈常劍耿介倚天之外─談工人筆俠楊青矗的社會寫實〉,《亞洲人》,1984年12月10日。
    林鍾隆,〈楊青矗的魅力〉,《青溪雜誌》,第75期,1973年9月。
    林燿德,〈藍色的輸送帶──李昌憲與其「加工區詩抄」〉,《文藝月刊》,199期,1986年1月
    林淇瀁,〈微弱但是有力的堅持:70年代台灣現代詩壇本土論述初探〉,收錄於文訊雜誌社編,《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市:文訊雜誌社,1996頁,363-375。
    季季,〈《昭玉的青春》評介〉,《書評書目》,第49期,1977年3月。
    花村,〈從《心癌》論楊青矗的文學質素〉,《台灣文學》,第59期,1978年6月。
    尚瑞國、郭迺鋒,〈財政短絀、「肥料換穀制度」與 臺灣戰後初期之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半年》74期,2003年12月。
    洪宏亮,〈楊青矗的《工廠人》〉,《書評書目》,第42期,1976年10月。
    洪醒夫、賴漢章紀錄,〈社會的關切與愛心──楊青矗作品討論會紀錄〉,《台灣文藝》第59期,1978年6月;收錄於鐘肇政編,《不滅的詩魂─對談評論集》,台北市:台灣文藝出版社,1981年。
    紅河,〈楊青矗與工人文學〉,《台灣時代》,第4期,1978年1月;收錄於《台灣文學入門文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9年10月。
    胡台麗,〈台灣農村工業化對婦女地位的影響〉,《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性別研究室,1985年。
    胡衍南,〈戰後台灣文學史上第一次橫的移植:新的文學史分期法之實驗〉,《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6期,1992年9月。
    夏林清,〈台灣女性勞工生涯發展〉,《婦女雜誌》,第238 期,1988年。
    夏樂祥,〈台灣製造業女性作業員生命經驗與勞動過程分析〉,《近代中國》,116期,1996年12月。
    袁宏昇,(楊青矗素描及其他),《臺灣文藝》,第59期,1978年6月。
    陳正醍著,路人譯,〈台灣的鄉土文學論戰〉,《暖流》,第2卷第2期,1982年8月
    陳光興,〈帝國之眼:「次」帝國與國族──國家的文化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期,1994年,頁149~215。
    郭楓,〈四十年來台灣文學的環境與生態〉,《新地》,第1卷1期,1990年4月。
    黃武忠,〈小說家的社會關懷:兼談子于《迷惑》與楊青矗《工廠女兒圈》之比較〉,《書評書目》,第90期,1980年10月。
    黃武忠,〈小說的方言使用─兼談楊青矗《工廠人》王禎和《嫁妝一牛車》黃春明《莎喲娜啦,再見》之用語比較〉,《書評書目》,第72期,1979年4月。
    黃長玲,〈舊議題與新趨勢:全球化下的女性勞動者〉,《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22期,2003年3月。
    黃重添,〈台灣企業家的心路─評楊青矗新作二部曲《連雲夢》〉,《台灣研究集刊》,第4期,1988年。
    尉天驄,〈由飄泊到尋根──工業文明下的台灣新文學〉,《中國論壇》,241期,1985年10月10日。
    許南村,〈楊青矗文學的道德基礎:讀《工廠人》的隨想〉,《台灣文藝》,革新號第6期,1978年6月。
    許素蘭,〈論楊青矗小說裏的人際關係〉,《昔日之境》,第2期,1985年9月。
    張明正,〈台灣現代化、婦女地位與生育力之研究〉,《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上)》,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1985年7月。
    張晉芬,〈女性員工在出口產業待遇的探討──以台灣1980年代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2期,1996年。
    張鍚川,〈女作業員的謎思:一個女性化職業建構過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小型專題研討會:第三回台灣勞動研究》,1996年。
    張錫川,〈加工出口區的變(上)〉,《加工出口區區刊》,第60期,2001年。
    張錫川,〈加工出口區的變(下)〉,《加工出口區區刊》,第61期,2001年。
    張麗玉,〈一個女工的控訴──「一個爬格子的懇摰話」〉讀後感〉,《夏潮》,第4卷5期,1978年5月
    傅立葉,〈現行僱用政策與個人工作─家庭需求的衝突〉,《研考雙月刊》,第17卷第6期,1993年。
    曾心儀,〈工人作家:楊青矗的故事〉,《台灣文藝》,第82期,1983年5月。
    趙文衡,〈加工出口區「日」不落?〉,《卓越雜誌》,第5卷,1993年。
    葉石濤,〈楊青矗的《工廠人》〉,《夏潮》,第2卷4期,1977年4月。
    葉石濤,〈評《工廠女兒圈》(上)〉,《台灣日報》,第12版,1978年7月22日。
    葉石濤,〈評《工廠女兒圈》(下)〉,《台灣日報》,第12版,1978年7月23日。
    葉連鵬,〈七○和八○年代台灣「工人小說」淺探──以楊青矗、陌上塵為主要對象〉,《台灣文學論集》第3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1999年7月。
    葉啟政,〈對四十年來台灣地區社會學發展的一些反省〉,《中國論壇》,241期,1985年10月10日。
    彭瑞金,〈台灣文學應以本土化為首要課題〉,《文學界》,第2期,1982年4月。
    勞為民,〈飛歌女工的怪病〉,《大學雜誌》,第59期,1973年11月。
    費景漢、曹添旺、賴景昌,〈性別歧視與工資不平均度之研究〉,《中研院三研所專題選刊》,第45號,1982年。
    楊牧,〈談台灣現代詩三十年〉,《中國論壇》,207期,1984年5月10日。
    楊青矗,〈提高台灣文學的政治層面〉,《台灣文藝》,第100期,1986年5月。
    楊豫、李霞、舒小昀,〈新文化史的興起──與劍橋大學彼得.柏克教授座談側記〉,《史學理論研究》,第1期,2000年1月。
    詹宏志,〈尊嚴與資本機器的抗爭――評介陳映真的近作「雲」〉,《台灣文藝》,革新號第15期,1980年8月。
    廖翱,〈沉重的呼聲──試評《工廠人》〉,《大學雜誌》,第97期,1976年6月。
    劉紹銘,〈現代中國小說之時間與現實觀念〉,《中國論壇》,241期,
    1984年10月10日。
    熊瑞梅、王秀絨、呂素卿,〈台灣地區工廠女作業員兩性關係與人口教育之研究〉,《性別角色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暨清大社會人類學研究所,1989年4月。
    蔣竹山,〈「文化轉向」的轉向或超越?──介紹四本論歐美新文化史的著作〉,《新史學》,第12卷第1期,2001年3月。
    黎昂,〈正視女工保護問題〉,《中國勞工》,454期,1969年10月1日。
    鍾玲,〈詩的荒野地帶〉,《中外文學》,第23 卷第3 期,1994年6月。
    蕭蕭,〈楊青矗筆下的工廠人意識〉,《台灣文藝》,第59期,1978年6月。
    蕭蕭,〈談楊青矗的小說集:《工廠女兒圈》的運動功能〉,《台灣日報》,第12版,1978年9月7日。
    簡偉斯,〈現代企業行為下的人-論陳映真的小說「華盛頓大樓.第一部:雲」〉,《文藝月刊》,206期,1986年8月。
    邊裕淵,〈婦女勞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台灣的實證分析〉,《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台北市: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性別研究室,1985年。
    嚴祥鸞,〈台灣勞動市場性別化分工的解析1951~1994〉,《勞資關係論叢》,第5期,1996年。
    嚴祥鸞,〈台灣勞動市場性別化分工的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跨世紀台灣婦女生活之回顧與展望論文全集》,台中市:台中市政府,1999年3月。
    Ingrid Schuh著、劉美梨譯 〈楊青矗對文學與社會的觀點〉,《民眾日報》,17版,1992年8月5日。
    Elain Showalter(伊蘭.蕭瓦特)著,《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Feminist
    Criticism in the wilderness),張小虹譯,《中外文學》,第14 卷第
    10 期,1986年3月。

    五、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作作品目錄》,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勞工統計年報》,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1978年。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勞工統計年報》,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1987年。
    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統計月報》,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1989
    年。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製造業薪資統計之調整》,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1977年。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台灣經濟增長和結構變化──外貿》,台北
      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1年。
    行政院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20年來之加工出口區》,高雄:行政院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1986年。
    行政院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中華民國加工出口區投資指南》,高雄:行政院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1987年。
    行政院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中華民國加工出口區三十年來之回顧與前瞻》,高雄: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1996年。
    行政院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加工出口區三十五週年區慶特刊》,高雄: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2001年。

    六、參考網站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www.stat.gov.tw/ (2007年8月30日參閱)
    中文共產主義資料庫,http://www.xiachao.org.tw/ (2007年8月30日參閱)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2004年7月26日參閱)
    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http://gender.psc.ntu.edu.tw/Gender/ (2007年8月30日參閱)
    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index.html(2007年8月30日參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