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惠惠
Novyca Latif
論文名稱: 印尼大一學生初級口語研究
Research on Basic Spoken Chinese of Indonesian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指導教授: 曾金金
Tseng, Chin-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印尼學生初級口語表達演示模式華語
英文關鍵詞: Indonesian students, basic spoken Chinese, presentational mode, Chines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為個案研究,以印尼泗水彼得拉基督教大學中文系大一學生B班作為研究對象。由於以往印尼老師缺乏第二語言教學知識且著重在讀寫教學,使得印尼學生無法說出一口流利的華語。其次,印尼學生使用的教材多半是現代華語的表達演示模式形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印尼華語和現代華語表達演示模式存在差異,致使印尼學生說華語時產生困惑。因此,筆者認為針對印尼泗水大學生,需要補充印尼華語與現代華語的使用差異。
    本研究主要針對中文系B班的初級口語課程進行研究,包含:課程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法以及測驗與評量。課程設計乃基於學生需求分析調查所得情境作為教學主題單元,共分為8個主題,包括:宿舍、校園、教室、辦公室、食堂、市場、醫院和郵局。課程內容將適時補充印尼華語和現代華語表達演示模式差異,採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測驗與評量方式包含期初及期末的表達演示模式考試,透過考試內容進一步分析學生表達演示模式的語音、語法、詞彙和流利度問題。
    根據一學期的課堂教學,分析學生表達演示模式的問題及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語音方面,經過一學期的訓練,所有學生從第一課至期末考的總聲調偏誤由129次降為68次,從難到易為第三聲、第二聲、第四聲、第一聲和輕聲,從第一課至期末考的總聲母偏誤由45次降為14次,從第一課至期末考的總韻母偏誤由38次降為24次;流利度方面,所有學生在從第一課至期末考的總不流利停頓偏誤由78次降為15次;所有學生在從第一課至期末考的總語法偏誤由52次降為27次;根據期中考與期末考的結果得知所有學生從期中考至期末考的詞彙量的總詞彙量由176個詞彙升為227個詞彙。學生的詞彙問題不大,只需增加詞彙量。因此,筆者也透過上課前10分鐘用字卡練習發音以增加學生的詞彙量。每星期的字卡主題要配合那星期學生將學習的單元內容。每個單元的字卡有10個新詞,到了期末學生共學習了130個新詞。

    This is a case study of a class of Indonesian freshman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at Petra Christian University in Surabaya, Indonesia. Indonesian Chinese teachers often lack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knowledge and emphasize mostly on reading and writing, therefore students often can not speak fluent Chinese. Secondly, students mostly use modern Chinese textbooks, but Indonesian Chinese form of expression is used daily, causing them confusion when learning and speaking Chinese. Therefore, I believe Indonesian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need to supplement their learning with oral expression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Chinese and Indonesian Chinese.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curriculum of a beginner Chinese speaking course, including: curriculum design,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urse design of thematic units was based on student needs analysis survey and was divided into eight themes, including: dormitory, campus, classroom, office, canteen, market, hospital and post office. Course content included oral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modern Chinese and Indonesian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was based on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included oral exam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and exams were used to analyze students' pronunciation, grammar, vocabulary, and fluency problems.
    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one semester of learning showed that students' Chinese tone errors reduced from 126 to 65. The hardest to the easiest tone for them to learn was as follows: third tone, second tone, fourth tone, first tone and soft tone. The initial consonants errors were reduced from 45 to 14 and final consonants errors were reduced from 38 to 24. Fluency of pause errors were also reduced from 78 to 15 and grammatical mistakes reduced from 52 to 27. Results from midterm and final exams showed that students' vocabulary increased from 176 to 227. Word cards were used to increase students' vocabulary and improve pronunciation in the beginning of each class. 10 new words were introduced each week to the students, with a total of 130 new words.

    目錄 ix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主題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一、 現代華語 5 二、 印尼華語 6 三、 初級 6 四、 印尼大一學生 6 五、 表達演示模式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印尼華文教育情況 7 一、 學生的學習背景 7 二、 印尼華文師資背景 10 第二節 第二語言初級口語教學 12 一、 第二語言教學 12 二、 口語課的本質 13 三、 初級口語 19 四、 口語課的教材 21 第三節 情境式教學法 21 第四節 課程設計理論 25 第五節 小結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個案研究方法 2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0 第三節 參與研究的對象 31 一、 教學者 31 二、 學習者 31 第四節 研究實施 32 一、 研究時間 32 二、 研究工具 32 第四章 研究分析 37 第一節 學生之需求分析 37 一、 學生的基本資料 37 二、 學習華語情況 38 三、 學生對華語口語課程的期望 39 第二節 教材分析 40 第三節 初級華語口語課程設計 50 一、 初級華語標準 50 二、 口語課程簡案 51 三、 課堂分析 66 四、 課堂分析結果 103 第五章 結論 10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9 第二節 教學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3 附錄一:學生之需求分析問卷 116 表目錄 表 三 1分數表 34 表 四 1學生基本資料 37 表 四 2學生學習華語策略 38 表 四 3學生在一星期內練習口語時間 38 表 四 4學生的學習難點 39 表 四 5學生對口語課的期望 39 表 四 6《初級漢語口語》上冊前十三課內容 41 表 四 7《初級漢語口語》上冊前十三課主要交際用語 43 表 四 8《初級漢語口語》上冊前十三課主要交際場所 43 表 四 9初級華語口語能力標準 51 表 四 10《初級漢語口語》前十三課的簡案 52 表 四 11學生之期中考試內容 65 表 四 12學生之期末考試內容 65 表 四 13 A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平時成績 66 表 四 14 A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考試成績 66 表 四 15 A學生之聲調偏誤 68 表 四 16 A學生之聲調偏誤類型 68 表 四 17 A學生之聲母偏誤 69 表 四 18 A學生之韻母偏誤 70 表 四 19 B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平時成績 73 表 四 20 B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考試成績 73 表 四 21 B學生之聲調偏誤 74 表 四 22 B學生之聲調偏誤類型 74 表 四 23 B學生之聲母偏誤 75 表 四 24 B學生之韻母偏誤 76 表 四 25 C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平時成績 80 表 四 26 C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考試成績 80 表 四 27 C學生之聲調偏誤 81 表 四 28 C學生之聲調偏誤類型 81 表 四 29 C學生之聲母偏誤 82 表 四 30 C學生之韻母偏誤 83 表 四 31 D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平時成績 86 表 四 32 D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考試成績 86 表 四 33 D學生之聲調偏誤 87 表 四 34 D學生之聲調偏誤類型 87 表 四 35 D學生之聲母偏誤 88 表 四 36 D學生之韻母偏誤 88 表 四 37 E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平時成績 91 表 四 38 E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考試成績 91 表 四 39 E學生之聲調偏誤 92 表 四 40 E學生之聲調偏誤類型 92 表 四 41 E學生之聲母偏誤 93 表 四 42 E學生之韻母偏誤 94 表 四 43 F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平時成績 97 表 四 44 F學生之表達演示模式考試成績 97 表 四 45 F學生之聲調偏誤 98 表 四 46 F學生之聲調偏誤類型 99 表 四 47 F學生之聲母偏誤 100 表 四 48 F學生之韻母偏誤 100 表 四 49所有學生之聲調總偏誤數量 103 表 四 50所有學生之聲調總偏誤類型 104 表 四 51所有學生之韻母總偏誤類型 105 表 四 52所有學生之聲母總偏誤類型 106 表 五-1所有學生的成績落差 110 表 五-2所有學生學習華語的難點 110 圖目錄 圖 二 1對外華語教學研究之核心 13 圖 二 2口語的類型 14 圖 二 3課程設計流程 26 圖 三 1本論文之研究架構 30 圖 四 1《初級漢語口語》第一課 49 圖 四 2 A學生之語法偏誤 71 圖 四 3 B學生之語法偏誤 78 圖 四 4 C學生之語法偏誤 84 圖 四 5 D學生之語法偏誤 90 圖 四 6 E學生之語法偏誤 95 圖 四 7 F學生之語法偏誤 101 圖 四 8所有學生之聲母和韻母總偏誤數量 104 圖 四 9所有學生之語法總偏誤數量 107 圖 四 10所有學生之詞彙總偏誤數量 107 圖 四 11所有學生之流利度總偏誤數量 10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佶(2008)‧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初學者口語能力結構初探‧心理學探新,28(1),33。
    王鐘華(2007)‧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課程規範‧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呂必松(1996)‧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考試參考用書,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201-202頁)‧北京:國家漢辦編印。
    呂必松(2008)‧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如瑜(2006)‧印尼華文教育的反思——以老師素質為中心的探討,中原大學應用漢語文學習編的《印尼華文教育與教學》(76頁)‧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美賢(2005)‧印尼史異中求同的海上神鷹‧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何淑貞、張孝裕、陳立芬、舒兆民、蔡雅薰、賴明德(2011)‧漢語文教學導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李楊、王鐘華、陳灼(2007)‧對外漢語課程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學出版社。
    李曉琪(2006)‧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周小兵、李海鷗(2006)‧對外漢語教學入門‧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徐子亮、吳仁甫(2008)‧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唐慧(2006)‧印度尼西亞歷史政府華僑華人政策的行程與演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姜麗萍(2008)‧對外漢語教學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梁新欣(2008)‧如何從觀摩課堂教學學習教學技巧‧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Volume 43:1,1-16。
    莊尚花(2004)‧針對印尼學生初級華語聽力教學之規劃設計(碩士論文)‧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曾金金(2012)‧華語語言文化認知教學:結合概念結構進行租房活動練習。臺灣華語教學研究,5(2),3。
    張美婷(2013)‧針對印尼語背景學生初級口語教材編寫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楊寄洲(1999)‧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學大綱‧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董鵬程(2006)‧印尼華文教育的省思,中原大學應用漢語文學習編的《印尼華文教育與教學》(19頁)‧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趙金明(2005)‧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北京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蔡整瑩(2009)‧漢語口語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廖曉青(2002) ‧英語教學法‧台北:五南。
    戴桂芙、劉德聯(1996)‧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H. Douglas Brown(2011)‧原則導向教學法 (施玉惠、楊懿麗、梁彩玲譯)‧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94)
    Richards, J.C., & Rodgers, T.S(1997)‧語言教學法(吳君平、劉遠城、詹明峰和劉家禎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於1986)

    英文部分:

    Brown, H.D. (2007).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3rd ed.).
    SA : Pearson Longman.

    網路部分:

    口語交際教學理論與示例(2010)‧取自http://www.pep.com.cn/xiaoyu/yuwenbook/xy_dsyz/xxkyjj/201008/t20100820_683068.htm
    印尼華文教育的復甦與發展(2001)。2014年11月26日,取自http://hk.crntt.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32601&secid=32631
    庒國土(2010)‧華僑華人分佈狀況和發展和發展趨勢‧取自http://qwgzyj.gqb.gov.cn/yjytt/155/1830.shtml
    陳雷、周聿峨(2008)‧轉變中的印尼華文教育‧取自http://www.lib.cuhk.edu.hk/conference/occ/zhouyue.pdf
    無錫對外華語情境教學法(2012)‧取自http://site.douban.com/183801/widget/notes/10655542/note/243884861/
    賈益民(2002)‧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取自http://202.116.28.12/jiaoxuechengguojiang/09/wenzhang/%E5%8D%B0%E5%B0%BC%E5%8D%8E%E6%96%87%E6%95%99%E8%82%B2%E7%9A%84%E5%87%A0%E4%B8%AA%E9%97%AE%E9%A2%98.pdf
    楊寄洲(1999)‧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大綱‧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efd4f0100b7f9.html
    齊德立‧美國外語教學聯會口語語用能力評估簡介‧取自http://scccs.net/events/event34/Spring/DrChi/Intro_OPI.pdf
    論情境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育中的應用(2012)‧取自http://www.clra.edu.cn/showinfo.asp?id=1049
    蔡雅薰(2011)‧各地華語教學規準概論‧取自http://www.huayuworld.org/wp-course/100_course/01/01_yahsun.pdf
    劉影(2008)‧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模式新思路‧取自http://www.chinaqw.com/news/200810/24/135113.shtml
    HSKK 漢語考試‧2013年4月28日‧取自http://www.hanban.edu.cn/tests/node_38289.htm
    Tan, Meli G. (2000). Bahasa dan Politik Rekayasa pada Zaman Orde Baru Soeharto. Retrieved from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hoOMcRnKWYMC&pg=PA86&lpg=PA86&dq=bahasa+tionghoa+di+indonesia+zaman+suharto&source=bl&ots=PF0N2x2krj&sig=ue4sRQ0n3JXqCYUh7fBR5swbJZo&hl=en&ei=HoWfS8TFJM63rAfGxPiwDg&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5&ved=0CBsQ6AEwBA#v=onepage&q=&f=false
    Tanaga, Sylvie. (2008). Pentingnya Bahasa Mandarin di Era Pasar di Global. Retrieved March 13, 2014, from http://sylvietanaga.wordpress.com/2008/02/17/pentingnya-bahasa-mandarin-di-era-pasar-global/
    TOCFL華語文能力測驗‧2013年4月28日‧取自http://www.sc-top.org.tw/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