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怡芸 Lin, I-yun |
---|---|
論文名稱: |
華語流行歌曲運用於國中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Mandarin Popular Song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
指導教授: |
吳舜文
Wu, Shun-W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8 |
中文關鍵詞: | 華語流行歌曲 、音樂創作教學 、學習表現 |
英文關鍵詞: | Mandarin popular songs,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learning performanc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46 下載:7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音樂教師實施以華語流行歌曲為音樂教學創作素材對於國中生九年級音樂創作的學習動機提昇、音樂創作學習的認知、情意等方面的表現,以及教師實施音樂創作教學後的教學省思。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任教之新國中九年級兩班學生共64人為研究對象,進行三個單元的音樂創作教學。獲致以下結論:
一、華語流行歌曲運用於國中音樂創作教學能促進學生音樂認知學習表現:學
生在音樂創作表現上有顯著的進步;多數學生能夠掌握音樂創作原則運
用於自己作品;同時能促進學生的音樂知識的增長。
二、華語流行歌曲運用於國中音樂創作教學能促進學生音樂情意學習表現:能
發國中學生創作學習動機和改善學生創作學習態度;學生對於自我評價是
正面的。
三、教師對於以華語流行歌曲為教學素材,進行國中音樂創作教學後的教學
省思:華語流行歌曲聽唱的活動最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教學活動設計
需考量學生能力並採個人和團體活動進行;明確界定活動細節和規劃活動
空間;教師需對華語流行歌曲教材的內容熟悉,以便在教學時可以示範。
依據結論,研究者並針對教師、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音樂創作教學之參考。
關鍵詞:華語流行歌曲、音樂創作教學、學習表現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music teache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darin popular songs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material to enhance the motivation for the ninth grade student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on music composition, music composition cognitive, affective aspects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eachers of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after teaching reflection. In this study, using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teach 64 of ninth-grade student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the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three uni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s:
1.applying the Mandarin popular songs in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can promot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music cognition; student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mos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principles of music composition and applied their works; while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on music knowledge。
2. the Mandarin popular songs used in the country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to promote students Music affective learning performance: can
Initiate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reative motiv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osi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students for self-evaluation Positive.
3.teachers for teaching material, the Mandarin popular songs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 after teaching reflection:the Mandarin popular songs were heard singing activities can lead to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desig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need to consider the students.Capacity and adopt individual and group activities; clearly defined activities in detail and planning activities in space; teachers need on textbooks Mandarin popular songs were the content familiar with, so tha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and related agencies and for future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as the reference of the music composition teaching.
Keywords: Mandarin popular songs, music composition lessons,learning performance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7)。教育研究法(第三版)。臺北:五南。
王木榮(1985)。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信敦(1997)。臺灣流行唱片製作流程之探討,銘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富雄(1997)。國小遊戲教學的探討。國教月刊,40,18-20。
文翰 (1994)。流行音樂啟示錄。臺北:萬象。
尤靜波(2007)。流行音樂歷史與風格。長沙:湖南文藝出版。
朱富榮(2006)。國小音樂創作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江亦帆數位音樂中心部落格(2012)。如何在學校教流行音樂。2012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allmusic.com/
呂鈺秀(2009)。流行歌曲,載於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若權(1994)。企畫研究室:從定位看歌手轉型。非古典,122-123。
吳肇展(2000)。國語歌曲唱片消費者利益區隔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以上學生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天鐸、簡文欣(1997)。跨國傳播集團擴張下的華語流行音樂市場。90年代臺灣媒介發展與批判。臺北:風雲論壇。
李振邦(1978)。中國語文的音樂處理。臺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
李靜怡(2005)。臺灣青少年嘻哈文化的認同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汪怡琳(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音樂課程之內容分析與評鑑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杜麟(1986)。音樂教學研究。臺北: 天同出版社。.
林小玉(2002)。音樂創造力之內涵與研究趨勢探討。音樂藝術學刊,2,87-118。
林小玉(2005)。音樂創造力之實徵研究:以「邁向藝術」課程方案運用於國小音樂創作教學。國科會專題計畫編號93-2411-H-133-002。
林小玉(2006)。臺美音樂創造力教育的歷史面。音樂藝術學刊,4,27-68。
林小玉(2009)。邁向藝術課程模式運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10,87-126。
林谷芳(1995)。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兩個角度下看流行音樂。文訊,9,18-19。
林怡伶(2005)。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其融(2004)。運用流行音樂要素導入國小高年級古典音樂欣賞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周昭平(1999)。臺灣唱片公司華語流行歌曲產製策略研究:以滾石公司與新力個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
金信庸(1996)。國小音樂創作教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芳如(譯)(1993)。T. Brown著。搖滾樂的藝術(The art of rock and roll)。臺北:萬象。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莉婷(2009)。臺南市國小兒童之流行歌曲消費與研究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珍瑩(2008)。「文學與音樂」之課程設計-以流行音樂為例,談文學與音樂之關係。高雄師大學報,24,87-104。
林婉茹(2009)。藝術化流行音樂在國小中年級音樂教學之應用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
林靜芸(2009)。國小五年級學童運用Hypersorce創作音樂思考表現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耀弘(2009)。流行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姚世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臺北:師大書苑。
洪毅妍(2001)。台灣美不美。天下雜誌2001教育特刊美的學習,49-64。
徐玫玲(2001)。流行歌曲在臺灣-發展、反思和與社會變遷的交錯。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8,219-233。
徐玫玲(2005)。《亞細亞的孤兒》 v.s.《向前走》-談台灣流行音樂研究的瓶頸與願景,關渡音樂學刊,2,51-69。
徐玫玲(2008)。華語流行歌曲。載余陳郁秀(主編),臺灣音樂百科書,904-905,臺北:遠流。
徐玫玲(2008)。流行歌曲。載余陳郁秀(主編),臺灣音樂百科書,927-928,臺北:遠流。
徐玫玲(2008)。校園民歌。載余陳郁秀(主編),臺灣音樂百科書,927-928,臺北:遠流。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臺北:揚智文化。
郭政倫(譯)(2000)。P. Wicke著。搖滾樂的再思考(Rock music : Culture , Aesthetic and Sociology)。臺北:揚智。
孫晉梅(2005)。運用流行音樂提昇國小高年級音樂美感判斷力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翁嘉銘(1996)。迷迷之音:蛻變中的臺灣流行歌曲。臺北:萬象。
孫憶南(譯)(2004)。Andy Bennett著。流行音樂的文化(Cultures of popular music)。臺北:書林。
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許常惠等(1977)。流行歌曲譚,臺北:中華日報社,115-117。
許斐雁(2010)。國中生華語流行歌曲偏好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永明(1994)。論創作思考模式(策略)在國小音樂創作教學中的應用。國民教育,34(7-8),48-62。
陳奈君(1991)。流行歌曲與文化消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祐加(1996)。創造思考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曲調創作學習效果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姿光(1998)。流行音樂運用於國中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釗維(1991)。流行歌謠詞曲作家大事記初稿,《聯合文學》,7(10), 130-151。
張統星(1994)。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大陸書局。
張智雅(2000)。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臺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慈濟醫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蕙慧(1994)。由教育觀點探討奧福的教育理念。奧福教育年刊,1,29-33。
陶曉清、馬世芳、葉雲平編輯(2009)。臺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臺北:時報文化。
梁寶華(2005)。音樂創作教學,新世紀音樂教育新趨勢。香港:卓思出版社。
梁鴻斌(2001)。從哈日風與韓流談臺灣音樂文化。中華民國出版年鑑,176~179,臺北:第三篇有聲出版。
溫世頌(2006)。心理學辭典。臺北:大陸書局。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第二版)。臺北:心理出版社。
葉龍彥(2001)。臺灣唱片思想起。臺北:博揚文化。
彭倩文(譯)(1994)。S. Frith著。搖滾樂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Rock and Roll)。臺北:萬象。
黃宇平(2004)。國中音樂課程即興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榮村(1986)。從社會與心理的變遷看流行歌詞,國文天地,2(1),40-42。
黃麗卿(1996)。創造性音樂遊戲與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行為表現之差異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顗穎(2003)。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文志、劉玲君(1995)。青少年對偶像、流行歌曲、流行用語之看法與態度調查報告,學生輔導通訊,41,144-148。
曾琪斐(2007)。國小六年級生編曲歷程後設認知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臺北:桂冠,37-43。
曾珮琳(2005)。國小學生的音樂風格偏好。師友月刊,458,63-65。
萬孟琳(2008)。流行音樂運用於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童學習興趣與成就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詹珮甄(1996)。「周杰倫」現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楊兆禎(1971)。音樂創作指導。臺北:全音出版社。
楊世華(1993)。奧福(Orff)與高大宜(Kodaly)教學法於音樂行為與創造行為比較之研究──二個小團體之觀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淑玲(2002)。藝術歌曲在國中音樂教學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盧麗蓉(2007)。國民中學音樂課「古典音樂融入流行音樂」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臺北:奧福出版社。
鄭夙娟(2006)。探討古典音樂流行化趨勢對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之音樂課程影響與應用。東吳大學音樂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君仲(2000)。我迷,故我在─流行音樂樂迷和流行音樂文本互動關係之探索。世新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淑儀(1992)。臺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1年。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國煒(1996)。金曲五十年~國語流行歌曲實用寶典。臺北:動工國際廣告有限公司。
劉虹麟(2005)。以華語流行歌曲進行兩性情意教學之成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佩君、張志宇譯(2005)。Frith, S., Straw, W. & Street, J.著。劍橋大學搖滾與流行
樂讀本(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op and Rock)。臺北:商周。
蕭奕燦(1996)。論「音樂創造」教育。奧福教育年刊,3,31-51。
駱正榮(1992)。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探討:節奏部分。國教世紀,27(6),29-33。
鍾若欣(2008)。國語流行歌曲融入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嘉義。
簡妙如(2002)。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簡曉瑩(2003)。淺談流行音樂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音樂教學的應用。國民教育,43(6),45。
羅肇錦等六人(1986)。為流行歌詞打分數,國文天地,2(1), 24-29。
蘇正偉(1994)。臺灣通俗歌曲之發展與影響—解嚴後(1987)~(1993)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郁惠(2005)。青少年流行音樂偏好、態度與音樂環境之相關研究。藝術教育研究,9,1-32。
貳、外文部分
Abramson, R. M., Choksy, L., Gillespie, A. , & Woods, D. (1986). Teaching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2-24.
Alexandra, K. W. (2005).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in Germany today: a look at how popular music is engaging students. General Music Today, 18(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0483713)
Back, L. (1996). New ethnicities and urban culture: Racisms and multiculture in young lives. London: UCL Press.
Brackett , D. (2000). Interpreting popular music. New York: Cambridge.
Brophy, T. S. (2000).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hild musician: A guide for general music teachers. Chicago: GIA.
Cassara, Charles, & Gates, J. Terry (2000). Bach and rock in th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Music, 8(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0697446)
Consortium of National Arts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94).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Reston, VA: MENC.
Cooper , B.Lee (1991).“Lyrical Commentaries:Learning from Popular Music.”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 V.77, No.8, pp.56-59.
Cutietta, R. A. (1991). Popular music: An ongoing challenge.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7(8), 26-29
Green, Lucy (2005). The music curriculum as lived experience: Children’s
“natural”music-learning process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91(4), 27-32
Guilford, J. P. (1968).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San
Diego, CA: Robert R. Knapp.
Hickey, M. (1999). Assessment rubrics for music composi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5(4), 26-34.
Hickey, M., & Webster, P. (2001).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1), 19-23.
Hoffmann, F. W. (2006). American popular music: Rhythm & Blues, Rap, and Hip- Hop. New York: Checkmark Books.
Keyes, C. L. (1991). Rappin’ to the beat: Rap music as street culture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3), 913. (UMI No. 9212320)
Kratus, J. (1991). Structuring the music curriculum for creative learning. In D. L. Hamann (Ed.), Creativity in the music classroom (pp. 43-48). Reston, VA: MENC.
Leck, K. (2006).Teaching personality theories using popular music. Teaching of Psychology, 33(1), 34-36.
Luebke , Steven R. (1995) .“In Defense of Popular Musi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Joint Meetings of the Popular Culture / American Culture Association (Philadelphia , PA , April 12-15 , 1995). p.13.
Mark, M. L. (1986).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Schirmer.
Mark, M. L. (1996).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3rd ed.). New York: Schirmer.
May, W. V. (1985). Music style preferences and aural discrimination skills of
primary grade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2(1), 7-22.
MENC(2002). The guide to teaching with popular music. Reston, VA: MENC
Maud Hickey (2003). More or less creative? A comparison of the composition processes andproducts of "highly-creative" and "less-creative" children composers.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volume 5.
Michele Kaschub (2009).A Principled Approach to Teaching Music Composition to
Children.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volume 7.
Middleton, R. (1990). Studying Popular Music.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Pembrook, R. G. (1991). Exploring the musical side of pop. Music Educator Journal, 77(8), 30-34.
Rie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sher.
Robinson, D.C. et al. (1991). Music at the margins: Popular music and global cultural diversity. CA: Sage Publications.
Sadie, S. (2001).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New York: Grove's Dictionaries.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1994). Reston, VA: MENC.
Thompson, K. (2003). Assessing music learning. 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舉辦之「2003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_邁向音樂教育新紀元論文集」,21-45,
臺北。
Torrance, E. P. (1974).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Norms-technical manual. Lexington, MA: Ginn.
Webster, P. (1987). Refinement of a measure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In C. Madsen and C. Prickett (Eds.),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in music behavior (pp. 257-271). Tuscaloosa: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Webster, P. (1991). Creativity as creative thinking. In D. L. Hamann (Ed.), Creativity in the music classroom (pp. 25-35). Reston, VA: MENC.
Williams, F. E.(1971). Assessing pupil-teacher behaviors related to a cognitive-affective teaching mode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4, 14-22.
Williams, F. E. (1980).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Manual. Buffalo, New York: D. O. K.
Woody, R. H. (2007). Popular music in school: Remixing the issu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93(4), 32-37.
參、網路參考資料
KKBOX(2012) http://tw.kkbox.com/charts/chinese-index.html
五大唱片行(2012) http://www.5music.com.tw/CDTop.asp?top=1
教育部教育學習網(2012):http://learning.edu.tw/
華人全球音樂網(2012):http://www.mtvstar.com.tw/
Breakbeat (2011). Retrieved Sept. 21, 2011, from http://www.grovemusic.com
Breakbeat (2012). Retrieved April 22, 2012,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eakbeat
Kernfeld, B. (2011). Beat. Retrieved Sept. 21, 2011, from http:// www.grovemusic.com
Rye, H. (2011). Rhythms & blues. Retrieved Sept. 21, 2011, from
http:// www.grovemusic.com
Rap (2012). Rap. Retrieved April 22, 2012, from http://www.allmusic.com/explore/essay/pop-rap-t2180
R&B (2012). R&B. Retrieved April 22, 2012, from
http://www.allmusic.com/explore/genre/rhythm-blues-d13334
Syncopation. (2011). Retrieved Sept. 21, 2011, from http:// www.grovemusic.com